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
『壹』 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什麼和幅度的范圍
所謂的行為、種類、和幅度范圍以內首先是指不能大於或者小於法律規定的范圍,下位回法的規定只答能是對於行為、種類、幅度的具體化和細化,不能作任何自主的變更.
比如法律規定某一違法行為處500-20000元罰款,那麼,下位法在進行規定時只能對違法行為的表現形式、違法程度對應的罰款數額進行規定,而不能擅自將數額縮小為500-10000,將罰款變成警告.
『貳』 行政法規對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作出具體規定
《行政處罰法》第三十六條 除本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的可以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進行檢查。
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在調查或者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者檢查,不得阻撓。詢問或者檢查應當製作筆錄。
第三十八條 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如下決定:
(一)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二)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
(三)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
(四)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在行政機關負責人作出決定之前,應當由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進行審核。行政機關中初次從事行政處罰決定審核的人員,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叄』 行政處罰由哪些法律法規規定
可以設定行政處罰的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而除此之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來設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條
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第十一條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
法律對違法行為未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為實施法律,可以補充設定行政處罰。擬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應當通過聽證會、論證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意見,並向制定機關作出書面說明。行政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補充設定行政處罰的情況。
第十二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
第十六條
除法律、法規、規章外,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肆』 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
所謂的行為、種類、和幅度范圍以內首先是指不能大於或者小於法律規定的范內圍,下位法的容規定只能是對於行為、種類、幅度的具體化和細化,不能作任何自主的變更。
比如法律規定某一違法行為處500-20000元罰款,那麼,下位法在進行規定時只能對違法行為的表現形式、違法程度對應的罰款數額進行規定,而不能擅自將數額縮小為500-10000,將罰款變成警告。
『伍』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哪些行政處罰( )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的種類有:警告;罰款;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的行政處罰,不能夠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公民的人身權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權利之一,我國憲法規定了公民的人身權未經法律規定的程序,不受侵犯。所以行政法規不能對公民的人身權作出限制性規定或者懲罰性規定。
『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都有哪些
當下的中國,大量的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了大量的「其他行政處罰」。[2]「其他行政處罰」的數量自然遠大於「本行政處罰」的「存量」。據不完全統計[3],我國現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規所規定到的其他行政處罰至少有下列這些形式:批評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15條);通報批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41條);訓誡、禁閉(《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第36條);責令具結悔過(國務院《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的批復》第28條);取消資格或除名(《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74條);撤銷獎勵、追回獎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第21條);停止或取消撫恤和優待(《軍人撫恤優待條例》第40條);收回(獎勵)證書、獎章和獎金(《教學成果獎勵條例》第15條);負全部責任(《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19-21條);規定期限內不得申領有關執照和證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第205條);降低資質等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66、67、68、69、71、73、74、76條);暫停其原產地證簽發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貨物原產地規則》第10條);終身不予注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第72條);(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十年內)不得從事葯品生產、經營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第76條);3年內不得再次參加教師資格考試(《教師資格條例》第20條);中標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7條);取消批准文件(《城市綠化條例》第29條);採取補救措施(《城市綠化條例》第26條);撤銷學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17-18條);撤銷登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206條);取締(《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39條);關閉營業場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的通知》第二部分);責令停止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第40條);責令停止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第26條);責令停止開墾(《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第19條);停止招生或辦園(《幼兒園管理條例》第27條);排除妨礙(《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第44條);公開更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37、39、40條);責令搬遷、停業、關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52條);責令補種盜伐株數10倍的樹木(《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第38、39、41條);繳納社會撫養費(《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41條);徵收(超標)排污費(《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第16條);繳納土地閑置費和收回土地使用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37、58、65、78條);收回海域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第43、46、48條);徵收滯報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24條);交納滯納金(《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佔用稅暫行條例》第10、12條);罰息(《糧食收購條例》第15條);停止出售、銷毀、撤銷出版社登記(《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第13條);加收費用、停止供電(《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40條);限期出境、驅逐出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第30條);六個月以內不受理其出境、入境申請,縮短其停留期限,限期離境,或者遣送出境(《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第35、40條);勞動教養、強制治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不批准出國(《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第16條);等等。
『柒』 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有哪些
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包括:1、警告、通報批評;2、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3、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4、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5、行政拘留;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九條 行政處罰的種類:
(一)警告、通報批評;
(二)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
(三)暫扣許可證件、降低資質等級、吊銷許可證件;
(四)限制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責令停產停業、責令關閉、限制從業;
(五)行政拘留;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捌』 法律規定的行政處罰有哪些
法律分析:1、警告。它是國家對行政違法行為人的譴責和告誡,是國家對行為人違法行為所做的正式否定評價。2、罰款。它是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強制收取一定數量金錢,剝奪一定財產權利的制裁方法。適用於對多種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佔有的,通過違法途徑和方法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沒收非法財物,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第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其違法行為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
『玖』 行政法規可以設定哪些行政處罰(
除設定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都可以,《行政處罰法》第十條明確規定,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以外的行政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