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可以剝奪政治權利
『壹』 剝奪政治權利的法律規定
刑法條文:
第五十四條 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
(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四)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第五十五條 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外,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第五十六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對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本法分則的規定。
第五十七條 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第五十八條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於主刑執行期間。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各項權利。
剝奪政治權利:指剝奪犯罪人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剝奪政治權利是一種資格刑,它以剝奪犯罪人的一定資格為內容。我國刑法中的剝奪政治權利,是以剝奪政治權利這種資格為內容的,具有明顯的政治性。從刑法規定看,剝奪政治權利既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貳』 剝奪政治權利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定:剝奪政治權利由公安機關執行。被剝奪政治權利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與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不得行使《刑法》第54條規定的各項權利。執行期滿,應由執行機關通知本人,並向有關群眾公開宣布恢復政治權利。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在恢復政治權利後,重新享有法律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但因剝奪政治權利帶來的某些消極後果並不因恢復政治權利而消滅。
『叄』 剝奪政治權利能否適用數罪並罰規定
龔律師:周某犯搶劫罪被判有期徒刑。刑期執行完畢後,附加剝奪政治權利3年還在執行中,周某又犯故意殺人罪,現合議庭認為應當判決附加剝奪政治權利5年。,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是否也應適用數罪並罰規定? 讀者 李好成 李好成讀者: 按我國《刑法》規定,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除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外,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為1年以上5年以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執行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期間犯新罪應如何處理的批復》中規定,對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主刑已執行完畢,在執行附加刑剝奪政治權利期間又犯新罪,如果所犯新罪也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刑法第55條、第57條、第71條的規定並罰。因此,如果周某在被執行剝奪政治權利附加刑期間又犯罪,按規定要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除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外,應當予以並罰。
『肆』 剝奪政治權利罪在管制期間的適用
剝奪政治權利在管制期間的適用是,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五十五條
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外,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第五十八條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於主刑執行期間。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各項權利。
『伍』 法律上對剝奪政治權利是怎麼規定的
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時間的計算方式:如果犯罪分子被判處管制的,和管制的期限同時開始計算;如果被判處徒刑、拘役,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五條
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外,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第五十八條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剝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於主刑執行期間。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各項權利。
『陸』 剝奪政治權利的規定有哪些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18條規定:剝奪政治權利由公安機關執行。被剝奪政治權利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與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不得行使刑法第54條規定的各項權利。執行期滿,應由執行機關通知本人,並向有關群眾公開宣布恢復政治權利。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在恢復政治權利後,重新享有法律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但因剝奪政治權利帶來的某些消極後果並不因恢復政治權利而消滅。如不得擔任司法人員的職務,等等。剝奪政治權利是指依法剝奪犯罪分子一定期限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根據《刑法》第54條的規定: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一)選舉權和被選舉僅;(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四)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柒』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可以行使的權利是
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犯罪人參加國家管理和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剝奪政治權利是一種資格刑,它以剝奪犯罪人的一定資格為內容。我國刑法中的剝奪政治權利,是以剝奪政治權利這種資格為內容的,具有明顯的政治性。從刑法規定看,剝奪政治權利既可以附加適用,也可以獨立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剝奪政治權利作了明確規定。根據我國1997年刑法第54條規定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以下權利:
(1)剝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剝奪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剝奪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
(4)剝奪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除了上述四種權利以外的其他權利,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都可以行使,不受法律限制。
『捌』 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哪些權利有沒有法律明文規定
廣泛意義上的理解
憲法沒有從正面明確公民的政治權利究竟有哪些,直接導致了理論中對憲法公民政治權利范圍的不同認識。有的觀點認為,憲法中公民的政治權利包括兩類:一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是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有的觀點認為包括三類:一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是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三是監督權,即公民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批評、控告、申訴或者檢舉的權利。還有的觀點認為,除上述三類政治權利之外,現行憲法有關政治權利的內容還包括憲法第2條第三款有關公民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加管理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權利,第16條有關國有企業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等形式實行民主管理的權利,第17條第二款有關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民主管理的權利,以及第111條有關農村村民和城市居民實行自治的權利,有的觀點甚至認為宗教信仰自由也是公民的政治權利。上述對憲法有關公民政治權利范圍的界定,是依據憲法的有關規定精神抽象總結得出的結論。這是從比較廣泛的意義上認識政治權利的。
根據我國1997年刑法第54條的規定,剝奪政治權利是指剝奪下列權利:選舉權與被選舉權;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