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安全生產條例於
Ⅰ 四川安全生產條例的問題。
第三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免費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用具,並教育、督促從業人員正確佩戴、使用。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現金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勞動防護用品、用具。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應當遵守下列安全生產防護規定:
(一)進入生產經營現場按規定正確佩戴防護帽,穿防護服裝;
(二)從事有可能被轉動機械絞輾傷害的作業,不得穿裙裝、戴手套、戴圍巾、留長發,佩飾物不得懸露;
(三)從事對眼睛有傷害的作業應當戴護目鏡或者防護面罩;
(四)進入施工現場或者有可能發生物體打擊的場所應當佩戴安全帽,從事高空作業應當系安全帶和保險繩;
(五)從事電氣作業應當穿戴絕緣防護用品,從事高壓帶電作業應當穿戴屏蔽服;
(六)進入有易燃、易爆物品的作業場所,應當穿著防靜電服裝,嚴禁使用任何火源;
(七)水上作業應當使用救生衣或者救生器具;煤礦等井下作業應當攜帶自救器和礦燈,嚴禁攜帶煙草和點火物品;
(八)其他有關安全生產防護規定。
檢查、參觀、實習等其他人員進入生產作業現場應當遵守前款規定。任何個人不得違反規定擅自進入有安全防護、警示標志的生產施工場所。生產經營單位有權拒絕無關人員進入生產施工場所。
第三十五條
從事起重、爆破、登高架設、基坑開挖、邊坡砌築、鑽探等危險作業應當事先制定安全措施,並由生產經營單位安排專人現場監護,確保遵守操作安全規程和落實安全措施。
危險作業目錄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確定並發布。
希望對你有用啊!!!加油@@
Ⅱ 如何說明可適用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未用安全生產法
按理說如果有法律規定的話,是不需要條例的,條例的約束力要比法律低。
Ⅲ 四川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規定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落實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預防、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和職業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健康、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四川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的責任主體,必須履行安全生產責任主體義務,承擔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預防生產安全事故、職業危害,並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職業危害的後果承擔全部責任。
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團體履行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參照本規定執行。
法律、法規、規章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組織實施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嚴格管理,保障安全生產。
第四條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從業人員必須遵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生產標准、規范、作業規程以及安全技術措施等相關規定,並接受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履行情況依法實施的監督管理。
第五條實行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崗位責任。
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負責;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組織實施和綜合管理監督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各自分管工作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管理責任。
Ⅳ 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遼寧省安全生產條例
【發布單位】遼寧省
【發布文號】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61號
【發布日期】2007-10-09
【生效日期】2007-12-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文件來源】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2007年9月28日遼寧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2007年10月9日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61號公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的安全生產工作,適用本條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是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責任主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對本行政區域、本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分管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具體領導責任。
第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增加支持安全生產的資金投入;支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技術改造;全面開展安全生產標准化活動。
第六條省、市、縣(含縣級市、區,下同)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以下簡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指導、協調和監督本行政區域內其他有關部門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依法對有關的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依照管理職權負責本轄區內的安全生產工作。
第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是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主體。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責。
第八條工會依法履行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職責,維護職工在安全生產方面的合法權益。
第二章安全生產的保障措施
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並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專款專用。
安全生產專項資金用於下列安全生產事項:
(一)安全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二)安全生產科學技術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
(三)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別重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治理和重大危險源的監控;
(四)涉及公共安全的特別重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
(五)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和獎勵;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嚴格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和不安全因素,保護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不得違章指揮和強迫從業人員違章、冒險作業;不得強令從業人員超規定工作時間、超規定勞動強度作業;不得安排從業人員從事禁止工種作業。對拒絕實施上述行為的從業人員不得降低其工資、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管理職責,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防範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解決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安全生產投入等問題,落實保障安全生產的各項措施。
第十二條礦山、冶金、建築施工單位,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從業人員超過1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從業人員在100人以下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資質、資格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或者人員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第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以及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行使下列職權:
(一)監督本單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的執行;
(二)檢查本單位生產、作業的安全條件,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排查及整改效果;制止和查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的行為;
(三)監督本單位職業衛生以及勞動防護措施、保健措施的執行;
(四)檢查本單位全員培訓、持證上崗的落實;
(五)檢查本單位應急預案的落實;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權力。
第十四條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以及礦山、冶金、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進行培訓,並經有關主管部門對其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後方可任職。考核不得收費。
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由具備相應資質的安全培訓機構培訓合格後,由安全培訓機構發給相應培訓合格證書。
第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教育和全員培訓制度,組織從業人員的崗前、在崗、轉(返)崗等全程培訓,並確保培訓計劃、機構(基地)、費用、教材、人員、考核、檔案、制度的落實。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必須依法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生產經營單位安排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的時間,應當計入勞動時間,支付工資和必要的費用。
第十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支持、監督各工礦商貿、建築類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學校、機構(基地)的安全生產教學、培訓工作。
第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
礦山、危險物品生產、經營、儲存的建設項目必須依法取得項目立項(審批)、安全設施設計、投入生產(使用)等階段相應的安全許可。
其他實行審批、核准、備案的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依法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監督,凡未按國家、行業規定標准實施「三同時」的,一律不得建設、生產(使用)。具體辦法由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會同省有關部門制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工會有權對涉及建設項目「三同時」的設計審查、設施施工、竣工投入生產(使用)前驗收等活動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第十八條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場所的建設項目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設施,與居民區、學校、集貿市場及其他公眾聚集場所等的安全距離,必須符合國家標准或者國家規定,不符合國家標准或者國家規定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
在重大危險源、高壓輸電線、輸油(氣)管道、尾礦庫及礦山塌陷區等場所和設施的安全距離范圍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新建建築物、構築物。
已建成的不符合前兩款規定的建設項目、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由縣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有關規定責令限期整改;需要拆除、搬遷、關停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由具有法定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對建設項目、安全生產許可證申請、重大危險源等進行安全評價,其評價結果應依規定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採取下列監控措施:
(一)建立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登記建檔,對運行安全情況進行全程動態監控;
(二)定期檢測、評價重大危險源有關設施、設備、場地的安全狀態;
(三)在重大危險源的明顯位置設置安全警示標志;
(四)制定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救援演練。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半年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本單位重大危險源監控及相應的安全措施、應急措施的實施情況。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使用採取下列監管措施:
(一)建立特種設備管理制度和安全技術檔案,對運行安全情況進行全程監控;
(二)按照特種設備使用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定期檢驗,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立即停止使用;
(三)制定應急預案,並確保有效實施。
第二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存在的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應當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消除;難以立即消除的,應當制定整改計劃,落實資金和責任,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和監控措施,並依照國家、省有關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隱患進行評估、報告,實現有效治理。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在發生合並、分立、解散、破產、轉讓等情形時,其相關單位主要負責人應當首先明確安全生產責任,落實重大危險源和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監控治理責任。
第二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爆破、大型設備(構件)吊裝、拆卸等危險作業以及在密閉空間作業,應當制定具體的作業方案和安全防範措施,指定現場作業統一指揮人員和有現場作業經驗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指揮、管理,確保作業方案、操作規程和安全防範措施的落實。
第二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職業安全衛生制度,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職業安全衛生條件,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對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承擔責任。
第二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無償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不得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不得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的或者未經法定認證的單位銷售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購買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應當經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檢查驗收。
第二十七條從事社會公用事業和公共場所服務的生產經營單位使用的設備、設施的安全性能和場所的安全通道、安全標志等,應當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規定。有關單位應當進行經常性維護、檢修,定期檢測安全防護效果,確保安全防護裝置齊全有效,並依法承擔相關責任。
第二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應當按照國家或者省有關規定提取、使用安全費用。
從事礦山、道路交通運輸、建築施工、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存儲、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
生產經營單位未按照前兩款規定提取,存儲資金,負有管理職責的財政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實現資金的提取和存儲。
第二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參加社會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煤礦企業必須為煤礦井下作業職工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並為其繳納保險費;建築施工單位必須為施工現場從事危險作業的人員辦理意外傷害保險,並為其繳納保險費。
第三章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
第三十條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監管執法體系、應急救援體系、責任體系和考核督查體系,支持、督促各轄區、各部門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鼓勵社會公眾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社會監督。
第三十一條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制定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計劃和相關措施,按其職責分工依法對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定期檢查或者抽查,對檢查出的違法、違規問題和事故隱患,及時提出整改、處理意見,並進行整改監督;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重大事故隱患,應依法立即採取強制措施並向本級政府和上級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檢查或者抽查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制定和執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情況;
(二)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排查和治理情況;
(三)設施、設備、器材符合保障安全生產的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情況;
(四)應急救援預案的落實情況;
(五)安全教育、培訓和持證上崗情況;
(六)勞動防護用品的采購、發放、使用和經營情況;
(七)安全費用、風險抵押金的提取、存儲和使用情況;
(八)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的設計、施工和使用情況;
(九)生產安全事故統計、報告、調查和處理情況;
(十)職業危害的防治情況;
(十一)其他執行法律、法規、規章和安全生產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情況。
監督檢查不得影響被檢查單位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及其主要責任人應當主動配合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的監督檢查,對檢查出的違法、違規問題和事故隱患立即採取整改措施,並上報監督檢查部門。
第三十三條頒發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資質的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加強監督檢查,查處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規范安全生產中介服務市場。
承擔安全評價、認證、檢測、檢驗、培訓和咨詢的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相應的資質證書,並在資質證書確定的業務范圍內從事安全生產中介服務活動,依法承擔與服務相關的責任、義務。
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後,應當依規定立即上報並迅速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事故發生地有關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後,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時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逐級上報,其負責人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工會依法參加事故調查,履行相關職權。
第三十五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監督有關生產經營單位將傷亡賠償金按時、足額支付給受到事故傷害的員工或者其家屬。
第四章煤礦安全生產
第三十六條煤礦的安全生產除了應當遵守本條例其他章相關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三十七條縣以上負責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照國家和地方政府所規定的職責分工,與國家設在省的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密切配合,實施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十八條省人民政府、產煤地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督促職能部門依法嚴格規范煤礦企業的生產行為,取締非法煤礦。
產煤地各級人民政府要落實國家相關的政策規定,加強對違法、違規開采小煤礦關停整頓的治理工作。
第三十九條煤礦的通風、通訊、防瓦斯、防突出、防水、防火、防煤塵、防冒頂、防沖擊地壓等安全設備、設施和條件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煤礦必須落實先抽後采、監測監控、以風定產的瓦斯治理方針,嚴格執行瓦斯治理責任制和瓦斯等級鑒定、瓦斯檢查等管理制度,落實瓦斯抽放規定;建立監測系統和防突出措施,確保治理資金,控制煤礦瓦斯事故的發生。
煤礦必須嚴格執行「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後掘、先治後采」的水害防治原則,落實「防、堵、疏、排、截」五項綜合措施,遵守水害防治工作的相關規定。
煤礦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監察機構必須及時查處煤礦企業違反本條規定的行為,認真監督管理、監察煤礦企業有關安全防範工作的落實。
第四十條煤礦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煤礦企業負責人和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帶班制度,帶班人員應與當班職工同時下井同時升井,並建立下井登記檔案。
煤礦企業負責人和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帶班下井負有下列職責:
(一)掌握當班井下安全生產狀況,對重點部位、關鍵環節進行檢查;
(二)及時發現和消除事故隱患,制止違章行為;
(三)發現危及職工安全的情況時,立即採取停產、撤人等緊急處理措施;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四十一條煤礦存在法律、法規、規章中責令停產整頓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或者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當依法立即責令停止生產,排除隱患,並暫扣相關證照。
煤礦接到責令停產整頓通知後必須立即停止生產,並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責任人、資金和安全措施。整改方案應當包括整改項目、目標、時限、作業范圍、作業人數以及整改期間的安全保障措施等內容。
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明確停產整頓煤礦的監督檢查部門和責任人,建立停產整頓報告制度,嚴禁煤礦在被責令停產整頓期間以任何理由進行生產。
第四十二條煤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予以關閉:
(一)未依法取得采礦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煤炭生產許可證、礦長資格證、礦長安全資格證和營業執照,擅自從事生產的;
(二)3個月內2次或者2次以上發現有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仍然進行生產的;
(三)被責令停產整頓擅自進行生產或者停產整頓驗收不合格的;
(四)超層越界開采拒不退回的;
(五)採用魚刺式巷道開采,存在重大通風、瓦斯隱患的;
(六)存在較大的瓦斯、火災、水災等隱患,又沒有建立相應的防治系統的;
(七)1個月內3次或者3次以上未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井下作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特種作業人員無證上崗的;
(八)依據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產業政策應當關閉的其他煤礦企業。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違章指揮或者強令從業人員違章、冒險作業,或者對已發現的事故隱患不及時採取措施的,責令立即停止作業並限期改正,對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其他主管人員給予警告,並處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導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的,依照法律、法規規定對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並處本人上一年年度收入30%以上80%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以並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按照規定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未按照規定配備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
(二)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和使用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單位以及礦山、冶金、建築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未按照規定考核合格的;
(三)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者未按規定如實告之有關安全生產事項的;
(四)特種作業人員未按照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並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上崗作業的。
第四十五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進行爆破、大型設備(構件)吊裝、拆卸等危險作業以及在密閉空間作業未指定現場作業統一指揮人員和有現場作業經驗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指揮、管理的,責令立即停止作業並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並處2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為從業人員無償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以貨幣或者其他物品代替勞動防護用品,采購和使用無安全標志或者未經法定認證的單位銷售的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可並處5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七條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按照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或者未按照規定存儲和使用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責令停產停業整頓。
第四十八條其他違反本條例規定的違法行為,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九條各級人民政府以及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對不符合法定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中介機構涉及安全生產的事項予以批准(包括核准、許可、注冊、認證、頒發證照等)或者驗收通過的;
(二)對依法應當責令停產整頓、取締或者關閉的生產經營單位,未責令停產整頓、取締或者關閉的;
(三)對依法應當制止和處理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未予以制止和處理的;
(四)未履行特別重大、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監督管理職責的;
(五)未依法律、法規規定對生產安全事故立即組織救援、及時如實報告、嚴肅調查處理的;
(六)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行為的。
第五十條對煤礦企業實施的行政處罰,由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煤礦安全監察機構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決定;實施關閉的行政處罰,依法報請縣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煤礦企業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實施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決定;予以關閉的行政處罰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請縣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有關法律、法規對行政處罰的決定機關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一條本條例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Ⅳ 哪些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危險性較大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依照國家和省的規定進行培訓考核,取得統一的安全合格證書後,方可任職。
根據《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第二十一條危險性較大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依照國家和省的規定進行培訓考核,取得統一的安全合格證書後,方可任職。前款以外的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依照國家和省的規定進行培訓考核,取得統一的安全生產培訓證書。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照國家和省的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建立規范的從業人員培訓教育檔案,未經教育培訓合格的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關於安全生產人員的規定。
《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第二十條礦山、建設施工單位,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生產、經營、儲存單位,道路和水上客貨運輸經營單位等危險性較大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單獨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並配備與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相適應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前款規定以外的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超過300人的,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並按照3‰的標准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的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不少於2人;從業人員在300人以下的,應當配備專職或者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委託具有國家規定的相關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或者職業安全經理人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
以上內容參考四川省住建廳——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
Ⅵ 《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 )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
免費.
第三十四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規定免費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用具,並教育、督促從業人員正確佩戴、使用。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以現金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勞動防護用品、用具。
Ⅶ 釀酒行業如何搞好和落實四川省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責任規定和安全生產條例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十月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進展情況的通報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委員會,有關中央企業: 10月份以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積極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回頭看」工作,加大對重大隱患的整治力度,認真做好重大基礎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持續深入開展。 一、總體情況 到10月末,在全國工礦商貿和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內,有2512896家企業和單位累計自查隱患4323544項,已自改隱患3950074項,整改率91.4%。其中:自查重大隱患76919項,已自改重大隱患62000項,重大隱患整改率80.6%;累計列入治理計劃的重大隱患17022項,落實資金1309177萬元,制定應急預案13008項,採取監控措施13829項。在2512896家企業和單位中,工礦商貿企業1306358家,共查出隱患3008429項,已整改2799720項,整改率93.1%;自查重大隱患52961項,已自改重大隱患43855項,整改率達82.8%;列入整改計劃9116項,落實整改資金801925萬元。1206538家交通運輸重點行業企業共查出隱患1315115項,已整改1150354項,整改率為87.5%;自查重大隱患23958項,已自改重大隱患18145項,重大隱患整改率為75.7%;列入整改計劃7906項,落實資金507252萬元。在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中,全國有13個統計單位已報來共查出安全隱患27924項,已整改24672項,整改率為88.4%。 全國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未結案484起。2006年以來的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已結案2385起,追究和處罰責任人員9342人。其中:移交司法機關1929人(已判決951人);受黨政紀處分3593人;受行政處罰3820人。 全國已掌握的非法建設、非法生產和非法經營單位139802個,已取締106663個,其餘正在打擊過程中。其中煤礦:已掌握33453個,已取締32216個,正在打擊1237個。 二、主要特點 10月份,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落實責任,加大對重大隱患的整治力度 各地區對自查尚未整改的重大隱患,對國務院安委會督查組發出的隱患整改通知,採取得力措施,落實責任,加強監督,切實做好整改工作。針對督查組指出的哈爾濱中國釀酒廠在沒有取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繼續生產問題,黑龍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先後做出批示。哈爾濱市下發了《關於責令哈爾濱中國釀酒廠立即無條件停產的通知》,目前,酒廠已停止生產等待搬遷,並有專人24小時監控。北京市安委會辦公室會同市政府督查室、市監察局組織3個督查組,於10月下旬對全市確定的重點隱患進行了專項督查,對隱患整改進度緩慢、整改不力的,下發隱患整改通知書和建議函。山東省建立了重大安全隱患整改指令督辦制度,規定凡督查、檢查發現的重大隱患和重大安全問題由省安委會下達《重大安全隱患整改指令書》,由地方政府和省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簽收,並負責督促落實。四川省今年公告省、市兩級重大隱患512項,50項省級重大隱患共投入資金3388.15萬元,已整治完成21項;462項市級重大隱患共投入資金22053.28萬元,已整治完成211項。 (二)積極組織開展「補課」工作 各地區認真按照國辦發明電〔2007〕16號文件和《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九月份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報和做好第四季度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見》(安委辦〔2007〕33號)要求,認真組織開展「補課」工作。新疆自治區安委會下發《關於對小企業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進行「回頭看」和「補課」的通知》,確定了「補課」對象,要求各地督促指導各類小企業重新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河南省政府抽調18名廳級領導分包18個省轄市,對隱患排查專項行動開展情況進行不間斷督促檢查。甘肅省下發通知,要求對專項行動中排查出的一般隱患要在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改,重大隱患整改率必須達到90%以上。山西省從安監、煤炭、煤監、公安、國土、勞動等部門抽調170餘人,組成12個督查組,對11個市和省直有關部門及重點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回頭看」工作進行了全面督查。 (三)結合「專項行動」,認真開展重大基礎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地區、各部門和有關中央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國辦58號文件要求,將重大基礎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與正在開展的「專項行動」緊密結合起來,制定方案,周密部署,加強監督檢查,切實做好重大基礎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上海市已完成1486座在役橋梁定期檢測工作,佔全部城市橋梁的86.5%,其餘231座橋梁正在檢測之中。湖北省於11月上旬組成6個檢查組對部分重大基礎設施排查工作進行了督查。內蒙古自治區於10月15日至25日分四個工作組,對全區47處12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礦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情況進行了督查。交通部結合正在開展的橋梁隱患排查和防船舶碰撞防泄漏專項整治活動,認真抓好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鐵道部於10月中旬做出部署,要求在全行業開展重大基礎設施的隱患排查工作,並要逐級落實整改措施。水利部部署要搞好重大水利設施的隱患排查並在今冬明春做好病險水庫和水毀工程的加固修復工作。民航總局、電監會等部門和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業也結合工作實際,認真開展了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四)強化監督檢查,做好「十一」和「十七大」期間安全生產工作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在「十一」和「十七大」期間,組織開展高密度、大范圍的督查檢查活動,督促企業繼續認真排查治理隱患,落實各項安全防範措施,確保了重要時段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天津市安全監管系統國慶節期間全員上崗,每日分8組進行安全檢查,檢查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等企業156家,發現隱患215項,下達整改指令書36份。廣東省於10月10日至20日組織10個督查組,對全省21個市貫徹落實國家安全生產工作部署、嚴密防範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等五個方面進行了督查。建設部對北京、上海等16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與運營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督查。公安部組織了對道路交通安全的檢查督查。 三、存在問題 一是一些地方和行業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漏洞。十月下旬以來事故多發。10月下旬發生的6起煤礦較大以上事故中,有5起發生在十七大期間停產礦井或已明令關閉的礦井。說明停產礦恢復生產時沒有落實安全保障措施,對存在的隱患沒有認真排查治理。福建省莆田市「10.21」特別重大火災事故發生在「三合一」場所,對重大火災隱患排查治理不力,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是參與自查自改的企業數量及排查治理隱患的數量仍不夠大。10月份參加自查自改的企業和單位僅比9月份增加148189家;排查出的隱患數增加456589項;平均每家企業查出隱患1.72項。說明隱患排查治理「補課」的面仍不寬。同時,重大隱患整改率仍需提高。 三是一些地方「打非」工作出現鬆懈,非法違法現象有所抬頭。有的地區打擊非法建設、非法生產、非法經營工作不能長期保持高壓態勢,打擊力度減弱,導致非法違法現象繼續存在甚至出現蔓延趨勢。尤其是當前煤炭、煙花爆竹等行業進入生產經營旺季,違法、非法生產經營的現象明顯抬頭,如重慶市秀山縣「10.21」重大煙花爆竹爆炸事故,以及多起擅自進入已關閉或廢棄礦井造成的傷亡事故,都是非法生產經營造成的。 四是一些行業(領域)安全監管存在不到位的現象。部分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由於監管責任不夠明確、不夠落實,聯合執法機制不健全,導致這些行業(領域)缺乏有效監管,農村道路交通、農村建築、農用船舶等方面的安全監管存在薄弱環節,事故不斷發生。 四、下步工作要求 (一)繼續深入扎實地抓好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回頭看」各項工作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中央企業要繼續認真做好隱患排查治理「回頭看」和「補課」工作,克服松勁、厭戰情緒,繼續扎實認真地抓好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一是對前階段查出的隱患尤其是重大隱患要切實做到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確保在年底前整改到位。二是保證重點行業(領域)規模以下的中小企業、隱患排查為零的企業和近期發生較大以上事故的企業全面參加隱患排查治理「補課」,不走過場、不留死角、取得實效。三是要建立健全自然災害預報、預警、預防和救助體系,督促有關方面,對有關防洪防汛、防坍塌、防泥石流設施等存在隱患點進行除險加固,做好防範自然災害引發事故災難的工作。四是要會同有關部門,結合專項行動「回頭看」,開展好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第二階段工作,對突出問題和重點地區進行復查和抽查。五是建立健全重大隱患排查治理分級監管和重大危險源分級監控兩個長效機制。六是繼續做好調度統計和信息報送工作。 (二)把隱患排查治理與煤礦「兩個攻堅戰」,與重點工業、交通等行業安全專項整治緊密結合,防範重特大事故 受季節、生產經營需求、投資拉動等因素的影響,十一、十二月是事故易發、多發期。各地區要結合隱患排查治理,繼續推進煤礦瓦斯治理和整頓關閉「兩個攻堅戰」不斷深化。要督促各類煤礦完善井下通風系統等基礎設施,防範瓦斯、透水、火災、頂板等重大事故隱患。對已公布確定的關閉礦井,必須立即關閉,對已關閉煤礦要嚴防死灰復燃;對納入資源整合的礦井,必須先關閉、後整合。繼續加強非煤礦山、冶金、有色、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等重點工業行業的隱患排查治理。抓好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和尾礦庫專項整治工作;抓住重點生產環節,落實冶金、有色企業安全防範措施;開展化工建設項目安全「三同時」檢查;做好煙花爆竹企業復產驗收工作,關閉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小作坊。 要繼續加強建築施工、消防、交通運輸等行業(領域)的隱患排查治理和專項整治。開展對建築起重設備、隧道、橋梁、建築工地的安全檢查;推動「三合一」、「多合一」等嚴重火災隱患的排查治理;進一步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監管,落實對農村道路、水上交通的監管職責,完善事故預防機制,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發生。 (三)加強聯合執法,加大打擊「三非」和事故查處力度 各地區要進一步健全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執法機制,形成打擊「三非」的合力。各級安委會辦公室要發揮綜合協調作用,針對四季度市場需求旺盛,「三非」現象抬頭的特點,繼續保持嚴打態勢,堅決打擊各種非法生產、非法建設和非法經營行為。十月下旬以來,較大以上事故多發,各地要及時認真地調查處理,嚴肅查處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並公布處理結果,舉一反三,認真整改,防範類似事故重復發生。 (四)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將組織專項行動「回頭看」督查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鞏固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成果,檢查各地區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回頭看」的情況,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定於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中旬組織「回頭看」督查組和專業督查組,對部分地區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情況進行再檢查。各地區和有關單位要在認真自查的同時,積極配合督查組開展工作。未列入本次檢查范圍的地區和中央企業也要認真搞好自查,並將自查情況於12月15日前報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具體通知另發。
Ⅷ 四川省安全生產有哪些法律規范
哪個省都差不多的,國家的《安全生產法》、《消防法》、《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
各省的《安全生產條例》以及各種具體法律法規的「實施辦法」等。
Ⅸ 《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所享有的安全生產權利與應承擔的安全生產義務是什麼
安全生產時時警惕,安全的生產不是為別人,為的是自己,只有時刻綳緊安全生產這根弦,才能為國家、為企業、為自己創造價值,所以你提問中所謂的權利和義務,我先就不用分的那麼清楚了吧,祝你生活愉快,安全生產。。。
Ⅹ 《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從什麼時候正式施行
2006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