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勞動安全衛生條例
1. 關於勞動安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太多了。無法一一贅述,下面介紹一些常用的主要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滿意請採納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問題解答
勞動部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
勞動部貫徹《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實施辦法
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
勞動人事部、農牧漁業部關於加強鄉鎮企業勞動保護工作的規定
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
女工和未成年工保護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問題解答
未成年工特殊保護規定
勞動防護用品管理規定
勞動保護用品配備標准(試行)
勞動防護用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暫行管理辦法
.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
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補充規定
施工現場安全防護用具及機械設備使用監督管理規定
關於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實行定點經營的通知
培訓與考核
勞動部關於廠長、經理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資格認證規定
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培訓考核管理規則
特種設備無損檢測人員考核與監督管理規則
礦山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操作與監督管理規則
鍋爐司爐人員考核管理規定
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及特種設備檢驗人員資格考核規則
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辦法
工人考核條例
安全生產和管理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2.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是國務院行政法規,《福建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是地方性法規
《立法法》第七十九條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回政法規的答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一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如果有矛盾的以行政法規為准,詳略不同,只是可以選擇適用,一般以詳細的為准
3. 《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這個誰給廢止的?
《企業職工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管理規定》和這個相關的,直接看《安全生產法》。
4.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一)嚴格審驗供貨商(包括銷售商或者直接供貨的生產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
(二)對購入的食品,索取並仔細查驗供貨商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或者流通許可證、標注通過有關質量認證食品的相關質量認證證書、進口食品的有效商檢證明、國家規定應當經過檢驗檢疫食品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上述相關證明文件應當在有效期內首次購入該種食品時索驗.
(三)購入食品時,索取供貨商出具的正式銷售發票;或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索取有供貨商蓋章或者簽名的銷售憑證,並留具真實地址和聯系方式;銷售憑證應當記明食品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銷貨日期等內容.
(四)索取和查驗的營業執照(身份證明)、生產許可證、流通許可證、質量認證證書、商檢證明、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和銷售發票(憑證)應當按供貨商名稱或者食品種類整理建檔備查,相關檔案應當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一)每次購入食品,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二)採取賬簿登記、單據粘貼建檔等多種方式建立進貨台賬.食品進貨台賬應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定期查閱進貨台賬和檢查食品的保存與質量狀況,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作出醒目標注,並將食品集中陳列或者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對超過保質期或者腐敗、變質、質量不合格等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撤下櫃台銷毀或者報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食品的處理情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如實記錄.
三、庫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不得與洗化用品、日雜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倉庫實行專用並設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並運轉正常.
(三)食品應分類,分架,隔牆隔地存放.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四)貯存散裝食品的,應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五)建立倉庫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做到勤進勤出,先進先出,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
及時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食品倉庫應經常開窗通風,定期清掃,保持乾燥和整潔.
(七)工作人員應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保持個人衛生.
四、食品銷售衛生制度
(一)食品銷售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後上崗,銷售過程中禁止撓頭、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捂口.
(二)銷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須有完整的包裝或防塵容器盛放,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
(三)食品銷售應有專櫃,要有防塵、防蠅、防污染設施.
(四)銷售的預包裝及散裝食品應標明廠名、廠址、品名、生產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質期)等.
五、食品展示衛生制度
(一)展示食品的貨架必須在展示食品前進行清潔消毒.
(二)展示食品必須生、熟分離,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三)展示直接入口食品必須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保持食品新鮮衛生,不得超出保質期.
(四)展示櫃的玻璃、銷售用具、架子、燈罩、價格牌不得直接接觸食品,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貨架上.
(五)展示食品的銷售人員必須持有有效健康證明上崗,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
六、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
(一)食品經營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
(三)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
(一)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培訓以及操作技能培訓.
(二)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包括實習工、實習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
(三)建立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記錄歸檔,以備查驗.
八、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裝材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
(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食品用具要有專人保管、不混用不亂用.
(四)食品冷藏、冷凍工具應定期保潔、洗刷、消毒,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應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要求的用具及時更換.
九、衛生檢查制度
(一)制定定期或不定期衛生檢查計劃,將全面檢查與抽查、問查相結合,主要檢查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
(二)衛生管理人員負責各項衛生管理制度的落實,每天在營業後檢查一次衛生,檢查各崗是否有違反制度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改進,並做好衛生檢查記錄備查.每周1-2次全面現場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並提出限期改進意見,做好檢查記錄.
5. 什麼是勞動安全衛生標准
勞動安全衛生,又稱勞動保護、職業安全衛生,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和工作過程中應得到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基本保障的制度。
6.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標准規范有哪些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准及待業標準的規定。具體要求如下:
(1)用人單位的工作場所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標准。工作場所的光線應當充足,雜訊、有毒有害氣體和粉塵濃度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標准;工作場 所地面應當保持平整,因生產需要設的坑、壕和池,應當有圍欄或蓋板,物品的堆放不得妨礙通行;工作車間應當根據需要設置飲水和洗手設備,在高溫或粉塵、 易臟和有關化學物品或毒物作業場所,應當設置淋浴設備或沖洗設備、更衣室等輔助設備、設施;建築施工、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危險作業場所應當設置相應的防護設施、報警裝置、通訊裝置、安全標志,以及在緊急情況下進行搶救和安全疏散的設施。
(2)用人單位的生產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所有的機械設備傳動件及易造成人身傷害的外傳動部件,如轉軸、齒輪、傳動軸和傳送帶等,都必須安裝保 護職工人身不受傷害的安全防護裝置;各種起重、升降作業所用的繩索、吊具及附件,都應當按規定配備使用,保證安全可靠;用人單位廠區內鐵路道口設置安全 標志,應當符合企業鐵路道口安全標准;起重、電梯、沖壓設備、剪切設備和企業內的機動車輛等,必須經過安全檢驗和安全認證,符合技術標準的,方可使用。 (3)用人單位的電氣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電氣設備的安裝、運行、維修等都必須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保證安全運行。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必須根據 技術條件,採取保護性接地或者接零的措施。電氣設備和線路的絕緣必須良好,裸露的帶電導體應當保持規定的安全距離;在產生大量的蒸氣、氣體、粉塵的作業 場所,應當使用密閉式電氣設備;有爆炸危險的的氣體或粉塵的作業場所,必須使用防爆型電氣設備;因生產急需而裝置的臨時電氣設備和線路,必須絕緣良好,妥善安裝,用後及時拆除。
(4)對特殊的作業場所,如密閉設備內和狹小空間作業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特殊的勞動條件。在船艙、貯罐、反應塔等密閉設備內的作業及地下管道、地下室 、地下倉庫等狹小空間內的作業,應當先進行檢測,確認有害氣體低於國家標準的,在採取措施後方可進行作業;在密閉設備內和狹小空間作業,不能採取通風換氣措施的,必須給工作人員配備空氣呼吸器或氧氣呼吸器。
7. 《勞動法》中對勞動安全衛生有哪些規定
《勞動法》第六章規定了勞動安全衛生的內容。
第五十二條用人單位必須建立回、健全勞動安全衛生答制度,嚴格執行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程和標准,對勞動者進行勞動安全衛生教育,防止勞動過程中的事故,減少職業危害。
第五十三條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的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第五十五條從事特種作業的勞動者必須經過專門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資格。
第五十六條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有權拒絕執行;對危害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行為,有權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
第五十七條國家建立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統計報告和處理制度。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有關部門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和勞動者的職業病狀況,進行統計、報告和處理。
8. 勞動安全衛生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1、安全生產責任制;
2、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制度;
3、安全生產教育、考核制度;
4、安全生產檢查制度;
5、勞動保護檢查制度;
6、傷亡事故報告制度。
(8)福建省勞動安全衛生條例擴展閱讀
勞動安全衛生法律制度包括:
1、勞動安全衛生設施,內容是基本建設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的安全衛生規定、勞動場所的安全衛生規定、生產設備的安全衛生規定、生產輔助設施的安全衛生規定;
2、 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如勞動防護用品、保健食品的發放、健康檢查等;
3、 勞動安全衛生教育,包括三級教育、特殊工種的專門教育、經常性教育、負責人員教育等內容;
4、傷亡事故和職業病的報告和處理;
5、勞動安全衛生的特殊規定,包括對女職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規范。
9. 中國勞動安全衛生工作的基本原則 有哪些
中國勞動安全衛生工作的基本原則:
1、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2、保護員工在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
3、管理生產必須管理安全。
(9)福建省勞動安全衛生條例擴展閱讀:
勞動安全衛生標準是指為消除、哏制或預防生產勞動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保障勞動者的安全衛生而制定的標准。它是為保護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中的安全,與健康,避免事故、傷亡和設備財產損壞。
防止作業場所的職業危害,保證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而制定的技術標准。我國勞動安全11生標准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和企業標准4級。
10. 福建省企業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
福建省企業女職工勞動保護條例 (2004年12月3日福建省十屆人大常委會第12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維護企業女職工(以下統稱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女職工的勞動權利、勞動安全與身心健康的特殊保護,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女職工的勞動保護,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條例的實施。 各級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監督等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實施本條例。 各級地方(產業)工會、婦聯組織對本條例實施情況進行監督。 第四條 用人單位在招工和裁員時,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歧視女性。 第五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保障女職工的勞動權利,改善女職工的勞動條件,將女職工勞動保護內容納入企業集體合同,並根據本單位實際,建立相應的女職工勞動保護制度。 用人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對本單位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負責。 用人單位工會及女職工委員會應當協助和監督本單位做好女職工勞動保護工作。 第六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女職工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條件、勞動保護措施,依法做好職業病防治工作。 用人單位與女職工訂立勞動合同時,應當將工作中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女職工,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 第七條 用人單位每兩年至少組織女職工進行一次婦科常見疾病檢查,費用由用人單位負擔,檢查時間視為勞動時間。 對直接從事有毒有害崗位作業的女職工,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職業健康檢查,建立職業健康檢查檔案,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女職工本人。 第八條 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指自嬰兒出生之日起至滿一周歲止,下同)內,除有法律法規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關系,勞動合同期滿而孕期、產期、哺乳期未滿的,勞動合同的期限自動延續至孕期、產期、哺乳期期滿。 第九條 從事高處、低溫、冷水、野外流動、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作業的女職工在月經期間,經本人提出,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安排其他勞動。 從事連續四個小時以上站立勞動的女職工在月經期間,經本人提出,用人單位視具體情況安排其適當的工間休息。 第十條 用人單位不得安排女職工在孕期、哺乳期從事國家規定的第三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孕期、哺乳期禁忌從事的勞動。對正在從事的,應當予以調整。 女職工懷孕七個月以上(含七個月,下同)或者在哺乳期內的,用人單位每天應當在工作時間內安排其一小時的休息或者哺乳時間(多胞胎生育的,應當酌情延長),並不得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休息或者哺乳時間計算為勞動時間。 第十一條 女職工人數較多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女職工衛生室、孕婦休息室、哺乳室等設施。 第十二條 女職工產假為九十天;難產的,增加產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產假十五天。晚育並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女職工產假為一百三十五天至一百八十天,具體天數由用人單位規定。 女職工懷孕流產的,根據有從事人工終止妊娠手術資格的醫療保健機構或者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證明,享有產假。懷孕三個月以內流產的,產假為十五天至三十天;懷孕三個月以上流產的,產假為四十二天。 女職工懷孕七個月以上,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批准,可以請產前假。 女職工產假期滿,經本人申請、用人單位批准,可以請哺乳假至嬰兒滿一周歲。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參加生育保險,如實申報本單位職工人數、工資總額,並按月足額繳納生育保險費。繳納的生育保險費轉入生育保險基金帳戶。 生育保險根據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籌集資金。生育保險基金實行設區的市統籌。 生育保險基金應當加強管理,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四條 女職工在法定產假期間,由所在地縣級以上生育保險經辦機構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按月發放生育津貼。生育津貼標准為上年度本企業職工月人均繳費工資,並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女職工生育的產前檢查費、接生費、手術費、住院費和葯費,由生育保險經辦機構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從生育保險基金中支付。 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分娩的失業人員,失業前其所在單位已參加生育保險的,可以向所在地生育保險經辦機構領取相當於本人三個月失業保險金的生育補助。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尚未辦理生育保險的,應當按照女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支付其法定產假期間生育津貼,並按照本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支付女職工生育的相關費用。 第十六條 女職工休產前假、哺乳假期間,工資由用人單位按不低於生育津貼百分之六十的標准支付,並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十七條 負責勞務派遣的單位,在與接收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合同時,應當明確規定女職工勞動保護的管理責任。 第十八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等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對女職工的勞動條件、勞動保護措施進行監督檢查。 工會、婦聯組織發現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應當要求用人單位採取措施予以改正;用人單位拒不改正的,工會、婦聯組織應當向有關行政部門控告和檢舉,支持和幫助女職工維護其合法權益。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的,應當依法補繳所欠金額,並按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滯納金。 用人單位拒不繳納生育保險費的,由征繳機關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 第二十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監督等行政部門依照各自職權按下列辦法處理: (一)責令限期改正,並依法給予警告、處以罰款; (二)造成女職工經濟損失的,責令賠償; (三)造成女職工身體傷害的,應當依法進行工傷認定,責令賠償,並追究直接責任人責任。 第二十一條 生育保險經辦機構不依法支付生育保險金的,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二條 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監督等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不依法履行職責或者對有關申訴、控告和檢舉不及時調查處理,造成嚴重後果的,由其主管部門或者監察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女職工勞動保護權益受到侵害時,有權向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衛生、人口與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監督等行政部門申訴,受理申訴的部門應當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處理。 女職工勞動保護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