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最後判決書怎麼寫

法官最後判決書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5-07-15 13:31:21

⑴ 民事判決書的撰寫有哪些「格式」要求

民事判決書是人民法院審判工作中的一種重要法律文書,是法院在案件審結後,依據事實和法律,對案件實體作出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書面結論。它具有如下特點:一是判決書具有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的權威性,判決結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非合議庭成員意見,亦非獨任審判員意志。二是判決書調整的是當事人之間具體的民事權利、義務關系。解決的是案件的具體爭議問題。三是判決書具有證明性,是向雙方當事人證明判決結果的合法性、公正性,是針對具體糾紛就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對當事人及社會的一個客觀合理回答。四是判決書起到公開宣傳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公民知法、懂法、守法的作用。不僅使當事人而且使所有閱讀判決書的人都知道勝訴者的根據,敗訴者的原因,知道法律法規對某一具體問題的具體規定。一、民事判決書應當反映訴辯式的審判過程。應將訴方與辯方的請求及為支持請求的主要事實、理由寫清楚,寫完整。既不能完全照錄,也不能歸納過於簡單,造成偏離當事人本來的主張及理由,對於其中內容重復、層次不清,可以作適當調整和歸納,要准確表達當事人的意思。對書狀中的侮辱性、攻擊性語言,決不能寫到判決書里。二、民事判決書應有針對性的反映當事人舉證、質證情況和法院認證意見。在民事判決書當事人向法院提交的證據材料一欄里,通常是將當事人提供的所有證據分類加以表述並言明其要證明的問題,這樣表達羅列從整體上來說也未尚不可,但判決書是針對當事人之間爭執的具體糾紛依據事實和法律所下的結論,對當事人提供的全部證據予以列舉沒有必要。實踐中,有一部分當事人對如何舉證不懂,不知道為了勝訴如何提供證據,往往將手中的一切證據都提交法庭,無論它是否支持自己的主張,習慣性的認為證據越多越好。其實不然,能支持其主張的一個充分必要證據就可以了,提供的證據再多,如果與其請求沒有必然聯系也不能支持其主張。所以,法院在列舉當事人的證據時,不應將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全部列出,而只應列舉能支持其主張的證據就可以了。
當事人對證據的質證,習慣做法是,凡是當事人提出的異議都列舉上,無論它與認定事實或定案有無關系,這是一種誤解。當事人的水平有高低,認識能力和法律意識不一樣,有的異議直接擊中了證據不能成立或不能作為證據認定的要害,有的說了多方面的異議也不能否定證據的證明效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製作民事判決書時參照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根據認定證據的規則,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列舉當事人提出的異議,而不是對當事人提出的異議泛泛列舉。
法院認證是法院就當事人提供的證據能否支持其主張所作的認定。實踐中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種是法院完全依據當事人提出的異議對證據加以認定;二是法院參照當事人提出的異議並結合證據規則、具體案情和法律規定予以認定;三是當事人提出的異議不能成立或當事人沒有提出異議,而該證據的內容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規定。因當事人及其代理人不知道有此規定才未提出異議,這樣法院就應依據法律、法規來確定該證據不具有證據效力。另外,在目前民事判決書法院認證部分往往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能否作為定案依據或具有證據效力不加以明確表述,而僅表述為當事人的異議是否成立,或能否得到支持,這種表述不確切,沒有將證據與能否作為定案依據直接聯系起來,因為嚴格地來說異議是否成立不能直接得出證據是否有效或是否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三、關於法院認證在判決書中,應表述為:「經庭審質證,本遠對本案的證據認證如下」。查明部分應表述為「本院依據上述有效證據及當事人陳述,可以認定以下案件事實」。理由是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也需法院認定以後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當事人提出異議的證據,更需法院依據證據規則、具體案情作是否有效的認定,這樣才能夠認定案件事實。所以應先這樣表述。關於查明部分首語的表述,實踐中,有的案件當事人沒有提供證據,或雖提供了證據卻無效力,但當事人陳述清楚,對方當事人完全認可,所以既要表述「根據上述有效證據」,有要表述「當事人陳述」,或者針對具體案情,無證據的或證據無效力的表示為「本院依據當事人陳述」,當事人有有效證據的,可按上述表示。(因當事人在庭審中的陳述在判決書中的訴稱、編程、舉證、質證部分不顯示,而在認定的案件事實中卻不能不加以表述)。四、判決理由應做到說理、論證透徹有力。
判決理由是民事判決書中承接案件事實與判決主文的關鍵部分,是判決書的靈魂,如果說認定事實部分是擺事實,那麼判決理由就是講道理。但在目前的民事判決中確實存在不少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說理不準,沒有針對訴訟各方當事人的主張及個案的具體情況來分析說理。二是說理不全,沒有對訴訟各方當事人的主要證據、觀點及與判決有關的問題做出全面的分析,而只就法官認為可以公開的理由予以說明。三是說理簡單不透徹,看不到對證據的分析、認定、採信與否,將認定與說理混為一體。要想克服糾正上述問題,獨任法官或合議庭成員在寫判決理由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要有針對性,不能無的放矢,凡是當事人爭執的主要問題,或判決所依據的法律及適用法律的理由都要把道理說透說全。要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用詞准確恰當、法言法語,不能有損民事判決的嚴肅性、權威性。
五、民事判決書的整體思路。
民事判決書的判決主文是法院對當事人爭執的訴訟事項所作的結論,它的先後順序是:判決主文來源於判決理由和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判決理由的產生和適用某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來源於法院認定的案件事實,而法院認定的案件事實則來源於當事人陳述和法院認證。簡言之判決主文源於判決理由,判決理由源於認定事實,認定事實源於當事人陳述和法院認證。這就要求民事判決書製作者在製作判決書時或在判決書製作完畢後要正思和反思,正思審查法院是否將當事人提供的主要證據予以認證,認定的事實是否完全包括了所有認證和當事人陳述,判決理由是否將當事人的訴訟主要爭執點進行分析,說理是否全面、是否准確,適用法律法規是否正確,判決主文的認定在判決理由里是否說理論證透徹,是否存在漏判,對裁判文書反思審查與正思審查道理相同,不再贅述。

⑵ 如何寫好優秀裁判文書

裁判文書寫的是否好,一是看敘述事實是否清楚,二是看是否有分析。裁判文書是要高度體現出審判人員的法律意識,要言之成理論之有據,三是看是否體現對當事人民事權益的真正保護。
1、辦理刑事一審案件,製作刑事一審法律文書,不僅要有一定的刑法理論基礎,實踐中往往更需要一定的語言文字功底和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寫刑事一審判決書,首先要把審理查明的案件事實敘述清楚、准確、恰當,這就要有一定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判決書中的語言,一般不宜使用方言俚語,而要使用「法言法語」,要緊緊依據法律規定來組織文書語言,這就要有一定的刑法等法學理論修養;判決書的案件事實敘述以及論證的層次性、邏輯性等,又需要作者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一篇好的刑事法律文書,就是一篇好的論文。基於這種認識,在審判實踐中,我們極力貫徹不斷學習的思想,不斷結合所辦案件對文書的寫作方式進行研究探索。學習研究最高法院刑一庭、刑二庭分別編寫的《刑事審判參考》、《經濟犯罪審判指導》登載的各類刑事判決書。這些判決書都是最高法院從各地法院精選出來的,不論在案件的典型性方面,還是在判決書製作的質量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如《經濟犯罪審判指導》2004年第1輯刊登的原安徽省副省長王懷忠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案的一審判決書中,針對辯護人提出的偵查人員取證地點不合法等辯護意見,判決書是這樣評價的:「本案偵查機關是最高人民檢察院,而本案大部分證人居住或者工作在安徽,偵查機關通知證人到偵查人員在外地辦案居住的賓館或者招待所進行,是工作需要,沒有證據證明有關證人因為取證地點的原因而作了虛假陳述,」故該辯護意見不能成立。再如《刑事審判參考》刊登的原雲南紅塔集團董事長褚時健案件的一審判決書,該判決書在格式上沒有採用通常的方式,即先敘述指控的事實、簡要概括指控證據,後寫審理查明的案件事實、詳細列寫確認的證據,再評價辯方意見,最後闡明判決理由,而是採用了「一事一控一辯一評」的格式,即針對指控的多起犯罪事實,採取一起一清的方式,在每一起指控的犯罪事實後,緊接著表述控方提供的證據和理由、辯方提供的證據和理由,再敘述法官對雙方意見的評述。這樣的表述方式對於多起指控事實的案件非常恰當。
2、民商事裁判文書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民商事案件中為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所作出的判決書、裁定書及調解書,它體現著人民法院的工作成果,是止紛息爭的工具,是公正與效率的載體,是法官技能的賽場,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案件的質量,對判斷人民法院公正與否、效率高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民商事裁判文書不僅能客觀地反映該案件的審判過程及審判結果,而且能起到息事寧人、化解矛盾的作用,還能起到應有的法制宣傳作用,促使民事主體依法行事。要寫出好的裁判文書,法官需要有豐厚的法學理論功底,成熟的社會經驗,豐富的人生閱歷,一定的文學素養。
筆者查閱了相當一部分民商事裁判文書,從中發現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程序性問題,包括當事人及代理人的有關情況寫的不夠恰當,格式不符合《法院訴訟文書樣式(試行)》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商事案件法律文書的式樣》的製作規范,該問題涉及法官的基本素質及司法理念問題,對此筆者不再贅述。

2、說理不透。(1)對證據不予理睬、不予分析或分析不透。證據是訴訟的關鍵所在,是法院認定法律事實的前提,它直接關聯著當事人案件的勝敗與否,直接決定著法院如何判案,在查閱的有些法律文書中,筆者發現少數法官在裁判文書中對當事人依法提供的證據根本不予理睬,這樣勢必導致該法律文書所認定的法律事實及其裁判成了無源之水;有些法官對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不加分析便直接採信,有此導致對方當事人的嚴重不滿,它為人們對該裁判文書的合理懷疑提供了機會;有的法官對證據分析不透,決定證據採信與否的著力點是證據的合法性、客觀性、關聯性及證明力,在分析證據時必須准確地適用法律 ,又要運用其在相關領域的知識與才華,還要掌握一定的邏輯規律,然而筆者發現有些法官在分析證據時對法律知識把握不夠,對有關生活常識及專業知識掌握膚淺,邏輯規律意識淡薄,從而在分析證據時出現適用法律不準、認識上有偏見、推理上出現矛盾等不正常情形,這些都勢必會動搖法律事實存在的根基。(2)採信證據與法律事實脫節。從採信證據到認定法律事實是一個邏輯推理過程,它要求法官的思維是法律思維,在此前提下的推理是無論歸納推理還是演繹推理都必須符合邏輯規律,然而,筆者發現有些法官的思維違背邏輯規律,出現採信的證據推不出所認定的法律事實的怪現象 。(3) 法律事實與判理銜接不順。判理就是闡明判決的理由,從法律傳統看,我國是一個成文法國家,成文法的演繹推理的方法決定了法官的判決結果及當事人的請求無法通過判例而只能通過具體的判決理由來闡述,因此一份優秀的民商事判決書的判理部分既是判決書的靈魂,又是聯系法律事實與法律引用乃至裁判結果的橋梁與紐帶,是反映法官水平的標尺,是促使當事人服判息訴的砝碼,是進行法制宣傳的有力工具,它在整個裁判文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判理即邏輯推理,這種理性認識通常採用的是演繹推理,即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有大前提(法律規定)與小前提(案件事實)兩個條件而得出一個結論(裁判結果),這個思維過程必須符合邏輯規律及一般人認知規律,推理過程即認識內容表現應該祥略得當;在推理循序上,先列舉大前提,即相關法律所隱含的精髓,譬如:是合同糾紛應先擺出「合法的合同依法應受保護」的前提,再列出小前提,即本案中的合同是否合法及其理由,最後得出結論,即各方當事人法定、約定的權利義務是什麼,實際上履行了什麼義務、享有了什麼權利,還應履行哪些義務、享有哪些權利,由此可以使當事人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同時也能夠使法院判案顯得有根有據,凸現公正,顯示效率,然而筆者發現有的裁判文書的說理部分邏輯性不強,推理不夠嚴密,過於簡單,發揮不出裁判文書判理應該發揮的作用。 (4)在判理與判決結果之間存在法理不順,即引用法律不當,包括引用法律錯誤及不符合先程序法後實體法、先上位法後下位法、先一般法後特殊法的正常順序。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要想寫出比較出色的法律文書,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要認真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特別是學好、學透法學基礎理論,豐富法學理論功底,樹立起符合現代司法理念的法律思維方式;學習基本的邏輯知識,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習文學知識,增強文學修養;同時 要多看優秀法律文書,作到取長補短。其次要 不斷學習新頒布的法律、法規及司法解釋,掌握法律的精神實質及缺陷。最後要增加閱讀量,善於觀察,不斷思考,拓寬視野,增長自己各方面的知識,積累比常人更為豐富的專業知識、生活經驗。

一份好的裁判文書可以體現出審理案件的「事實清、道理明、人心服、裁判公」的效果,所以我們必須要加強對裁判文書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也要不斷學習,認真思考,這樣才能寫出比較出色的民商事裁判文書。(D)

⑶ 民事判決書的撰寫有哪些格式要求

1、規范性。為了提高訴訟文書的質量,最高法院制訂了規范、標准且實用的各類司法判決的文書樣式,讓各地法院參照使用。民事判決必須符合二個規范要求:
一是技術規范。技術規范首先要求文書字體規范,其次要求標點符號規范。技術規范還要求數字規范,即按照《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的規定和司法文書的特點,正確使用漢字和阿拉伯數字。
二是印製規范。印製規范首先是要求文書用紙規范,其次是要求文書版式規范。印製規范最後是要求裝訂規范,即司法判決正文為兩頁以上的,應使用在左空處粘貼的方法,不能用訂書機裝訂。規范嚴謹的司法判決必須符合上述標准。
2、靈活性。各類民事案件之間、相同種類的具體案件之間千差萬別,不能等同劃一,因此民商事判決書也不能千篇一律,完全拘泥於固定格式,不能千案一格式,而應在規范的基礎上靈活創新。
3、公開性。公開審判是憲法性原則,民事判決書作為審判活動的最終載體,當然應當體現公開審判的原則。
4、法律性。司法判決是法官書寫的具有很強法律性的專業性文書,是法院依照法定職權按照法定程序製作的法律文書。因此,判決書的語言必須是規范性的法律用語,即通常所說的「法言法語」。
5、准確性。准確性是針對司法判決用語而言。司法判決的准確性含義有四:一是遣詞用句嚴謹,不生歧義;二是用詞客觀持中,不使用形容詞,不能淡化或誇張涉案情節;三是語言簡練精確,無贅語病句;四是語句規范,無俚語方言或攻擊性詞語。

⑷ 彭宇案法官的宣判詞完整的是什麼

完整宣判詞如下:

本院認定原告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理由如下:

1、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分析,原告倒地的原因除了被他人的外力因素撞倒之外,還有絆倒或滑倒等自身原因情形,但雙方在庭審中均未陳述存在原告絆倒或滑倒等事實,被告也未對此提供反證證明,故根據本案現有證據,應著重分析原告被撞倒之外力情形。

人被外力撞倒後,一般首先會確定外力來源、辨認相撞之人,如果相撞之人逃逸,作為被撞倒之人的第一反應是呼救並請人幫忙阻止。本案事發地點在人員較多的公交車站,是公共場所,事發時間在視線較好的上午,事故發生的過程非常短促,故撞倒原告的人不可能輕易逃逸。

根據被告自認,其是第一個下車之人,從常理分析,其與原告相撞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被告是見義勇為做好事,更符合實際的做法應是抓住撞倒原告的人,而不僅僅是好心相扶;

如果被告是做好事,根據社會情理,在原告的家人到達後,其完全可以在言明事實經過並讓原告的家人將原告送往醫院,然後自行離開,但被告未作此等選擇,其行為顯然與情理相悖。

城中派出所對有關當事人進行訊問、調查,是處理治安糾紛的基本方法,其在本案中提交的有關證據能夠相互印證並形成證據鎖鏈,應予採信。被告雖對此持有異議,但並未提供相反的證據,對其抗辯本院不予採納。

根據城中派出所對原告的詢問筆錄、對被告訊問筆錄的電子文檔及其謄寫材料等相關證據,被告當時並不否認與原告發生相撞,只不過被告認為是原告撞了被告。綜合該證據內容並結合前述分析,可以認定原告是被撞倒後受傷,且系與被告相撞後受傷。

2、被告申請的證人陳二春的當庭證言,並不能證明原告倒地的原因,當然也不能排除原告和被告相撞的可能性。因證人未能當庭提供身份證等證件證明其身份,本院未能當庭核實其真實身份,導致原告當庭認為當時在場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證人。

證人庭後第二天提交了身份證以證明其證人的真實身份,本院對證人的身份予以確認,對原告當庭認為當時在場的第三人不是出庭的證人的意見不予採納。

證人陳二春當庭陳述其本人當時沒有看到原告摔倒的過程,其看到的只是原告已經倒地後的情形,所以其不能證明原告當時倒地的具體原因,當然也就不能排除在該過程中原、被告相撞的可能性。

3、從現有證據看,被告在本院庭審前及第一次庭審中均未提及其是見義勇為的情節,而是在二次庭審時方才陳述。如果真是見義勇為,在爭議期間不可能不首先作為抗辯理由,陳述的時機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對其自稱是見義勇為的主張不予採信。

4、被告在事發當天給付原告二百多元錢款且一直未要求原告返還。原、被告一致認可上述給付錢款的事實,但關於給付原因陳述不一:原告認為是先行墊付的賠償款,被告認為是借款;

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原、被告素不認識,一般不會貿然借款,即便如被告所稱為借款,在有承擔事故責任之虞時,也應請公交站台上無利害關系的其他人證明,或者向原告親屬說明情況後索取借條(或說明)等書面材料。

但是被告在本案中並未存在上述情況,而且在原告家屬陪同前往醫院的情況下,由其借款給原告的可能性不大;而如果撞傷他人,則最符合情理的做法是先行墊付款項。

被告證人證明原、被告雙方到派出所處理本次事故,從該事實也可以推定出原告當時即以為是被被告撞倒而非被他人撞倒,在此情況下被告予以借款更不可能。綜合以上事實及分析,可以認定該款並非借款,而應為賠償款。


(4)法官最後判決書怎麼寫擴展閱讀

彭宇案案情經過:

2006年11月20日9時30分左右,64歲的退休職工徐壽蘭在南京水西門廣場公交站跑向一輛乘客較少的公交車,與26歲的小夥子彭宇在不經意間發生相撞。急於轉車的彭宇隨即將摔倒在地的徐壽蘭扶起,並與後來趕到的徐壽蘭家人一起將她送往醫院治療,其間還代付了200元醫葯費。

之後,爭議的焦點是雙方是否相撞。徐壽蘭指認撞人者是彭宇。徐壽蘭告到法院索賠13萬多元。

彭宇表示無辜。他說,當天早晨3輛公交車同時靠站,老太要去趕第3輛車,而自己從第2輛車的後門下來。「一下車,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趕忙去扶她了,不一會兒,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動過來扶老太。

老太不停地說謝謝,後來大家一起將她送到醫院。」彭宇繼續說,接下來,事情就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老太及其家屬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2007年9月4日下午4點半,南京市鼓樓區法院一審宣判。法院認為,本案主要存在兩個爭議焦點:

1、彭宇與老人是否相撞

2、應賠償的損失數額問題

法院認為本次事故雙方均無過錯。按照公平的原則,當事人對受害人的損失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此,判決彭宇給付受害人損失的40%,共45876.6元。

當天,老太徐壽蘭的代理律師表示:對判決事實感到滿意,但40%的賠償比預期要少。而彭宇則表示不服此判決。

在南京中院二審即將開庭之際,彭宇與徐壽蘭達成庭前和解協議,其主要內容是:彭宇一次性補償徐壽蘭1萬元;雙方均不得在媒體(電視、電台、報紙、刊物、網路等)上就本案披露相關信息和發表相關言論;雙方撤訴後不再執行鼓樓區法院的一審民事判決。

⑸ 判刑時,法官一般是怎麼說的

法官判決時就是宣讀判決書
以下是民事判決書,供參考:
(199×)建初字第256號
法定代表人劉××,開發公司總經理。
委託代理人馮××,××市 ××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及補償安置協議書等書證證實。
本院認為,被告住進安置房後理應騰讓過渡房,故原告要求被告騰讓過渡房的請求應予支持。被告以未辦理安置房的產權證等為由,不騰讓過渡房的主張,不予支持。被告未騰讓過渡房引起糾紛,應負主要責任,故其要求原告賠償損失的請求不予支持;原告未及時解決與拆遷相關的問題,亦有一定的責任,故對其要求被告賠償損失的請求亦不予支持。為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5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本案受理費50元,其他訴訟費用100元,由張×負擔。
審判員:李××
審判員:管××
199×年×月×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記員:萬××

這是刑事判決書
××××人民法院
刑事判決書
(一審公訴案件用)
(××××)×刑初字第××號
公訴機關××××人民檢察院。
被告人……(寫明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貫、職業或工作單位和職務、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強制措施情況等,現在何處)。
辯護人……(寫明姓名、性別、工作單位和職務)。
××××人民檢察院於××××年××月××日以被告人×××犯××罪,向本院提起公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或依法由審判員×××獨任審判),公開(或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及其辯護人×××、證人×××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首先概述檢察院指控的基本內容,其次寫明被告人的供述、辯解和辯護人辯護的要點)。
經審理查明,……(詳寫法院認定的事實、情節和證據。如果控、辯雙方對事實、情節、證據有異議,應予分析否定。在這里,不僅要列舉證據,而且要通過對主要證據的分析論證,來說明本判決認定的事實是正確無誤的。必須堅決改變用空洞的「證據確鑿」幾個字來代替認定犯罪事實的具體證據的公式化的寫法)。
本院認為,……〔根據查證屬實的事實、情節和法律規定,論證被告人是否犯罪,犯什麼罪(一案多人的還應分清各被告人的地位、作用和刑事責任),應否從寬或從嚴處理。對於控、辯雙方關於適用法律方面的意見和理由,應當有分析地表示採納或予以批駁〕。依照……(寫明判決所依據的法律條款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寫明判決結果。分三種情況:
第一、定罪判刑的,表述為:
「一、被告人×××犯××罪,判處……(寫明主刑、附加刑);
二、被告人×××……(寫明追繳、退賠或沒收財物的決定,以及這些財物的種類和數額。沒有的不寫此項)。」
第二、定罪免刑的表述為:
「被告人×××犯××罪,免予刑事處分(如有追繳、退賠或沒收財物的,續寫為第二項)。」
第三、宣告無罪的,表述為:
「被告人×××無罪。」〕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的第二日起××日內,通過本院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上訴。書面上訴的,應交上訴狀正本一份,副本×份。
審判長×××
審判員×××
審判員×××
××××年××月××日
(院印)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記員 ×××

⑹ 法官在法庭上判刑死刑時都說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XXX條XXX款規定,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接到判決書次日起15日內上訴到XXX法院,上訴時提交XXX正本1份,副本1份。

熱點內容
濟南融冠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15 20:04:33 瀏覽:474
道德經噴繪 發布:2025-07-15 19:56:41 瀏覽:920
試論產品質量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5 19:47:53 瀏覽:592
西南政法經濟法分數線 發布:2025-07-15 19:20:16 瀏覽:179
勞動法約定每天8小時利弊 發布:2025-07-15 19:18:30 瀏覽:363
普及法律知識班會ppt 發布:2025-07-15 19:18:28 瀏覽:455
私營企業法人代表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5 19:18:27 瀏覽:232
民法典每個人就發嗎 發布:2025-07-15 19:16:51 瀏覽:838
法與農村社會變遷 發布:2025-07-15 19:11:11 瀏覽:340
山東省招投標實施條例 發布:2025-07-15 19:10:04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