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yu
Ⅰ 教育部第幾條規定國家實行教育
指的應當改為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法
1986年4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該法於同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項教育法,標志著中國已確立了義務教育制度。2006年9月1日起開始實施新的《義務教育法》。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政策,a,是 b,否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政策(內A:是)。任何組織和個容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9年8月27日,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15年12月27日,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2)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yu擴展閱讀
教育歷史
1、歐洲
教育的起源受到宗教組織的巨大影響:神父們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建立起學校體系。在歐洲,許多最初的大學都有天主教背景。蘇格蘭宗教改革之後建立了新的國立蘇格蘭教會。
2、中國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帝國,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
Ⅲ 我國教育法規定國家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
對受教育者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教育法》的頒回布是關系中國教答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教育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教育工作進入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階段,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3)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yu擴展閱讀: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權利:
1、參加教育教學計劃安排的各種活動,使用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圖書資料;
2、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獎學金、貸學金、助學金;
3、在學業成績和品行上獲得公正評價,完成規定的學業後獲得相應的學業證書、學位證書;
4、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提出申訴或者依法提起訴訟;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Ⅳ 凡經國家批准建立的學校,都具有教育法所確認的國家規定頒發
《教育法》規定
第二十一條國家實行國家教育考試制度。
國家教育考試由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確定種類,並由國家批準的實施教育考試的機構承辦。
第二十二條國家實行學業證書制度。
經國家批准設立或者認可的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頒發學歷證書或者其他學業證書。
第二十三條國家實行學位制度。
學位授予單位依法對達到一定學術水平或者專業技術水平的人員授予相應的學位,頒發學位證書。
(4)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yu擴展閱讀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原則,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管理。
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主管全國教育工作,統籌規劃、協調管理全國的教育事業,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教育工作。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教育工作。
Ⅳ 教育法規定的我國教育基本制度有哪些
請你參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內容吧,全文網址回
http://e.qq.com/a/20100730/000005.htm
第十一章人才培養答體制改革(三十一)更新人才培養觀念
(三十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三十三)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
第十二章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四)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三十五)完善中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三十六)完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
(三十七)加強信息公開和社會監督
第十三章建設現代學校制度
(三十八)推進政校分開、管辦分離
(三十九)落實和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
(四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
(四十一)完善中小學學校管理制度
Ⅵ 教育法由哪些法律法規組成
您好
這個抄問題即是教育襲法的各種具體表現形式,也就是教育法的淵源的問題。
我國教育法的基本淵源是有權創製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制定發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是由眾多的法律規范組成的。這些教育法律規范有的是以單一法規的方式出現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有的則包含在其他法律文件之中,如關於教育行政管理和行政處罰等問題的規定便屬於這種情況。
我國教育法的主要淵源是:憲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地方性教育法規、部委教育規章、地方性教育規章等。
Ⅶ 教育法第幾條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條規定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政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09年8月27日,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2015年12月27日,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7)教育法規定國家建立yu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是為了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憲法制定的。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根據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最新教育法全文包括總則、教育基本制度、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師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受教育者、教育與社會、教育投入與條件保障等共十章八十六條。
Ⅷ 《教育法》規定 國家建立以什麼為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國家建立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輔的體質,保證學校教育經費來源。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具體條例規定
第五十二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版第十屆全國權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於2006年6月29日修訂通過,現將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Ⅹ 教育法哪一條規定國家實行教育和宗教相分離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六條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引自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八條明確規定:教育活動必須符合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實行教育與宗教相分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第二十九條第八款明確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拒絕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非法干涉」的權利。
---引自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2016年6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第四十一條明確規定國民教育各級各類學校不得組織和舉行宗教活動: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非指定的臨時活動地點不得組織、舉行宗教活動,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贈。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不得開展宗教教育培訓,不得組織公民出境參加宗教方面的培訓、會議、活動等。
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第六十九條對於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行為的處罰作出了具體規定:擅自設立宗教活動場所的,宗教活動場所已被撤銷登記或者吊銷登記證書仍然進行宗教活動的,或者擅自設立宗教院校的,由宗教事務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予以取締,有違法所得、非法財物的,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違法所得無法確定的,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房屋、構築物的,由規劃、建設等部門依法處理;有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非宗教團體、非宗教院校、非宗教活動場所、非指定的臨時活動地點組織、舉行宗教活動,接受宗教性捐贈的,由宗教事務部門會同公安、民政、建設、教育、文化、旅遊、文物等有關部門責令停止活動;有違法所得、非法財物的,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無法確定的,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