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新法規
㈠ 古玩行里都有什麼規矩
我個人來講,只是想教給新人的一點小竅門,那就是「學會領悟暗示」。暗示有很多種,不同場合不同情況有不同的暗示,古玩行的交易多數都是背人的,往往一筆簡單的買賣牽扯到錯綜復雜的關系,連著不同的人。很多時候這些內部的事情不能用語言表達,但是人都會用暗示的辦法提醒你,很多新人經常抱怨,說古玩行里的人怎麼都那樣冷漠啊,問什麼也不告訴。實際不然,只是你還沒有學會領悟暗示。 首先,還是說逛市場看東西的時候,假設你進的是一家古玩店,店裡幾個人在談話,你一進來看東西,人家不講了,這時候你就要注意,人家有可能是在談一筆買賣,一般是不想讓人知道的。如果幾個人直盯盯的看著你,你就要知趣的出門,如果你意識不到,人家會近一步暗示你,比如你看個東西問個價,人家會直接告訴你這東西不賣,問另一件東西,依舊回答不賣。那就是很明顯的要請你出去啦。(鹵煮進去問一把件多少錢,老闆幾個人一桌,報了個天價,我乖乖出來了) 在有朋友陪同的時候,假設你選了一件東西想朋友幫你把把關,很簡單,只要把東西放到他手裡,等他看完,如果東西好有價值,他就會直接幫你問價格,如果他看完後把東西交還賣主,那也就什麼都不用再問了,起身走人是也!(一般都是2個懂得人,我帶過朋友去,不懂的完全不懂我意思,傻傻的看看就放下了。再拿起來就不是那個價了) 買東西講價的時候如果賣主說,「這東西剛才那人給我150我都沒賣」,那實際上他就是暗示你他要賣你150。同理,如果一個賣家主動拿個東西讓你看,看後主動告訴你「這東西我是150買的」,實際上他也是要賣你150塊.(150是人家的理想價,其實還是可以砍的) 東西買到手,請人給長眼的時候也有很多種暗示。舉個例子如: 你剛買了件瓷器,來到朋友的店裡歇著,你朋友問你「買什麼了?」你答:「買了件瓷器」,同時把東西遞到朋友手上。朋友又問「誰家買的啊?」你答:「老王店裡」。朋友又問:「多少錢」?你興致勃勃的答:「3000」!然後你發現朋友雙眼望著門口或者開始拾掇東西,就已經說明你東西買貴啦。所以你也就沒有必要再問價格是否合適之類的話。 再比如,你剛買了件東西急於想知道真假好壞,找了個行里的朋友,主動給人看,並讓人給斷斷真偽。以下幾種情況均屬於壞消息: 1、 對方看後還給你,一句話也不說走了。 2、 對方看後還給你,開始和邊上的朋友聊天。 3、 對方看後還給你,然後開始問你買這個東西的經歷,比如,從誰那買的啊,多少錢買的啊,啥時候買的啊等等。 4、 對方看後還給你,然後開始絮叨自己歲數大了,眼神也不如從前,記憶力也不好…… 5、 對方看後還給你,然後對你一笑古玩買賣區別於其他的商品買賣,其他的商品買賣都是商家把東西賣給顧客,而古玩行里更多的卻是商家把東西賣給另一個商家。一件東西在行里轉悠幾年甚至還能回到最開始的商家手上。上個星期六去古玩市場和幾個店家聊天,談到一個話題。就是說一般都是什麼樣的人才從事古玩行業。有人講,一般在早先年(多指解放前)那時候干這一行的一般都是一些游手好閑,好吃懶作的人。所以古玩行長久以來也一直給外人一種不太好的感覺,那就是投機,多騙。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富裕以後,古玩藝術品市場也迎來新的春天。現在的古玩行相對於早先年當時是已經大不相同,但是很多傳統的行業規范,至今仍然被古玩商所遵從。接下來具體說說古玩商所要遵守的行業規范(這里指的都是正規的古玩商人,個別坑蒙拐騙不守規矩的不在討論范圍之內)。 一是信用規范。 誠信經營是所有商家都要遵守的基本職業規范。但古玩行內的信用卻有著種種的條件限制。首先,是保真承諾信用。買古董,真假是首要考慮的問題。按照早先年的規矩,東西都是買家自己看自己定,不存在讓賣家出保真承諾這一說法。現在由於很多商家銷售宣傳的需要會給買家提供保真的承諾,但是依我個人來看這類承諾也多是說說而已,而且對於一個買家來說如果人家明白,不用你保人家也能買,對於不明白的保不保也沒有任何意義,只是讓買家在心理上有個安慰而已!所以說,保真承諾在古玩行內不適用。 二是付款規矩。 這里說的「付款」分幾種情況,首先是「定金」,買古董,先付定金的情況很常見,一般定金的數量是全款的10%-30%,付過定金後,商家會按照約定在一定時間內為定家保留商品,這期間內即使有別的買家出價更高,商家也應該遵守約定保留商品。超過約定時間定家無法交足餘款,商家可以繼續銷售,並有權不返還定金。其次是「餘款」這一類一般是指行內竄貨的情況。比如,你有一件東西,一直沒能出手,有同行有門路賣掉這件東西,他可能只付60%-80%的款就先把東西拿走,等賣掉後再付剩下的餘款。如果賣不掉,竄貨者可以在完好返還貨品的情況下收回已經支付的60%-80%款項。第三,「借雞下蛋」。這種情況也多發生在行內,一個商家看到一件好東西能賺錢,但是沒有資金買不起。他就可以找另一個資金雄厚的買家來買,等東西轉手賺了錢後兩家平分利潤。(看人緣。鹵煮見過拿了朋友東西轉身四百萬賣了 給了朋友二百萬的人。這還是信得過的人。家裡人以前被一朋友騙去一顆夜明珠,了無音信,最後要回來了幾百塊錢,人家再也不和咱往來了) 三是退貨的規矩。 其實嚴格的說古玩行里是不退貨的,在早先年,都是買賣憑眼力,付款不退,出門不保!!但是由於現在的商業規范的完善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提倡,也一定程度的影響到古玩行內,所以古董售出不退的這一鐵的定律也就給打破了,雖然現在不是完全的售出不退,但退貨也有這很多的條件。首先是,在賣之前申明了售出不退的可以不退。二是申明了東西真假不保的情況下可以不退。三是東西是真的,因為買貴了回來退的可以不退。四是東西無論真假,給處理過了無法保持原樣的可以不退!五是東西售出超過半個月的可以不退,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就是這么規定的。 玉石圈子是個規矩多水深的圈子,古玩圈子比玉石圈子水更深。從小見到他們吃虧上當那真是數不勝數,而且圈子裡一般都是牙打掉了肚子里咽,怕別人知道,臭了名聲,其實也很惡性循環,吃了虧,最後還是會讓下個人吃虧,看誰狠而已。推薦大家看部電影 (古玩 )黑話也很多,可以了解下。電視劇應該屬 (五月槐花香)好看 。
㈡ 為什麼說不知道古玩行的六不行規就入不了古玩行的門,就買不到真品呢
哪是古玩行人對古玩真假甄別的重要原則,若不撐握必買假。
㈢ 古玩行的規矩買定離手合法么
1.花錢就可以辦鑒定專家證書,不需要考,還是官方辦的,鑒定騙錢好使;
2.虛假鑒定是古玩界必備的生存手腕,因為收藏家喜歡聽好話;
3.娛樂鑒寶欄目被信奉為真實節目,以為是真實的,現在屁股決定腦袋的年代;
4.估價幾百萬元的背後是龐大的產業鏈,造假、販假、假專家,是為了忽悠上當;
5.假拍都知道,哪怕頂級拍賣行保利、嘉德都存在假拍,但沒有人敢公開叫板;
6.拍假也都清楚,但古玩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什麼都搞不清楚;
7.舉牌子的人90%都是拍賣行雇的托,最後面的送拍者傻傻站著;
8.現在假拍利用佳士得、蘇富比名義騙錢太多,藏家們還傻傻以前可以送進去;
9.賣古玩永遠是在講故事,故事越動聽越傳奇越好,人人都是小說家;
10.買到假貨永遠也不會公開承認,希望有人接盤自己的假貨;
11.古玩店櫥窗裡面一定放幾件頂級藏品,讓你進去再下一步溝通;
12.古玩界所有大老闆都有自己圈子,劉益謙會看上你么,不會;
13.圈子決定古玩的真假,古玩看在誰的手上,老百姓手上再真也是假貨;
14.古玩界鑒寶專家永遠看人下菜,耿寶昌如果給劉玉珠看古玩,能說假么;
15.古玩界沒人就不要搞古玩,古玩是一種精神享受;
16.古玩界的窮人,雖然手握幾百萬藏品,賣不出去,一文不值;
17.古玩界的圈子,帶有圈層性質,你永遠進不到劉益謙、李鑒宸這一頂級圈子;
18.古玩收藏的人永遠是在吹牛,吹佳士得、吹蘇富比,可人家就是看不上你;
19.鑒寶專家口若懸河,卻在地攤、古玩城永遠看不到他們,因為他們不收藏;
20.鑒寶專家不如藏家,藏家不如玩家;
21.大家不知道的古玩電商平台,實際上是在洗錢;
22.鑒寶專家現在是「全才」專家,單國強可以看青銅器,蔡國聲可以看書畫;
23.現在的古玩界可以隔空鑒定,視頻、照片都可以鑒定;
24.現在的老闆基本都去國外買古玩,哪怕路再遠,因為對國內古玩市場不信任;
25.現在的鑒寶專家,為了利益,可以把黑貓說成紅貓;
26.現在專家一個個很牛,可惜沒有一部著作,例如上海的唐凱還給人指手畫腳;
27.現在地攤有種新玩法,叫故意碰瓷,一開始就報價幾千萬,而且貼在瓷器上;
28.古玩界都是人精,沒有傻子,只有裝傻;
29.跟對圈子很重要,不行萬里路,天天啃書本《明清瓷器鑒定》《中國陶瓷史》;
30.玩古玩的人互相瞧不起,你看我不順眼,我看你是國寶幫。
㈣ 「買假不退」,古玩業行規合法不合法
這個問題講起很復雜,首先真假問題不好介定;其次古玩行道一般來說,事先未約定之事,事後誰佔便宜誰吃虧都自認;最後這類事只要是雙方不是故意涉嫌詐騙,一般來說官方不會介入
㈤ 2020年國家對古玩市場有什麼好政策
今年國家對古玩市場的好政策,就是不再對齊的注冊資本有要求
㈥ 古玩的法律問題
古玩這一行,靠的就是眼力,也就是所謂的辨別力,一般來說,這行生意就是先有眼睛後有買賣。買到贗品,從生意場上的規則來說,是不能退貨的,但如果你是化了和真品一樣的錢買了贗品,可以起訴,但關鍵是要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