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管理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2 19:46:58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的第九章

第四十三條本條例所稱農作物包括牧草;所稱種質資源是指選育、生產農作物內新品種和林木容良種的基礎材料。
第四十四條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根據本條例分別制定實施細則。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條例對糖用甜菜、煙草等種子管理另作具體規定。
第四十五條本條例由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四十六條本條例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的第六章

第二十六條各級農業、林業主管部門的種子檢驗機構及其委託單位負責種子質量的檢驗工作;植物檢疫機構負責種子病蟲害的檢疫工作。
第二十七條種子檢驗機構和植物檢疫機構負責對國營、集體和個人生產、經營和使用的種子進行抽檢。
第二十八條確定保存的種質資源入庫前應當向當地植物檢疫機構申請檢疫。
第二十九條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農作物種子生產基地和林木良種基地做病蟲害接種試驗。
到海南省南繁基地繁殖種子的,必須經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主管部門報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批准,並依照規定進行檢疫。
第三十條由於不可抗力的原因,改變種植計劃,需供應達不到國家或者地方質量標準的農作物種子的,必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供應達不到國家或者地方質量標準的林木種子的,必須經省級人民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批准。
種子調撥出縣(市)的,經調進地植物檢疫機構檢疫合格後,方可種植。
第三十一條農作物種子和林木種子的檢驗,應當執行《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牧草種子檢驗規程》和《林木種子檢驗方法》等有關國家標准。
第三十二條種子檢驗人員依法執行公務時,應當持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農業、林業主管部門核發的《種子檢驗員證》並佩帶標志;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其執行公務。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什麼時候起正式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2000年7月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1989年3月13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4.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的農業部說明

農業部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草案)》的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草案)》是由農業部、林業部聯合起草的。一九七九年中央在《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種子公司經營系統,搞好品種審定,……並早日制定和頒布種子法。」原農林部曾草擬《農作物種子(草案)》,後決定增加林木種子管理的內容。去年十一月,原農牧漁業部、林業部將《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草案)》報請國務院審批。國務院法制局廣泛徵求了意見,並建議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草案)》。我們採納了這一建議。現將有關問題說明如下:
一、 關於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管理條例》的必要性
種子是農業、林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種子的優劣,對農業、林業生產關系重大,推廣應用良種是提高產量、改進品質的一個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是促進生產發展的重要條件。世界上農業、林業發達的國家,無不重視種子立法工作,把良種的選育、鑒定、繁殖、推廣和種子的檢驗、檢疫、收購、銷售、貯備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並嚴格執行,確保為農業、林業生產提供質量合格的種子,以充分發揮良種的增產作用。隨著我國種子商品化的發展,亟需制定種子管理法規,以維護種子選育者、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嚴厲打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坑害農民的違法活動,保障各個環節種子工作的順利進行,確保種子質量,促進農業、林業生產的發展。
二、 關於種子立法的指導思想
種子管理法規是調整種子選育、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規。立法的指導思想:一是要從實際出發,符合我國種子工作的實際;二是要體現「放開、搞活、管好」的原則,使之成為具有我國社會主義特色的種子管理法規。因此,草案除對種子選育、生產、經營、檢驗和檢疫等內容作出規定外,還根據我國實際情況對種質資源管理和種子貯備作出了具體規定,以加強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做好種子的貯備工作。有關種子選育、生產、經營等方面的規定,體現了「放開、搞活、管好」的原則,以促進種子工作的全面發展。
三、 關於種子的幾個政策問題
(一)許多國家在種子法中明確規定對種子的選育、推廣、經營等方面撥專款予以推動和扶持。鑒於我國財力有限,在種子管理法規中不宜作明確的規定。但是,發展種子事業,國家不給予必要的扶持也確有困難。因此,草案在總則中規定,國家對良種選育、生產、經營和推廣,給予優惠。這樣,中央和地方可要根據財力可能予以扶持。草案並規定:國營種子生產基地的糧食合同定購任務,按國家收購種子數量核減。對國營種子生產基地減免糧食定購任務,是因為國營原(良)種場是我國主要的種子生產基地,同時又有解決本場職工糧油的問題,因此,定購糧食只能減少國家對種子的收購,對農業生產不利。特約種子生產基地以出售種子數量核減糧食定購任務,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由於大部分種子同時也是農副產品,在短缺年份,國營糧食、供銷、外貿部門在收購農副產品時,往往也把種子收走。為此,草案在種子經營中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安排可用作種子的農、林產品收購計劃時,應當優先保證種子的收購。
(三)在種子貯備一章中規定:種子貯備的政策性虧損,由同級財政部門補貼。這是從實際需要出發的,否則種子貯備難以落實。
四、 關於草案中幾個具體問題的說明
(一)種質資源管理。種質資源是國家的貴財富,是育種的基礎材料。我國種質資源豐富,有許多罕見的野生資源和作物品種。但由於過去缺乏種質資源的管理制度,管理不力,以致種質資源大量散失。為加強種質資源管理,草案明確了搜集、整理、保存、鑒定的機構,並規定了登記制度。
(二)種子選育和審定。選育和審定都是對農作物新品種和林木良種而言。種子能否更新換代,新的農作物優良品種和林木良種能否不斷涌現,關鍵在於選育。這既要調動有關科研、教學和生產積極性,又要發揮農民的積極性。為此,草案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審定工作是對育成的新品種和選育的林木良種進行管理的重要環節,為防止虛報、謊報育種成果,濫推廣不穩定的品系的情況出現,草案規定:農作物新品種和林木良種實行國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審定製度;審定通過的發給證書,並由同級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公布。經營和推廣的農作物新品種和林木良種,應當經過審定。對於過去生產單位和個人已經使用的良種,本條例未作規定,事實上也不必重新審定,只要通過生產實踐,群眾是會自行取捨的。
(三)種子生產。目前,全年每年糧、棉、油用種約一百五十億公斤左右,種子生產基地只能提供五十億公斤,僅佔三分之一。全國每年造林用種約四千萬公斤左右,林木種子生產基地采種量約一千五百萬公斤。也只佔三分之一多。為滿足和保證農業、林業生產用種,必須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一是國家有計劃地建立種子街道基地(包括國營原、良種場,國營農場和集體、個人的特約種子生產基地,林木種子生產基地);二是鼓勵鄉、村建立種子生產基地和允許生產單位和個人生產自用的種子。為了加強種子的生產管理,保證種子質量,草案規定生產商品種子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農、林主管部門鄰取《種子生產許可證》,並規定了發放《種子生產許可證》的條件。
(四)種子經營。草案按照「放開、搞活、管好」的原則,允許多渠道、多形式經營種子,同時規定了經營者的條件和經營種子的質量。

5.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年修正)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

(2004年6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 2004年6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屆第39號公布 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決定對《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十條修改為:「縣級以上人口和計劃生育、衛生、發展和改革、公安、工商行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教育、人事、統計等行政部門應當相互提供有關人口數據,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制度。」

二、第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婚後不育,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醫學專家進行醫學鑒定並確診為不育症的夫妻,申請使用輔助生育技術生育的,應當持有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的證明,按照國家有關的輔助生育技術規定施行手術。」

該條第二款修改為:「從事輔助生育技術的醫療機構,施行輔助生育手術前,應當查驗當事人所持有的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的證明;在手術中,應當按照技術常規操作。」

三、第五十一條修改為:「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施行輔助生育手術前未查驗當事人所持有的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的證明或者在手術中未按照技術常規操作,造成多胎生育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萬元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執業證書。」

此外,還作了一些文字修改。

本決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根據本決定作相應修改,重新公布。

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4年修正本)

(2002年7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 根據2004年6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關於修改〈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

第三章 生育調節

第四章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五章 獎勵與社會保障

第六章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維護公民實行計劃生育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幸福、民族團結、經濟繁榮與社會進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自治區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具有本自治區戶籍和在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居住的公民。

本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遵守和執行本條例。

第三條 自治區貫徹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負責本條例的實施。

各級人民政府通過宣傳教育、科學技術進步、綜合服務,建立健全獎勵和社會保障制度等綜合措施,引導公民自覺實行計劃生育。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計劃生育工作和與計劃生育有關的人口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計劃生育協會、個體勞動者協會、私營企業協會等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協助當地人民政府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並按期考核。

第二章 人口發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編制本行政區域的人口發展規劃,制定人口與計劃生育實施方案並組織實施。

前款規定的實施方案應當規定控制人口數量、增進生殖健康、提高人口素質、促進優生優育、加強經費投入、健全保障措施、完善考核評估等方面的內容。

第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人口綜合治理措施,制定和完善有利於人口與計劃生育的社會、經濟政策。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在制定與人口發展有關的社會、經濟政策時,應當徵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意見。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把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提高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投入總體水平,使計劃生育事業經費的增長比例高於本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確保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所需的必要經費。

農業人口和其他無用人單位的城鎮居民的各項計劃生育獎勵經費由其戶籍所在地縣級財政支付。

第九條 鄉(鎮)人民政府和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有與工作任務相適應的計劃生育機構和工作人員;村(居)民委員會應當有專人負責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的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實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工作責任制,確保開展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所需的人員和經費,並接受其住所所在地人民政府的領導和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和監督。

第十條 縣級以上人口和計劃生育、衛生、發展和改革、公安、工商行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教育、人事、統計等行政部門應當相互提供有關人口數據,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制度。

第十一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充分發揮村(居)民自治組織作用,推行計劃生育工作。

在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中可實行合同(協議)管理制度。

第三章 生育調節

第十二條 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只生育一個子女。

第十三條 要求生育第一個子女的夫妻,應當在依法結婚後至懷孕三個月內持下列證明材料,到女方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或者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領取服務手冊:

(一)雙方的戶口簿、結婚證;

(二)雙方所在單位或者村(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婚育和收養狀況證明。

第十四條 夫妻雙方均是一千萬人口以下的少數民族的,由本人提出申請,經夫妻雙方所在單位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審查,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第十五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由本人提出申請,經夫妻雙方所在單位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審查,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一)第一個子女經設區的市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醫學專家進行醫學鑒定確診為非遺傳性疾病致殘,不能成長為正常勞動力的;

(二)夫妻一方為二等甲級以上或者夫妻雙方屬二等乙級革命殘廢軍人的;

(三)夫妻雙方均為獨生子女的;

(四)夫妻一方為烈士的獨生子女的;

(五)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個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第十六條 夫妻中女方屬農業人口,除適用本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外,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由本人提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

(一)只生育一個女孩的;
(二)男到有女無兒家結婚落戶的(多女戶招婿,只安排其中一個);

(三)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醫學專家進行醫學鑒定並確診,同胞兄弟中只有一個有生育能力的;

(四)定居在靠國境線五公里以內的鄉村,持有邊境居民證且連續居住10年以上的。

第十七條 夫妻中女方屬農業人口,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本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

(一)已脫離農業生產,在城鎮連續工作、生活五年以上,並有固定的住所和經濟收入的;

(二)持有二孩生育證,尚未懷孕,自辦理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之日起滿三年的。

第十八條 婚後不育,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醫學專家進行醫學鑒定並確診為不育症的夫妻,依法收養一個子女後又懷孕並要求生育的,經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可以生育一個子女。

第十九條 婚後不育,經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組織醫學專家進行醫學鑒定並確診為不育症的夫妻,申請使用輔助生育技術生育的,應當持有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的證明,按照國家有關的輔助生育技術規定施行手術。

從事輔助生育技術的醫療機構,施行輔助生育手術前,應當查驗當事人所持有的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的證明;在手術中,應當按照技術常規操作。

第二十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要求生育第二個子女的,生育間隔時間應當滿4周年,但女方年齡滿28周歲以上的,不受生育間隔時間限制。

第二十一條 符合本條例規定要求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夫妻,應當在懷孕前,持下列證明材料向女方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經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審查,並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領取二孩生育證後,方可生育:

(一)夫妻雙方的戶口簿、結婚證;

(二)夫妻雙方所在單位或者村(居)民委員會出具的本人婚育和收養狀況證明;

(三)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可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其他有關證明材料。

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查,並將審查意見及有關材料報送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

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應當自接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提交的審查意見及有關材料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核,對符合生育條件的,進行公示,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發給二孩生育證;對不符合生育條件或者公示期內有異議,經查證屬實的,不予發給二孩生育證,並以書面形式說明理由告知申請人。

第四章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二十二條 普及優生優育、生殖健康、避孕節育科學知識,建立健全孕情檢查、孕產期保健、隨訪服務制度。實行婚前醫學檢查,凡患有醫學上認定不應生育的疾病的禁止生育。

第二十三條 實行計劃生育堅持以避孕為主,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選擇權。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應當指導實行計劃生育的公民選擇安全、有效、適育的避孕措施。

向公民提供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避孕葯具應當安全、有效,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技術標准。

第二十四條 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機構應當為育齡夫妻免費提供下列屬於國家規定的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一)孕情、環情監測;

(二)放置、取出宮內節育器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

(三)人工流產術、引產術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

(四)輸卵管結扎術、輸精管結扎術及技術常規所規定的各項醫學檢查;

(五)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的診斷和治療。

前款規定所需經費,參加了生育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的,從生育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中開支;沒有參加生育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但有用人單位或者僱主的,由用人單位或者僱主支付;無用人單位和僱主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從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項目經費中開支。

第二十五條 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所需的避孕葯具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免費發放。

第二十六條 實行計劃生育接受絕育手術的育齡夫妻,經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批准再生育的,可以施行復通手術。施行手術所需的經費,按本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二款規定的途徑支付。

第二十七條 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中發生的醫療事故,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的診斷、鑒定和管理,依照國家有關的計劃生育手術並發症鑒定管理辦法處理。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和鼓勵計劃生育科研部門以及承擔計劃生育科研和技術服務工作的有關單位,開展計劃生育新技術、新葯具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推廣工作。

第五章 獎勵與社會保障

第二十九條 男25周歲、女23周歲以上初婚的職工,除國家規定的假期外,另增加晚婚假12天;已婚女職工在24周歲以上生育第一胎的,增加產假14天,同時給予男方護理假10天;在產假期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另增加產假20天;對晚婚晚育者,婚假、產假期間,工資、獎金照發,不影響其應享受的福利及評獎評優。

第三十條 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夫妻,經本人申請,由所在單位和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批准後,發給《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並按有關規定發給保健費至子女年滿18周歲。

第三十一條 產假期間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女職工,產假期滿後撫育嬰兒有困難的,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同意,可享受6個月至12個月的哺乳假,哺乳假期間,按其工資標準的80%核發工資,不影響晉級、工資調整和計算工齡。

第三十二條 實行計劃生育的職工退休時,按下列標准審批其退休金,但退休金不得超過其本人原工資總額:

(一)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或者婚後終身無孩的職工,退休時,提高退休金計發比例的5%;

(二)符合生育二孩條件,自願終身只生育一個子女的職工,退休時,提高退休金計發比例的10%。

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按照國家和自治區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三條 長期從事計劃生育工作,並獲得國家頒發的《計劃生育工作者榮譽證書》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退休時,由其所在單位給予一次性獎勵。

第三十四條 對已辦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獨生子女,在入托、入園、入學、升學、就醫、就業等方面,予以優先照顧。

第三十五條 職工接受節育手術的,按規定享受休假期。休假期間工資、獎金照發,不影響其享受的福利及評獎評優。

第三十六條 對已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城鎮困難居民應當優先納入當地最低生活保障,並提高10%的生活保障金。

第三十七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對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家庭給予支持和照顧。

第三十八條 獨生子女發生意外傷殘、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養子女的,由縣級人民政府給予適當補助。

第六章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

第三十九條 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由其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現居住地管理為主。

現居住地和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依照國家《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的規定履行職責。

第四十條 成年流動人口跨市、縣外出務工、經商,應當到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辦理婚育證明。外省、自治區、直轄市到本自治區的成年流動人口,應當持有其戶籍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審發的婚育證明。

第四十一條 成年流動人口到現居住地後,應當向現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交驗婚育證明。有關部門在辦理暫住證、營業執照、務工許可證等證件時,應當核查其現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查驗過的婚育證明;對沒有婚育證明或者有婚育證明但未經查驗的,不予發證,並在5個工作日內將有關情況通報現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

第四十二條 已婚育齡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基本項目的費用,有用人單位或者僱主的,由用人單位或者僱主支付;無用人單位和僱主的,先由本人支付,持現居住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證明和手術費憑證,由本人在其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報銷。

第四十三條 流動人口戶籍所在地和現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信息相互通報制度。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被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的人員,是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開除處分,其他人員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組織給予紀律處分:

(一)不符合本條例規定生育第二個子女的條件生育的;

(二)以收養形式規避法律、法規生育的;

(三)婚外生育的;

(四)非婚生育的。

第四十五條 因有本條例第四十四條的行為被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的,自被作出處理決定之日起七年內,不得錄用為國家工作人員。
第四十六條 本條例規定可以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夫妻,女方年齡未滿28周歲,自生育第一個小孩之日起不滿4周年又生育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按照其提前生育的年限依法核對計算徵收社會撫養費,不滿一周年的按一周年計算。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對當事人是否存在婚外生育、非婚生育或者以收養形式規避法律、法規生育的行為,認定有困難的,可以要求當事人作親子鑒定,經鑒定,屬於婚外生育、非婚生育或者以收養形式規避法律、法規生育的,鑒定費由當事人承擔;不屬於婚外生育、非婚生育或者以收養形式規避法律、法規生育的,鑒定費由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承擔。

第四十八條 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後又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停止其子女原享受的獨生子女待遇;已領取的證書、獎金和獨生子女保健費等應當全部退回。

第四十九條 流動人口違法生育的,由現居住地或者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依法徵收社會撫養費,並將徵收情況通報戶籍所在地或者現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辦事處。

流動人口在一地因違法生育已依法被徵收社會撫養費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實再次被徵收。

第五十條 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不依法履行協助計劃生育管理義務的,由其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改正,給予通報批評,並取消評選當年先進(文明)單位的資格;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還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一條 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第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施行輔助生育手術前未查驗當事人所持有的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的證明或者在手術中未按照技術常規操作,造成多胎生育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一萬元以上的,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一萬元的,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執業證書。

第五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給予批評教育並予以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拒絕、阻礙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執行公務或者聚眾擾亂國家機關工作秩序的;

(二)侮辱、誹謗、報復計劃生育工作人員或者故意毀壞其財產,嚴重干擾其家庭正常生活和生產的;

(三)虐待生女嬰的婦女或者不生育的婦女的;

(四)有其他破壞計劃生育行為的。

第五十三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實施計劃生育管理過程中侵犯其合法權益,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對行政機關在實施計劃生育管理過程中的具體行政行為,逾期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八章 附則

第五十四條 內地居民涉外及涉港、澳、台的生育問題,適用國家的有關規定。

第五十五條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社會撫養費的徵收管理,依照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具體管理辦法執行,國務院制定的具體管理辦法沒有規定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六條 本條例所稱的農業人口,是指本條例施行前具有本自治區農業戶籍的公民。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廣西壯族自治區計劃生育條例〉的決定》修正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計劃生育條例》同時廢止。

6. 廣西壯族自治區計劃生育處罰條例

沒查出來就沒事,要是被查出來,你和女方都要罰,按被查出時上一年的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3-5倍徵收撫養費。你倆要是年收入比較多的,罰的還要更多些。 辦法是有的,和所在街道/村婦女主任或計生辦等搞好關系,盡量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咯。 不過最省事的解決辦法是你倆去領結婚證,成為法定夫妻就沒問題了。 法律依據參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辦法》第32條http://www.gxrkjsw.gov.cn/Frm%e4%b8%bb%e9%a2%98_%e5%86%85%e5%ae%b9.aspx?ID=873&ClumnID=1202,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http://www.gxrkjsw.gov.cn/Frm%e4%b8%bb%e9%a2%98_%e5%86%85%e5%ae%b9.aspx?ID=870&ClumnID=1202

7.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32條第一款

你的問題有個錯誤,應該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辦專法》,不是《條屬例》,

第三十二條 違法生育子女的,對雙方當事人分別按違法行為被查出時的上一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的以下倍數徵收社會撫養費:

(一)違法生育一個子女的,按3倍至5倍徵收;

(二)違法生育二個子女的,按5倍至7倍徵收;

(三)違法生育三個子女的,按7倍至9倍徵收;

(四)違法生育第四個子女以上(含第四個)的,按上述標准計征倍數類推。

違法收養子女、婚外生育、非婚生育的,對雙方當事人按上述規定計征社會撫養費。

2010年超生徵收社會撫養費:按當地縣級以上統計部門統計的上年(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業戶口)或城鎮居民(非農戶口)可支配收的3至5倍處罰;
你看你屬於哪一種。 另外:上面所說的處罰是對夫妻雙方各處罰那麼多。

8. 與種子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至少12部

1、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04修正)
2、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
3、 農業部公告2005年第563號——發放《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單位名單;農業部——2005年10月31日
4、農作物種子檢驗員考核大綱;農業部——2005年08月12日
5、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農業部——2001年02月26日
6、關於發放《農作物種子經營許可證》單位名單第十五批的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06年03月10日
7、農業部關於加強種子管理工作的意見;農業部——2009年12月03日
8、貴州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02年10月01日
9、農業部關於公布農業部批準的農作物種子檢驗員名單(第一批)的公告;農業部——2006年04月21日
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的決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004年08月28日
11、農作物種子標簽管理辦法;農業部——2001年02月26日
12、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唐山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唐山市農作物種子管理辦法>的決定》的決定;唐山市人大常委會——2002年08月05日
13、江西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江西省人大常委會——2005年03月31日
14、農業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於發布《農作物種子生產經營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農業部/工商行政管理總局——1996年04月16日
15、內蒙古自治區農作物種子條例;內蒙古自治人大常委會——2001年08月01日
16、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修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2001年05月26日
17、山東省農業廳關於加強農作物種子檢驗員隊伍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山東省農業廳——2005年12月13日
18、 海關總署關於「十一五」期間進口種子(苗)種畜(禽)魚種(苗)和種用野生動植物種源稅收問題的通知;海關總署——2006年03月03日
19、河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辦法;河北省人大常委會——2001年11月21日
20、黑龍江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 1992年04月28日
21、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試行)〔已修正〕

朋友,這是我找到的,您看看行不?

9. 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火龍果蜜寶登記編號及品種來源是什麼

摘要 中午好,親,很高興為您解答

10. 自治區種子管理總站怎麼樣

廣西壯族自治區種子管理總站為正處級全額預算事業單位,行政上隸屬於廣西農業廳。作為省級種子管理機構,主要承擔廣西區內的農作物種子市場管理、品種管理、質量監督檢驗、種子建設規劃、行業統計和信息管理以及對下級種子管理機構進行指導和監督等種子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管理工作。

熱點內容
司法代表人是什麼 發布:2025-07-10 13:33:10 瀏覽:505
統計法律責任可以分為 發布:2025-07-10 13:32:59 瀏覽:129
質量罰款條例 發布:2025-07-10 13:32:07 瀏覽:775
合同法78 發布:2025-07-10 13:27:01 瀏覽:516
社會與法回頭電影 發布:2025-07-10 13:14:35 瀏覽:432
勞動合同法延遲發工資 發布:2025-07-10 13:00:11 瀏覽:857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解讀 發布:2025-07-10 12:54:10 瀏覽:226
律師執業格言 發布:2025-07-10 12:51:52 瀏覽:222
美國律師資格 發布:2025-07-10 12:35:31 瀏覽:757
法律援助處要預約嗎 發布:2025-07-10 12:20:34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