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分析題
你不會是我同學吧?哈哈,這周六就交作業了。
⑵ 會計法規與職業道德案例分析題求解答(急)
1.不正確。根據會計法的規定,交接工作完成後,移交人員所移交的會計憑證、專會計賬簿、屬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在其經辦會計工作期間發生的,應當對這些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原移交人員不應以會計資料已經移交而推卸責任。
2.承擔責任。公司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完整。單位負責人是單位對外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的責任主體。
3.出納人員保管會計檔案,不符合會計法律制度規定。
4.根據我國會計法律制度的規定,出納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⑶ 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的區別與聯系。
1、新聞職業道德對新聞法規的作用:1)新聞職業道德為新聞法規提供存在的價值基內礎。容2)新聞職業道德為新聞法規具有多方面的補充作用。3)加強新聞職業道德對新聞法規的實施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
2、新聞法規對新聞職業道德的作用:1)新聞法規可以保障道德規則的實施。2)新聞法規是傳播新聞職業道德的有力手段。
⑷ 跪求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的論文!
老摳。。。
⑸ 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的內容簡要
前言
第一章 新聞法制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新聞法制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我國新聞法制的基本原則及淵源
第三節 新聞法制的核心問題
第四節 新聞法制中的法律關系
第五節 我國新聞法制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新聞法產生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第二節 英美法系國家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三節 大陸法系國家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四節 舊中國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五節 社會主義新聞法的歷史發展
第三章 新聞事業的行政管理
第一節 新聞媒體的創建
第二節 新聞媒介日常運作秩序的行政監管
第三節 新聞媒介經營活動的規范
第四章 新聞、廣告等各類信息的發布
第一節 重大新聞的發布與新聞發言人與發布會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 特殊新聞與信息的發布與報道
第三節 廣告的發布及其行為准則
第四節 境外新聞與信息在境內的發布
第五章 新聞傳播與國家安全、社會秩序
第一節 新聞傳播活動與維護國家安全
第二節 新聞傳播活動與保密制度
第三節 新聞傳播活動與維護社會秩序
第六章 新聞傳播與公民權益
第一節 現代社會中的新聞維權和新聞侵權
第二節 新聞對公民權益的侵害
第三節 新聞侵害公民權益的常見形式
第七章 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道德與職業道德
第二節 新聞職業與新聞職業道德
第三節 新聞職業道德的社會功能
第四節 新聞職業道德與新聞法規的關系
第八章 新聞職業道德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新聞職業道德理念與規范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節 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的形成與初步實踐
第三節 中國新聞職業道德建設的發展歷程
第九章 新聞職業道德原則與規范
第一節 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
第二節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自覺遵守憲法、法律和紀律
第三節 維護新聞的真實性,注重報道的客觀公正
第四節 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
第五節 提倡公平競爭,加強團結協作
第十章 新聞職業道德境界的涵養
第一節 新聞職業的道德境界
第二節 新聞職業的道德評價
第三節 新聞職業的道德教育
附錄一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有關新聞傳播活動的原則性規定
附錄二 法國《人權宣言》(1789年)有關新聞傳播自由的條文
附錄三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1791年)有關新聞自由的規定
附錄四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
附錄五 記者行為准則宣言
主要參考書目
⑹ 如何理解新聞法規和新聞職業道德的關系
新聞法制與職業道德
1、道德:是由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的,是評價人 們思想行為的善與惡、榮譽與恥辱、正義與非正義、 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問題上的觀念、原則和規 范的統一體。道德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們的 信念力量。以保證人們對它的遵守。 職業道德:是人們在職業活動中所遵守的道德行為准則。
2、與新聞法制的區別與聯系
聯系:同屬上層建築,本質一致。維護社會穩定、人類文明進步; 區別: (1)新聞法制以國家意志出現,確定性、程序性、制裁性; 職業道德以社會意志出現,沒有明確的制裁性; (2)新聞法制有嚴密的邏輯結構,以權力為主;職業道德以義務 為主; (3)新聞法制具有強制性,以他律為主; 職業道德具有誘導性,以自律為主。
⑺ 為什麼要學習《新聞法規與職業道德》這門課程
書中大量汲取了近年來國內外新聞法與新聞職業道德研究的重要成果,比較系統、全面地闡述了新聞法與新聞職業道德的理論與實踐,其中不乏獨到的學術見解。在撰述方法上,以述為主、述論結合。本書的第一至六章為新聞法規部分,分別闡述了新聞法制的基本理論、歷史發展,各類信息發布的法律規定,以及新聞傳播活動中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秩序和公民權益,防止與避免新聞泄密、新聞侵權等各類新聞違法乃至犯罪行為的有關法律規定。第七至十章為新聞職業道德部分,分別闡述了新聞職業道德的基本理論和中外新聞職業道德的歷史發展,新聞職業道德的原則與規范,新聞職業道德境界的涵養。
⑻ 關於職業禮儀的新聞或案例1個;關於職業道德的新聞或案例1個;關於法律的新聞或案例3個
新聞職業道德的案例
一、2011年7月,《西部時報》記者李靜未經報社同意,私自前往甘肅省合水縣進行所謂「采訪」,期間以青蘭高速合水段建設征地補償標准過低為由,煽動當地群眾與政府及施工單位對抗,策劃並炮製負面報道,敲詐合水縣政府13萬元。7月下旬,李靜等人赴甘肅慶城縣,同樣以負面報道相要挾,敲詐慶城縣委縣政府13萬元未遂,後敲詐高速公路施工方5000元,敲詐縣交通局一條價值5378元的金項鏈及縣國土資源局5件高檔襯衫。
二、自2000年至今,張家口日報社以文件形式向包括采編人員在內的報社全體員工強制攤派《張家口晚報》的發行任務,並規定完不成任務者,由工資中扣除全年報款。2013年初,張家口日報社成立「城建新聞部」、「家居建材新聞部」、「汽車新聞部」等13個所謂「專業新聞部室」,將采編與經營人員及業務混合管理,違反了「采編與經營嚴格分開」的相關規定。
三、2008-2011年間,原《今日信息報》(現已更名為《慈善公益報》)記者郭海文私自接受他人請托,幫助山東省武城縣沙中村部分村民在拆遷中爭取利益,並收取6萬余元「辦事」費用。2011年5月,郭海文采寫了《沙中村民何時能拿到征地補償款?》的報道,並在原《今日信息報》上刊發。
⑼ 新聞傳播法規與職業道德教程人文關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