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征法規
Ⅰ 我國《兵役法》規定,應征公民是維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勞動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學校就學的學生,可以( )。
可以(緩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第十六條:應征公民是維版持家庭生活唯一勞權動力的,可以緩征。
《兵役法》分總則、平時徵集、士兵的現役和預備役、軍官的現役和預備役、軍隊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的學員、民兵、預備役人員的軍事訓練、現役軍人的待遇和退出現役的安置等。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1)應征法規擴展閱讀
《兵役法》的起源:
1、中國夏、商、西周時期,士卒由奴隸主和平民充任。春秋中、後期,逐步允許奴隸從軍和充當甲士,並已出現郡縣徵兵制。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實行郡縣徵兵制。秦、漢時期,主要實行郡縣徵兵制。
2、宋朝,盛行募兵制。元朝和明、清朝前、中期,主要實行世兵制。清末,編練新軍,招募兵員,士兵在常備軍中服現役 3年後,轉為續備軍和後備軍。
3、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1955年7月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實行義務兵役制為主體的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Ⅱ 兵役法中應征公民指什麼
兵役法律和法規規定:年滿18至22周歲的男性公民稱適齡公民,經過兵役登記初步審查可服兵役的公民為應征公民。
公民應征須履行規定的手續,主要有以下幾個程序:
1、參加兵役登記
參加兵役登記的公民應攜帶本人身份證、學歷證明、戶口簿和本人近期免冠照片2張,並向兵役機關如實提供本人的情況。首次參加登記的公民在登記後向兵役機關領取兵役證,往年已登記過的公民應持兵役證參加兵役機關組織的核登。
2、參加徵兵體檢
在參加兵役登記後被兵役機關確定為預征對象的應征公民,接到體檢通知後,即在規定的時間內,持本人的兵役證、身份證、待業證和近期免冠照片2張到所在的區縣體檢站接受體格檢查。
3、接受政治審查
經過體檢並合格的對象,要接受兵役機關對其進行的政治審查。應征公民應如實提供自己及家庭主要成員的有關情況。
4、領取入伍通知書
經過基層出兵單位、區縣徵兵辦和區縣人民政府三級審查批准,被確定為徵集對象後,由所在單位張榜公布,聽取群眾意見,最後由區縣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向其發出入伍通知書。本人接到入伍通知書後,到戶口所在的警署(派出所)辦理戶口注銷手續。
5、領取新兵服裝、接受入伍前教育
接到入伍通知書並辦理了戶口注銷手續後,按兵役機關的通知,前往區縣徵兵辦公室領取新兵服裝,並參加區縣或基層單位組織的新兵教育活動,以進一步端正入伍動機和增強兵役法制觀念。
6、參加新兵歡送活動
已批准入伍的新兵,凡參加集體活動,均應著裝整齊,按要求參加教育和學習活動,做到不酗酒、不違章騎車或駕車、不在外留宿、不擅自離滬到外地遊玩,要自覺接受兵役部門、本單位領導和家長的教育和勸導,嚴格自我約束。
7、安全起程,進入軍營
8、按照入伍通知書的要求,做好離家奔赴軍營的准備,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到達指定地點集結。在新兵集結、起運時,要服從接兵幹部的管理,在所編入的班排中搞好團結,積極配合、協助接兵幹部做好運輸和管理工作,確保安全到達部隊。
(2)應征法規擴展閱讀:
應征公民拒絕、逃避兵役義務的後果
1、現役軍人以逃避服兵役為目的,拒絕履行職責或者逃離部隊的,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規定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現役軍人有前款行為被軍隊除名、開除軍籍或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或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兩年內不得出國(境)或者升學。
3、明知是逃離部隊的軍人而僱用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應征公民
Ⅲ 國家憲法和法律對公民應征入伍是如何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
Ⅳ 有人了解招兵的法規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一九八四年五月三十一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根據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平時徵集
第三章 士兵的現役和預備役
第四章 軍官的現役和預備役
第五章 軍事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的學員
第六章 民兵
第七章 預備役人員的軍事訓練
第八章 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學生的軍事訓練
第九章 戰時兵員動員
第十章 現役軍人的優待和退出現役的安置
第十一章 懲處
第十二章 附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五條「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和其他有關條款的規定,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義務兵與志願兵相結合、民兵與預備役相結合的兵役制度。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
有嚴重生理缺陷或者嚴重殘疾不適合服兵役的人,免服兵役。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得服兵役。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和民兵組成。
第五條 兵役分為現役和預備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服現役的稱現役軍人;編入民兵組織或者經過登記服預備役的稱預備役人員。
第六條 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履行公民的義務,同時享有公民的權利;由於服兵役而產生的權利和義務,除本法的規定外,另由軍事條令規定。
第七條 現役軍人必須遵守軍隊的條令和條例,忠於職守,隨時為保衛祖國而戰斗。
預備役人員必須按照規定參加軍事訓練,隨時准備參軍參戰,保衛祖國。
第八條 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建立功勛的,得授予勛章、獎章或者榮譽稱號。
第九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
第十條 全國的兵役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由國防部負責。
各軍區按照國防部賦予的任務,負責辦理本區域的兵役工作。
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和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武裝部,兼各該級人民政府的兵役機關,在上級軍事機關和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負責辦理本區域的兵役工作。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的規定完成兵役工作任務。兵役工作業務,在設有人民武裝部的單位,由人民武裝部辦理;不設人民武裝部的單位,確定一個部門辦理。
第二章 平時徵集
第十一條 全國每年徵集服現役的人數、要求和時間,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規定。
第十二條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當年未被徵集的,在二十二歲以前,仍可以被徵集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可以按照前款規定徵集女性公民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和自願的原則,可以徵集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未滿十八歲的男女公民服現役。
第十三條 每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年滿十八歲的男性公民,都應當在當年九月三十日以前,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安排,進行兵役登記。經兵役登記和初步審查合格的,稱應征公民。
第十四條 在徵集期間,應征公民應當按照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的通知,按時到指定的體格檢查站進行體格檢查。
應征公民符合服現役條件,並經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批準的,被徵集服現役。
第十五條 應征公民是維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勞動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學校就學的學生,可以緩征。
第十六條 應征公民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或者被判處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不徵集。
第三章 士兵的現役和預備役
第十七條 士兵包括義務兵和志願兵。
第十八條 義務兵服現役的期限為二年。
第十九條 義務兵服現役期滿,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經團級以上單位批准,可以改為志願兵。
志願兵實行分期服現役制度。志願兵服現役的期限,從改為志願兵之日算起,至少三年,一般不超過三十年,年齡不超過五十五歲。
根據軍隊需要,志願兵也可以直接從非軍事部門具有專業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
第二十條 士兵服現役期滿,應當退出現役。因軍隊編制員額縮減需要退出現役的,經軍隊醫院診斷證明本人健康狀況不適合繼續服現役的,或者因其他特殊原因需要退出現役的,經師級以上機關批准,可以提前退出現役。
第二十一條 士兵退出現役時,符合預備役條件的,由部隊確定服士兵預備役;經過考核,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服軍官預備役。
退出現役的士兵,由部隊確定服預備役的,在回到本人居住地以後的三十天內,到當地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辦理預備役登記。
第二十二條 按照本法第十三條規定經過兵役登記的應征公民,未被徵集服現役的,服士兵預備役。
第二十三條 士兵預備役的年齡,為十八歲至三十五歲。
第二十四條 士兵預備役分為第一類和第二類。
第一類士兵預備役包括下列人員:
(一)經過登記服士兵預備役的三十五歲以下的退出現役的士兵;
(二)經過登記服士兵預備役的三十五歲以下的地方與軍事專業對口的技術人員;
(三)其他編入預備役部隊和預編到現役部隊的二十八歲以下的預備役士兵。
第二類士兵預備役包括下列人員:
(一)除服第一類士兵預備役的人員外,編入民兵組織的人員;
(二)其他經過登記服士兵預備役的三十五歲以下的男性公民。
本條第一類士兵預備役第(三)項所列人員,二十九歲轉入第二類士兵預備役;預備役士兵年滿三十五歲,退出預備役。
第四章 軍官的現役和預備役
第二十五條 現役軍官由下列人員補充:
(一)軍事院校畢業的學員;
(二)在中央軍事委員會批准開辦的培訓軍官的機構受訓後,經考核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士兵;
(三)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的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學生;
(四)軍隊的文職幹部和個別接收的非軍事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
在戰時,現役軍官還由下列人員補充:
(一)可以直接任命為軍官的士兵;
(二)徵召的預備役軍官和適合服現役的非軍事部門的幹部。
第二十六條 預備役軍官包括下列人員:
(一)退出現役轉入預備役的軍官;
(二)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退出現役的士兵;
(三)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高等院校畢業學生;
(四)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專職人民武裝幹部和民兵幹部;
(五)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非軍事部門的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
第二十七條 軍官服現役和服預備役的最高年齡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
第二十八條 現役軍官按照規定服役已滿最高年齡的,退出現役;未滿最高年齡因特殊情況需要退出現役的,經批准可以退出現役。
軍官退出現役時,符合服預備役條件的,轉入軍官預備役。
第二十九條 退出現役轉入預備役的軍官,退出現役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士兵,以及確定服軍官預備役的高等院校畢業學生,在到達工作單位或者居住地以後的三十天內,到當地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辦理預備役登記。
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專職人民武裝幹部、民兵幹部、非軍事部門的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由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兵役機關進行登記,報請上級軍事機關批准,服軍官預備役。
預備役軍官按照規定服預備役已滿最高年齡的,退出預備役。
第五章 軍事院校從青年學生中招收的學員
第三十條 根據軍隊建設的需要,軍事院校可以從青年學生中招收學員。招收學員的年齡,不受徵集服現役年齡的限制。
第三十一條 學員完成學業考試合格的,由院校發給畢業證書,按照規定任命為現役軍官或者文職幹部。
第三十二條 學員學完規定的科目,考試不合格的,由院校發給結業證書,回入學前戶口所在地,由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同等院校結業生的安置辦法安置。
第三十三條 學員因患慢性疾病或者其他原因不宜在軍事院校繼續學習,經批准退學的,由院校發給肄業證書,由入學前戶口所在地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第三十四條 學員被開除學籍的,由入學前戶口所在地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接收,按照國家同等院校開除學籍學生的處理辦法辦理。
第三十五條 本法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規定,也適用於從現役士兵中招收的學員。
第六章 民兵
第三十六條 民兵是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
民兵的任務是:
(一)積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頭完成生產和各項任務;
(二)擔負戰備勤務,保衛邊疆,維護社會治安;
(三)隨時准備參軍參戰,抵抗侵略,保衛祖國。
第三十七條 鄉、民族鄉、鎮和企業事業單位建立民兵組織。凡十八歲至三十五歲符合服兵役條件的男性公民,除應征服現役的以外,編入民兵組織服預備役。民兵幹部的年齡可以適當放寬。
不建立民兵組織的單位,按照規定對符合服兵役條件的男性公民,進行預備役登記。
第三十八條 民兵分為基幹民兵和普通民兵。二十八歲以下的退出現役的士兵和經過軍事訓練的人員,以及選定參加軍事訓練的人員,編為基幹民兵;其餘十八歲至三十五歲符合服兵役條件的男性公民,編為普通民兵。
根據需要,吸收女性公民參加基幹民兵。
陸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城市有特殊情況的單位,基幹民兵的年齡可以適當放寬。
第七章 預備役人員的軍事訓練
第三十九條 預備役士兵的軍事訓練,在民兵組織、預備役部隊中進行,或者採取其他組織形式進行。
未服過現役的編入預備役部隊、預編到現役部隊的預備役士兵和基幹民兵,在十八歲至二十二歲期間,應當參加三十天至四十天的軍事訓練;其中專業技術兵的訓練時間,按照實際需要適當延長。
服過現役和受過軍事訓練的預備役士兵的復習訓練,普通民兵和未編入民兵組織的預備役士兵的軍事訓練,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規定進行。
第四十條 預備役軍官在服預備役期間,應當參加三個月至六個月的軍事訓練。
第四十一條 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決定預備役人員參加應急訓練。
第四十二條 預備役人員參加軍事訓練,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誤工補貼。具體辦法和補貼標准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規定;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作出規定之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第八章 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學生的軍事訓練
第四十三條 高等院校的學生在就學期間,必須接受基本軍事訓練。
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對適合擔任軍官職務的學生,再進行短期集中訓練,考核合格的,經軍事機關批准,服軍官預備役。
第四十四條 高等院校設軍事訓練機構,配備軍事教員,組織實施學生的軍事訓練。
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培養預備役軍官的短期集中訓練,由軍事部門派出現役軍官與高等院校軍事訓練機構共同組織實施。
第四十五條 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配備軍事教員,對學生實施軍事訓練。
第四十六條 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學生的軍事訓練,由教育部、國防部負責。教育部門和軍事部門設學生軍事訓練的工作機構或者配備專人,承辦學生軍事訓練工作。
第九章 戰時兵員動員
第四十七條 為了對付敵人的突然襲擊,抵抗侵略,各級人民政府、各級軍事機關,在平時必須做好戰時兵員動員的准備工作。
第四十八條 在國家發布動員令以後,各級人民政府、各級軍事機關,必須迅速實施動員:
(一)現役軍人停止退出現役,休假、探親的軍人必須立即歸隊;
(二)預備役人員隨時准備應召服現役,在接到通知後,必須准時到指定的地點報到;
(三)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負責人,必須組織本單位被徵召的預備役人員,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報到;
(四)交通運輸部門要優先運送應召的預備役人員和返回部隊的現役軍人。
第四十九條 戰時遇有特殊情況,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決定徵召三十六歲至四十五歲的男性公民服現役。
第五十條 戰爭結束後,需要復員的現役軍人,根據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復員命令,分期分批地退出現役,由各級人民政府妥善安置。
第十章 現役軍人的優待和退出現役的安置
第五十一條 現役軍人,革命殘廢軍人,退出現役的軍人,革命烈士家屬,犧牲、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應當受到社會的尊重,受到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優待。
第五十二條 革命殘廢軍人乘坐火車、輪船、飛機、長途汽車,優先購票,並按照規定享受減價優待。
義務兵從部隊發出的平信,免費郵遞。
第五十三條 現役軍人參戰或者因公負傷致殘的,由部隊評定殘廢等級,發給革命殘廢軍人撫恤證。退出現役的特等、一等革命殘廢軍人,由國家供養終身。二等、三等革命殘廢軍人,家居城鎮的,由本人所在地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居農村的,其所在地區有條件的,可以在企業事業單位安排適當工作,不能安排的,按照規定增發殘廢撫恤金,保障他們的生活。
第五十四條 義務兵服現役期間,其家屬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優待,優待的標准不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第五十五條 現役軍人犧牲、病故,由國家發給其家屬一次撫恤金。其家屬無勞動能力或者無固定收入不能維持生活的,再由國家定期發給撫恤金。
第五十六條 義務兵退出現役後,按照從哪裡來、回哪裡去的原則,由原徵集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一)家居農村的義務兵退出現役後,由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妥善安排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農村招收員工時,在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錄用退伍軍人。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的,按照本條第(二)項規定安排工作。
(二)家居城鎮的義務兵退出現役後,由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級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區內統籌安排。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不分所有制性質和組織形式,都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安置退伍軍人的義務。入伍前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的,允許復工、復職。
(三)城鎮退伍軍人待安置期間,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則發給生活補助費。
(四)城鎮退伍軍人自謀職業的,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助,並給予政策上的優惠。
(五)義務兵退出現役後,報考國家公務員、高等院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優待。
第五十七條 在服現役期間患精神病的義務兵退出現役後,視病情輕重,送地方醫院收容治療或者回家休養,所需醫療和生活費用,由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負責。
在服現役期間患過慢性病的義務兵退出現役後,舊病復發需要治療的,由當地醫療機構負責給予治療,所需醫療和生活費用,本人經濟困難的,由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給予補助。
第五十八條 志願兵退出現役後,服現役不滿十年的,按照本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安置;滿十年的,由原徵集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安排工作,也可以由上一級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在本地區內統籌安排;自願回鄉參加農業生產或者自謀職業的,給予鼓勵,由當地人民政府增發安家補助費;服現役滿三十年或者年滿五十五歲的作退休安置,根據地方需要和本人自願也可以作轉業安置。
志願兵在服現役期間,參戰或者因公致殘、積勞成疾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的,辦理退休手續,由原徵集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或者其直系親屬所在地的縣、自治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接收安置。
第五十九條 軍官退出現役後,由國家妥善安置。
第六十條 民兵因參戰執勤犧牲、殘廢的,預備役人員和學生因參加軍事訓練犧牲、殘廢的,由當地人民政府按照民兵撫恤優待條例給予撫恤優待。
第十一章 懲處
第六十一條 有服兵役義務的公民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強制其履行兵役義務,並可以處以罰款:
(一)拒絕、逃避兵役登記和體格檢查的;
(二)應征公民拒絕、逃避徵集的;
(三)預備役人員拒絕、逃避參加軍事訓練和執行軍事勤務的。
有前款第(二)項行為,拒不改正的,在兩年內不得被錄取為國家公務員、國有企業職工,不得出國或者升學。
戰時有第一款第(二)、(三)項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二條 現役軍人以逃避服兵役為目的,拒絕履行職責或者逃離部隊的,按照中央軍事委員會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戰時逃離部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明知是逃離部隊的軍人而僱用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拒絕完成本法規定的兵役工作任務的,阻撓公民履行兵役義務的,拒絕接收、安置退伍軍人的,或者有其他妨害兵役工作行為的,由縣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並可以處以罰款;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予以處罰。
第六十四條 擾亂兵役工作秩序,或者阻礙兵役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給予處罰;使用暴力、威脅方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五條 國家工作人員和軍人在兵役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一)收受賄賂的;
(二)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的;
(三)徇私舞弊,接送不合格兵員的。
第十二章 附則
第六十六條 本法適用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第六十七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根據需要配備文職幹部。文職幹部條例另定。
第六十八條 本法自1984年10月1日起施行。
Ⅳ 關於徵兵法律
中國的兵役法中沒有驗兵通過後,必須應征入伍的條文,所以也不存在加以處罰的說法。同時,中國實行義務兵制度,也就是你有應征入伍的義務,沒有必須去當兵的權利。到是你可以到武裝部申請知曉為什麼沒有應征入伍的原因,作為下次應征入伍的經驗教訓。
Ⅵ 我國對徵兵有哪些相關規定有法可依的。
徵兵工作條例
(1985年10月24日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布 根據
2001年9月5日《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修改
<徵兵工作條例>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徵集新兵,是加強部隊建設、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人民政府和各級軍事機關應當認真做好。
第三條 每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應當被徵集服現役。當年未被徵集的,在22歲以前,仍可以被徵集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可以按前款規定徵集女性公民服現役。
根據軍隊需要和本人自願的原則,可以徵集當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7歲未滿18歲的男女公民服現役。
有嚴重生理缺陷或者嚴重殘疾不適合服兵役的公民,免徵。應征公民是維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勞動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學校就學的學生,可以緩征。
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徵集。被羈押正在受偵查、起訴、審判的或者被判處徒刑、拘役、管制正在服刑的公民,不徵集。
第四條 全國每年的徵兵人數、要求和時間,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徵兵命令規定。
第五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徵兵命令,部署本區域的徵兵工作。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在分配徵兵任務時,應當根據各地應征公民的數量、素質和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統籌兼顧,合理分配,優先保證特種條件兵的徵集。可以實行按地區或者縣輪流徵集;對災情比較嚴重的地區或者縣,可以酌情減少或者免除徵兵任務。
第六條 國家根據動員需要,在全國有計劃地劃分技術兵徵集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部隊,應當按照劃定的區域進行技術兵的徵集和補充。
第七條 全國的徵兵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下,由國防部組織實施,具體工作由國防部徵兵辦公室承辦。
各軍區負責本區域的徵兵工作,具體工作由軍區徵兵辦公室承辦。
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和縣、自治縣、市、市轄區(以下簡稱縣、市)的人民武裝部兼各該級人民政府的兵役機關。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兵役機關和公安、衛生及其他有關部門組成徵兵辦公室,負責辦理本區域的徵兵工作。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縣、市的安排和要求,辦理本單位和本地區的徵兵工作。
第八條 從非軍事部門直接招收志願兵的工作,由各級徵兵辦公室負責辦理。
第九條 各單位應當向廣大青年深入地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依法服兵役的教育,認真做好應征公民的思想政治工作,鼓勵他們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積極應征。
第十條 在徵兵工作中作出顯著成績的,給予表彰和獎勵。
作者:莫言莫辨19892009-10-12 22:03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想當兵的進來看!
第二章 兵役登記
第十一條 縣、市兵役機關,在每年9月30日以前,應當組織基層單位對當年12月31日以前年滿18歲的男性公民進行兵役登記。
達到服兵役年齡的男性公民,應當按照縣、市兵役機關的通知進行兵役登記。接到通知後,本人因特殊原因不能親自前往登記的,可以書面委託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代為登記。
第十二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應當根據縣、市兵役機關的安排,負責組織本單位和本地區的適齡男性公民進行兵役登記,填寫《兵役登記表》,依法確定應服兵役、免服兵役和不得服兵役的人員,並報縣、市兵役機關批准。經兵役登記和初步審查合格的,稱應征公民。
第十三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按照縣、市兵役機關的安排和要求,對本單位和本地區的應征公民,進行體格目測、病史調查和政治、文化初步審查,選定政治思想好、身體好、文化程度高的應征公民為當年預定徵集的對象,並通知本人。
第十四條 縣、市徵兵辦公室和基層單位應當加強對預定徵集的應征公民的管理、教育和考察,了解掌握基本情況。
預定徵集的應征公民離開常住戶口所在縣、市1個月以上的,應當向所在基層人民武裝部報告去向和聯系辦法,並按照兵役機關的通知及時返回應征。
預定徵集的應征公民所在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督促其按時應征,並提供方便。
第三章 體格檢查
第十五條 徵兵開始時,縣、市徵兵辦公室應當根據徵兵任務,有計劃地安排應征公民的體格檢查工作。
第十六條 應征公民的體格檢查,由縣、市徵兵辦公室統一組織,同級衛生行政部門具體負責,可以指定體檢醫院,也可以統一抽調醫務人員組成體檢組,設立體檢站。
第十七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應當組織應征公民按時到指定醫院或者體檢站進行體格檢查。送檢人數,由縣、市徵兵辦公室根據上級賦予的徵兵任務和當地應征公民的體質情況確定。
第十八條 負責體格檢查工作的醫務人員,應當嚴格執行國防部頒發的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准和有關規定,切實保證新兵的身體質量。
第十九條 縣、市徵兵辦公室應當組織對准備批准服現役的應征公民進行體格抽查,抽查人數一般不少於徵兵人數的三分之一;經抽查,發現不合格人數比較多的,應當全部進行復查。潛艇人員、水面艦艇人員、坦克乘員、空降兵以及其他對身體條件有特殊要求的,由縣、市徵兵辦公室統一組織,對全部人員進行體格復查。
作者:莫言莫辨19892009-10-12 22:33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想當兵的進來看!
第五章 審定新兵
第二十三條 縣、市徵兵辦公室在審定新兵時,應當對體格檢查、政治審查合格的應征公民進行全面衡量,擇優批准政治思想好、身體好、文化程度高的服現役。
第二十四條 革命烈士和革命傷殘軍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願應征並且符合條件的,應當優先批准服現役。
第二十五條 依法可以緩征的正在全日制高等學校就學的學生,本人自願應征並且符合條件的,可以批准服現役,原就讀學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保留其學籍,退伍後准其復學。
第二十六條 被批准服現役的應征公民,由縣、市徵兵辦公室辦理入伍手續,發給《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並通知其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戶口登記機關。其家屬憑入伍通知書到常住戶口所在地的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應征公民的戶口,並享受軍屬待遇。
第二十七條 被批准服現役的應征公民,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含集體所有制單位)職工的,由原單位發給離職當月的全部工資、獎金及各種補貼。
第六章 交接新兵
第二十八條 交接新兵工作,可以採取由縣、市派人送兵、新兵自行到部隊報到或者部隊派人接兵的辦法進行。
第二十九條 由縣、市派人送兵的,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徵兵開始時,部隊以軍(武警部隊以總隊,下同)為單位派出聯絡組,負責與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聯系,商定縣、市送兵到達地點、途中轉運和交接等有關事宜;
(二)新兵分撥應當相對集中,1個縣、市徵集的新兵補充到部隊的單位,一般不超過3個師或者旅;
(三)縣、市徵兵辦公室應當根據上級徵兵辦公室的安排,選派得力人員,負責將新兵送到部隊的師或者旅;送兵人員與新兵的比例為一比三十左右;
(四)縣、市徵兵辦公室在新兵集中後,應當按照新兵的去向、人數進行編組,並對新兵進行必要的軍事常識、安全知識和思想教育;
(五)送兵人員將新兵送到部隊後,應當向部隊介紹新兵的政治、身體、文化、特長等情況,辦妥交接手續後及時返回;
(六)部隊在新兵到達時,應當熱情歡迎,並妥善安排新兵和送兵人員的食宿。
第三十條 由縣、市組織新兵自行到部隊報到的,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徵兵開始時,部隊以軍為單位派出聯絡組,負責與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聯系,商定新兵自行報到的有關事宜;
(二)縣、市徵兵辦公室應當根據上級徵兵辦公室的安排,與部隊派出的聯絡組具體商定新兵報到地點、聯系辦法和接收等有關事宜;根據新兵的去向、人數進行編組,並指定有一定組織能力的新兵擔任班、排、連長,負責新兵途中的管理工作;
(三)部隊應當在新兵報到地點的車站、碼頭和機場設立接待組,負責新兵接收工作。
第三十一條 由部隊派人接兵的,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部隊應當選派思想好、政策觀念強並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幹部和醫務人員,組成精乾的臨時接兵機構,做好接兵工作;
(二)接兵人員到達接兵地區後,應當在當地人民政府和軍事機關的領導下,積極協助徵兵辦公室做好徵兵工作;
(三)各級兵役機關應當主動安排好接兵人員的食宿,並向他們介紹徵兵工作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商定交接新兵等有關事宜;
(四)新兵的集中與交接,可以在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或者其他交通方便的地點進行。交接手續,應當在新兵起運前1天辦理完畢。
第三十二條 辦理新兵交接手續時,應當做好下列工作:
(一)由縣、市徵兵辦公室統一編造《新兵花名冊》,一式兩份,一份交給部隊,一份由縣、市徵兵辦公室保存;
(二)縣、市徵兵辦公室派人送兵或者部隊派人接兵的,交接雙方應當按照《新兵花名冊》當面點交清楚,並在《新兵花名冊》上簽名蓋章,新兵的檔案材料和組織介紹信一並交給部隊;
(三)組織新兵自行前往部隊報到的,《新兵花名冊》、新兵的檔案材料和組織介紹信應當密封,由指定的連、排長攜帶,到達報到地點後,交給部隊;部隊應當按照《新兵花名冊》清點人數,並將新兵到達時間、人數及時函告徵集地的縣、市徵兵辦公室。
第三十三條 縣、市徵兵辦公室對集中的新兵,在起運前應當進行全面觀察,發現因政治、身體情況變化不符合新兵條件的,應當及時調換,防止把不合格的新兵送到部隊。
第三十四條 新兵的被服,由軍區、省軍區(衛戍區、警備區)、軍分區(警備區)聯勤(後勤)部負責制定計劃並調撥到縣、市。武警部隊的新兵被服,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武警總隊後勤部負責制定計劃並調撥到縣、市。縣、市負責在新兵起運前將被服發給新兵。
作者:莫言莫辨19892009-10-13 09:09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想當兵的進來看!
第七章 運輸新兵
第三十五條 在徵兵開始日的15天前,部隊應當以軍為單位,派出聯絡組到達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按照規定提出本單位新兵運輸計劃。
第三十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應當根據新兵的人數和乘車、船、飛機起止地點,按照運輸的有關規定,向軍區聯勤部門提出本地區新兵運輸計劃。
第三十七條 鐵道、交通、民航部門應當根據新兵運輸計劃,及時調配車輛、船隻、飛機,保證新兵安全到達部隊。
第三十八條 縣、市徵兵辦公室和接兵部隊,應當按照運輸計劃按時組織起運。在起運前,應當對新兵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防止途中發生事故。
第三十九條 駐交通沿線的軍事代表辦事處及沿途軍用飲食供應站應當主動解決新兵運輸中的有關問題。軍用飲食供應站、送兵接兵人員和新兵應當接受軍代表的指導。
第八章 檢疫、復查和退兵
第四十條 新兵到達部隊後,應當按照規定進行檢疫和復查。經檢疫發現患傳染病的,應當及時隔離治療,並採取必要的防疫措施;經復查發現入伍前有犯罪嫌疑的,應當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四十一條 新兵在檢疫、復查期間,發現因身體、政治情況不符合條件,不宜在部隊服現役的,作退兵處理。退兵的期限,自新兵到達部隊之日起至部隊批准之日止,屬於政治條件不合格的,不超過90天;屬於身體條件不合格的,不超過45天。其中患有傳染病或者危重病的新兵,部隊應當及時給予治療,同時通知原徵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待病情穩定後作退兵處理,退回時間不受限制。退兵後不再補換。
第四十二條 屬於身體條件不合格退兵的,須經駐軍醫院(武警部隊須經總隊醫院或者地、市人民醫院)檢查證明,經師(旅、武警總隊)以上單位的衛生部門審查,報師(旅、武警總隊)以上單位的司令機關批准;屬於政治條件不合格需作退兵處理的,部隊應當事先與原徵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聯系查實,確屬不合格的,經師(旅、武警總隊)以上單位的保衛部門審查,報師(旅、武警總隊)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批准。
第四十三條 部隊對退回的新兵,應當做好思想工作,辦妥退兵手續,送回原徵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
第四十四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對部隊按規定退回的不合格新兵應當予以接收,並通知原徵集的縣、市徵兵辦公室領回,注銷其入伍手續,當地公安機關應當予以落戶;原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職工的,原單位應當准予復工、復職,原是高等學校學生的,原學校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準予復學。
第九章 經費開支
第四十五條 國防部開展徵兵工作所需經費,列入中央預算。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和兵役登記工作所需經費,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負責開支,列入地方預算「兵役徵集費」科目。
兵役徵集費開支范圍和使用管理辦法,由財政部、總參謀部制定。
第四十六條 為武警部隊徵集新兵所需經費,按照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 新兵被服調撥到縣、市所需的運輸費用,由軍區聯勤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武警總隊後勤部分別負責報銷。縣、市下發新兵被服所需的運輸費由兵役徵集費開支。
第四十八條 徵集的新兵,實行地方送兵或者自行報到的,從縣、市新兵集中點前往部隊途中所需的車船費、伙食費、住宿費,由部隊按規定報銷;部隊派人接兵的,自部隊接收之日起,所需費用由部隊負責。
第四十九條 送兵人員同新兵一起前往部隊途中所需的差旅費和到部隊後在辦理新兵交接期間所需的住宿費,由部隊按規定的標准報銷;送兵人員在部隊辦理新兵交接期間的伙食補助費和返回的差旅費,由縣、市兵役徵集費開支。
第五十條 部隊退回不合格新兵的費用,在與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徵兵辦公室辦理退兵手續之前,由部隊負責;辦理退兵手續之後,由人民政府徵兵辦公室負責。
第十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拒絕完成徵兵任務的,阻撓公民履行兵役義務的,或者有其他妨害徵兵工作行為的,依照兵役法和有關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有服兵役義務的公民拒絕、逃避兵役登記和體格檢查的,應征公民拒絕、逃避徵集的,依照兵役法和有關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二條 國家工作人員或者部隊人員在辦理徵兵工作時,應當嚴格執行徵兵命令,確保新兵質量。對收受賄賂、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的,依照兵役法和有關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五十三條 縣級人民政府依照兵役法和有關法規實施的處罰,由縣級人民政府兵役機關具體辦理。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由國防部負責解釋。
第五十五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Ⅶ 大學生應征入伍都有哪些政策規定
您好!
大學生應征入伍相關政策如下:
1.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畢業生在年齡方面是如何規定的?
高職(專科)畢業生為當年年滿18至23周歲,本科以上學歷的可以放寬到24周歲。
2.高校在校生徵集條件與高校畢業生有什麼不同?
主要是徵集年齡方面的規定不同,高校在校生為當年年滿18至22周歲,其他政治、身體等條件相同。
3.公民應征入伍需要滿足哪些基本身體條件?
公民應征入伍要符合國防部頒布的《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准》和有關規定。其中,有幾項基本條件:
身高:男性162厘米以上,女性160厘米以上。
體重:男性:不超過標准體重的25%,不低於標准體重的15%。
女性:不超過標准體重的15%,不低於標准體重的15%。
標准體重=(身高-110)kg。
視力: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員右眼裸眼視力不低於4.6,左眼裸眼視力不低於4.5。
內科: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陰性,等等。
4、高校在校生入伍有什麼優惠政策?
國家對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的高校在校生,實施相應的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退役後復學的原高校在校生實施相應的學費資助(詳情請見《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高等學校在校生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及退役復學後學費資助暫行辦法》。其他有關優待安置,入伍後參加軍校考試、選取士官,退役後復學,復學後享受獎學金、助學金和減免學費,參加專升本、研究生考試,調整專業,參加國防生選拔,參加國家組織的農村基層服務項目人選選拔,以及畢業後參加軍官人選選拔等,按照國家和軍隊出台的文件及各地、各高校制定的實施辦法和細則執行。
5.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享受哪些優惠政策?
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除享有優先報名應征、優先體檢政審、優先審批定兵、優先安排使用「四個優先」政策,家庭按規定享受軍屬待遇外,還享受優先選拔使用、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退役後考學升學優惠、就業服務等政策。參軍入伍後,本科以上畢業生可以參加選拔直接提干。
高校畢業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除享有優先報名應征、優先體檢政審、優先審批定兵、優先安排使用「四個優先」政策,家庭按規定享受軍屬待遇外,還享受優先選拔使用、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退役後考學升學優惠、就業服務等政策。參軍入伍後,本科以上畢業生可以參加選拔直接提干。
謝謝閱讀!
Ⅷ 關於參軍有什麼詳細規定
應征年齡18到20周歲,大專畢業年齡放寬到23周歲,本科畢業24周歲;身體要合符《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准》;政治審查要符合政治審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