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依法規范信訪秩序

依法規范信訪秩序

發布時間: 2022-01-01 21:43:26

㈠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遵守哪些行為規范

⑴信訪來人應根據「屬地管理、分級源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到當地信訪部門和依法有權處理的機關提出信訪事項。
⑵在當地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受理、辦理期間,不得到上一級信訪部門有關機關越級上訪。
⑶到上一級信訪部門和有關機關上訪,必須持有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書面答復意見或者提交下一級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的不予書面答復的證明。
⑷對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信訪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信訪部門不予受理。
⑸信訪人到信訪部門或有關機關集體上訪,應當推選出不超過5人(不含5人)的代表,到指定的場所接談。
⑹信訪人應當遵守信訪秩序,不得纏訪、鬧訪,否則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㈡ 如何規范信訪秩序是真正有冤的得以伸張,是無理纏訪的止步。

制定信訪程序集相關配套法規,有法可依!

㈢ 如何規范信訪秩序,依法處置非訪

為維護正抄常信訪秩序,進一步暢通襲信訪渠道,保障公民的合法信訪權利,確保奧運期間轄區社會穩定,建設路街道三條措施做好穩定工作。一是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貫徹執行方案。二是將《關於切實維護信訪秩序依法處置非正常上訪行為的通告》印製200餘份,發放給各個社區,並在居民院落內宣傳欄中張貼,向社區居民廣泛宣傳《通告》精神,提高居民對非正常上訪的認識,引導居民採取正當渠道反映合法的訴求。三是將《信訪條例》有關知識發到社區,組織統一學習,提高社區幹部自身素質,以便更好地開展信訪工作。

㈣ 如何推進群眾依法信訪,依法維權,依法處置歷史遺留問題

推進群眾依法信訪,依法維權,信訪工作人員應遵循:感情原則;研究原則;及時原則;特殊原則;大局原則。

依法處置歷史遺留問題需要做到:加強領導,落實領導責任,強化齊抓共管;完善信訪公開聽證評議機制;強化各級司法機關接受群眾告訴、申訴及處理案件的責任和能力,由司法機關承辦歷史遺留問題,依法解決;依法規范歷史遺留問題信訪工作秩序;對反映的問題有理或部分有理,但以種種理由提出過高要求的,要明確告知政府政策底線、確保處置政策一致性,盡快打消其無理的念頭;引入第三方介入化解機制。

㈤ 新修訂的《信訪條例》實施以來,對於保持政府與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規

(1)信訪舉報制度是公民在國家生活和社會生活中實行民主監督的有效方法專,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重屬要途徑之一。(2分)
(2)公民還可以通過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行使監督權,也可以通過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新形式、新方法行使監督權。(2分)
(3)國家為保障公民行使監督權提供了多種合法的渠道,公民可以根據監督內容、監督對象等不同情況進行適當選擇。(2分)

㈥ 如何做好信訪工作 推進依法治

1、強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
2、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專,保障合理合法訴求屬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3、信訪部門和有關各方必須嚴格執行各項法律和《信訪條例》,全方位落實信訪工作法治化要求。
4、加強法治的社會宣傳和自我教育。信訪部門要充分利用來訪接待場所、報刊、網路等平台和信訪工作實踐,加強對群眾和社會的法治宣傳和引導。
5、嚴格執行信訪事項受理的規定。要根據《信訪條例》的規定積極受理信訪事項。
6、認真落實依法逐級走訪的規定。《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
7、努力增強信訪工作的規范性和公信力。《信訪條例》是信訪工作的程序法。
8、健全無理信訪的評定和退出機制。
9、深入推進依法治理。信訪不是制度體系之外的「粥棚」。
10、切實規范信訪秩序,嚴肅處理違法上訪行為。
11、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㈦ 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期信訪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

(1)必須提高政治素養。公民應該明確信訪訴求表達方式和合法渠道,端正政治參與的態度,提高政治參與的能力。(2)必須堅持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公民可以通過信訪渠道行使監督權,但行使監督權不得違反有關法律法規。(3)必須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公民在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時,要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結合起來。(4)必須負責地行使監督權。一方面,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於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監督權。另一方面,必須採取合法的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幹擾公務活動。(5)必須堅持有序的政治參與。公民參與政治生活,要遵循法律、法規、程序和要求,確保有序地參與。(任意3點)

㈧ 如何開展信訪法治化宣傳

1、強抄化法律在維護群眾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中的權威地位
2、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保障合理合法訴求依照法律規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
3、信訪部門和有關各方必須嚴格執行各項法律和《信訪條例》,全方位落實信訪工作法治化要求。
4、加強法治的社會宣傳和自我教育。信訪部門要充分利用來訪接待場所、報刊、網路等平台和信訪工作實踐,加強對群眾和社會的法治宣傳和引導。
5、嚴格執行信訪事項受理的規定。要根據《信訪條例》的規定積極受理信訪事項。
6、認真落實依法逐級走訪的規定。《信訪條例》規定,「信訪人採用走訪形式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向依法有權處理的本級或者上一級機關提出」。
7、努力增強信訪工作的規范性和公信力。《信訪條例》是信訪工作的程序法。
8、健全無理信訪的評定和退出機制。
9、深入推進依法治理。信訪不是制度體系之外的「粥棚」。
10、切實規范信訪秩序,嚴肅處理違法上訪行為。
11、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㈨ 信訪條例對反映情況不屬實的有什麼規定對信訪人員有什麼處罰嗎、

《信訪條例》對信訪反映情況不屬實的規定和處罰:
第十九條規定 信訪人提出信訪事項,應當客觀真實,對其所提供材料內容的真實性負責,不得捏造、歪曲事實,不得誣告、陷害他人。
第二十條 信訪人在信訪過程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社會、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權利,自覺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信訪秩序,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在國家機關辦公場所周圍、公共場所非法聚集,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攔截公務車輛,或者堵塞、阻斷交通的;

(二)攜帶危險物品、管制器具的;

(三)侮辱、毆打、威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在信訪接待場所滯留、滋事,或者將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棄留在信訪接待場所的;

(五)煽動、串聯、脅迫、以財物誘使、幕後操縱他人信訪或者以信訪為名借機斂財的;

(六)擾亂公共秩序、妨害國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四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十八條、第二十條規定的,有關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對信訪人進行勸阻、批評或者教育。

經勸阻、批評和教育無效的,由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訓誡或者制止;違反集會遊行示威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必要的現場處置措施、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八條 信訪人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熱點內容
集資詐騙律師 發布:2025-07-11 04:31:21 瀏覽:160
行政法法的效力 發布:2025-07-11 04:30:32 瀏覽:282
寵物寄養企業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1 04:29:49 瀏覽:287
合同法劉凱湘 發布:2025-07-11 04:02:49 瀏覽:279
巡察規章制度執行情況 發布:2025-07-11 03:52:30 瀏覽:735
湯陰法院張 發布:2025-07-11 03:52:27 瀏覽:519
建設法治中國答案 發布:2025-07-11 03:41:46 瀏覽:502
錦州北街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7-11 03:28:39 瀏覽:118
沈丘法院尹 發布:2025-07-11 03:27:04 瀏覽:115
監督行政法律關系的客體是行政主體 發布:2025-07-11 02:47:18 瀏覽: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