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⑴ 作為一名企業員工應如何遵守法律法規
一、基本守則:
1、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法令。
2、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嚴守紀律,服從領導,不越權行事。
3、大力弘揚「勇於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愛崗敬業,勤奮學習,鑽研業務,精益求精。
4、發揚優良傳統,樹立團隊意識,單位、部門、員工之間應相互尊重,團結合作,努力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5、顧大局,識大體,自覺維護集團公司的聲譽和權益。
二、職業道德守則:
1、崇尚敬業精神,工作盡職盡責,積極進取且努力不懈。
2、不斷學習,以求進步,做一個稱職的員工。對所從事的業務,應以專業標准為尺度,從嚴要求,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
3、堅持重合同、守信用,對企業和社會負有責任感、榮譽感,以實際行動塑造企業形象。
4、文明施工生產,尊重當地民風習俗,廣泛開展文明共建活動。
5、誠信、正直。對公司各方面的工作,應主動通過正常途徑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對有損企業形象等消極行為,應予以制止。
6、在工作交往中,不索取或收受對方的酬金、禮品。
7、工作中出現失誤,應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不諉過於人。
8、尊重客戶、尊重同行;在與外商交往中,做到有利有節,不亢不卑。
9、保守國家及企業商業秘密和工作秘密,妥善保管文件、合同及內部資料。對公司資金狀況、法律事務、市場營銷策略、業務合同、員工薪酬、分紅獎勵等情況,除已公開通報的外,不得泄露。
三、日常行為守則:
1、注重儀表整潔,著裝大方得體,舉止優雅文明,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2、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不擅離職守。現場作業員工要嚴格按業務規范要求執行。
3、工作時間不串崗、不聊天、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不上與工作學習無關的網站。
4、文明辦公,禁止在辦公區域喧嘩、打鬧,自覺做到語言文明,和氣待人。
5、不在辦公室接待因私來訪親友,不把與工作無關的人員帶入辦公室,不把未成年人帶入辦公區。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
6、愛護公物。生產施工、辦公設施要保持清潔並在固定位置擺放,如有移動應及時復位。
⑵ 企業遵守國家和地方法律法規,無侵犯社會公共利益的承諾怎麼寫急!!!
承諾書
茲有XXXXX企業,自成立至今,一直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和地方各級內政府行政法規,無任容何侵犯社會公眾利益的行為。今後將繼續遵守以上法律法規,尊重和保護社會公眾利益。特此承諾。
此致
XXXXXXX海關
XXXXXXX檢驗檢疫局
XXXXXXXX企業(公司)
2012年3月15日
⑶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來源於」中國共產黨章程「
第三十二條街道、鄉、鎮黨的基層委員會和村、社區黨組織,領導本地區的工作,支持和保證行政組織、經濟組織和群眾自治組織充分行使職權。
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中黨的基層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開展工作。保證監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在本企業的貫徹執行;支持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廠長)依法行使職權;全心全意依靠職工群眾,支持職工代表大會開展工作;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加強黨組織的自身建設,領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和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引導和監督企業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領導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實行行政領導人負責制的事業單位中黨的基層組織,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實行黨委領導下的行政領導人負責制的事業單位中黨的基層組織,對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和作出決定,同時保證行政領導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職權。
各級黨和國家機關中黨的基層組織,協助行政負責人完成任務,改進工作,對包括行政負責人在內的每個黨員進行監督,不領導本單位的業務工作。
⑷ 有關企業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主要的法律復、法規有:《公司製法》、《公司登記管理條例》、《合同法》、《物權法》、《土管法》、《房地產管理法》、《貸款通則》、《票據法》、《證券法》、《商標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增值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會計法》、《擔保法》等。
⑸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應當遵守什麼
國有企業的領導人員應該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安全生產保護自己的企業和員工的質量安全
⑹ 作為一名企業員工應如何遵守法律法規
一、基本守則:
1、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法令。
2、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嚴守紀律,服從領導,不越權行事。
3、大力弘揚「勇於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愛崗敬業,勤奮學習,鑽研業務,精益求精。
4、發揚優良傳統,樹立團隊意識,單位、部門、員工之間應相互尊重,團結合作,努力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5、顧大局,識大體,自覺維護集團公司的聲譽和權益。
二、職業道德守則:
1、崇尚敬業精神,工作盡職盡責,積極進取且努力不懈。
2、不斷學習,以求進步,做一個稱職的員工。對所從事的業務,應以專業標准為尺度,從嚴要求,高質量完成本職工作。
3、堅持重合同、守信用,對企業和社會負有責任感、榮譽感,以實際行動塑造企業形象。
4、文明施工生產,尊重當地民風習俗,廣泛開展文明共建活動。
5、誠信、正直。對公司各方面的工作,應主動通過正常途徑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對有損企業形象等消極行為,應予以制止。
6、在工作交往中,不索取或收受對方的酬金、禮品。
7、工作中出現失誤,應勇於承認錯誤,承擔責任,不諉過於人。
8、尊重客戶、尊重同行;在與外商交往中,做到有利有節,不亢不卑。
9、保守國家及企業商業秘密和工作秘密,妥善保管文件、合同及內部資料。對公司資金狀況、法律事務、市場營銷策略、業務合同、員工薪酬、分紅獎勵等情況,除已公開通報的外,不得泄露。
10、辭職者須提前一個月向單位人事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妥善交待工作,處理好善後事宜。否則,由辭職者本人承擔一切不良後果和經濟損失。
三、日常行為守則:
1、注重儀表整潔,著裝大方得體,舉止優雅文明,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2、按時上、下班;不遲到,不早退,不擅離職守。現場作業員工要嚴格按業務規范要求執行。
3、工作時間不串崗、不聊天、不做與工作無關的事,不上與工作學習無關的網站。
4、文明辦公,禁止在辦公區域喧嘩、打鬧,自覺做到語言文明,和氣待人。
5、不在辦公室接待因私來訪親友,不把與工作無關的人員帶入辦公室,不把未成年人帶入辦公區。不亂扔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
6、愛護公物。生產施工、辦公設施要保持清潔並在固定位置擺放,如有移動應及時復位。
7、下班時要整理好工作用具,擺放整齊。最後離開辦公室的員工,應關閉窗戶,檢查電腦、電燈、電扇、空調等用電設備的電源是否關好,無遺留問題後,方可離去。
8、厲行節約,節約用電、用水、用油等。辦公用品費用核算到人;外出辦事,住宿、交通等費用不超標。
9、因事請假,按規定辦理請假手續,事後及時銷假。短時間離開單位外出辦事,要向部門負責人請假說明。
10、真實、認真填寫本人檔案或個人資料,並及時通報相應變更。
⑺ 企業如何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安全生產法》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行使以下職權:
(一)進入生產經營單位進行檢查,調閱有關資料,向有關單位和人員了解情況。
(二)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當場予以糾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對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三)對檢查中發現的事故隱患,應當責令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責令暫時停產停業或者停止使用;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後,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和使用。
(四)對有根據認為不符合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設施、設備、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並應當在十五日內依法作出處理決定。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第三十三條:事故發生單位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範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防範和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應當接受工會和職工的監督。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對事故發生單位落實防範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杭州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宣傳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
(二)監督檢查生產經營單位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執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準的情況;
(三)受理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行為的舉報、投訴;
(四)依法糾正和查處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五)組織或者參與有關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
(六)法律、法規和規章賦予的其他監督管理職責。
《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與監督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59號)第二十七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發現有限空間作業存在重大事故隱患的,應當責令立即或者限期整改;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暫時停止作業,撤出作業人員;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後,經審查同意,方可恢復作業。
《冶金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6號)第三條第二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按照屬地監管、分級負責的原則,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冶金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6號)第三條第二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以下統稱負責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部門)根據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按照屬地監管、分級負責的原則,對本行政區域內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監管的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其職責范圍內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對違反有關安全生產法律、行政法規、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和本規定的違法行為,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號)第二十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依法對勞動防護用品使用情況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進行監督檢查,督促生產經營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從業人員配備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號)第二十一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查處:
(一)不配發勞動防護用品的;
(二)不按有關規定或者標准配發勞動防護用品的;
(三)配發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
(四)配發不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的;
(五)配發超過使用期限的勞動防護用品的;
(六)勞動防護用品管理混亂,由此對從業人員造成事故傷害及職業危害的;
(七)生產或者經營假冒偽劣勞動防護用品和無安全標志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
(八)其他違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有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的行為。 《勞動防護用品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號)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依法向本單位提出配備所需勞動防護用品的要求;有權對本單位勞動防護用品管理的違法行為提出批評、檢舉、控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從業人員提出的批評、檢舉、控告,經查實後應當依法處理。《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15號)第十四條第一款: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時發現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事故隱患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採取現場處理措施:
(一)能夠立即排除的,應當責令立即排除;
(二)重大事故隱患排除前或者排除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應當責令從危險區域撤出作業人員,並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停止建設、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限期排除隱患。隱患排除後,經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審查同意,方可恢復生產經營和使用。
《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4號)第九條: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生產經營單位存在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或者事故隱患的,應當依法採取下列現場處理措施:
(一)當場予以糾正;
(二)責令限期改正、責令限期達到要求;
(三)責令立即停止作業(施工)、責令立即停止使用、責令立即排除事故隱患;
(四)責令從危險區域撤出作業人員;
(五)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停止建設、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六)依法應當採取的其他現場處理措施。
⑻ 企業需要遵守的法律
1、《公司法》
公司法,是規范公司行為的基本法律,公司的設立、股東資格專、公司章程、股東責任、屬股東權利、公司高管、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項,都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來進行,是中、小企業貫穿始終的一部法律。
2、《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是公司設立、年檢、注銷必須遵循的法規。
3、《合同法》
公司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而盈利就離不開交易。《合同法》是規范市場交易的法律,是民事主體進行經濟活動所遵循的主要法律。合同涵蓋的內容廣泛,不僅商品交易需要訂立合同,涉及到公司的股權交易、知識產權交易、物權變動等事項也均需有合同保障,均受《合同法》的調整。
4、《物權法》
公司經營所得,涉及到的土地、房產等不動產以及交易有些動產,是需要登記才能取得物權的,這部分物權的取得是要受《物權法》調整的。
5、金融類法律
公司成立之後,運營期間,要支付結算、要貸款融資,這個時候,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貸款通則》、《票據法》、《證券法》等。
公司為了分散風險以及交通工具類因國家強制規定,而必須或選擇的保險,就又涉及到《保險法》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