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特殊人群管理條例

特殊人群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4 12:37:06

『壹』 國家對殘疾人的政策

一、稅收優惠

1、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2、殘疾人員的所得,由納稅人提出申請,報市地方稅務局審核批准,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4、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用地,凡安置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的,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

二、減免規費

1、凡殘疾人本人從事手工業、商業、服務業、修理業等,規模較小的,登記費、個協會費、管理費減半收取。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90%收取,個協會費適當收取。

2、經核實,確屬家庭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各所報請局裡同意後,可免收登記費、會費和管理費。

3、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中的殘疾人就業人員達30%以上的,按福利企業對待,管理費按核定標準的70%收取。

4、殘疾人領辦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登記費減半收取。

5、凡殘疾人本人從事圖書、電子游戲、歌舞廳(卡拉ok)、檯球、錄相、影碟出租等經營,規模較小的,管理費免收。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殘疾就業人員達30%以上(含30%)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50%收取。

三、殘疾人如何申請法律幫助或法律援助

1、殘疾人遇到侵害或民事糾紛,需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確要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可以直接向當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也可向指定的殘疾人法律維權機構申請法律援助或法律幫助,還可委託律師事物所或法律服務所辦理有關事項。申請具體流程如上圖所示。

2、如果當事人對法院一審判決不服,需要提起上訴還可以向二審法院同級的法律援助機構、殘疾人法律維權機構申請援助幫助,具體程序相同。

四、事業單位必須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

1、根據《河南省〈殘疾人保障法〉實施辦法》,《河南省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省政府[1997]第37號令)規定:

本省行政區域的機關、團體、企業、 事業單位,均應按不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1.5%的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暫時未達到比例的單位,每年度必須向殘疾人勞動就業服務機構交納殘疾人就業保障 金。

五、互聯網產業和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

互聯網可以幫助很大一部分殘疾人就業問題,一來減去了肢體走動的不便,二來也可以了解世界。

六、平等參加高考的權利

2017年4月28日,為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殘疾人平等參加高考的權利,教育部、中國殘聯聯合印發《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管理規定》,為殘疾人參加高考提供必要支持條件和合理便利。

2019年1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天津市殘疾人就業規定》,將於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1)特殊人群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殘疾人的社會保障:

1、立法上要平等

在制定法律法規各項政策時,避免對殘疾人行使公民各項權利和自由產生不利影響,消除歧視,確保其獲得與其他公民平等的機會。

2、就業機會平等

大多數殘疾人具有勞動能力,加以幫助可按現行的工作標准從事工作,保證其平等的參與就業,可增強其自主能力,而經濟獨立是獲得其他平等機會的基礎。

3、平等的享有環境

對一個人日常生活影響的最主要因素是環境,殘疾人應與其他公民一樣享有物質環境。

4、教育和培訓機會平等

殘疾人有權與其他公民一樣接受教育和培訓,應建立專門的教育機構,保證他們平等的接受教和培訓。

5、平等的履行義務

享有同等的權利,應承擔同等的義務,國家社會為其創造條件,使其能夠承擔作為社會成員的責任。

『貳』 目前我國哪些法律法規個殘疾兒童以特殊保護

殘疾人保護法中:
第三章 教 育
第十八條 國家保障殘疾人受教育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教育作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統一規劃,加強領導。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殘疾學生免收學費,並根據實際情況減免雜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殘疾學生就學。
第十九條 殘疾人教育,根據殘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按照下列要求實施:
(一)在進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的同時,加強身心補償和職業技術教育;
(二)依據殘疾類別和接受能力,採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三)特殊教育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方法、入學和在校年齡,可以有適度彈性。
第二十條 殘疾人教育,實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以普及為重點的方針,著重發展義務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積極開展學前教育,逐步發展高級中等以上教育。
第二十一條 國家舉辦殘疾人教育機構,並鼓勵社會力量辦學、捐資助學。
第二十二條 普通教育機構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人實施教育。
普通小學、初級中等學校,必須招收能適應其學習生活的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普通高級中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高等院校,必須招收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考生入學,不得因其殘疾而拒絕招收;拒絕招收的,當事人或者其親屬、監護人可以要求有關部門處理,有關部門應當責令該學校招收。
普通幼兒教育機構應當接收能適應其生活的殘疾幼兒。
第二十三條 殘疾幼兒教育機構、普通幼兒教育機構附設的殘疾兒童班、特殊教育學校的學前班、殘疾兒童福利機構、殘疾兒童家庭,對殘疾兒童實施學前教育。
初級中等以下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學校附設的特殊教育班,對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高級中等以上特殊教育學校、普通學校附設的教育班和殘疾人職業技術教育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實施高級中等以上文化教育、職業技術教育。
第二十四條 政府有關部門、殘疾人所在單位和社會應當對殘疾人開展掃除文盲、職業培訓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勵殘疾人自學成才。
第二十五條 國家有計劃地舉辦各級各類特殊教育師范院校、專業,在普通師范院校附設特殊教育班(部),培養、培訓特殊教育師資。普通師范院校開設特殊教育課程或者講授有關內容,使普通教師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識。
特殊教育教師和手語翻譯,享受特殊教育津貼。
第二十六條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和扶持盲文、手語的研究和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和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和供應。

『叄』 勞動法中關於殘疾人得規定

《勞動法》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勞動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網路-殘疾人就業條例

『肆』 我國有哪些關於殘疾人的法律法規

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章第45條:「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2、《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合扶持盲文。

手語的研究合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合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合供應。」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9、3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7、15條、32條:「……國家採取措施……扶持殘疾人職業教的發展。」

「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免」。

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專門涉及特殊教育有5處,具體內容見本書教育部分第九條。

(4)特殊人群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完善中國殘疾人法律制度

1、殘疾人法律保障應當主流化。國家在制定或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時,應當統籌考慮殘疾人問題,完善相關規定。

如在制定或修訂民法典、民訴法、刑訴法及勞動、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時,特別是在制定就業促進法、社會救助法等與殘疾人密切相關的法律時。

應當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殊情況,充分體現平等原則、不歧視原則和人道主義精神,根據社會的發展及時完善與殘疾人有關的規定。

2、專門關於殘疾人的法律法規應當進一步健全。殘疾人是特殊群體,需要針對殘疾人的特殊性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以促進殘疾人能夠平等享受權利。

康復和無障礙是殘疾人的特殊需求,建議盡快制定殘疾人康復條例、無障礙建設條例等相關法規。由於殘疾,殘疾人就業困難,有些人不能通過就業獲得收入。

應當對殘疾人這一特殊弱勢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進行研究,制定相關法規。殘疾人教育條例的有些規定也已經過時,需要予以修改。

國務院剛剛頒布的《殘疾人就業條例》需要相關部門及時出台配套措施和辦法,使其真正發揮促進殘疾人就業的作用。

3、健全中國殘疾人法律制度既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也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西方發達國家對殘疾人的基本生活、醫療、康復都有了很好的法律保障。

殘疾人立法的重點已經轉到保障殘疾人融入社會和反對歧視這一領域。中國社會各界也越來越重視就業、教育領域的反歧視研究和立法,立法部門應當盡快建立健全中國的反歧視法律制度。

在健全殘疾人法律保障制度的過程中,一方面應當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反歧視立法的理念和經驗,健全我國的反歧視法律制度,為殘疾人充分發揮其價值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同時,也應當加強對殘疾人的特別保護,加快社會保障立法進度,盡快健全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制度。殘疾,對一個人來講是偶然的,但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卻是必然的。

殘疾的後果不應當讓殘疾人個人或其家庭全部承擔。另外,殘疾人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群體,任何人都有可能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暫時或長時間甚至永久殘疾,加大對殘疾人的社會保障。

不但直接惠及殘疾人及其家庭,而且解除了所有人的後顧之憂,實質上是對全社會的保障。中國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均GDP還較低。

社會保障在一定的時期內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同是而語,但同過去比畢竟有了較大增長和提高,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問題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普遍關注。

對殘疾人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具備了一定的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殘疾人應當共享社會物質文化發展的成果。

『伍』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的法律規定是針對哪些特定人群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范和調整的對象是: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陸』 特殊人群包括哪些人

特殊人群主要有弱勢群體、優撫對象、邊緣人群。

弱勢群體一般只哪些老弱病殘、失業下崗人員、未成年人、婦女等,那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社會地位低,社會競爭能力弱的人。

優撫對象主要指的是軍人及其家屬。現役軍人家屬、革命傷殘軍人、復員軍人、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軍隊離退休幹部等。

邊緣人群一般指偏離社會主流軌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人群。例如流動人口、老少邊窮的人群。

(6)特殊人群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特殊人群范圍與主要特徵:

一是閑散青少年和不良行為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學校、家庭、單位的有效約束和規范,行為取向具有很強的隨機性,生活方式不健康,時長伴有反社會的沖動行為,容易變成違法犯罪的後備軍。

二是流量兒童、服刑在教的子女處於正常社會和失范社會的模糊中間地帶,具有一定的反對管束的取向。

三是刑釋解教人員重新融入社會困難,容易重新違法犯罪。

四是社區服刑制度尚處於「鍛煉時期」,社區服刑人員管理和服務和管理仍未完全成熟。

五是艾滋病、精神病人增多,增加社會管理成本,對社會的穩定帶來一定的影響。

特殊人群管理面臨的挑戰:

從社會控制手段來看,單位制為主的人群管理和服務功能逐步弱化。

從社會思潮看,功利思想和個人主義思想流行增加了的管理和困難。

『柒』 特殊人群包括哪些人

特殊人群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

我國2017年3月1日施行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第一章總則的第九條提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流動人口等群體的特點與需求,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

進一步加大對特殊人群的救助力度,如針對城市的「三無」人員、農村的「五保戶」、失能半失能老人、重度殘疾人、無人撫養的兒童等,應抓緊完善各類社會救助制度,擴大救助面。有關部門應抓緊研究、盡快解決流動人員在養老、醫療保險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7)特殊人群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特殊人群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巨大的潛在需求。截至2019年我國有著數量較多的特殊人群,僅視力殘疾人就多達1200多萬人。企業瞄準這個人群,開發功能強大的智能導盲產品和輔助閱讀工具。類似的還有肢體殘疾人群、聽力殘疾人群等,他們對相應產品的需求也很大。

從經濟學上看,有需求就會有供給。但失聰、失明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往往被企業忽視,缺乏相應的產品供給來滿足他們的需求。一方面,是因為一些特殊人群對產品要求比正常人更高,企業從事這些產品研發難度更大,成本更高。一些企業乾脆放棄特殊人群市場。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技術水平還不夠高,特殊人群需要的產品還無法生產。比如,自動駕駛技術還不夠成熟,肢體殘疾人和盲人還不能享受到獨自駕車的樂趣;智能導航技術還不夠先進,盲人無法獨自外出等等。

『捌』 國家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

有關殘疾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2章第45條:「國家和社會幫助安排盲、聾、啞和其他有殘疾的公民的勞動、生活和教育。

2、《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21至第29條:「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合扶持盲文、手語的研究合應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編寫合出版,特殊教育教學用具及其他輔助用品的研製、生產合供應。」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9、38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義務。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7、15條、32條:「……國家採取措施……扶持殘疾人職業教的發展。」「殘疾人職業教育除由殘疾人教育機構實施外,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及其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納殘疾學生。」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可以對接受中等、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學生適當收取學費,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和殘疾學生應當酌情免」。

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專門涉及特殊教育有5處,具體內容見本書教育部分第九條。

(8)特殊人群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國家對殘疾人的優惠政策

一、稅收優惠

(1)殘疾人員個人提供的勞務,免徵營業稅。

(2)殘疾人員的所得,由納稅人提出申請,報市地方稅務局審核批准,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3)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4)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用地,凡安置殘疾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含35%)以上的,暫免徵收土地使用稅。

二、減免規費

(1)凡殘疾人本人從事手工業、商業、服務業、修理業等,規模較小的,登記費、個協會費、管理費減半收取。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90%收取,個協會費適當收取。

(2)經核實,確屬家庭特別困難的殘疾人從事經營活動的,各所報請局裡同意後,可免收登記費、會費和管理費。

(3)獨資企業、合夥企業中的殘疾人就業人員達30%以上的,按福利企業對待,管理費按核定標準的70%收取。

(4)殘疾人領辦獨資企業、合夥企業的,登記費減半收取。

(5)凡殘疾人本人從事圖書、電子游戲、歌舞廳(卡拉ok)、檯球、錄相、影碟出租等經營,規模較小的,管理費免收。規模較大(僱用幫手)的,殘疾就業人員達30%以上(含30%)的,管理費按核定標准50%收取。

熱點內容
刑法的宗旨是 發布:2025-07-09 08:40:03 瀏覽:221
刑事訴訟法考點圖 發布:2025-07-09 08:33:22 瀏覽:555
行政訴訟法第43條 發布:2025-07-09 08:32:25 瀏覽:778
浙江省2015綜合法律知識考試時間 發布:2025-07-09 08:26:39 瀏覽:178
刑法學派爭議 發布:2025-07-09 08:24:51 瀏覽:710
道德模範事跡短片 發布:2025-07-09 08:24:50 瀏覽:772
種苗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9 08:21:57 瀏覽:449
有道德的弱 發布:2025-07-09 08:21:45 瀏覽:226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09 08:19:53 瀏覽:627
銀行欠款催收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9 08:04:15 瀏覽: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