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存在問題
㈠ 民警規范執法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思想麻痹,戰前准備不足
接警後,民警應當在初步了解、核實現場情況的基礎上,迅速做出分析判斷,備足警力,帶齊裝備,及時趕赴現場進行處置。但是,實戰中少數民警思想麻痹,輕敵思想嚴重,不帶或者少帶武器裝備,為安全處置埋下隱患,甚至付出血的代價。
處置治安類警情不帶或者少帶裝備:毆打他人、打架斗毆、酒後滋事及其它擾亂社會秩序行為的警情常見常發,行為人多為青壯年,具有暴力傾向明顯,易沖動,人身危險性較大的特點,現場處置中稍有不慎,常易出現抗拒、阻礙民警執法,甚至暴力襲警的行為。
民警處置此類警情,本應提高警惕,備足警力,帶齊裝備,採取得力措施及時有效處置,但在實戰中,常有個別民警以單警裝備笨重、攜帶後行動不便為借口,不帶或者少帶裝備,為安全有效處置留下隱患。
處置刑事類警情不帶武器:扒竊、故意傷害、搶劫、搶奪和街頭詐騙等刑事類警情最為現場處置中常見,行為人主要為青壯年,其中青少年居多。與治安類警情相比較,此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更深,人身危險性更大,遇到民警抓捕,總是想方設法逃跑;一旦遇阻,一般都會暴力抗拒,如果處置民警准備不足,必然陷於被動,甚至流血犧牲。
可是,實戰處置中,總有少數民警由於對使用武器相關規定不熟悉,把握不準武器使用的對象和時機,導致不敢或者不願攜帶武器進行現場處置。「山東泰安襲警案」就是其中的代表。
2、心理素質差,臨陣慌亂
民警現場處置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是執行和維護法律的人民警察與各種違反或者對抗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人之間所進行的武力搏鬥或者武裝沖突。
這種激烈對抗不僅對民警的單警戰鬥技能、民警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很高要求,更對民警的抗壓能力帶來嚴峻考驗。實戰當中,確有少數民警在這種生死對抗之中過度緊張,行為失措,平時練就的對抗技能卻使不出來,更別提配合戰友協同作戰。
3、安全意識不強,不講協同而蠻干、硬幹
安全意識是現場處置的重要保障,應當貫穿於執法戰斗全程。實戰中強調安全意識,就是要求民警在現場處置中首先考慮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利益,不能為了抓捕某個緝捕對象而棄群眾生命財產於不顧,蠻干、硬幹,使戰斗傷及無辜或者造成財產重大損失。
更不能如「上海絆摔抱小孩婦女案」那樣以傷及群眾安全為代價換取戰斗勝利的方法進行現場處置工作。實戰中強調安全意識,還要求注意保護民警自身安全。
民警應當明確敢打敢拼絕不是不講戰術,不講協同配合,不顧自身安全的盲目硬拼、硬打,使我方受到重大傷亡。「河南洛陽襲警案」中,四名警務人員圍捕一名持刀襲警歹徒,由於各自為戰,在一名警員勇敢撲上,勒住歹徒脖子准備將其摔倒之際,被兇犯連刺數刀,當場犧牲。
4、處置言行不規范,激化矛盾
公安部強調,民警在現場執法中應當規范公正文明理性執法,使用法言法語,不說與執法無關的話,更不得使用侮辱性、歧視性語言,防止因言語不當引發沖突,激化矛盾。
但是,少數民警無視規定,在治安類現場執法中以居高臨下的態度,用訓斥性甚至是歧視性語言指責當事人,引起反感,造成對立情緒,激化矛盾;當執法對象無理狡辯、不配合執法或者口出臟言時,不能控制情緒,與當事人對罵,甚至採取不當措施控制當事人,非理性執法。
5、定性不準,程序不當,錯用處置措施
現場處置中,民警面對的警情並不像文字概括得那樣涇渭分明,很多警情是似是而非,甚至是相互交織的,這就為民警定性並採取適當措施進行處置帶來極大挑戰。如果民警沒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功底,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敏銳的反應,以及豐富的實戰經驗,很難在現場作出准確判斷,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應對。
如「河南臨潁處置醫鬧案」,患方家屬因家中幼兒在縣醫院醫治無效死亡,聚集親友近十人在醫院大門口張貼標語,手舉死者照片,圍坐一起哭喊吵鬧。
轄區派出所接警後由一副所長帶隊及時趕到現場處置,在三番五次勸解不聽、噴辣椒水驅散無效的情況下,該副所長拔出配槍朝天鳴槍警告,後將鬧事者帶到派出所進行處理。此案明顯出現定性不準、程序不當、處置不妥的問題。
㈡ 消防法制與執法規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消防法制與執法規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1.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自消防法於2008年開始修訂以來,消防法在不斷修正過程中得以逐漸完善,但是從實踐中來看其依舊有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消防執法涉及內容極廣,同時研究的問題較為復雜,這就導致相關法律法規難以完全做到足夠健全、完善與有效,難免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不利於當前消防法制和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實現。
2.執法思想和意識有所偏差
從思想認知層面來看,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對規范執法的認知還存在一定偏差與不足。首先,消防執法規范的實現需要以執法人員自身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識為基礎,但是部分人員在此方面有所不足,法制意識不強,在開展執法工作的過程中缺乏重視。其次,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對消防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規章規范等的深度不足、理解不到位,同時自身對執法規范化缺乏足夠重視,在工作實踐中往往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而且受觀念局限還容易出現只顧埋頭執法,不考慮大局穩定與社會影響的情況。
3.制度落實不到位
消防執法規范化的實現需要以充分、有效落實制度為重要基礎。不過由於消防執法人員自身思想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在工作實踐中缺乏自覺性,導致相關制度乃至法律的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消防執法工作的規范化開展。部分執法人員的自覺性不足,不重視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願意了解和學習新的規章制度,習慣於依靠經驗開展工作,使得規章制度難以得到充分落實。還有部分執法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存在隨意性,缺乏遵守制度規范的意識,更會嚴重影響規范化執法的落實。
4.執法人員能力有所欠缺
消防執法人員不僅要對工作高度重視和正確認知,更要確保自身能力完全可以勝任崗位。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執法人員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對法律知識和相關規范的理解不足。消防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覆蓋面較廣,內容復雜,消防執法人員要想全面、深度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但是部分人員卻只停留在表面,不願意深度鑽研。不僅對這些專業內容的了解不夠全面,還存在停留於字面上的一般理解的情況,並不能正確把握其中的立法精神、深刻含義以及價值取向,容易對執法規范化造成誤導。其次,執法人員缺乏信息更新意識。不管是法律法規的修改、補充還是執法解釋的更新,又或者新類型的消防犯罪違法出現,都意味著消防執法人員必須積極跟進,盡快了解相關內容,進而在消防執法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保障工作質量與效率,切實解決相關問題。但是部分消防執法人員缺乏信息更新意識,對法治更新以及消防違法犯罪的發展了解不足,導致工作開展較為滯後,容易遇到工作障礙和瓶頸,更遑論執法規范化的實現。然後,消防執法人員工作經驗不足。消防執法規范化並非是簡單地照搬法律條文指導相關工作開展,而是要准確把握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之間的關系,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有效執法,保障執法效果。但是部分人員經驗缺乏,尤其是缺乏處理復雜問題的相關經驗和能力,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正確處理,影響執法規范化的實現。最後,信息技術素養不足。在信息化時代,消防執法正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部分人員信息素養較低,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難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支持消防執法工作的規范化開展。
來源: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㈢ 如何深化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 蔣熙輝
任何權力都存在被濫用的可能,具有強制力的警權被濫用的可能性更大,尤其是在具有突發性、緊迫性、沖突性甚至危險性的執法現場情景中更易發生警力的不當使用,因此警察執法不規范乃是古今中外的一個普遍現象。今天在規范警權方面做得較好的一些國家或地區,無一例外都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治理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治理經驗就是將執法權裝進「制度的籠子」,這也是中央深改組《意見》的中心思想:「確保執法權力在法治軌道和制度框架內運行」。
聯想到北京雷洋案引發的熱議,感覺《意見》的出台很及時、很重要。該案的真相如何,還要等公安機關最終的調查結果。筆者不由得想起《意見》中提到的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問題。
規范化就是制度化和法治化,進一步細化就是《意見》要求的「四化」:執法隊伍專業化、執法行為標准化、執法管理系統化、執法流程信息化,擇其關鍵則可歸納為兩點:一是要靠制度明晰促成標准程序,二是靠嚴厲問責促成有效監督。
就前者而言,重點是解決執法標准彈性太大、可操作性較差的問題,從接警、傳喚到立案、強制措施、調查取證等執法全程每一個環節的權力運行都必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盡可能限縮警察在執法時自由裁量權的使用范圍,並指引警察在必要的情境中能遵循比例原則而合理使用自由裁量權,從而減少因無章可循造成的客觀失誤,杜絕因個人情緒或私利導致的主觀任意。
就後者而言,重點是嚴格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有專家指出,就目前我國現有公安執法規范化的規范性文件而言已經足夠全面,但之所以執法不規范行為禁而不絕,就在於問責不嚴厲,致使制度荒廢。法律的有效性取決於究責和懲罰的不可避免性,《意見》強調「執法規范過程信息化」,就是要在過錯責任追究中要充分利用警錄儀、公共視頻監控、目擊者影像記錄等信息化證據保全手段,不僅有效保護正當執法權益,更能有力倒逼執法者自覺規范現場行為。
從人類法治史經驗看,制度、程序的設計和正面引導必不可少,但只有問責才能激活它們。因此,嚴格落實執法辦案責任,構建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的執法責任體系,才能快速有效地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要求落實到執法全過程。
㈣ 如何加強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
1、加強宣傳教育,強化法治意識。持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培育公安民警的大局意識和民本理念,增強對執法規范化建設的政治認同、感情認同、理論認識,使規范、文明、理性、平和執法成為廣大公安民警的一種自覺行動和自發要求。
2、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執法環節。堅持從民警日常執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加快執法標准細化工作,嚴密執法程序,規范執法環節,增強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可操作性,確保民警每個執法動作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藉助信息推力,加強執法監督。構建完善的執法監督體系,並以警務信息化建設為契機,盡快實現網上執法辦案、執法監控、執法問題研判和執法質量考評一體化流程,為監督指導工作提供依據。
(4)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存在問題擴展閱讀
強化執法權力監督制約:
1、從加強源頭防控、過程監督、責任追究等方面提出了強化執法權力監督制約的一系列措施要求,通過建立系統化、實時化、常態化的執法監督管理體系,實現對執法工作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2、一是嚴格源頭防控。落實受案立案制度改革的意見,完善接報案登記、受案立案審查工作程序,實現接報案、受立案信息全要素網上記載流轉,落實受案立案工作責任制,加強對受立案環節的監督;深化法制員制度,進一步發揮基層一線執法勤務機構和派出所派駐配備的法制員的作用,負責對案件質量審核把關,建立起保障執法公正的第一道防線。
2、二是嚴格過程監督。全面實行刑事案件法制部門統一審核、統一出口制度,由法制部門對刑事案件重點執法環節統一審核,在審查起訴環節統一與檢察機關對接,這項工作已經在部分地方試點,效果已初步顯現,下步將進一步探索、完善。
3、藉助信息化手段,全面實現網上辦案,並著力打造覆蓋接處警、現場執法到案件終結的整個執法環節的記錄機制,實現執法辦案全流程同步記錄、實時監督;優化執法信息查詢服務,建立生效行政處罰、行政復議決定文書網上公開制度等措施,提高公安執法的透明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4、三是嚴格責任追究。構建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要追究的執法責任體系,健全執法過錯糾正和責任追究程序,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完善對民警違紀違法行為的督察機制,對違反制度規定的人、對觸碰「高壓線」的事,一經查實,堅決嚴肅查處。
㈤ 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心得體會
內容預覽:隨著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的加快,法律越來越成為社會有版序活動的重要規范和有力保權障。作為推動民主法治進程的公安機關,本身就是法律的實施執行機構,不僅要帶頭學法、自覺守法,更要正確用法、規范執法。一、抓住觀念更新這個先導,用正確的理念引導執法規范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和指南,決定是行動的方向。為此,該局始終把觀念更新放在規范執法的首要位置,組織民警開展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認真進行思想解放大討論、紀律作風整頓,不斷糾正民警在思想觀念上的偏差和誤區。通過持續不斷地思想教育,全體民警充分認識到,公安機關的基本活動是執法活動,公安民警的基本行為是執法行為,規范執法不僅是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長遠發展的基礎工程……
㈥ 如何解決公安機關在執法中存在哪些不規范的行為
無理可講,理和規則都是定給平民百姓的,規茫規范規的范圍就是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