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山塘法規

山塘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1-05 16:49:23

A. 水庫邊上設安全標示是強制規定嗎

法律並沒有強制性的規定,但發生安全事故時,法律規定如果水庫管理者沒有履行安全標志警示設置的,將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個責任追究原則,等於是變相地強制要求水庫管理設置安全標志。因為,法律同時也規定,如果設置了相應的警示標志的,可以免除責任!

四類重點地段要設安全警示牌:

一、水利建設工地:

1、施工道路。進入施工現場的交通道口等,必須設置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主要道口建議使用一類安全警示標志,次要道口建議使用二類安全警示標志;施工道路兩旁相隔一定距離(一般1000米內)應設置安全生產警示標志。

2、施工現場。施工現場規模較大的必須設置三塊以上二類安全警示標志,重要地段和現場要進行設安全置警示標志,嚴防高處墜落、施工車輛和機械傷害、起重機械與腳手架倒塌而引發的意外事故;深基坑、高邊坡等必須設置安全防護措施。

二、水庫、海塘等:

1、水庫山塘。進壩公路和道路旁必須設置一類安全警示標志,碼頭和群眾釣魚場所等人員密集處必須設置二類安全警示標志;環庫道路旁重要地段要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同時,供水水源地、水源水庫等應加設供水工程遭污染、破壞等引起的一類安全警示標志。

2、海塘。進入沿海海塘的道路叉口必須設置二類安全警示標志,重要叉口設置一類安全警示標志,沿海海塘沿途相隔一定距離必須塗寫或懸掛安全警示標志。

3、水閘。進入大型水閘的公路、道路等叉口處必須設置一類安全警示標志,進入一般水閘的道路、公路等叉口處必須設置二類安全警示標志;水閘建築物外必須塗寫或懸掛安全警示標志。

三、河道、池塘:

1、主幹河道(省級、市級)沿線在有村莊的,或群眾日常洗刷的河道道口處必須設置二類安全警示標志。

2、一般河道疏浚施工現場要設立安全警示標志。

3、河道中因河道采砂引起的河道堆積或改變河道地形突變的地方,應在此處沿岸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4、池塘周邊應設置二類安全警示標志。

四、水電站工程:

1、進入水電站廠房的道路、公路等處必須設置一類安全警示標志。

2、電站取水口必須設置二類安全警示標志。

3、電站其他危險地段和部位要加設安全警示標志。

B. 廣州市水務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水務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組織實施本條例。
區、縣級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務的統一管理工作。
國土資源、城鄉規劃、城鄉建設、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價格、氣象、農業(海洋漁業)、質量技術監督、港口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水務管理相關工作。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編制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報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區、縣級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據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以下規定組織編制市水資源專業規劃:
(一)市防洪排澇、灌溉、供水、排水、抗旱、節約用水、水功能區劃、景觀水系、水文測驗、水土保持、河道采砂等專業規劃,由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徵求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二)市地下水普查勘探和動態監測規劃,由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編制,徵求市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三)市漁業以及水產養殖、水上旅遊、水污染防治、航運等專業規劃,由市農業(海洋漁業)、旅遊、環境保護、港口等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編制,徵求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區、縣級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以及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據市水資源專業規劃和本區、縣級市的管理需要,編制本行政區域水資源專業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市水資源綜合規劃及本市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制定市水量分配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批準的市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預測來水量以及用水需求,制定市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實施年度用水總量控制和水量統一調度。
區、縣級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市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以及本行政區域的用水需求,制定本行政區域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調度計劃。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劃定地下水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並提出取水總量控制目標和水源替代方案,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地下水限制開采區的年度取水計劃以及取水許可總量,不得超過其取水總量控制目標。
在地下水禁止開采區,除消防、抗旱、施工安全等應急取水外,禁止開采地下水;已經批准取水的,應當限期封閉水井。 市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市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根據本市地熱水、礦泉水儲藏情況,確定年度地熱水、礦泉水開采區域和開采限量。
取用地熱水、礦泉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取得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的取水許可證,憑取水許可證向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辦理采礦許可證,並按照水務行政主管部門確定的開采限量開采。 經批准取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安裝經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檢定合格的取水計量設施,保證其正常運行,並按照規定填報取用水報表。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或者擅自拆除、更換取水計量設施。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取水計量設施的使用和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應當及時依法處理。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水功能區對水質的要求和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核定該水域的納污能力,向同級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提出該水域的限制排污總量意見。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水功能區的水質狀況進行監測,發現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控制指標或者水功能區水質達不到水域使用功能要求的,應當及時報告同級人民政府採取治理措施,並向同級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通報。對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排放污水和廢水。
在公共污水管網覆蓋區域,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個人應當將符合國家和地方標準的污水和廢水排入公共污水管網;在公共污水管網未覆蓋區域,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應當自建污水處理設施或者自建污水管網接駁公共污水管網。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採取私設暗管等規避監管的方式向河道、河涌、湖泊、山塘、水庫、灌溉渠等水體排放污水和廢水。 水務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雨水、再生水開發利用的研究,採用先進技術,加強雨水和污水處理後的利用及配套設施建設,逐步提高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利用率。
鼓勵下列情形使用雨水、再生水:
(一)城市綠化、道路清掃和公廁沖水等市政用水;
(二)冷卻、洗滌等工業生產用水;
(三)觀賞性景觀、濕地等環境用水;
(四)建築施工、車輛沖洗等用水。

C. 請法律高手解答有關農村土地(山地)租賃問題

一、沒有農民林權承包期的就有效
二、B如果是自願簽了證明B同意解除原合同退出經營
三、是超過了原合同,A可以要求B承擔違約責任
四、是違約了A有權起訴C違約

D. 兩村從1958年修建山塘起共同使用至今,山塘所有權歸誰

「共同使用至今」,這一事實,無法證明該山塘的所有權,也無從判斷應該歸誰。使用權與所有權,完全是二個法律概念。法律規定: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一、確權的權利主體為鄉級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

1、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處理。

2、單位之間的爭議,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個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的爭議,由鄉級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處理。

3、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的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處理決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4、在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爭議解決前,任何一方不得改變土地利用現狀。

二、土地確權的基本原則

1、尊重歷史,面對現實的原則;

2、有利於生產和生活,有利於社會穩定的原則;

3、政策和法律並用原則;

4、分階段、區別不同情況處理原則;

5、權利設定一般法定原則。

三、證據依據

1、土地詳查形成的土地權屬協議書、認定書、人民政府下達的土地權屬爭議處理決定;

2、城鎮地籍調查資料;

3、人民政府關於建設用地的批准文件;

4、土地出讓合同;

5、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資料;

6、人民政府頒發的房產證明;

7、新中國成立之後雙方簽訂的土地、山林等權屬或界線的協議;

8、危改、安居計劃的聯建房合同和公證書;

9、法院判決:使用土地的事實情況,是佔有還是侵佔,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是長期的還是暫時的等。

E. 國家是否規定個人不得承包山塘水庫

游泳只能去正規泳池或是經過開發的海濱浴場。

其他的地方都會有生命危險。

可能你會說我都去過100次了,都沒事,但你是否知道,出事只需要一次。

F. 自挖山塘受法律約束

首先恭喜你很有經濟頭腦!
問問你們鄉或者鎮政府!不涉及多大的法律問題,只需要村民委員會同意,你拿出一定的承包費就行了。然後村長^會告訴你下一步怎麼做。按部就班就行了。
至於法律方面,只要你遵守與村民委員會簽訂的合同,之外,不做出有損其他農民種莊稼,妨礙別人的正常生產生活,一般而言就沒事啦!

G. 國務院規定公路多少米內不允許設立礦業權文件

應為在鐵路線路路堤坡腳、路塹坡頂、鐵路橋梁外側起向外各1000米范圍內,以及在鐵路隧道上方中心線兩側各1000米范圍內,一般不得批予采權權。

《鐵路安全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39號)
第二十七條鐵路線路兩側應當設立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范圍,從鐵路線路路堤坡腳、路塹坡頂或者鐵路橋梁(含鐵路、道路兩用橋,下同)外側起向外的距離分別為:
(一)城市市區高速鐵路為10米,其他鐵路為8米;
(二)城市郊區居民居住區高速鐵路為12米,其他鐵路為10米;
(三)村鎮居民居住區高速鐵路為15米,其他鐵路為12米;
(四)其他地區高速鐵路為20米,其他鐵路為15米。
前款規定距離不能滿足鐵路運輸安全保護需要的,由鐵路建設單位或者鐵路運輸企業提出方案,鐵路監督管理機構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條第三款規定程序劃定。
在鐵路用地范圍內劃定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由鐵路監督管理機構組織鐵路建設單位或者鐵路運輸企業劃定並公告。在鐵路用地范圍外劃定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保障鐵路運輸安全和節約用地的原則,組織有關鐵路監督管理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等部門劃定並公告。
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與公路建築控制區、河道管理范圍、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范圍、航道保護范圍或者石油、電力以及其他重要設施保護區重疊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協商劃定並公告。
新建、改建鐵路的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范圍,應當自鐵路建設工程初步設計批准之日起30日內,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劃定並公告。鐵路建設單位或者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根據工程竣工資料進行勘界,繪制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平面圖,並根據平面圖設立標樁。
第二十八條設計開行時速120公里以上列車的鐵路應當實行全封閉管理。鐵路建設單位或者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按照國務院鐵路行業監督管理部門的規定在鐵路用地范圍內設置封閉設施和警示標志。
第二十九條禁止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燒荒、放養牲畜、種植影響鐵路線路安全和行車瞭望的樹木等植物。
禁止向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排污、傾倒垃圾以及其他危害鐵路安全的物質。
第三十條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建造建築物、構築物等設施,取土、挖砂、挖溝、采空作業或者堆放、懸掛物品,應當徵得鐵路運輸企業同意並簽訂安全協議,遵守保證鐵路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施工安全規范,採取措施防止影響鐵路運輸安全。鐵路運輸企業應當派員對施工現場實行安全監督。
第三十一條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既有的建築物、構築物危及鐵路運輸安全的,應當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後仍不能保證安全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拆除。
拆除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的建築物、構築物,清理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的植物,或者對他人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內已依法取得的采礦權等合法權利予以限制,給他人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或者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但是,拆除非法建設的建築物、構築物的除外。
第三十二條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及其鄰近區域建造或者設置的建築物、構築物、設備等,不得進入國家規定的鐵路建築限界。
第三十三條在鐵路線路兩側建造、設立生產、加工、儲存或者銷售易燃、易爆或者放射性物品等危險物品的場所、倉庫,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規定的安全防護距離。
第三十四條在鐵路線路兩側從事采礦、採石或者爆破作業,應當遵守有關采礦和民用爆破的法律法規,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鐵路安全保護要求。
在鐵路線路路堤坡腳、路塹坡頂、鐵路橋梁外側起向外各1000米范圍內,以及在鐵路隧道上方中心線兩側各1000米范圍內,確需從事露天采礦、採石或者爆破作業的,應當與鐵路運輸企業協商一致,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批准,採取安全防護措施後方可進行。
第三十五條高速鐵路線路路堤坡腳、路塹坡頂或者鐵路橋梁外側起向外各200米范圍內禁止抽取地下水。
在前款規定范圍外,高速鐵路線路經過的區域屬於地面沉降區域,抽取地下水危及高速鐵路安全的,應當設置地下水禁止開采區或者限制開采區,具體范圍由鐵路監督管理機構會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告。

《中化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第四十六條在鐵路線路和鐵路橋梁、涵洞兩側一定距離內,修建山塘、水庫、堤壩,開挖河道、乾渠,採石挖砂,打井取水,影響鐵路路基穩定或者危害鐵路橋梁、涵洞安全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或者採挖、打井等活動,限期恢復原狀或者責令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
在鐵路線路上架設電力、通訊線路,埋置電纜、管道設施,穿鑿通過鐵路路基的地下坑道,必須經鐵路運輸企業同意,並採取安全防護措施。
在鐵路彎道內側、平交道口和人行過道附近,不得修建妨礙行車瞭望的建築物和種植妨礙行車瞭望的樹木。修建妨礙行車瞭望的建築物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種植妨礙行車瞭望的樹木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有關單位或者個人限期遷移或者修剪、砍伐。
違反前三款的規定,給鐵路運輸企業造成損失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賠償損失。
第五十二條禁止在鐵路線路兩側二十米以內或者鐵路防護林地內放牧。對在鐵路線路兩側二十米以內或者鐵路防護林地內放牧的,鐵路職工有權制止。

H. 建築和道路退藍線的距離是多少麻煩提供具體的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第十七條 河道岸線的利用和建設,應當服從河道整治規劃和航道整治規劃。計劃部門在審批利用河道岸線的建設項目時,應當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

河道岸線的界限,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交通等有關部門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劃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

第十二條 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規劃。縣級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城市規劃,由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

所以建築和道路退藍線的距離是根據當地水務河道部門的規劃。

以《貴州省水利工程管理條例》關於河道邊上和排洪溝的建築退讓距離為例

第十三條水利工程保護范圍劃定標准

(一)水庫、水電站及堤防工程按照水庫、水電站大壩安全管理及堤防工程的有關規定劃定;

(二)大中型閘壩為上、下游各100米至200米;兩端各50米至100米;

(三)泵站為建築物周邊30米至50米;

(四)流量為0.5立方米/秒及以上的渠道,經過山地的,上邊坡為堤頂外沿線以外3米至5米,下邊坡為渠堤外坡腳以外5米至10米,經過耕作區的,為渠堤外坡腳以外3米至5米;

(五)山塘、水池、水窖等水利工程,按照工程保護實際需要合理劃定。

第十四條水利工程管理范圍劃定標准:

(一)水庫、水電站及堤防工程按照水庫、水電站大壩安全及堤防工程的有關規定劃定;

(二)大中型閘壩為上、下游50米至150米,兩端各30米至70米;

(三)泵站為廠區構築物和前池、進出水道等建築物周邊10米至30米;

(四)流量為0.5立方米/秒及以上的渠道,為左右外邊坡腳線之間;

(五)山塘、水池、水窖等水利工程,按照工程管理實際需要合理劃定。」

(8)山塘法規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對建築藍線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

第十二條 修建橋梁、碼頭和其他設施,必須按照國家規定的防洪標准所確定的河寬進行,不得縮窄行洪通道。

橋梁和棧橋的梁底必須高於設計洪水位,並按照防洪和航運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設計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機關根據防洪規劃確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線路的凈空高度必須符合防洪和航運的要求。

第十七條 河道岸線的利用和建設,應當服從河道整治規劃和航道整治規劃。計劃部門在審批利用河道岸線的建設項目時,應當事先徵求河道主管機關的意見。

河道岸線的界限,由河道主管機關會同交通等有關部門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劃定。

第十九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以河道為邊界的,在河道兩岸外側各十公里之內,以及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河道,

未經有關各方達成協議或者國務院水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禁止單方面修建排水、阻水、引水、蓄水工程以及河道整治工程。

第二十八條 加強河道灘地、堤防和河岸的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河道淤積。

I. 博縣文地鎮山文村村支書侵佔集體土地山塘水庫洗沙賣犯法嗎

他這是犯法的,土地屬於於國家的,是國家資源,在山塘賣沙他以觸犯法律,國家己出台了土地法律法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在耕地開發,蓋房,搞商業活動,,這位村支書知法犯法,村民們要拿起法律武器來維權。

J. 如何發揮法律顧問在鄉鎮街道中的作用

抓住主要矛盾,確定調解工作思路,制定方案。通過與省高坪村小組幹部調查,掌握了省高坪村小組關於本次集體山嶺和山塘水庫的一般租賃方式、地理位置和面積及對應的承租人基本情況,對工作計劃作出了相應的調整,下一步江志平律師司法所工作人員將入戶到部分承租人家中,聽取訴求和建議,發動群眾共同參與,實現村民自治,為順利化解矛盾糾紛打下群眾基礎。

法律顧問進村居服務,不僅是響應了國家全面依法治國政策的重要體現,也是深入群眾中為民服務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駐村律師作用,積極做好法律服務及法治宣傳工作,增強村民的法律意識,依法依規解決問題,做好群眾的「私人律師」,履行好駐村法律顧問義務,實事求是,大膽實踐,有效突出工作新穎效果與宣傳亮點,進一步推動三溪鎮法治建設工作。

熱點內容
條例宣傳標語 發布:2025-07-08 17:27:12 瀏覽:455
8o歲老人離婚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8 17:24:05 瀏覽:240
中國勞動合同法弊端 發布:2025-07-08 17:23:20 瀏覽:637
陝西省測繪條例 發布:2025-07-08 17:11:05 瀏覽:654
陳小君民法總論 發布:2025-07-08 16:57:32 瀏覽:880
2019年婚姻法最新規定 發布:2025-07-08 16:54:53 瀏覽:597
脂肪條例 發布:2025-07-08 16:54:45 瀏覽:785
經濟法自學筆記 發布:2025-07-08 16:54:42 瀏覽:913
印花稅法律顧問合同 發布:2025-07-08 16:52:37 瀏覽:138
民法典演義 發布:2025-07-08 16:40:21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