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海口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海口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12 00:02:20

『壹』 科學普及的科普立法

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9年,南京市頒布了《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貳』 江蘇省首屆公民科學素養大賽為什麼沒有題目

各區縣(自治縣)科協、黨委宣傳部、教委(教育局)、科委、 團委、社科聯,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重慶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和《重 慶市中小學科技能力提升行動計劃》,不斷提高我市廣大青少年科 學素養,積極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廣大青少年 做「有夢想有追求的重慶人」。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重慶市

委宣傳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青團重慶市委員會、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決定在全市廣大大、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重慶市青少年科學素養大賽。現將有關事宜通 知如下:

一、大賽目的

通過全市青少年科學素養大賽,更好激發青少年學科學、愛 科學、用科學的熱情,進一步調動青少年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團 隊意識,不斷提升全市青少年的科學素養,讓更多創新型人才脫 穎而出,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為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 市建設服務。

二、組織

主辦單位: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 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青團重慶市委員會、 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課堂內外少年科學院、大學雜志社

三、參賽對象

全市大、中、小學生。

四、大賽安排

(一)報名及備賽活動:

時間階段:2015 年 9 月 1 日—12 月 1 日

參賽方式:登陸大賽報名、參與備賽活動。

(二)初賽: 時間階段:2015 年 12 月 1 日—12 月 10 日

參賽方式:網路答題。 考核重點:基礎科學知識。

(三)復賽: 時間階段:2015 年 12 月 10 日—2016 年 3 月 1 日

參賽方式:自選作品、命題作品製作與提交,作品網路展示。 考核重點:科學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

(四)決賽: 時間階段:2016 年 4 月

參賽方式:現場決賽,包括個人限時答題、無領導小組協作 題目、團隊演講三個部分。

考核重點:科學素養綜合能力。

五、獎項設置

學生個人獎:特等獎 10 名,一等獎 20 名,二等獎 30 名,三

等獎若干名;優秀指導教師獎 60 名;優秀組織獎 20 個。

六、有關要求

(一)加強宣傳動員。各有關單位,特別是全市各大、中、 小學校要高度重視本次大賽,明確責任分工,指定專人負責,根

據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宣傳,廣泛動員, 確保大賽取得積極的成效。

(二)優化活動組織實施。承辦單位要認真做好大賽的組織 統籌工作,制定好管理辦法與評審標准,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三)堅持自願參與原則。各有關單位要結合本地區、本單 位的具體情況,根據中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堅持自願原則,做好 大賽各項工作,為促進我市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素養作出應有的貢 獻。

『叄』 1000字論文,關於廢電池回收及處理的

[目錄]
1、廢棄電池回收、處理刻不容緩
2、對廢電池污染評價
3、國外電池處理回收概況
4、 國內廢棄電池回收處理概況
5、 治理廢棄電池污染之我見

[原文]
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正漸為國人所重視。人們一直在尋求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可取的科學處理方法。廢電池的回收、處理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應根據中國的國情建立有效的無害化管理機制,國家要從政策上給予扶持,建立健全法規,完善回收、處理運行體系,無公害的再利用方法須進一步論證、研究和開發。分析了各種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報導了國內外回收、處理廢棄電池的情況;結合國情提出了治理電池污染的對策。
"地球只有一個",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藍天和碧水,是全世界人民所嚮往並為之奮斗的共同目標。
廢棄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關注電池的回收再利用,發展無污染、無公害的「綠色」化學電源產品已是時代要求和大勢所趨,也是電池產品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肆』 科普是什麼意思

科普是指利用各種傳媒以淺顯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讓公眾接受的自然科學和專社會科學知識、推廣屬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活動。科學普及是一種社會教育。

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9年,南京市頒布了《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4)海口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擴展閱讀

科普常見特點

一些科學知識作品的常見特徵包括:

1、娛樂性較高,或對觀眾較為切身

2、強調獨特性和較偏激

3、探討的主題不受專家重視或超出已有學術研究范圍

4、基本、簡化的科學概念

5、向擁有少量甚至沒有科學背景的觀眾傳授科學知識,故內容偏向更透徹地講解科學基本概念

6、傳達綜合不同科學領域的新概念,並提出學術上新的應用范疇

7、使用比喻和類推法去解釋深奧及或抽像的科學概念

『伍』 紅領巾廣播稿

科學普及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科學技術普及,是指採用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的活動。
科學的普及的涉獵面極其廣泛,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宇宙科學、信息科學、地球科學、能源科學、生物博覽、交通運輸、軍事科學、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學普及。科普場館和設施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的重要場所。為了讓人們更好的和科學普及打交道,國家還設有專門的科學場館:像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成都大熊貓博物館、大連森林動物園、廣西科技天象館、河南博物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沈陽科學宮、中國古動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農業博物館等。截止到2001年,中國大陸地區共有科學技術博物館240多座,包括科技館
21座,綜合性自然博物館8座,自然保護區建立的博物館6座,專業性自然史博物館115座,農業、航空、航天、郵電、鐵路、中醫葯、煤炭、軍事等專業性技術博物館約50座,水族館38座,另有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設立的自然部9座。
人類進步史已雄辯地證明:科學技術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歷史動力。而科學普及作為科學技術通向人類社會的橋梁,則是人類歷史永恆的主題。
從科學社會學的角度看,科學普及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長點」。科學普及的生長點就在自然與人、科學與社會的交叉點上。也就是說,自然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學普及,科技與社會又作為科學普及的「土壤」,哺育著它的生長。而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則為科學普及不斷提供新的生長點,使科普工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濃厚的社會性、時代性。形象地說,科學普及是以時代為背景,以社會為舞台,以人為主角,以科技為內容,面向廣大公眾的一台「現代文明戲」,在這個舞台上是沒有傳統保留節目的。
中國的特色科普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教育基礎設施落後,人均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公眾的整體科學素養水平比較低。此外,中國目前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公眾的科學素養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職業差別。因此,中國的科普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較之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包括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科普一直被作為公益事業,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設立了科普管理和協調機構,建設了大量科普場館和設施,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中國科普立法
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9年南京市頒布《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望採納,謝謝。
個人製作,樓下的不要抄襲。

『陸』 關於科學的廣播稿

關於科學的廣播稿
科學普及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科學技術普及,是指採用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的活動。
科學的普及的涉獵面極其廣泛,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宇宙科學、信息科學、地球科學、能源科學、生物博覽、交通運輸、軍事科學、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學普及。科普場館和設施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的重要場所。為了讓人們更好的和科學普及打交道,國家還設有專門的科學場館:像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成都大熊貓博物館、大連森林動物園、廣西科技天象館、河南博物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沈陽科學宮、中國古動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農業博物館等。截止到2001年,中國大陸地區共有科學技術博物館240多座,包括科技館 21座,綜合性自然博物館8座,自然保護區建立的博物館6座,專業性自然史博物館115座,農業、航空、航天、郵電、鐵路、中醫葯、煤炭、軍事等專業性技術博物館約50座,水族館38座,另有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設立的自然部9座。
人類進步史已雄辯地證明:科學技術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歷史動力。而科學普及作為科學技術通向人類社會的橋梁,則是人類歷史永恆的主題。
從科學社會學的角度看,科學普及是一種廣泛的社會現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長點」。科學普及的生長點就在自然與人、科學與社會的交叉點上。也就是說,自然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學普及,科技與社會又作為科學普及的「土壤」,哺育著它的生長。而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則為科學普及不斷提供新的生長點,使科普工作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濃厚的社會性、時代性。形象地說,科學普及是以時代為背景,以社會為舞台,以人為主角,以科技為內容,面向廣大公眾的一台「現代文明戲」,在這個舞台上是沒有傳統保留節目的。
中國的特色科普
由於中國人口眾多,教育基礎設施落後,人均受教育水平較低,因此公眾的整體科學素養水平比較低。此外,中國目前是一個經濟社會發展不均衡的國家。公眾的科學素養存在很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職業差別。因此,中國的科普是一個多層次的立體工程,較之西方的公眾理解科學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包括普及科學知識、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科普一直被作為公益事業,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設立了科普管理和協調機構,建設了大量科普場館和設施,並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
中國科普立法
2002年6月,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06年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
2009年南京市頒布《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

『柒』 科學素養大賽怎樣注冊

各區縣(自治縣)科協、黨委宣傳部、教委(教育局)、科委、 團委、社科聯,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重慶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和《重 慶市中小學科技能力提升行動計劃》,不斷提高我市廣大青少年科 學素養,積極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廣大青少年 做「有夢想有追求的重慶人」。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重慶市


委宣傳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青團重慶市委員會、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決定在全市廣大大、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重慶市青少年科學素養大賽。現將有關事宜通 知如下:

一、大賽目的

通過全市青少年科學素養大賽,更好激發青少年學科學、愛 科學、用科學的熱情,進一步調動青少年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團 隊意識,不斷提升全市青少年的科學素養,讓更多創新型人才脫 穎而出,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為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城 市建設服務。

二、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 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青團重慶市委員會、 重慶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課堂內外少年科學院、大學雜志社

三、參賽對象

全市大、中、小學生。

四、大賽安排

(一)報名及備賽活動:


時間階段:2015 年 9 月 1 日—12 月 1 日

參賽方式:登陸大賽官網報名、參與備賽活動。

(二)初賽: 時間階段:2015 年 12 月 1 日—12 月 10 日

參賽方式:網路答題。 考核重點:基礎科學知識。

(三)復賽: 時間階段:2015 年 12 月 10 日—2016 年 3 月 1 日

參賽方式:自選作品、命題作品製作與提交,作品網路展示。 考核重點:科學實踐能力及創造能力。

(四)決賽: 時間階段:2016 年 4 月

參賽方式:現場決賽,包括個人限時答題、無領導小組協作 題目、團隊演講三個部分。

考核重點:科學素養綜合能力。

五、獎項設置

學生個人獎:特等獎 10 名,一等獎 20 名,二等獎 30 名,三

等獎若干名;優秀指導教師獎 60 名;優秀組織獎 20 個。

六、有關要求

(一)加強宣傳動員。各有關單位,特別是全市各大、中、 小學校要高度重視本次大賽,明確責任分工,指定專人負責,根

據本地區、本單位實際,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宣傳,廣泛動員, 確保大賽取得積極的成效。

(二)優化活動組織實施。承辦單位要認真做好大賽的組織 統籌工作,制定好管理辦法與評審標准,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三)堅持自願參與原則。各有關單位要結合本地區、本單 位的具體情況,根據中小學生的實際需要,堅持自願原則,做好 大賽各項工作,為促進我市廣大青少年的科學素養作出應有的貢 獻。

熱點內容
婚姻法離婚財產分配論文 發布:2025-07-05 10:08:28 瀏覽:801
吳雷法學會 發布:2025-07-05 10:00:20 瀏覽:482
應城市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05 09:44:30 瀏覽:211
傳統道德的主要內容 發布:2025-07-05 09:37:59 瀏覽:241
走司法程序要花多少錢 發布:2025-07-05 09:33:49 瀏覽:907
污水處罰條例 發布:2025-07-05 09:23:05 瀏覽:969
公司法務需普及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7-05 09:16:12 瀏覽:274
面向21世紀教學配套法規 發布:2025-07-05 09:13:13 瀏覽:302
王娟司法局 發布:2025-07-05 09:11:36 瀏覽:582
張蘭田律師 發布:2025-07-05 09:08:05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