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寧夏動物防疫條例

寧夏動物防疫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4 14:30:10

⑴ 動物衛生監督和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和規范

畜牧獸醫局是一級行政單位,動物衛生監督局是依據《動物防疫法》第八條成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是「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一般是隸屬於畜牧獸醫局管理的二級局。

工作制度工作要求和法規
縣級的:
1、協助縣畜牧局制定有關辦法和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政府組織控制、撲滅重大動物疫情;承擔全縣畜牧獸醫行政執法及業務培訓和指導。
2、負責全縣動物防疫的監督,動物產品安全和獸葯、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獸用生物製品、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管等執法工作。組織實施飼料、獸葯的質量管理規范和無公害畜產品的產地認證及產品認證工作。
3、依法實施全縣動物及其產品檢疫工作和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動物及其產品生產、加工、屠宰、流通等環節的監督及違法違規行為的查處。
4、依法行使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雲南省動物防疫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審批權、處罰權和行政強制措施權。負責國內引進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檢疫的審批。負責種畜禽生產經營監督管理和草原法執法。

5、負責全縣動物動物診療機構、官方獸醫、執業獸醫、監督員、檢疫員的管理。
6、負責全縣獸醫執法體系和隊伍管理;負責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培訓,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和貫徹。
7、負責全縣檢疫及防疫監督執法的證、照、章、標志、標識的計劃、訂購、發放、保管、使用及監管。
8、負責動物衛生監督信息報告,負責動物標識管理、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及管理;指導、監督全縣動物防疫臨時監督檢查站及鄉鎮派出所機構的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業務工作。
9、負責動物養殖、動物及動物產品生產、經營、加工、流通、動物診療、隔離、無害化處理等場所動物防疫條件審核和監督工作。
10、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

⑵ 違反動物檢疫法處罰

違法違規行為

1、興辦動物飼養場(養殖小區)和隔離場所,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和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未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2、未辦理審批手續,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種用動物及其精液、胚胎、種蛋的;

3、未經檢疫,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輸入動物、動物產品

4、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

罰款:

1、情節輕微的,處1千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

2、情節嚴重的,處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

(2)寧夏動物防疫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一條動物、動物產品的運載工具、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動物防疫要求。

染疫動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動物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運載工具中的動物排泄物以及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污染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不得隨意處置。

第二十二條採集、保存、運輸動物病料或者病原微生物以及從事病原微生物研究、教學、檢測、診斷等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管理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直接從事動物診療以及易感染動物的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

人畜共患傳染病名錄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第二十四條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逐步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

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經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驗收合格予以公布。

本法所稱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採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的一種或者幾種動物疫病,並經驗收合格的區域。

⑶ 山東省動物防疫條例的第四章 動物疫病的控制和撲滅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應當加強對動物疫病的監測、分析,及時發現、控制和撲滅已出現的動物疫病或者疫情。
省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公布的動物疫情狀況和本省動物疫病防治及發生狀況制定動物疫病控制、撲滅計劃,並對重大動物疫病制定應急控制預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發現動物疫病或者疑似動物疫病發生時,應當立即向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
動物防疫監督機構接到疫情報告後,應當立即派員到現場進行檢查、診斷;確定發生疫病時,應當迅速採取控制、撲滅措施,並及時逐級上報。 發生國家規定的一類動物疫病和重大動物疫病時,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應當立即派人到現場,劃定疫點、疫區及受威脅區,及時報請同級人民政府發布封鎖令,對疫點、疫區實行封鎖,並通報毗鄰地區和有關部門、單位。
疫區范圍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決定對疫區實行封鎖。
封鎖令應當包括封鎖的范圍、對象和採取的措施等內容。 對封鎖的疫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畜牧獸醫、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下列措施:
(一)在疫點出入口設立明顯標志,配備消毒設施和消毒葯品,並根據撲滅動物疫病的需要對出入疫點的人員、運輸工具及其它物品採取消毒和其它限制性措施;
(二)禁止染疫、疑似染疫及易感染的動物、動物產品和病死動物流出疫點,禁止非疫點的動物進入疫點;
(三)對染疫、疑似染疫及易感染的同群動物進行撲殺;
(四)在動物防疫監督工作人員的監督指導下,對疫點內撲殺的動物和病死動物進行銷毀,對動物排泄物、墊料、受污染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動物運載工具、圈舍、場地進行嚴格消毒。 對封鎖的疫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畜牧獸醫、公安、衛生等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疑似染疫的動物和死因不明的動物屍體進行隔離檢查,經確診為染疫或者染疫病死的,依照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的規定進行處理;
(二)對易感染的動物進行檢疫和緊急免疫接種;
(三)對飼養的易感染動物進行圈養或者指定地點放養,對役用動物限制在疫區內使用;
(四)禁止與疫病有關的動物及其產品的進出、交易;
(五)在出入疫區的交通要道設立防疫消毒站,並根據撲滅動物疫病的需要對出入人員、運輸工具及其他物品進行消毒。 動物、動物產品在運輸、加工、出售過程中發現染疫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必須立即採取下列措施:
(一)對染疫動物、動物產品予以隔離;
(二)查明疫病種類和病源地;
(三)查明染疫動物、動物產品的流出情況,並通知運輸沿途和加工、出售場所以及其它可能染疫的區域、站點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進行檢查或者其它緊急處理;
(四)迅速報告當地人民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並由出現疫病的當地人民政府根據疫病的不同種類採取本條例第二十六條或者第三十二條規定的相應措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或者違法利用下列動物、動物產品:
(一)封鎖疫區內與所發生動物疫病有關的;
(二)疫區內易感染的;
(三)未經依法檢疫或者經檢疫不合格的;
(四)染疫的;
(五)病死或死因不明的;
(六)其他不符合國家有關動物防疫規定的。 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和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在動物防疫工作中不得從事任何經營性活動;其工作人員和派駐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得在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兼職或者接受與工作有關的任何饋贈。
派駐有關單位的工作人員應當定期輪換。 從事動物診療活動的,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及診療儀器、設施等條件,經縣級以上畜牧獸醫管理部門審核驗收合格取得動物診療許可證後方可從業。從業過程中,應當接受動物防疫監督機構的監督、指導,並履行相關的防疫義務。
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人員,不得從事動物診療活動以及動物飼養、經營活動和動物產品生產、經營活動。

⑷ 求法規全文:動物防疫法實施細則

動物防疫法實施細則 都是由省人大或較大市頒布的,你是哪個省的啊?

另外,新修內訂的《中華人民共容和國動物防疫法》2008年1月1日才實施的,目前各省份配套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條例都沒有出台,更何況是實施細則,肯定沒有的,你別找了。

⑸ 動物衛生監督 有哪些法律

各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派出機構為執法標志唯一使用主體。
1、動物防疫法回
2、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答
3、獸用生物製品經營管理辦法
4、動物檢疫管理辦法
5、動物衛生證章管理辦法
6、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
7、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8、寧夏自治區牛羊屠宰管理條例
9、獸葯管理條例
10、動物診療機構管理辦法
11、行政處罰法
12、行政許可法
13、畜牧法
14、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15、動物源性飼料生產安全衛生管理辦法
16、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17、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
18、執業獸醫管理辦法
19、鄉村獸醫管理辦法
20、獸葯經營質量管理規范

⑹ 我國的最新動物防疫法,對飼養大型寵物犬的有何要求

其實呢,現在大家的生活也是越來越好了,就會有很多人選擇去養寵物,那麼有很多時候呢,養狗的家庭往往會給大家帶來很多的一個麻煩,不過現在呢,我們國家的動物防疫法呢,也是在不斷的完善,盡量給我們大家一個自由快樂的生活環境,那麼我國最新的動物防疫法呢,對於飼養大型寵物犬也有了新的一個要求,在市區之內的身高35厘米,體長80厘米以上的是不允許飼養的。那麼對於大型犬的出行呢,其實也有一個更明確的規定,在我看來呢,我覺得這樣的一個政策是很好的。

有很多時候大型犬帶出去遛狗,對於很多怕狗的人來說是一個折磨。

其實呢,也是有很多人都是特別害怕狗狗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說大家遛狗的時候帶著一隻大型犬出去呢,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特別恐怖的。並且對於大型犬來說呢,雖然說主人都會覺得口紅是很溫順的,但是也會有發狂的時候,就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一個全部看法了,也非常感謝你能夠讀到這里,如果說你有其他的意見和建議的話,也歡迎在評論區里和我留言交流。

⑺ 如何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辦理養殖場物防疫條件合格證 按照物防疫條件審查辦 第五條物飼養場、養殖區選址應符合列條件: ()距離飲用水源、物屠宰加工場所、物物產品集貿市場500米;距離種畜禽場1000米;距離物診療場所200米;物飼養場(養殖區)間距離少於500米; (二)距離物隔離場所、害化處理場所3000米; (三)距離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口集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500米 第六條物飼養場、養殖區布局應符合列條件: ()場區周圍建圍牆; (二)場區入口處設置與門同寬4米、深0.3米消毒池; (三)產區與辦公區並隔離設施; (四)產區入口處設置更衣消毒室各養殖棟舍入口設置消毒池或者消毒墊; (五)產區內清潔道、污染道設; (六)產區內各養殖棟舍間距離5米或者隔離設施 禽類飼養場、養殖區內孵化間與養殖區間應設置隔離設施並配備種蛋熏蒸消毒設施孵化間流程應單向交叉或者流 第七條物飼養場、養殖區應具列設施設備: ()場區入口處配置消毒設備; (二)產區良採光、通風設施設備; (三)圈舍面牆壁選用適宜材料便清洗消毒; (四)配備疫苗冷凍(冷藏)設備、消毒診療等防疫設備獸醫室或者獸醫機構其提供相應服務; (五)與產規模相適應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 (六)相獨立引入物隔離舍患病物隔離舍 第八條物飼養場、養殖區應與其養殖規模相適應執業獸醫或者鄉村獸醫 患相關畜共患傳染病員事物飼養工作 第九條物飼養場、養殖區應按規定建立免疫、用葯、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害化處理、畜禽標識等制度及養殖檔案 第十條 種畜禽場除符合本辦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外應符合列條件: ()距離飲用水源、物飼養場、養殖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研等口集區域及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1000米; (二)距離物隔離場所、害化處理場所、物屠宰加工場所、物物產品集貿市場、物診療場所3000米; (三)必要防鼠、防鳥、防蟲設施或者措施; (四)家規定物疫病凈化制度; (五)根據需要種畜場應設置單獨物精液、卵、胚胎採集等區域 第二十七條本辦第二條第款規定場所建設竣工應向所縣級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提申請並提交材料: ()《物防疫條件審查申請表》; (二)場所理位置圖、各功能區布局平面圖; (三)設施設備清單; (四)管理制度文本; (五)員情況 新環保規模養殖場污染防治條例台辦理物防疫條件合格證必須要環評報告環保達標才辦

⑻ 動物防疫法2016修訂修訂哪些內容

解讀一:動物防疫法修改的意義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動物防疫法制化建設,1997年7月3日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並於1998年1月1日正式實施。《動物防疫法》的實施,對於加強動物防疫工作,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疾病,促進畜牧業發展,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養殖業快速發展,動物疫病的防控難度越來越大。近年來,我國相繼發生的重大動物疫情,對養殖業的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而舊的《動物防疫法》由於存在動物疫病防控制度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難以適應新形勢下防控動物疫病的要求。為此,需要盡快修訂《動物防疫法》。同時,修訂《動物防疫法》也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依法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重要措施。防控工作非常需要,基層同志也盼望盡早修改出台。
2007年8月30日十屆全國人大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於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共十章八十四條,與現行《動物防疫法》相比,增加了三章二十六條,修改了大部分條款。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在認真總結近年來防控重大動物疫病的實踐基礎上,重點對免疫、檢疫、疫情報告和處理等制度作了修改、補充和完善,新增了疫情風險評估、疫情預警、疫情認定、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官方獸醫、執業獸醫管理、動物防疫保障機制等方面的內容。
解讀二:新動物防疫法特點
新修訂實施的《動物防疫法》與原《動物防疫法》相比,擴大了調整范圍、完善了管理體制。
新《動物防疫法》彌補了原《動物防疫法》第三條第二款對「動物產品」表述的缺陷,將「胴體」改為「肉」;將「種蛋」改為「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蛋」;將動物的「卵」、「筋」和「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列入調整范圍;取消了原《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的「胴體(肉)、臟器、血液、絨、骨、頭、蹄、角」等產品「未經加工」的限定,擴大了法律調整范圍。
同時,新《動物防疫法》吸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確定的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相分離的人傳染病管理體制的優點,對原《動物防疫法》確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即集預防、檢疫、監督為一體的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第八條);而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建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設置(第九條)。此外,新《動物防疫法》還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向鄉、鎮或者特定區域派駐獸醫機構。」(第六十三條第二款)、「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群眾協助做好本管轄區域內的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武裝警察部隊的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負責武裝警察部隊現役動物及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第六條第二款、第七條第三款和第四款),通過上述內容的修訂,從法律條文的角度完善了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體制。
新修訂實施的《動物防疫法》與原《動物防疫法》相比,擴大了調整范圍、完善了管理體制。
新《動物防疫法》彌補了原《動物防疫法》第三條第二款對「動物產品」表述的缺陷,將「胴體」改為「肉」;將「種蛋」改為「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蛋」;將動物的「卵」、「筋」和「可能傳播動物疫病的奶」列入調整范圍;取消了原《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的「胴體(肉)、臟器、血液、絨、骨、頭、蹄、角」等產品「未經加工」的限定,擴大了法律調整范圍。
同時,新《動物防疫法》吸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確定的衛生監督與疾病預防相分離的人傳染病管理體制的優點,對原《動物防疫法》確定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的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實施動物防疫和動物防疫監督」即集預防、檢疫、監督為一體的管理體制進行了重大改革,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的動物衛生監督機構依照本法規定,負責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工作和其他有關動物防疫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第八條);而動物疫病的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建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綜合設置(第九條)。此外,新《動物防疫法》還明確了「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的需要,向鄉、鎮或者特定區域派駐獸醫機構。」(第六十三條第二款)、「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群眾協助做好本管轄區域內的動物疾病預防與控制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動物防疫工作」、武裝警察部隊的動物衛生監督職能部門負責武裝警察部隊現役動物及飼養自用動物的防疫工作(第六條第二款、第七條第三款和第四款),通過上述內容的修訂,從法律條文的角度完善了動物防疫工作的管理體制。
解讀三:動物防疫法制度特色一
新《動物防疫法》在原《動物防疫法》的基礎上建立健全了一整套既與國際接軌又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制度。
一是建立政府動物防疫責任制度。新《動物防疫法》改變了原《動物防疫法》「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的籠統表述,將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職責確定為:「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並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第六條第一款);「建立健全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加強動物疫情監測。」(第十五條第一款);發生一類、二類動物疫病時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採取封鎖、隔離等強制性控制、撲滅措施(第三十一條第二款和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等。同時,將鄉級人民政府(城市街道辦事處)的職責確定為:
「組織本管轄區域內的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強制免疫工作」(第十四條第一款);依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組織防治和凈化三類動物疫病(第三十四條);採取措施加強村動物防疫員的建設(第六十三條第一款)。
二是創立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制度。新《動物防疫法》規定:由「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第十二條第一款),地方獸醫主管部門不在進行動物疫病風險評估。
三是強化動物疫病監測、檢測制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建立監測網路;省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制定監測計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具體實施對動物疫病的發生、流行情況進行監測(第十五條);對種用、乳用動物則進行定期檢測,檢測不合格的,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處理(第十八條第二款)。
四是建立動物疫病預警制度。新《動物防疫法》第十六條規定:省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對動物疫病發生、流行趨勢的預測,及時發出動物疫情預警。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接到動物疫情預警後,應當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
解讀四:新動物防疫法制度特色二
新《動物防疫法》在原《動物防疫法》的基礎上設立了強制免疫制度、動物防疫條件許可制度、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制度和疫情報告、發布制度。
一是完善強制免疫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將「計劃免疫」制度改為「強制免疫」制度,並要求「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按照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做好強制免疫工作。」;「經強制免疫的動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第十四條第一款和第二款)。
二是設立動物防疫條件許可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彌補了原《動物防疫法》只有「防疫條件」沒有「防疫條件合格發證許可」規定的缺陷,既明確動物飼養場、動物屠宰加工場所以及動物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的動物防疫條件,又賦予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行政許可法律地位,並對辦理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程序、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應當載明的事項做出具體規定。
三是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制度。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是指具有天然屏障或者採取人工措施,在一定期限內沒有發生規定的一種或者幾種動物疫病,並經驗收合格的區域。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已成為當今世界先進的動物防疫理念和通行做法。新《動物防疫法》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規定:「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應當符合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規定的標准,經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驗收合格予以公布。」(第二十四條第一款);「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動物產品,貨主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向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所在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經檢疫合格的,方可進入;」(第四十五條)。
四是嚴格疫情報告、發布制度。新《動物防疫法》把「動物疫情的報告、通報和公布」單列一章,明確「從事動物疫情監測、檢驗檢疫、疫病研究與診斷以及動物飼養、屠宰、經營、隔離、運輸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為動物疫情法定報告人,「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為動物疫情報告法定接受單位(第二十六條第一款);「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應當向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條約、協定,及時向有關國際組織或者貿易方通報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和處理情況。」(第二十八條第二款);除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省級獸醫主管部門負責向社會公布動物疫情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發布動物疫情(第二十九條);增加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遲報、漏報動物疫情,不得授意他人瞞報、慌報、遲報動物疫情的規定(第三十條)。
解讀五:新動物防疫法制度特色三
新《動物防疫法》還設立了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制度、獸醫管理制度、動物檢疫管理制度和動物診療許可制度。
一是健全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在進一步確認在構成重大動物疫情時,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規定(包括《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採取應急處理措施外,作出兩項新的規定,即「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藏匿、轉移、盜掘已被依法隔離、封存、處理的動物和動物產品。」(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發生人畜共患傳染病時,衛生主管部門應當組織對疫區易感染的人群進行檢測,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第三十七條)
二是創新獸醫管理制度。新《動物防疫法》對原《動物防疫法》確定的獸醫管理制度作了重大變革。依照國際通行做法並結合我國農村實際,將動物防疫人員依職責分為官方獸醫、執業獸醫和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官方獸醫具體實施動物、動物產品檢疫,執行動物防疫監督檢查任務(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和第六十條第一款);國家對執業獸醫實行統一資格考試和統一注冊制度,經依法注冊的執業獸醫從事動物診療、動物保健等經營活動,並按照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參加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的活動(第五十四條和第五十五條);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可以在鄉村從事動物診療、開具獸葯處方等服務活動,並按照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獸醫主管部門的要求,參加預防、控制和撲滅動物疫病的活動(第五十七條和第五十五條)。
三是完善動物檢疫管理制度。新《動物防疫法》除前述由「官方獸醫」取代「動物檢疫員」實施現場檢疫外,將原《動物防疫法》表述的「驗訖印章」和「驗訖標志」統一改稱為「檢疫標志」;增加屠宰動物前應當申報檢疫(第四十二條第一款)、屠宰動物應當附有檢疫證明(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引進乳用動物應當向省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請辦理審批手續(第四十六條第一款)、禁止轉讓、偽造或者變造檢疫標志(第六十一條)等規定,為規范實施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提供了法律依據。
四是細化了動物診療許可制度。原《動物防疫法》不僅在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對動物診療許可制度只作了原則規定,而且沒有授予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具體管理辦法的職權,其可操作性較差。新《動物防疫法》增設「動物診療」一章,對動物診療機構應當具備的條件、辦理動物診療許可證和工商登記注冊手續的程序、動物診療許可證應當載明的事項都作出了明確規定(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和第五十二條),並要求動物診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做好診療活動中的衛生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診療廢棄物等工作」(第五十三條);「應當遵守有關動物診療的操作技術規范,使用符合國家規定的獸葯和獸醫器械。」(第五十六條),授權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制定鄉村獸醫服務人員從事動物診療服務活動的具體管理辦法(第五十七條)。
解讀六:新動物防疫法強化了保障措施
新《動物防疫法》單列「保障措施」一章,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動物防疫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個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將動物防疫和監督管理經費(包括輸入到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儲備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所需的防疫物資(第六十二條、第六十四條、第四十五條和六十五條);縣、鄉兩級人民政府還應當採取措施加強村級防疫員的建設(第六十三條第一款);對在動物疫病預防和控制、撲滅過程中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以及因依法實施強制免疫造成動物應激死亡的由財政給予補償,並授權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具體補償標准和辦法(第六十六條)。此外,還要求有關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對從事動物疫病預防、檢疫、監督檢查、現場處理疫情以及在工作中接觸動物疫病病原體的人員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
解讀七:新動物防疫法嚴格了法律責任
新《動物防疫法》「法律責任」一章共設十七條四十個種類(包括隱含的六項),是原《動物防疫法》的十二條二十個種類的兩倍,全方位分層次設定了嚴格的法律責任條款,為各項限制性規定的落實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保障。
一是加大了對政府、有關部門、執法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處罰力度。新《動物防疫法》第六十八條至第七十一條分別規定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的,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接受處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第三十條規定,也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同樣要依法給予處分。
二是對由動物衛生(防疫)監督機構代作處理的違法行為設定了罰款處罰。新《動物防疫法》對原《動物防疫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和第二項(即對飼養的動物未按規定實施強制免疫和對運載工具未按規定在裝卸前和卸貨後清洗消毒)經責令改正、警告後拒不改正的,除規定代作處理外,又設定了「可以處一千元以下的罰款」的處罰。
三是對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的違法行為設定了罰款處罰。原《動物防疫法》第四十九條對依法應當檢疫而未經檢疫(是最常見的動物防疫違法行為之一)的行為,只能沒收違法所得,不能處以罰款。新《動物防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屠宰、經營、運輸動物或者生產、經營、加工、儲藏、運輸動物產品的,可以責令改正、採取補救措施、沒收違法所得和動物、動物產品,並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屠宰、經營、運輸的動物未附有檢疫證明,經營和運輸的動物產品未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的,責令改正,,處同類檢疫合格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10%以上50%以下罰款,對貨主以外的承運人處運輸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罰款。
四是限制性規定與法律責任相對應。對違反新設定的限制性規定(如:擅自發布動物疫情、拒絕動物防疫監督檢查、拒絕動物疫病監測、檢測等10種違法行為),新《動物防疫法》第八十條、第八十二條和第八十三條都設定了行政處罰。
五是提高了行政處罰的可操作性。新《動物防疫法》取消了原《動物防疫法》第四十八條對經營違禁動物、動物產品處違法所得倍數的罰款的表述,改為更容易認定的動物、動物產品貨值金額作為處以罰款的基準,有利於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提高辦案質量和效率,更有效地打擊動物防疫違法行為。
解讀八:新動物防疫法明確了機構職責
新《動物防疫法》第六十八條至第七十一條分別規定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依法履行職責的,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法接受處分,具體那些行為屬於未依法履行職責,新法做了明確界定。
一是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未及時採取預防、控制、撲滅等措施的;對不符合條件的頒發動物防疫合格證、動物診療許可證,或者符合條件的拒絕發證的行為。
二是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經現場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動物出具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或者對檢疫合格的動物、動物產品拒不出檢疫證明、加施檢疫標志的;對附有檢疫證明、檢疫標志的動物、動物產品重復檢疫的;從事與動物防疫有關的經營性活動,或者濫收費、重復收費的行為。
三是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未履行動物疫病監測、檢測職責或者偽造監測、檢測結果的;發生動物疫情時未及時進行診斷、調查的行為。
四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第三十條規定,也要被責令改正和通報批評,上級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同樣要依法給予處分。
解讀九:新動物防疫法九大亮點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總體歸結起來有九大亮點。
一是以法律條文的形式,對防控動物疫病的領導和組織保障體系進行了明確。
縣以上人民政府是統一領導;
畜牧獸醫部門是主管;
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是負責檢疫和監督執法;
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是承擔監測、檢查、調查報告等技術工作。誰領導,誰主管,誰監管執法,誰承擔技術工作分工非常清楚。
二是在動物疾病預防方面新增了四項措施。
完善強制免疫措施。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明確規定國家對嚴重危害養殖業生產和人體健康的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飼養動物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履行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義務,做好強制免疫工作。
建立畜禽標識和動物疫病可追溯管理制度,經強制免疫的動物,要建立免疫檔案,加施畜禽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
健全疫情監測和預警制度。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對動物疫情監測網路建設和動物疫情預警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對動物疫病監測提出了具體要求。
建立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制度。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借鑒外國經驗,明確提出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區域化管理,逐步建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
三是對動物疫情的報告、認定和公布有新要求。
明確疫情報告主體。規定從事動物飼養、屠宰、診療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疑似染疫的,要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獸醫技術機構報告,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瞞報、謊報、遲報,也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明確疫情認定程序。規定動物疫情由縣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其中重大動物疫情要經過省級以上獸醫主管部門認定,必要時由農業部認定。
規范疫情公布制度。規定農業部應當及時向社會公布疫情,也可以根據需要授權省級獸醫主管部門公布當地的動物疫情,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發布動物疫情。新修訂《動物防疫法》規定了哪些人,哪些單位來報告,向誰報告,怎麼樣報告,報告的程序等,都很明確;疫情由誰來認定,誰來通報,也有明確的規定,對外公布只有農業部。
四是增加了官方獸醫的內容。
我國已恢復在OLE的合法權利,有關制度應當與國際接軌,這樣才能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國務院關於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對推行官方獸醫制度也作出明確要求,在法律中明確其地位,有利於官方獸醫制度的推行。
五是在動物診療和鄉村獸醫的管理方面有新規定。
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專門增加了對動物診療機構的監督管理,明確了動物診療許可的內容、程序和期限;建立了職業獸醫制度,規定具有獸醫相關專業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可以申請參加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並經注冊後,方可從事動物診療、開具獸葯處方等活動;進一步規范了動物診療活動。鄉村獸醫這是一個特別規定,當然具體怎麼管,那還要農業部制訂辦法。
六是在建立基層防疫隊伍特別是建立動物防疫財政保障機制方面作出了硬性的規定
加強基層動物防疫機構建設。規定縣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動物防疫工作需要,向鄉鎮或區域派駐獸醫機構。同時,要求縣級人民政府、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加強村級防疫員隊伍建設。
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財政投入。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把對動物防疫納入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將所需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應當儲備動物疫情應急處理工作所需防疫物資;對在動物防疫工作中強制撲殺的動物、銷毀的動物產品和相關物品,免疫應急死亡的動物,要給予補償。
七是專門規定了動物疫病狀況的風險評估。
近年來,在動物產品國際貿易中,進口國不斷要求我國提供有關風險評估的法律依據,並依法出具動物疫病風險評估報告。為適應我國畜產品國際貿易的新要求,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第十一條規定:「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對動物疫病狀況進行風險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相應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措施」,這對提高我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各項措施的科學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八是增加無規定疫病區的內容。
建設無規定動物疫病區,有利於在我國分區域有計劃地根除主要的動物疫病,有利於促進動物產品國際貿易,有利於我國畜牧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目前,已建成的5片6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示範區的動物產品出口已佔全國動物產品出口的一半以上,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對消滅重要動物傳染病,促進畜產品出口發揮了重要作用。
九是在處罰力度、操作方面有所修改。
強化政府主管部門的責任。按照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受追究的要求,增加規定了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獸醫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動物防疫工作中不依法履行職責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細化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檢疫等執法活動中的責任追究規定。
進一步明確飼養者、經營者的責任。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飼養者、經營者不依法履行動物疫病預防、疫情控制、動物和動物產品檢疫義務等行為設定了法律責任,特別是增加了責令改正、採取補救措施、主管部門代作處理等方面的規定,為把動物防疫制度落到實處提供了有效保障。三是針對違法行為的不同性質和危害大小,區分單位與個人等不同的違法行為人,加大了處罰力度,提高了法律的威懾。

⑼ 山東省動物防疫條例的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條例自2002年2月1日起施行。

⑽ 《新動物防疫法》將修訂,這個法規的出現反映了怎麼樣的問題

反映出當下的犬咬人事件在不斷增多。新《動物防疫法》規定出門遛狗要牽繩新華社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1月22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新法規定,攜帶犬只出戶,應當按照規定佩戴犬牌並採取系犬繩等措施,防止犬只傷人、疫病傳播。對飼養的犬只未按規定定期進行狂犬病免疫接種的,可能被處罰款;逾期不改正的,除罰款外,還將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委託動物診療機構、無害化處理場所等代為處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

針對今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修訂草案明確對非食用性利用野生動物嚴格審批和檢疫檢驗,建立動物疫情風險評估制度,將動物專業交易市場納入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范圍。“盡管現行的《動物防疫法》在幾年前曾經進行過幾次修正,但是從整個防疫過程中來看,仍然是相對獨立的,只是基於動物自身來考慮,並沒有將動物作為整個人類健康、動物健康、環境健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來考量。”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陸家海表示,研究表明新發傳染病75%-80%以上都是來源於動物,而現行《動物防疫法》已經不能滿足目前的實際需求。在此背景下,結合此次新冠疫情,修法勢在必行。

熱點內容
公司法律制度心得 發布:2025-07-09 08:49:24 瀏覽:729
刑法的宗旨是 發布:2025-07-09 08:40:03 瀏覽:221
刑事訴訟法考點圖 發布:2025-07-09 08:33:22 瀏覽:555
行政訴訟法第43條 發布:2025-07-09 08:32:25 瀏覽:778
浙江省2015綜合法律知識考試時間 發布:2025-07-09 08:26:39 瀏覽:178
刑法學派爭議 發布:2025-07-09 08:24:51 瀏覽:710
道德模範事跡短片 發布:2025-07-09 08:24:50 瀏覽:772
種苗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09 08:21:57 瀏覽:449
有道德的弱 發布:2025-07-09 08:21:45 瀏覽:226
張家港市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7-09 08:19:53 瀏覽: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