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發布步驟

條例發布步驟

發布時間: 2021-12-23 06:26:40

⑴ 地方性法規出台的程序是什麼

一、《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1、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2、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3、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4、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5、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6、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二、《立法法》第七十三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1、(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2、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3、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4、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

⑵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希么對條例規定辦法等的制度程序做了明確的規定

國務院發布的《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對條例規定辦法等的制度程序做了明確的規定

⑶ 公文撰寫的主要步驟有哪些

1、標題:公文標題是對文件內容的精確概括,要准確、簡要,一般由發文單位、事由和文件三部分組成。它表明了文件的來源、主要內容及其性質使用。

2、 正文:正文是公文的主體,請示問題時,要求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數事。

正文的作用是:直接體現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反映文件作者的意圖。發文的目的能否實現,主要在正文的書寫。因此,正文的寫作應該觀點鮮明,內容清楚、簡潔、通暢,標點符號准確。正文一般在主送機關之後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

正文一般分為開頭、中段、結尾三個部分,不同文種的正文結構還有些細微的差別。

開頭要開篇明意,簡要說明發文的根據和理由、發文的目的或結論。如是復文,要引述來文的日期和標題。

中段是公文主體,要根據辦文的目的、國家的有關政策,將情況、問題、要求闡述清楚。內容較多的,可依次表述,或分段寫,或用序數表明項目,以資醒目。

結尾應簡潔明晰,向對方提出要求,請求解決某項問題。結尾用語要按照行文關系,寫得妥貼得體:上行文,可用「以上報告妥否,請批示」、「以上報告如無不妥,請批轉」;平行文,可用「專此函復」、「特此通知」;下行文則常用「希遵照執行」、「此復」、「此令」等語。

3、發文日期:發文日期是以文生效的起始時間,年月日須完整,年份不得略寫,如1991年不得寫成91年。發文日期一般以機關領導人簽發日期為准;會議通過文件以會議通過日期為准;一般性例行公文如通知、函等以實際發出日期為准;

法規性以公文的批准日期為准,或公文最後專門規定生效、執行日期,如「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發文日期寫在公文末尾、發文機關下面,並稍向右錯開。

(3)條例發布步驟擴展閱讀:

草擬公文,從構思到脫稿都要一絲不苟。動筆前應當做到:

1、了解領導意圖,弄清本文件的性質、行文目的、任務和范圍;

2、 認真閱讀有關文件,明確政策界限;

3、熟悉業務,必要時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實際情況,掌握工作規律。

文件起草時,應當注意以下事項:

1、 要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級機關的有關規定。

2、簡明扼要。請示應當一文一事。

3、謙虛謹慎,勤勉及時。

4、貴在得「體」。合乎體式,合乎身份。

5、人名、地名、數字、引文要正確。時間一般要寫具體的年月日。使用數字時,除公文編號、統計表、計劃表、序號、專用術語和其他必須用阿拉伯數碼者外,一般用漢字書寫。

⑷ 條例初次審議到發布有多少階段

刑法修正草案從初次審議到最後實行大概多久,
最後實施大概明年5月1日。
現在是審議,審議完了要明年全國人大批准,批准之後公告,5月1日實施。

⑸ 申請專利的條例和步驟

可以研讀一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2、3章的規定。

專利申請最好找專業人士代理,成功率會高。

⑹ 國務院 制定 條例 過程是怎樣的

如果國務Y要制定一部法規,比喻水利法規,先由水利部組成起草小組,然後進行條例的起草和調研,達成草案後報國務Y,由國務Y進行徵求意見,討論,然後由國務Y總理簽署命令發布。

⑺ 「辦法」和「條例」有區別嗎

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①辦法是在有關法令、條例、規章的基礎上,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工作、有關事項的具體辦理、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

②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針對有關法律、法令的輔助性和闡釋性,可以比較全面、系統地規定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

2.領域不同:

①辦法重在發布具體的可操作性措施,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

②條例重在規定機關組織或工作人員的各項指標,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

(7)條例發布步驟擴展閱讀:

內容的法規性

條例是國家機關為控制或調整國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准則而使用的立法性手段,是基本法律制定以前的單項法規,又是制定以後,貫徹實施之前的具體化,細則化,從而保證基本法律的具體實施。條例一經頒布實施,其所涉及到的對象,必須依條款辦事,否則將要受到法律、行政或經濟的處理。

條例一經頒布實施,在一個相當長時限內,對其所涉及的對象行為起約束作用。

1987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在《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中,明確規定了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能稱其為「條例」。其制發者必須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以及受這些機關委派的組織;企事業單位的職能部門,黨派團體不能用條例行文。這就從行文的源頭上保證了條例的權威性、約束力

條例在頒布前,可以有一個試行的階段。經過試行以後,加以修改充實,作為正式文件頌施行,成為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法規性和約束力的文件。

辦法由首部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1)首部。包括標題、制發時間和依據等項目內容。

標題: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構成。

制發時間、依據。標題之下用括弧註明規定製發的年、月、日和會議;或通過的會議、時間及發布的機關、時間;或批準的機關、時間等。有的辦法隨「命令」、「令」等文種同時發布,這一項目內容可不再寫。

(2)正文。一般由依據、規定、說明這三層意思組成,可分章、分條敘述。辦法中的各條規定,是辦法的主體部分,要將具體內容和措施依次逐條寫清楚。辦法的結尾,一般是交代實施的日期和對實施的說明。

⑻ 條例和辦法的區別

我國廣義的法律文件根據制定主體的不同,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效力最低。
1、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是法律,都叫法;
2、條例是指: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3、 辦法是指: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對貫徹執行某一法令、條例或進行某項工作的方法、步驟、措施等,提出具體規定的法規性公文。是應用寫作的一種。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

⑼ 一條法律條例的頒布需要哪些步驟

簡單來說

就是一定數量的人大代表或是團體提出議案,然後審議——起草——審回議通過——頒布

大致是這樣的一答個流程

具體提出議案,我以前讀書的時候整理過:

1、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法律案的主體:

(1) 全國人大主席團
(2) 全國人大常委會
(3) 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
(4) 全國人大代表30人以上或一個代表團
(5) 國務院
(6) 最高人民法
(7) 最高人民檢察院
(8) 中央軍事委員會

2、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案的主體

(1)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
(2) 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
(3)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10人以上
(4) 國務院
(5) 最高人民法院
(6) 最高人民檢察院
(7) 中央軍事委員會

⑽ 請問 法律 法規 條例 細則 辦法 的概念和區別

1、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概念:

①法律位於第一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權力最大,通過的文件可信度最高,下面的文件的都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如違反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文件,一概宣布無效。

②法規:是指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文件為基礎依據,再對照當地的具體實際情況制訂的實際執行標准.實際操作性是最主要的方面。

③條例:政府機關通過的文件,政府機關同時要服從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這個發布的文件為執行標准.做了一些對實際事務進行規范和要求的文件,就是條例。

④細則:解釋性的文件,具體解釋法律法規,並詳細規定其具體做法。

⑤辦法:更為詳細的做事規定,規定了做什麼事按什麼程序,要注意什麼。

2、法律、法規、條例、細則、辦法的區別:

幾者規定的范圍、內容涉及的方面有所不同。

①法律是全國人大委員會審議並通過,全國各地通用。

②法規,條例由國務院審議並通過,全國通用,但法律效力與法律相比較差。

③條例也可由較大的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所以只能在本地區實施,屬於地方法規。

④意見和實施細則一般由政府的各個職能部門提出,本一級政府審議並通過實施。

(10)條例發布步驟擴展閱讀

法律,是國家的產物,是指統治階級(泛指政治、經濟、思想形態上占支配地位的階級),為了實現統治並管理國家的目的,經過一定立法程序,所頒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熱點內容
行政法規屬於 發布:2025-07-15 13:52:03 瀏覽:156
最新行政法解釋 發布:2025-07-15 13:44:48 瀏覽:83
女騙婚立法 發布:2025-07-15 13:41:04 瀏覽:461
總結法律知識欠缺的人 發布:2025-07-15 13:39:59 瀏覽:120
國土法律知識競賽ppt 發布:2025-07-15 13:33:59 瀏覽:446
法官最後判決書怎麼寫 發布:2025-07-15 13:31:21 瀏覽:239
遣囑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5 12:50:08 瀏覽:495
合同法第七十五條 發布:2025-07-15 12:46:27 瀏覽:235
最早勞動法是哪一年實施 發布:2025-07-15 12:46:20 瀏覽:848
法官的案件 發布:2025-07-15 12:43:13 瀏覽: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