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北京市城鎮基本住房保障條例

北京市城鎮基本住房保障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5 23:05:15

1. 廉租房住夠5年後就可以購買了嗎

摘要 你好 您的問題這邊已經看到了 以下是為您整理的對於您的問題的回答 希望能夠採納 中國的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給城鎮居民中最低收入者。關於公租房住滿5年後能否購買的問題,國務院法制辦就《城鎮住房保障條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2. 國務院公布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 含住房租賃條例

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了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明確了55項立法項目及負責起草的單位。
《通知》顯示,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將圍繞打好三大攻堅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有效維護國家安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8個方面科學合理安排立法項目。
其中,在圍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方面,將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制定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城鎮住房保障條例、住房租賃條例、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條例等。
附:《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明確的立法項目及負責起草的單位
一、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案(13件)
1.契稅法草案(財政部、稅務總局起草)
2.退役軍人保障法草案(退役軍人部起草)
3.社區矯正法草案(司法部起草)
4.密碼法草案(密碼局起草)
5.原子能法草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防科工局起草)
6.出口管製法草案(商務部起草)
7.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修訂草案(生態環境部起草)
8.稅收徵收管理法修訂草案(稅務總局、財政部起草)
9.著作權法修訂草案(版權局起草)
10.治安管理處罰法修訂草案(公安部起草)
11.海上交通安全法修訂草案(交通運輸部起草)
12.監獄法修訂草案(司法部起草)
13.檔案法修訂草案(檔案局起草)
二、擬制定、修訂的行政法規(42件)
1.非存款類放貸組織條例(人民銀行起草)
2.處置非法集資條例(銀保監會起草)
3.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證監會起草)
4.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生態環境部起草)
5.地下水管理條例(水利部起草)
6.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發展改革委、商務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7.反走私工作條例(海關總署起草)
8.企業名稱登記管理條例(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9.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網信辦起草)
10.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起草)
1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12.城鎮住房保障條例(住房城鄉建設部起草)
13.住房租賃條例(住房城鄉建設部起草)
14.社會保險經辦管理服務條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起草)
15.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條例(科技部起草)
16.生物醫學新技術臨床應用管理條例(衛生健康委起草)
17.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住房城鄉建設部起草)
18.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條例(交通運輸部起草)
19.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條例(民政部起草)
20.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公安部起草)
21.領事保護與協助工作條例(外交部起草)
22.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公安部起草)
23.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起草)
24.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科技部起草)
25.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司法部起草)
26.政府督查工作條例(國務院辦公廳、司法部起草)
27.司法所條例(司法部起草)
28.外資銀行管理條例(修訂)(銀保監會起草)
29.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修訂)(商務部起草)
30.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修訂)(科技部起草)
31.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修訂)(發展改革委、糧食和儲備局起草)
32.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修訂)(財政部、稅務總局起草)
33.個體工商戶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34.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修訂)(文化和旅遊部、文物局起草)
35.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教育部起草)
36.失業保險條例(修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起草)
37.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起草)
38.生豬屠宰管理條例(修訂)(農業農村部起草)
39.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葯監局起草)
40.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修訂)(市場監管總局、葯監局起草)
41.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交通運輸部起草)
42.預演算法實施條例(修訂)(財政部起草)
三、擬完成的其他立法項目
1.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需要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法律草案,以及需要制定、修訂的行政法
2.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涉及的法律法規清理項目
3.外商投資法相關配套法規
4.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立法項目

3. 2014年房產稅如何徵收

房產稅開征!最新消息】2014年1月1日起,對擁有2套住宅的家庭,人均建築面積80㎡以上部分,視為奢侈性住宅消費,每年徵收1%-3%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家庭第3套住宅,每年徵收4%-5%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家庭第4套及以上住宅,每年徵收10%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
原文內容: 城鎮化絕不等於房地產化,但城鎮化也離不開房地產業的支持。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城鎮化的長期穩定發展,必須立即著手變革現有的房地產制度。鑒於房地產在國民經濟所處的實際地位,其與金融、消費以及數十個關聯產業密不可分的關系,建議將房地產制度改革置於下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首要位置,其中,將房產稅作為房地產制度改革的出發點和核心。 過去20年,我國貨幣超發,卻沒有造成惡性通脹,是因為大部分流動性被房地產市場吸納,並表現為地價和房價近十年的高漲。這一幕未來20年絕不能再重復。只有將囤積在房地產市場的數以萬億計的資金擠壓或解放出來,其他急需資金的產業和行業才能獲得發展的資本,否則,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幾乎不可能取得成功。能發揮這種功效的,唯有在房產保有環節徵收累進稅率的房產稅。 是時候了,以大無畏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精神,堅決推動在全國全面徵收累進稅率的房產稅。 一、限購政策退出,代之以稅收手段 1、明確時間表。建議由國務院適時發布通知,決定以下事項: (1)2013年12月31日以前,全國所有城鎮都必須將其紙質房產檔案錄入電子信息庫,並建立本地的住房信息系統; (2)2013年12月31日以前,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住房信息系統都必須與住建部聯網,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 (3)2014年12月31日以前,全國所有城市的住房信息系統都必須與住建部聯網,不得以任何借口推延; (4)2014年1月1日起,全國所有城市(鎮)的住宅限購政策停止執行; (5)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住房信息已聯網的城市范圍內徵收房產稅。2015年1月1日起,建制鎮房產是否徵收房產稅,由各地省級人民政府規定。 國務院通知發布的時間點,距離2014年1月1日應相隔6個月,以為各地留出一定的准備時間。 2、堅持首套房優惠和多套房限貸政策的長期化。建議由國務院發布通知,決定以下事項: (1)購買除別墅以外的家庭首套住宅,貸款利率一律為基準利率的7折,首付兩成,免收契稅,並建議將該政策載入《基本住房保障條例》或《住房保障法》,實現首套房優惠政策的長期化、法制化; (2)購買第二套住宅,貸款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的110%,首付五成以上; (3)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宅,一律不予發放購房貸款。 3、對奢侈性住宅徵收房產稅。修改1986年頒布的《房產稅暫行條例》,改為《房產稅條例》,由國務院頒布實施。修改後的主要內容是:2014年1月1日起,對擁有兩套住宅的家庭,人均建築面積80平方米以上的部分,視為奢侈性住宅消費,每年按市場評估價徵收1%-3%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家庭第三套住宅(不論面積大小),每年徵收4%-5%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家庭第四套及以上住宅(不論面積大小),每年徵收10%的房產稅,且沒有減除額;取消原《房產稅暫行條例》有關個人住宅可按租金收入的12%繳交房產稅的規定;所有商業房產,每年均按租金收入的12%繳交房產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如對殘疾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可予減免房產稅等)。家庭僅有的一套自住住宅,免徵房產稅。 以上有關1%-3%的房產稅稅率,4%-5%的房產稅稅率,具體標准由各地省級人民政府確定。 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住建部聯合發布通知,作出如下細化規定: 1、對奢侈性住宅轉讓後的增值收益,一律徵收20%個人所得稅。由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2014年1月1日起,對家庭人均建築面積8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轉讓後的增值收益部分(指房產的轉讓價減去原購買價),一律按20%的稅率一次性徵收個人所得稅,但是,該房產此前已繳交的房產稅,可以抵扣房產轉讓增值收益部分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若該房產累計已繳交的房產稅超出此次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則該項個人所得稅視為零;對轉讓家庭人均建築面積80平方米以內的住宅,按轉讓收入的1%徵收個人所得稅,抵扣方法如上;轉讓家庭唯一住宅且居住5年以上的,免徵個人所得稅。 對轉讓商業房產的,按轉讓收入的1%徵收個人所得稅,抵扣方法如上。 2、轉讓家庭人均建築面積8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房主找不到原始購房發票的,稅務機關委託擁有國家一級資質的房地產評估機構(建立機構名庫隨機抽取),參照有市場成交記錄的同地段同類房屋,或查閱當地住房信息系統,對其房產的原購買價進行評估,作為計稅依據。從低收取評估費,但評估費用由賣房人承擔,作為丟失原始購房發票的懲罰。 3、當地政府每年公布分類住宅的市場指導價(即房產現值),成交價明顯低於市場指導價的,以市場指導價作為房產稅的計稅依據(類似北京、深圳、成都等城市現在執行的二手房過戶指導價)。 4、個人出租住宅,其租金收入須按20%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或企事業單位的經營性房產(商鋪、寫字樓、酒店等),按租金收入的12%繳交房產稅,稅務部門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5、取消現行對轉讓個人住宅徵收5.5%營業稅的規定。 6、房產所有人(業主)必須持有以上所有完稅證明,房屋權屬管理部門方可為其辦理房產過戶手續。 7、各城鎮的房產稅收入和個人轉讓住宅增值收益的個人所得稅收入,由地方政府支配,專項用於保障房建設;盈餘部分擬用於其他社會保障類支出的,須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中央政府主管部門備案。

4. 落實「房住不炒」,不能一「限」了之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有38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在4個一線城市中,廣東省深圳市新房價格環比漲幅最高。
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發布的大數據分析報告認為,深圳房價呈現結構性上漲,並未出現區域性房地產熱。同時,全國多數城市房價與交易在受疫情沖擊後基本恢復,房價總體穩中略升。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我國仍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城鎮的住房需求還在不斷增加,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地要落實「房住不炒」目標,須依法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鼓勵市場主體加大商品房供給,落實保障性住房供給責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住房需求量大,深圳房價領漲
近段時間,深圳市的房價牽動著公眾的敏感神經。
比如,深圳市某一套房源售價從1280萬元上調到1380萬元,另一套房源售價從1500萬元上調到1600萬元。
4月2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稱,對於輿論反映部分住宅小區二手房價格過高問題,經初步調查,主要是部分業主掛牌價過高,存在嚴重背離市場行情的情況。
但深圳市的房價確實在上漲。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統計數據。
數據顯示,經初步測算,3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出現漲價的城市數量分別為38個和32個。今年2月的數據是,新房和二手房出現漲價的城市數量分別為21個和14個。
「3月份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因疫情積壓的住房需求呈現出逐步釋放的勢頭,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出現微漲,但總體較為穩定。」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士解讀說。
新房和二手房出現漲價的城市名單中都有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深圳的漲幅是0.5%,位居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之首。二手房價格環比,深圳的漲幅是1.6%,位列全國第一。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解釋稱,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深圳新房價格上漲1%,二手房上漲2.8%,房價總體平穩、略有上升。
國內某房產信息服務平台的數據顯示,在深圳市10個行政區中,除了大鵬新區無數據之外,其他9個區中有5個區二手房房價上漲、4個區二手房房價下跌。
4月27日,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發布《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報告稱,深圳當前房價較快上漲屬於結構性上漲,深圳市寶安區、福田區、南山區上漲較快,深圳市羅湖區微跌,並未出現區域性房地產熱。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組長鄒琳華向《法制日報》記者分析,從全國范圍看,多數城市房價與交易在受疫情沖擊後基本恢復,核心城市房價穩中略升,成交量大體恢復,也未出現市場衰退。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秀池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深圳房價上漲說明,深圳作為一線城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橋頭堡,確實有大量的住房需求。
「從全國來看,我國正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每年有大量的人口進城,住房的需求量還在不斷增加,住房供應還沒有完全滿足人們的需求。加之自2017年從嚴調控以來,房價相對處於低谷,所以房價有一定程度上漲,也在情理之中。」趙秀池說。
落實「房住不炒」,不能一「限」了之
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這已經不是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及「房住不炒」。
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當時的措辭是,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2019年4月19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的長效調控機制。」
3個多月後,中央政治局會議重申,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北京大學法學院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對《法制日報》記者說,中央多次強調「房住不炒」傳遞的信號是,這將是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目標,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樓建波看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不能靠投機發展起來。比如說,買一套房子比開公司賺的錢還多,這肯定是不健康的。因此,各級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必須堅持『房住不炒』」。
樓建波提醒說,「房住不炒」是我們的目標,但在走向這個目標的過程中,由於房地產市場供求不平衡,供給遠小於需求,所以一定存在「房炒不住」的階段,需要各級政府依靠法律、政策手段對房地產市場進行調控。
4月2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稱,深圳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調控決策部署,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嚴格執行限購、限價、限貸、限售、限戶型「五限」調控措施。
樓建波認為,在一定時間內,各地有必要採取「限」的政策,這有助於依法落實「房住不炒」目標,但在住房供給長期不充分的情況下,「限」的政策只能暫時壓制房價上漲,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房價上漲的問題。
「所以,我們進行房地產市場調控不能產生政策依賴,甚至把『限』當成常規房地產調控手段不斷加碼,而應該考慮供求關系,加大市場供給。」樓建波說,同時,對於保障性住房,簡單的限價也不行,還是要封閉性運行。
供應保障住房,立法亟須跟進
4月22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印發《深圳市住房發展2020年度實施計劃》,今年將供應6.3萬套商品房和4萬套安居房。
然而,根據此前國家統計局深圳調查隊發布的深圳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深圳市去年常住人口增加41.22萬人。
2015年至2018年,深圳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數量是60萬人、52.97萬人、55.08萬人、49.83萬人。
深圳市常住人口數量的增加僅是我國城鎮化的一個縮影。
在趙秀池看來,目前我國仍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2019年城市化率為60.6%,按保守估算,每年大約1200萬人口進城,所以城鎮的住房需求還在不斷增加。一方面需要為新進城居民解決住房問題,另一方面原來的城鎮人口的住房需求也還有不少缺口。
趙秀池的判斷是,為了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住房美好願望,隨著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住房的供應必須不斷增加。直到城市化目標完成以前,這個趨勢不會改變。
趙秀池認為,在「房住不炒」的定位下,主管部門和地方既要通過制度設計嚴控炒房,又要大力發展租賃市場,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給承租人賦權,通過減免稅收加大對個人房東和租賃機構的支持力度,增加租賃住房的供給,減少住房市場的購買壓力,進而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
鄒琳華在《中國住房大數據分析報告》中提出的建議是,進一步完善一線城市及其周邊衛星城市的住房投資投機管控措施,因地制宜增加限售條款及新入籍購房者社保繳納條件;加快探索宅基地等非經營性集體建設用地的有序流轉途徑,在增加住房供給的同時降低房價泡沫等。
樓建波認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控主要還是促使供需關系平衡,特別是在法治的軌道上進行調控。一方面,增加商品房供應;另一方面,促使地方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給,尤其是租賃型保障住房的供給。
「對於政府在增加保障性住房方面的責任,立法亟須跟上。」樓建波說。
《法制日報》記者注意到,在《國務院2019年立法工作計劃》中,圍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需要制定城鎮住房保障條例、住房租賃條例。
(原題:《依法調控樓市堅持「房住不炒」》)

5. 北京人 無房該在哪裡申請保障房

申請流程:保障性住房申請家庭,統一填寫《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申請家庭情況核定表》(點擊下載),並遞交相關證明材料。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條件的,在提出申請時,應同時提供符合廉租住房條件的相關證明材料,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住房保障管理部門在《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申請家庭情況核定表》中做相應標注和說明。

審核流程:按照《北京市公共租賃住房申請、審核及配租管理辦法》規定的公共租賃住房准入標准、審核程序進行審核,審核通過並獲得備案資格的家庭,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分配政策:按照統一申請審核政策備案的家庭,分配實行租售並舉,以租為主。先通過配租公共租賃住房予以保障,待有可配售房源時,按照屆時我市出售型保障房政策進行配售資格核定並組織配售。統一申請審核政策實行前已備案的輪候家庭,仍然按照原方式進行保障,在輪候期間,可通過配租公共租賃住房或其它方式解決過渡需求。

拓展方向:
保障房申請不僅以收入評判
《北京市基本住房保障條例(草案)》首次明確提供基本住房保障是政府的法定責任,同時設置保障性住房的准入條件,不是所有人都作為保障對象,主要是為解決城鎮住房困難的家庭和人員問題。
據透露,草案擬改變以往只以收入來判定保障房申請標準的現狀,而將有無房產作為申請依據,這一規定也將加大對以往收入「夾心層」的住房保障關注。
保障房擬實行封閉式管理
同時,將對保障房實行封閉式管理,「當市民申請到保障性住房後只能佔有使用,如果要交換,也要在政府的協調下解決。通過這種封閉式的管理,如果保障房所有人購買了其他商品房或者在其他地方租房,網上都可以查到」,楊紅表示,這樣的封閉管理將有效避免保障房陷入福利的陷阱,遏制和規避通過保障房來獲利的行為,就是為了保障居住權而不是獲利權。
非京籍納入住房保障范圍
草案擬規定不僅本市戶籍家庭可以申請保障房,在京有穩定工作的非京籍人群也可以申請,非京籍的申請條件傾向於和北京市居住證的管理相銜接。同時鼓勵單位自建保障房。
草案中加大對保障房的管理規定,如對保障房騙租騙購等行為除了規定要收回住房,還將通過媒體公示,並計入個人信譽記錄,5年內不能再申請保障住房,如不騰退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此外,以往享受過福利待遇,又將房屋用於交易的,也無權享受保障性住房。同時,此次立法不涉及共有產權保障性住房問題。
>>專家解讀
新規實為審驗程序的調整
目前,對於申請保障房的家庭有兩個檢驗標准:一是住房困難,二是收入和資產。這兩個標准又被稱為住房檢驗和財產檢驗,需要符合這兩個標準的家庭才能夠申請保障房。
對於條例中提到的保障房申請將以「住房困難」為主要標准,這只是將住房是否困難升格為「第一道門檻」,他解釋,這樣的調整主要是因為目前以財產檢驗的方式很難查清相關家庭的實際收入情況,騙租騙購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將住房是否困難作為首要審驗指標,但並不是指在以後的審驗中不需要核驗收入標准這一項,這兩個指標仍是申請保障房的標准,實質上並沒有變化,但是從申請審驗的程序上進行了調整,加強了過程管理,節約了行政成本。
對於條例提及的將非京籍納入住房保障范圍規定,事實上,北京從2012年就已宣布將在京穩定工作一定年限的非京籍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並要求各區縣出台申請細則,但只有2013年石景山區出台了細則,拿出118套公租房房源面向非京籍人士配租,其餘區縣直到現在還未出台相關細則。業內人士表示,雖然條例規定了方向,但是北京具體何時能真正將非京籍家庭納入保障范圍還沒有時間表。

6. 什麼是經濟適用房在北京如何申請和上市交易

經濟適用住房(以下簡稱「經適房」)是指已經列入國家計劃,由城市政府組織房地產開發企業或者集資建房單位建造,以微利價向城鎮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商品住宅。

經適房具有經濟性和適用性的特點。經濟性,是指住房的價格相對同期市場價格來說是適中的,適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負擔能力。適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築標准上不能削減和降低,要達到一定的使用效果。

北京經濟適用住房房源由政府統一調配到各區,審核通過的申請家庭只能在戶籍所在區登記輪候,不能跨區域購買經適房。申請條件如下:

(1)申請人戶籍登記在本區,取得本市戶籍滿3年。申請人需要年滿18周歲。

(2)申請人曾離婚,離婚年限原則上應滿三年。

(3)單身家庭提出申請的,申請人須年滿30周歲。且5年內沒有出售或者轉讓過房產。

(4)申請家庭人均住房面積、家庭收入、家庭總資產凈值符合規定的標准。

(6)北京市城鎮基本住房保障條例擴展閱讀

市、縣人民政府要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居民住房狀況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經濟適用住房的政策目標、建設標准、供應范圍和供應對象等,並組織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經濟適用住房工作負總責,對所轄市、縣人民政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全國經濟適用住房工作的指導和實施監督。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或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經濟適用住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經濟適用住房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價格)、監察、財政、國土資源、稅務及金融管理等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負責經濟適用住房有關工作。

7. 北京經濟適用房購房條件

2014年7月25日 據新華社消息,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24日審議《內北京市城容鎮基本住房保障條例(草案)》。北京市住建委主任楊斌在說明時指出,在原有經適房、限價房備案家庭解決住房困難問題後,不再新建經適房、限價房項目。

北京2014年起就不再接受經適房和限價房的申請了

熱點內容
第三條例 發布:2025-07-08 15:26:52 瀏覽:904
刑事訴訟法最高院解釋 發布:2025-07-08 15:13:15 瀏覽:658
日語涉外律師 發布:2025-07-08 14:46:39 瀏覽:836
審計實施條例 發布:2025-07-08 14:46:28 瀏覽:633
最新婚姻法頒布日期 發布:2025-07-08 14:44:49 瀏覽:260
在線學條例 發布:2025-07-08 14:31:27 瀏覽:97
企業負責人的法律責任追究 發布:2025-07-08 14:31:20 瀏覽:253
我國現行的六部行政法 發布:2025-07-08 14:30:21 瀏覽:754
重慶永川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8 14:29:41 瀏覽:380
勞動法2017浙江 發布:2025-07-08 14:29:40 瀏覽: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