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廣西河道采砂條例

廣西河道采砂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4 08:38:49

⑴ 全國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何時出台

⑵ 在河道采砂有哪些法律規定

1、《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河道采砂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32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實行河道采砂許可制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影響河勢穩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劃定禁采區和規定禁采期,並予以公告。

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第四十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並向河道主管機關繳納管理費。收費的標准和計收辦法由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制定。

4、《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規定,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經責令停止開采後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

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礦產資源嚴重破壞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廣西河道采砂條例擴展閱讀

申請從事河道采砂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依法取得的營業執照;

(二)有符合環保等要求的采砂作業方式;

(三)有符合要求的采砂設備和采砂技術人員;

(四)用船舶采砂的,船舶、船員的證書齊全有效;

(五)無非法采砂失信行為和不良記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申請辦理河道采砂許可,應當提交下列資料:

(一)河道采砂申請;

(二)營業執照;

(三)采砂船舶(機具)證書、采砂技術人員的基本情況;

(四)砂石堆放地點和棄料處理方案;

(五)船舶油污、生活廢棄物的處理方案;

(六)河道清理、修復方案;

(七)規范開採的承諾書;

(八)其他有關資料。

⑶ 在河道 采砂 有哪些法律法規 規定謝謝

1、《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河道采砂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32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實行河道采砂許可制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影響河勢穩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劃定禁采區和規定禁采期,並予以公告。
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第四十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並向河道主管機關繳納管理費。收費的標准和計收辦法由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制定。
4、《河道采砂收費管理辦法》
第三條河道采砂必須服從河道整治規劃。河道采砂實行許可證制度,按河道管理許可權實行管理。河道采砂許可證由省級水利部門與同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由所在河道主管部門或由其授權的河道管理單位負責發放。
第四條采砂單位或個人必須提出河道采砂申請書、說明采砂范圍和作業方式,報經所在河道主管部門審批,在領取河道采砂許可證後方可開采。從事淘金和營業性采砂取土的,在獲准許可後,還應按當地工商、物價、稅務部門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條河道采砂必須交納河道采砂管理費。
第七條河道采砂管理費用於河道與堤防工程
維修、工程設施的更新改造及管理單位的管理費。結余資金可以連年結轉,繼續使用,其它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八條河道主管單位要加強財務及收費管理,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收好、管好、用好河道采砂管理費。河道采砂管理費按預算外資金管理,專款專用,專戶存儲。各級財政、物價和水利部門要負責監督檢查各項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和資金使用效果。
5、各省市、地方制定的《河道管理條例》

⑷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道管理規定的簡介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於2000年12月2日通過,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河道管理,保障行洪安全,發揮江河湖泊的綜合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自治區行政區域內河道(包括湖泊、窪淀、人工水道、河道溝叉、行洪區、蓄滯洪區、感潮區、入海河口等)的整治、利用、保護等有關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 開發利用河道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服從流域綜合規劃和防洪總體安排,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整治、合理利用和積極保護的原則。
第四條 縣級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門是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主管機關。
各級河道主管機關按下列分工實施管理:
(一)國界河道、省界河道和跨地區、設區的市的河道,由自治區河道主管機關管理,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同一地區、設區的市內跨縣河道、縣界河道,由地區行署或者設區的市的河道主管機關管理;
(三)其他河道由所在地的縣級河道主管機關管理。
下級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協同上級河道主管機關做好本轄區河道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河道整治納入本行政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河道整治規劃確定的分期實施方案,制定年度整治計劃,所需經費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專項安排。
第二章 河道保護
第六條 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為兩岸堤防之間的水域、沙洲、灘地(含可耕地)、行洪區、感潮區、河口沖積扇、兩岸堤防及護堤地。一、二級堤防護堤地為堤防迎、背水坡腳以外20至50米;三、四級堤防護堤地為堤防迎、背水坡腳以外15至30米;四級以下堤防護堤地為堤防迎、背水坡腳以外8至15米。
無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圍按防洪規劃確定的河道岸線、治導線或者規劃兩岸堤防走線之間的行洪區域、堤基地和護堤地確定。無防洪規劃的河道,按歷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設計洪水位之間的行洪河床確定。
根據堤防的重要程度、堤基土質條件等,河道主管機關報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將河道管理范圍以外的相連地域30至50米劃定為堤防安全保護區。
流域管理機構直接管理的河道管理范圍,由流域管理機構會同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規定界定,並樹立界樁;其他河道的管理范圍,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國土資源、交通、建設等有關部門依照前款規定提出,經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界定,並樹立界樁。
第七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水域和土地的利用應當符合江河行洪、輸水和航運的要求;屬於城市規劃區或者村莊集鎮規劃區的,還應當符合城市規劃或者村莊集鎮建設規劃的要求,服從規劃管理。灘地的利用,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國土資源、漁業、建設等有關部門制定規劃,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八條 在堤防和護堤地內,除不得從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外,禁止在堤身種植農作物、鏟草、建窯、鑽探爆破、採石、取土等。
第九條 護堤護岸林木,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林業主管部門統一規劃,由河道主管機關組織營造和管理,林業主管部門應當予以支持與配合。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砍伐或者破壞護堤護岸林木。確需採伐的,須經河道主管機關同意後,報林業主管部門批准,依法辦理採伐許可手續,並完成規定的更新補種任務。
第十條 禁止擅自填堵河道。確因建設需要填堵河道的,建設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水利規劃設計單位進行規劃論證,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涉及水產養殖的,還應當徵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並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填堵河道需要實施水系調整的,所需經費由建設單位承擔。
經批准填堵河道的,建設單位在施工前,應當按照本規定第十八條的規定辦理施工審核手續。
第十一條 確因工程建設需要,在沿河堤防破堤施工或者開缺、鑿洞的,建設單位應當向河道主管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核同意後方可施工。跨汛期的工程施工,建設單位必須落實汛期安全措施。
第十二條 在河道中流放竹木或者進行水產養殖、捕撈作業,不得影響河道行洪、排澇、航運和危及水工程的安全,並服從河道主管機關的安全管理。
在汛期,河道主管機關有權對河道上的竹木和其他漂流物進行緊急處置。
第十三條 設置或者擴大向河道排污的排污口,排污單位在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之前,應當徵得河道主管機關的同意。擅自設置和擴大的,由河道主管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其停建、封閉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
沿江城市環境保護、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按水系將河道排污、排水情況的有關資料,抄送當地河道主管機關。
第三章 河道整治與建設
第十四條 河道的整治與建設,應當服從流域綜合規劃,符合國家和自治區規劃的防洪、排澇、防潮、通航標准和其他有關技術要求,維護堤防河岸安全,保持河勢穩定和行洪、航道暢通。
第十五條 河道防洪(含排澇、防潮,下同)整治規劃,按河道管理許可權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計劃、交通、建設等有關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河道防洪整治規劃的修改或者調整,應當經原批准機關批准。
第十六條 對淤積嚴重、影響防洪排澇的河道,河道主管機關應當制定河道整治應急方案,並優先安排整治工程。
第十七條 河道主管機關對通航河道進行整治,應當兼顧航運需要,並事先徵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交通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航道整治,應當符合防洪安全要求,並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
第十八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坑道、取水口、排水(污)口、采砂場、臨時倉庫等工程設施,應當符合防洪標准、岸線規劃、水質要求、航運要求和其他技術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響河勢穩定、妨礙行洪暢通、污染江河水質;其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照國家規定的基本建設程序報請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設方案應經河道主管機關根據前述防洪要求審查同意。
前款規定的工程設施建設,需要佔用河道管理范圍內土地以及跨越河道空間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設單位應當經河道主管機關對該工程設施建設的位置和界限審查批准後,方可依法辦理開工手續;安排施工時,應當按照河道主管機關批準的位置和界限進行。工程設施竣工驗收時,應當有河道主管機關參加;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參加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項目,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九條 對依照本規定第十八條規定建設的工程設施,河道主管機關有權依法檢查;河道主管機關檢查時,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
第二十條 沿河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在建設項目立項或者申請建設許可時,應當將區域內與建設項目相關的河道整治項目納入建設計劃中,並與建設項目同步實施。所需經費,專用岸段由建設單位負責;非專用岸段的經營性建設項目,由建設單位按收益情況合理負擔。
第二十一條 河道整治工程,在工程設計中應當考慮有關配套性管護基礎設施。工程概預算中必須包含有關配套性管護基礎設施的投資。工程竣工驗收時,應當對有關配套性管護基礎設施一並驗收,並將有關資料移交工程管理單位。
第二十二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修築臨時圍堰等工程設施,須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並在規定的期限內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河道主管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除或者由防汛指揮機構組織強行清除,所需費用由設障者承擔。
第二十三條 河道岸線的利用和建設,應當服從河道防洪整治規劃和航道整治規劃。計劃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利用河道岸線的建設項目時,應當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和有關部門的意見。
河道岸線的界限,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交通、建設等有關部門,按照當地習慣岸線及其演變以及防洪規劃確定的治導線提出劃定規劃岸線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四條 城市、村莊集鎮建設和發展不得佔用河道灘地。沿河城市規劃、村莊集鎮建設規劃的臨河界限,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城市規劃、建設等有關部門,根據下列標准確定:
(一)有堤防的河道,在護堤地以外15至30米;
(二)無堤防的河道,在防洪規劃治導線以外30至100米;
(三)已規劃展寬的河道,在規劃堤防護堤地以外15至30米。
編制沿河城市規劃、村莊集鎮建設規劃時,應當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
第二十五條 市、縣以河道為邊界的,在河道兩岸外側5公里以內,以及跨市、縣的河道,未經有關各方達成協議或者上一級河道主管機關批准,禁止單方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
第二十六條 經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建設活動,佔用河道堤防等水工程設施的,建設單位應當予以補償;因施工原因對河道堤防等水工程設施造成毀損或者造成河道淤積的,建設單位應當承擔賠償或者清淤的責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七條 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設立的水利建設基金,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安排一定數額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的河道治理、維護和建設。
第二十八條 各級河道主管機關應當按照每年洪、枯來水變化及砂、石運移規律,制定河道采砂規劃和計劃,劃定禁采區和可采區。
在河道管理范圍可采區內采砂、取土、淘金,須先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並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到有關部門辦理手續後,按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並向河道主管機關繳納河道采砂管理費。
第二十九條 自治區在防洪保護區范圍內,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徵收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具體徵收、使用和管理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挪用水利建設基金、河道采砂管理費和河道工程修建維護管理費。財政、審計部門應當加強對上述費用徵收和使用情況的審計、監督和檢查。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未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擅自移動或者拆除防汛、水文監測和測量設施、河岸地質監測設施、通訊照明等設施的,河道主管機關可以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河道主管機關可以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一)非管理人員擅自操作河道上的涵閘閘門的;
(二)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干擾河道管理單位的正常工作的。
第三十三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擅自修建圍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或者種植高稈作物和林木(堤防防護林除外)的,或者在堤防和護堤地建房、放牧、開渠、打井、挖窖、葬墳、曬糧、存放物料、開采地下資源、進行考古發掘以及開展集市活動的,河道主管機關可以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未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或者未經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河道主管機關可以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的;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的;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的;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的。
第三十五條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在堤防安全保護區內進行打井、鑽探、爆破、挖築魚塘、採石、取土等危害堤防安全活動的,河道主管機關可以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六條 違反本規定第八條規定,在堤身種植農作物、鏟草、建窯、鑽探爆破、採石、取土的,河道主管機關除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外,可以並處警告、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第三十七條 違反本規定第九條規定,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同意且經林業主管部門批准,擅自採伐護堤護岸林木的,河道主管機關可以處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條、第十一條、第二十五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河道主管機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處警告、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一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
(一)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審查同意並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擅自填堵河道的;
(二)建設單位未向河道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並經審核同意,擅自在沿河堤防破堤施工或者開缺、鑿洞的;
(三)未經有關各方面達成協議或者上一級河道主管機關批准,單方面在市、縣的邊界河道兩岸外側5公里以內以及跨市、縣的河道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及河道整治的。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規定,在河道中流放竹木或者進行水產養殖、捕撈作業,影響河道行洪、排澇、航運和危及水工程安全的,由河道主管機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排除阻礙或者採取其他補救措施,可以處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規定,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對其工程建設方案審查同意或者未按照有關河道主管機關審查批準的位置、界限,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從事工程設施建設活動,或者未經河道主管機關參加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建設項目就投入使用的,由河道主管機關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工程設施建設嚴重影響防洪的,責令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強行拆除,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承擔;影響行洪但尚可採取補救措施的,責令限期採取補救措施,可以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一條 河道主管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或者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 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處罰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三條 本規定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2003年6月2日水利部令第19號公布,根據2010年3月12日《水利部關於修改〈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決定》修改)
第一條 為加強長江宜賓以下幹流河道采砂的統一管理和監督檢查,維護河勢穩定,保障防洪和通航安全,根據《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加強對長江采砂的統一管理和監督檢查,做好有關組織、協調、指導工作,並具體負責省際邊界重點河段(名錄見附錄)采砂的管理和監督檢查。
沿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采砂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第三條 長江采砂規劃是長江采砂管理和監督檢查的依據。沿江各省、直轄市編制的長江采砂規劃實施方案必須符合長江采砂規劃的要求。
長江采砂規劃的修改,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根據長江河勢變化、河道變遷、砂石補給、環境保護的情況以及管理的需要進行,並嚴格履行報批手續。
從事以下采砂活動,不受長江采砂規劃的限制,但應當按照《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和本辦法的規定履行有關法律手續:
(一)整修長江堤防進行吹填固基或者整治長江河道;
(二)整治長江航道。
第四條 長江采砂實行總量控制制度。實際審批的年度采砂總量不得超過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年度采砂控制總量。每一可采區實際審批的年度采砂量不得超過該可采區的年度采砂控制量。
長江水利委員會可以依據長江采砂規劃,綜合河勢變化、砂石補給和采砂管理需要等情況,對每一可采區的年度采砂控制量進行調整。
第五條 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對長江省際邊界重點河段范圍內可采區河床變化進行監測。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長江河道可采區河床變化進行監測,並將監測資料報長江水利委員會備案。
對河床變化的監測,應當由具有乙級以上水下測繪資質的單位承擔。
第六條 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以及河道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時,為長江宜賓以下幹流河道(不含三峽水庫庫區河道)采砂的禁采期。長江寸灘水文站流量大於25000立方米每秒時,為三峽水庫庫區河道采砂的禁采期。
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城內長江的水情、工情、汛情、航道變遷和管理等需要,在本辦法和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禁采期外延長禁采期限。
沿江各省、直轄市在本行政區域內實施禁采與解禁時,應當提前通報長江水利委員會。
第七條 長江采砂實行可行性論證報告制度。
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按可采區分區進行,由負責管理可采區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編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由申請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負責編制:
(一)整修長江堤防進行吹填固基或者整治長江河道,
(二)整治長江航道;
(三)吹填造地。
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應當委託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勘察甲級資質的單位編制。
第八條 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采砂河段河勢、河床演變分析報告;
(二)采砂范圍圖、控制點坐標以及現勢性強的水下地形圖;
(三)采砂對河勢、防洪影響的論證分析;
(四)開采總量的可行性分析;
(五)采砂對通航安全影響的論證分析;
(六)采砂對水環境影響的論證分析;
(七)采砂對水上、水下重要設施影響的論證分析;
(八)論證的主要結論。
第九條 實施采砂許可制度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
鼓勵運用市場機制依法組織采砂許可證的發放,增強工作透明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行政行為。
第十條 從事以下采砂活動,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
(一)在省際邊界重點河段采砂的;
(二)因整修長江堤防進行吹填固基或者整治長江河道采砂的。
從事前款規定以外的采砂活動,由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但是,在省際邊界重點河段范圍以外,單項工程吹填造地采砂規模為10萬噸以上的,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決定批准前應當報送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查同意。
第十一條 根據長江采砂管理工作的需要,調整省際邊界重點河段范圍時,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對本辦法附錄確定的河段提出修訂意見,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二條 長江采砂申請由可采區所在地縣級(或直轄市的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受理。縣級(或直轄市的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逐級報送有審批權的機關審批。
應當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的采砂申請實行集中受理,受理時間由長江水利委員會確定並公告。
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決定對由本部門審批的采砂申請實行集中受理。
第十三條 申請從事采砂的,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采砂申請書,
(二)營業執照的復印件及其他相關材料;
(三)采砂申請與第三者有利害關系的,與第三者達成的協議或者有關文件。
采砂申請書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申請單位的名稱、企業代碼、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的姓名和職務,申請個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
(二)采砂的性質和種類;
(三)采砂地點和范圍(附具范圍圖和控制點坐標);
(四)開采量(日采量和年度總采量);
(五)開采時間;
(六)開采深度和作業方式;
(七)砂石堆放地點和棄料處理方案;
(八)采砂設備基本情況,
(九)采砂技術人員基本情況;
(十)其他有關事項。
進行水上作業的,申請書還應當包括船名、船號、船主姓名、船機數量、采砂功率等內容,並提供船員證書、船舶證書的復印件。
從事本辦法第七條第三款第(三)項規定的采砂活動的,還應當同時提交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
第十四條 受理采砂申請的縣級(或直轄市的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收到采砂申請書等材料後,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予以受理,並出具書面受理憑證。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收到采砂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知申請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予以補正:
(一)采砂申請書內容不全或者填注不明的;
(二)應當提交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而沒有提交或者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不符合要求的;
(三)無相關材料或者相關材料不符合要求的。
申請采砂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自收到補正通知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的,視為撤回本次采砂申請。
第十五條 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下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的應當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的采砂申請丑5個工作日內簽署意見,並報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
第十六條 申請在省際邊界重點河段采砂,采砂申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可采區和可采期要求的;
(二)不符合年度采砂控制總量要求的;
(三)采砂設備功率超過1250千瓦,不具備平緩移動的開采作業方式的;
(四)不符合採砂船隻數量的控制要求的,
(五)采砂船舶、船員證書不全,未按規定標明船名、船號的;
(六)無符合要求的采砂設備和采砂技術人員的;
(七)未安裝符合要求的采砂船舶監測設備的;
(八)有非法采砂等不良記錄的;
(九)無降低或者消除不利影響的保證措施的:
(十)未達到審批機關規定的其他條件的。
因吹填造地進行采砂的,不受前款第(一)項限制。
第十七條 河道采砂許可證實行一船一證。正本懸掛在采砂船舶指定位置,副本留存在采砂船舶上備查。
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有效期限不得超過一個可采期。
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有效期間屆滿或者累計采砂量達到采砂許可證規定的采砂總量時,發證機關應當收回或者注銷采砂許可證並發布公告。
可采期內,由於出現了影響長江河勢穩定和防洪安全的自然災害或者其他重大事件,需要暫停采砂活動的,發證機關可以宣布其發放的河道采砂許可證效力中止,以上事由消除後,發證機關應當宣布采砂許可證效力恢復。
從事長江采砂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需要改變河道采砂許可證規定的內容和事項的,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重新辦理河道采砂許可證。
第十八條 發證機關應當將河道采砂許可證發放情況適時進行公告。
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頒發采砂許可證後30個工作日內,將采砂許可證發放情況報長江水利委員會備案。
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將其頒發采砂許可證的情況及時通報沿江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九條 因整修長江堤防進行吹填固基或者整治長江河道采砂的,應當提交采砂申請和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並附具工程設計和審批文件等相關材料,經本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後,報長江水利委員會批准。
因整治長江航道采砂的,應當事先徵求長江水利委員會的意見,並提供航道整治采砂可行性論證報告、設計和審批文件以及其他相關材料。長江水利委員會在簽署意見後,應當將有關情況及時通報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
前兩款規定的采砂活動,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實施監督檢查。長江水利委員會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委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監督管理。
從事本條規定的采砂活動的,不受本辦法第十二條至第十八條規定限制。
第二十條 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指導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建立省際邊界長江采砂管理會商制度。
長江水利委員會和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之間應當及時通報采砂船舶登記造冊、集中停放、違法行為處理等情況,互相配合,互通信息,共同加強長江采砂管理和監督檢查。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加強對長江采砂活動的監督檢查。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河道采砂許可證或者有關批准文件;
(二)是否按照河道采砂許可證或者有關批准文件的規定進行采砂;
(三)是否按照規定繳納了長江河道砂石資源費;
(四)是否按照規定堆放砂石和清理砂石棄料;
(五)采砂船舶是否按照規定停放;
(六)應當監督檢查的其他情況。
第二十二條 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采砂執法檢查或者專項執法活動時,在省際邊界重點河段以外的長江河道發現非法采砂行為的,可以先行採取扣押采砂船舶、進行必要的調查取證等臨時處置措施,再移交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查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的省際邊界重點河段發現非法采砂行為的,可以先行採取扣押采砂船舶等臨時處置措施,再移交長江水利委員會查處。
第二十三條 依照《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第十八條規定沒收的非法采砂船舶,應當予以拍賣;難以拍賣或者拍賣不掉的,可以就地拆卸、銷毀,在拆卸、銷毀過程中應當避免造成環境污染。
第二十四條 在省際邊界重點河段采砂,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根據情況依照《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第十八條、第十九條和第二十一條的規定處罰:
(一)未辦理河道采砂許可證,擅自采砂的;
(二)雖持有河道采砂許可證,但在禁采區、禁采期采砂的;
(三)未按照河道采砂許可證規定的要求采砂的;
(四)偽造、塗改、買賣、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河道采砂許可證,未觸犯刑律的。
第二十五條 運砂船舶在長江采砂地點裝運非法采砂船舶偷採的河沙的,屬於與非法采砂船舶共同實施非法采砂行為,依照《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第十八條的規定給予處罰。
第二十六條 未經批准因整修長江堤防進行吹填固基、整治長江河道以及整治長江航道擅自采砂的,或者未按規定采砂的,由長江水利委員會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3年7月15日起施行。
附錄:長江省際邊界重點河段名錄(1954年北京坐標系坐標)
附錄:

⑹ 國務院令關於河道亂采砂禁令

1、《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河道采砂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32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實行河道采砂許可制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影響河勢穩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劃定禁采區和規定禁采期,並予以公告。 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第四十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並向河道主管機關繳納管理費。收費的標准和計收辦法由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制定。 4、《河道采砂收費管理辦法》 第三條河道采砂必須服從河道整治規劃。河道采砂實行許可證制度,按河道管理許可權實行管理。河道采砂許可證由省級水利部門與同級財政部門統一印製,由所在河道主管部門或由其授權的河道管理單位負責發放。 第四條采砂單位或個人必須提出河道采砂申請書、說明采砂范圍和作業方式,報經所在河道主管部門審批,在領取河道采砂許可證後方可開采。從事淘金和營業性采砂取土的,在獲准許可後,還應按當地工商、物價、稅務部門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五條河道采砂必須交納河道采砂管理費。 第七條河道采砂管理費用於河道與堤防工程 維修、工程設施的更新改造及管理單位的管理費。結余資金可以連年結轉,繼續使用,其它任何部門不得截留或挪用。 第八條河道主管單位要加強財務及收費管理,建立健全財務制度,收好、管好、用好河道采砂管理費。河道采砂管理費按預算外資金管理,專款專用,專戶存儲。各級財政、物價和水利部門要負責監督檢查各項財務制度的執行情況和資金使用效果。 5、各省市、地方制定的《河道管理條例

⑺ 采砂管理辦法

1、《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河道采砂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0]322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三十九條 國家實行河道采砂許可制度。河道采砂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影響河勢穩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劃定禁采區和規定禁采期,並予以公告。

3、《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第二十五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進行下列活動,必須報經河道主管機關批准;涉及其他部門的,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有關部門批准:

(一)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

(二)爆破、鑽探、挖築魚塘;

(三)在河道灘地存放物料、修建廠房或者其他建築設施;

(四)在河道灘地開采地下資源及進行考古發掘。

第四十條 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必須按照經批準的范圍和作業方式進行,並向河道主管機關繳納管理費。收費的標准和計收辦法由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制定。

(7)廣西河道采砂條例擴展閱讀:

河道采砂管理包括以下內容:

(1)河道采砂許可證制度。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開采砂石實行河道采砂許可證制度,按照河道管理許可權對河道采砂實行管理。按照現行規定,河道采砂許可證由省級水利部門與同級財政部門(因與收取河道采砂管理費有關)統一印製,由所在河道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河道管理單位負責發放。

(2)河道采砂批准程序。在河道內采砂的單位或個人向河道主管部門提出河道采砂申請,說明采砂范圍和作業方式,經河道主管部門審批同意後,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

河道采砂要交納河道采砂管理費,用於河道與堤防工程的維修養護、工程設施的更新改造及管理單位的管理費。

(3)河道采砂規劃。河道主管部門組織制定河道采砂規劃,河道采砂規劃要服從河道整治規劃。編制河道采砂規劃時要通過實地勘察、測量,摸清河道砂石分布情況,確定砂石可采范圍(可采砂河段和禁采砂河段)和可采砂量。

對采砂方式和棄料堆放處理方式等也要提出具體要求。還可根據河道防洪和航道通航要求等劃定河道采砂期和禁采期。


參考資料:網路-河道采砂管理

⑻ 河道采砂管理的法律依據

河道采砂管理依據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河道采砂收費管理辦法》等。

⑼ 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的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的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加強對長江采砂的統一管理和監督檢查,並做好有關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
長江采砂管理,實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沿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采砂活動的管理,做好長江采砂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工作。
沿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采砂的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
國務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長江航務管理局負責長江航道管理工作,長江海事機構負責長江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門負責長江水上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擊長江采砂活動中的犯罪行為。 國家對長江采砂實行統一規劃制度。
長江采砂規劃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會同四川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重慶市、上海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編制,經徵求長江航務管理局和長江海事機構意見後,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前,應當徵求國務院交通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長江采砂規劃一經批准,必須嚴格執行;確需修改時,應當依照前款規定批准。
長江采砂規劃批准實施前,長江水利委員會可以會同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長江航務管理局和長江海事機構確定禁采區和禁采期,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長江采砂規劃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禁采區和可采區;
(二)禁采期和可采期;
(三)年度采砂控制總量;
(四)可采區內采砂船隻的控制數量。 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長江采砂規劃,可以擬訂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采砂規劃實施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報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航務管理局備案。
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禁采區和禁采期予以公告。
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內長江的水情、工情、汛情、航道變遷和管理等需要,在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禁采區、禁采期外增加禁采范圍、延長禁采期限,報本級人民政府決定後公告。 國家對長江采砂實行采砂許可制度。
河道采砂許可證由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發放;屬於省際邊界重點河段的,經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由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發放;涉及航道的,審批發放前應當徵求長江航務管理局和長江海事機構的意見。省際邊界重點河段的范圍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劃定。
河道采砂許可證式樣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由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長江水利委員會印製。 從事長江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沿江市、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符合下列條件的,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或者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審批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
(一)符合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可采區和可采期的要求;
(二)符合年度采砂控制總量的要求;
(三)符合規定的作業方式;
(四)符合採砂船隻數量的控制要求;
(五)采砂船舶、船員證書齊全;
(六)有符合要求的采砂設備和采砂技術人員;
(七)長江水利委員會或者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條件。
市、縣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0日內簽署意見後,報送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屬於省際邊界重點河段的,經有關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後,報送長江水利委員會審批。長江水利委員會或者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日內予以審批;不予批準的,應當在作出不予批准決定之日起7日內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從事長江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河道采砂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開采。有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按照職責劃分對其加強監督檢查。
從事長江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需要改變河道采砂許可證規定的事項和內容的,應當重新辦理河道采砂許可證。
禁止偽造、塗改或者買賣、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轉讓河道采砂許可證。 長江水利委員會和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年審批采砂總量不得超過規劃確定的年度采砂控制總量。
沿江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每年1月31日前將上一年度的長江采砂審批發證情況和實施情況,報長江水利委員會備案。 沿江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因整修長江堤防進行吹填固基或者整治長江河道采砂的,應當經本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並報長江水利委員會批准;長江航務管理局因整治長江航道采砂的,應當事先徵求長江水利委員會的意見。
因吹填造地從事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申請河道采砂許可證。 從事長江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向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機關繳納長江河道砂石資源費。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機關應當將收取的長江河道砂石資源費全部上繳財政。長江河道砂石資源費的具體徵收、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物價主管部門制定。
從事長江采砂活動的單位和個人,不再繳納河道采砂管理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辦理河道采砂許可證,擅自在長江采砂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長江水利委員會依據職權,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采砂機具,並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扣押或者沒收非法采砂船舶,並對沒收的非法采砂船舶予以拍賣,拍賣款項全部上繳財政。拒絕、阻礙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長江水利委員會依法執行職務,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規定,雖持有河道采砂許可證,但在禁采區、禁采期采砂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長江水利委員會依據職權,依照前款規定處罰,並吊銷河道采砂許可證。 有下列行為之一,觸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觸犯刑律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執行已批準的長江采砂規劃、擅自修改長江采砂規劃或者違反長江采砂規劃組織采砂的;
(二)不按照規定審批發放河道采砂許可證或者其他批准文件的;
(三)不履行本條例規定的監督檢查職責,造成長江采砂秩序混亂或者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
(四)在長江采砂管理中不按照規定的項目、范圍和標准收費的;
(五)截留、挪用長江河道砂石資源費的。有前款第(四)項、第(五)項行為的,由當地財政主管部門追繳已收取的費用和截留、挪用的費用。 本條例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⑽ 非法盜采河沙有關法律規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四十七、將刑法第三百四十三條第一款修改為:違反礦產資源法的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和他人礦區范圍采礦。

2、或者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礦產資源法》第三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未取得采礦許可證擅自采礦的,擅自進入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范圍采礦的,擅自開采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採的特定礦種的,責令停止開采、賠償損失,沒收采出的礦產品和違法所得。

4、可以並處罰款;拒不停止開采,造成礦產資源破壞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的規定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5、《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第四十四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機關除責令其糾正違法行為、採取補救措施外,可以並處警告、罰款、沒收非法所得;對有關責任人員。

6、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四)未經批准或者不按照河道主管機關的規定在河道管理范圍內采砂、取土、淘金、棄置砂石或者淤泥、爆破、鑽探、挖築魚塘的。

(10)廣西河道采砂條例擴展閱讀

河道采砂許可證的有效期間屆滿或者累計采砂量達到采砂許可證規定的采砂總量時,發證機關應當收回或者注銷采砂許可證並發布公告。

可采期內,由於出現了影響長江河勢穩定和防洪安全的自然災害或者其他重大事件,需要暫停采砂活動的,發證機關可以宣布其發放的河道采砂許可證效力中止,以上事由消除後,發證機關應當宣布采砂許可證效力恢復。

長江采砂實行總量控制制度。實際審批的年度采砂總量不得超過長江采砂規劃確定的年度采砂控制總量。每一可采區實際審批的年度采砂量不得超過該可采區的年度采砂控制量。

長江水利委員會可以依據長江采砂規劃,綜合河勢變化、砂石補給和采砂管理需要等情況,對每一可采區的年度采砂控制量進行調整。

長江水利委員會應當對長江省際邊界重點河段范圍內可采區河床變化進行監測。沿江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長江河道可采區河床變化進行監測,並將監測資料報長江水利委員會備案。

熱點內容
公司法律制度心得 發布:2025-07-09 08:49:24 瀏覽:729
刑法的宗旨是 發布:2025-07-09 08:40:03 瀏覽:221
刑事訴訟法考點圖 發布:2025-07-09 08:33:22 瀏覽:555
行政訴訟法第43條 發布:2025-07-09 08:32:25 瀏覽:778
浙江省2015綜合法律知識考試時間 發布:2025-07-09 08:26:39 瀏覽:178
刑法學派爭議 發布:2025-07-09 08:24:51 瀏覽:710
道德模範事跡短片 發布:2025-07-09 08:24:50 瀏覽:772
種苗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9 08:21:57 瀏覽:449
有道德的弱 發布:2025-07-09 08:21:45 瀏覽:226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09 08:19:53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