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住人口管理法規
⑴ 只有中國有暫住人口管理
是的。各地的外來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中心就是。級別高的就是外來流動人口管理局。
人口流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動人口規模不斷擴大,速度不斷加劇,迅速步入人口流動的活躍期。
⑵ 派出所重點人口管理有什麼規定
主要是《公安部重點人口管理規定》,具體內容請自己搜索。重點人口管理是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定對危害活動嫌疑的人員實施重點管理的一項由內部掌握的基礎工作。
重點人口管理是公安基礎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層公安機關的一項重要任務,它即是有效的控制手段,又是重要的預防措施,還是重要的信息來源,對維護社會治安有多方面的意義。對重點人口列管的范圍包括: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治安嫌疑人「兩勞」解教人員、監改人員、吸毒人員、參與動亂、暴亂、邪教等敵對嫌疑人和嚴重刑事犯罪嫌疑人列入重點人口進行管理。
治安耳目是我國基層公安機關建立的專門搜集並反映社會治安信息的秘密力量,建立和使用治安耳目,是我國治安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這種隱藏工作與各種公開管理相結合能有效控制社會面,有效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重點人口管理是公安機關依照有關規定對有危害活動嫌疑的人員實施重點管理的一項由內部掌握的基礎工作。根據《公安部重點人口管理規定》重點人口是指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治安嫌疑,由公安機關重點管理的人員。重點人口管理為公安機關內部掌握的基礎工作、嚴禁對外泄露。「重點人口」為公安機關內部用語、嚴禁對外使用。
公安局是公安機關的組織形式,是主管公安工作的政府下設職能部門,受所在地政府、上級公安廳雙重領導。
公安局承擔公安機關的工作職責:
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防範、打擊恐怖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管理交通、消防、危險物品;管理戶口、居民身份證、國籍、出入境事務和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旅行的有關事務;維護國(邊)境地區的治安秩序。
警衛國家規定的特定人員、守衛重要場所和設施;管理集會、遊行和示威活動;監督管理公共信息網路安全監察工作;指導和監督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重點建設工程的治安保衛工作,指導治安保衛委員會等群眾性治安保衛組織的治安防範工作。
⑶ 與流動人口相關的法律法規
《流動人口婚育證明管理辦法》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流動人口版計劃生育管權理辦法》
《流動人口瘧疾管理暫行辦法》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
各地區的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實施細則
各地區的 流動人口就業管理暫行規定
有關「流動人口」的法律法規比較多的哈;你可以去網站搜索查看下http://laws.66law.cn/list.aspx?keys=%E6%B5%81%E5%8A%A8%E4%BA%BA%E5%8F%A3
只看北京的也可以單獨去北京的相關部門網站查看哈。
⑷ 我國針對流動人口制定了哪些法律.急用。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
⑸ 居住證的暫行條例
居住證分為《深圳市居住證》和《深圳市臨時居住證》。已滿16周歲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人員發給《深圳市居住證》 :
(一)在深圳市從業,包括就業(含家政服務)、投資興辦企業或者其他經濟組織;
(二)在深圳市內擁有所居住房屋的產權;
(三)符合深圳市有關辦理人才居住證、海外人才居住證條件;
(四)在深圳市創業並具備相應的技術或者資金條件或者在深圳市從事文化藝術創作;
已滿60周歲的非深圳市戶籍人員和在深圳市全日制辦學機構中接受教育的非深圳市戶籍學生申辦居住證的,發給《深圳市居住證》。不符合(一)、(二)規定條件的非深圳市戶籍人員,(即不在深圳從業,也沒有在深圳買房的非深戶人員)發給《深圳市臨時居住證》。
2008年8月1日起深圳全面推廣居住證。在深圳市內居住30日以上、已滿16周歲未滿60周歲的非深圳市戶籍人員應當申辦居住證。《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居住證取代暫住證,「一證多用」,使用功能包括房屋租賃、勞動社保、計劃生育、教育、公共交通等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進出關可憑居住證,重要的是,持居住證的非深戶將逐步獲得部分深戶待遇。
1984年,深圳開始啟用暫住證,將「集中管理」演化為用工單位事先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的「指標控制」。
1990年成立了市人口管理領導小組,承認並開辦「非勞務暫住證」。
1995年深圳市人大通過《深圳經濟特區暫住人員戶口管理條例》,以地方立法形式確立了「以證管人」的管理思路。
2002年,深圳市還曾推出了《人才居住證》,凡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資格、高級技師技術等級、碩士研究生畢業以上學歷的人可申請,持有深圳市人才居住證的人員享有和深圳戶籍人口機會同等的福利和待遇。
2003年7月,深圳用社區居住證積分管理模式取代傳統的暫住證管理模式。
2007年9月1日,深圳在鹽田區試點代替暫住證的居住證。
2008年8月1日,深圳正式告別暫住證,進入居住證時代。
2014年4月,為推進居住證立法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廣東省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將制定《深圳經濟特區居住證條例》列入2014年立法工作計劃,將全文公布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享有的公共服務,是建立和完善流動人口服務、實現同城人同待遇的又一重要舉措。據了解,目前深圳市辦理的居住證超過2000萬張。2008年8月1日起,深圳市頒布《深圳市居住證暫行辦法》,成為沿用至今的居住證管理制度的基本法規。該辦法用居住證制度代替實施了24年之久的暫住證制度,被社會各界認為是人口管理的一大進步,也是讓外來人口融入深圳的重要舉措。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希望社會各界對草案徵求意見稿充分發表意見,重點就加強流動人口居住登記管理、合理設置居住證辦證條件、保障持證人權益和享受公共服務等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草案徵求意見稿規定,居住證實行自願申請制度,並設定了申領門檻:一是在特區有合法穩定職業滿12個月;二是在特區有合法穩定居所(含租賃),並按照規定辦理居住登記滿12個月;三是依法參加本市社會保險滿12個月。符合特區人才相關規定,或者在特區接受全日制中高等學歷(職業)教育的非深戶籍人員,可以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直接申領居住證。草案徵求意見稿還規定,居住證每年簽注一次。
引人矚目的是,草案徵求意見稿明確了居住證持有人所享有的待遇,將持證人享有的公共服務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本待遇,主要為公共服務;二是優惠待遇,即持證人符合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規定條件,還可以享受同住未成年子女參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同住未成年子女參加少兒醫保,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或者租房補貼,同住父母享受基本養老服務等公共服務;三是申請入戶,即持證人符合市政府規定的積分入戶條件的,可以申請轉為深圳市戶籍居民。為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草案徵求意見稿還規定,未如實申報非深戶籍人員提供的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並按照未如實申報登記人數每人500元處以罰款。提供虛假居住登記信息的處以500元罰款。旅業單位、房屋出租人、用人單位、教育培訓機構未申報非深戶籍人員居住登記信息的,按照未申報登記人數每人500元處以罰款。為非深戶籍人員無償提供居所的單位或者個人、入住自購房屋的非深戶籍人員,未申報居住登記信息的,由公安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未申報的,按照未申報登記人數每人200元處以罰款。
辦理居住證需要的材料:
1、註:申請表中須粘貼「大1寸」彩照實際尺寸為1寸半,此類型照片為證件專用照。此申請表中所貼的「大1寸」彩照可以與數碼回執不是同一張相片,而且底色也沒有要求,任意底色的「大1寸」彩照都可以。
2、申請人本人的居民身份證或其他有效身份證明的原件及復印件。
3、數碼照相回執(申請人到開通網上認證的照相館拍攝數碼照相並取得照相回執)。註:居住證的相片與身份證和暫住證相片不同:因為要上傳到公安部門的網站,所以辦理居住證一定要照居住證的相片,費用20元(共9張)。
4、按規定提交以下文件資料之一:
(1)以從業提出申請的,由用人單位登錄深圳市居住證/勞動就業登記網上申報系統,網上提交電子數據後,持深圳市居住證申請表和辦證人員名單集中申辦證件。
(2)以擁有物業提出申請的,提交申請人所居住房屋的《房地產權證》或者其他產權證明資料原件及復印件(《房地產權證》所有人的配偶、子女在申辦居住證時還需提供當地戶口本及《結婚證》(或婚姻狀況證明)的原件和復印件);
(3)以人才、海外人才身份申請居住證的人員,提交市政府有關部門出具的證明材料;
(4)以創業或者文化藝術創作提出申請的,提交市政府有關部門出具的項目確認材料原件及復印件;
5、以學習提出申請的,由全日制辦學機構登錄深圳市居住證網上申辦系統,網上提交電子數據後,持深圳市居住證申請表和辦證人員名單集中申辦;
6、申請人為20—49周歲已婚育齡婦女的,應提供現居住地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出具的近3個月有效的《廣東省流動人口避孕節育報告單》,其中離異、喪偶、符合生育政策待孕和實施絕育措施一年及以上的提供現居住地社區工作站出具的屬「免查對象」內容的《廣東省流動人口避孕節育報告單》。
7、市政府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資料。 《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實施細則於2009年6月17日出台,這意味著上海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即將正式實施,「滬漂一族」有了期盼。上海自2002年6月試行居住證制度以來,至今辦理人才類居住證的約有27萬人,符合此次申辦戶籍持證年限要求的約有3000人。
首批持證人員剛滿7年2009 年2月,《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台。根據規定,居住證持有者必須持證滿7年才能轉戶籍,而上海最早是在2002年推出居住證制度的,第一批辦理居住證戶口的外來人員,在2009年6月15日後剛符合「持證7年」的條件。因此,進入二季度之後,各界人士尤其是居住證滿7年的人都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到居住證轉戶籍的實施細則上。
外企人員
不少在上海長期工作的外地人則認為,中級職稱是個很大的門檻,估計符合的人不會太多。
根據《辦法》要求,申請居住證轉戶籍的人員必須符合「在本市被聘任為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具有技師(國家二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以上職業資格,且專業及工種對應」。但對於這項要求,很多外企並不會對所屬員工評定職稱,這些人申請戶籍將遇到障礙。 受理
申辦單位需提交如下申辦材料:
(一)單位注冊:
注冊單位需持《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外國(地區)、外埠在京設立的非法人分支機構營業執照》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機構代碼證》原件、復印件和網上注冊信息填報軟盤,到其注冊所在地區人事局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網上注冊登記。
(二)個人審核:
1、在網上填寫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申請表(請填寫准確並注意保存提交),填寫完畢以A4規格紙張列印一式三份,加蓋單位人事章(或公章)後上報區人事局。
2、申請《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人員需提供以下證明材料:
(1)學歷證書、學位證書、職稱證書及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2)在京固定住所證明(房屋所有權證書、房屋租賃證或住所所在地居委會提供的居住證明)的原件和復印件;
(3)聘用合同原件和復印件;
(4)近照免冠一寸彩色照片四張;
(5)如配偶和子女隨往還需提供:結婚證書、配偶身份證、在京聘用合同、獨生子女證原件和復印件等相關材料。
按照受理標准查驗申辦材料,對申辦材料符合受理標準的,予以受理,轉入初審程序。
初審
標准:
(一)屬於在北京市行政區域內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外國(地區)、外埠在京設立的非法人分支機構。
(二)具有2年以上工作經歷並取得學士(含)以上學位的人才或具有中級(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及相當資格、資質的人才;
(三)網上所填寫的個人資料准確無誤。
按照初審標准進行初審,對符合初審標準的轉入復審。
告知
對申辦材料不符合初審標準的,將需要補齊補正材料的全部內容一次性告知申辦單位人事部門,待再次上報後進行復審。
復審
對經初審後再次上報的材料進行復審,對符合復審標準的轉入審定。
五、審定及上報
按照初審標准對申辦材料進行審定,對通過審定的材料,通過網路當場提交市人事局待審批。
制證及下發
市人事局批准通過的,由區人事局製作《北京市工作居住證》,並到市人事局蓋章後,申請單位到區人事局領取《北京市工作居住證》。
時 限:10個工作日
收費標准:不收費
過期補辦
辦理期限: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
辦事程序
1、查驗有關證件。
2、填寫《廣州市流動人員信息登記表》。
3、繳納辦理費用。
4、照數碼相、採集指紋。
5、交表、錄入資料。
所需材料
1、《北京市居住證申請表》一式3份,用人單位蓋公章,經辦人簽名;
2、彩色白底小一寸照片4張;
3、用人單位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用人單位蓋公章;
4、身份證原件及一式兩份復印件;
5、下列材料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統一用A4紙):
本人的學歷、學位(國外學歷請提供《國外學歷學位認證書》)、專業技術資格、執業資格、職務聘任等證書;
婚育證明(結婚證/離婚證);
本市二級以上醫院出具的體驗報告(半年內);
在本市的住所證明(房產證/購房發票/按揭合同/有關部門出具的住所證明等);
與用人單位簽定的勞動合同;
在本市創業的提交投資或納稅的相關證明;
已經入境的境外申領人還要提供合法的入境證明;《外國專家證》或《港、澳、台專家證》
需同時申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廣東省居住證》的,申領人還需提供申請報告、結婚證、配偶身份證原件與復印件(一式兩份)、未成年子女戶口本首頁和個人頁原件與復印件(一式兩份)、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彩色白底小一寸照片各1張。
2014年1月,北京市出台規定,北京針對外來人口的戶口管理實行暫住證,未來居住證制度實施後,暫住證將告別歷史舞台。附加在居住證上的必要的公共服務,可以使沒有北京戶籍,又常年工作、生活在北京的人在很多方面享受到北京市的公共服務。
納入立法工作
2014年5月20日,北京市公布2014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計劃,其中備受關注的居住證管理辦法納入立法計劃。此外,基本住房保障條例是2014年力爭完成的立法項目。
⑹ 治安處罰法關於對流動人口處罰第幾條
第四十二條。
主要信息:
治安管理處罰,是指中國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法規對擾亂社會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權利,侵犯公私財產,情節輕微尚不夠刑事處罰的違法行為所實施的行政處罰。
1986年9月5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治安管理處罰有三種:(1)警告;(2)罰款,1元以上,200元以下(3)拘留,1日以上,15日以下。
《行政處罰法》第三條規定:「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這就是行為與處罰法定原則的實質,涉及治安管理處罰,它是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和治安管理處罰應當由法律明文規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不能認定為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並不能適用治安管理處罰。
⑺ 全國流動人口管理新條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1年4月26日下午就世界人口發展和全面做好新形勢下我國人口工作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充分認識我國人口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不斷增強做好人口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中提到了把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納入流入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為人口流動遷移創造良好政策和制度環境。
流動人口可以分為流入人口和流出人口,流入人口是指來到該地區的非戶籍人口,流出人口是指離開該地區到其他地方居住的戶籍人口。流動人口根據流動性可以分為常住流動人口和短期流動人口,常住流動人口一般指在該地區居住較長的一段時間(如5年)。
(7)暫住人口管理法規擴展閱讀:
人口管理
流動人口本身就是人力資源,其中的勞動力作為生產要素進入市場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屬性所決定的。流動人口的湧入正是適應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運作的需要。
但是,由於我國對流動人口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不科學,使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有序化的流動人口,可能成為妨礙市場經濟發展的無序的流動人口。
這種無序狀態的流入城市和發達地區,嚴重擾亂了城鄉社會治安秩序和居民的正常生活,阻礙了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速度,增加了社會治安管理的難度,成為社會治安的重要內容,這種無序地流動人口向社會治安管理部門提出了新的挑戰。
⑻ 流動人口管理條例育齡證辦理作了哪些規定
流動人口管理條例育齡證辦理條件:
1、育齡夫妻生育第一個子女,應當在懷孕前或懷孕後三個月內持《結婚證》、《居民身份證》、《居民戶口簿》等證明向男方或女方戶籍所在街道辦領取《生育服務證》。《生育服務證》經女方戶籍所在地街道、鄉鎮計生辦蓋章後方為有效。
2、育齡夫妻符合政策規定,可以再生育一個子女的,應當在懷孕前辦理《生育服務證》。育齡夫妻應先向女方單位提出書面申請,經雙方單位審批後逐級報女方戶籍所在地街鄉計生辦、區縣計生委審批。《生育服務證》經女方戶籍所在地區縣計生委蓋章後方為有效。
(一)提交材料
1、生育第一個子女的,應當到女方工作單位(無工作單位的到戶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員會)領取《生育服務證》,填寫夫妻雙方基本情況後,由雙方工作單位(無工作單位的由戶籍所在地居民、村民委員會)簽署意見並蓋章,由女方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批准並對《生育服務證》統一登記、編號、加蓋公章後,交由當事人保存。
男方為本市戶籍,女方為非本市戶籍,夫妻雙方共同決定在本市領取《生育服務證》的,由男方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辦理。
2、申請生育第二個子女的,應當按前項規定填報,經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後報區(縣)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市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審批,發給生育第二個子女的《生育服務證》,同時收回生育第一個子女的《生育服務證》。
(二)注意事項:
1、復印件加蓋公章、提交材料的材料使用A4紙。
2、如果提交的申請材料不完整、或有錯誤,受理部門應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充或修改的全部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