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規范化問題對策
① 如何做好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匯報
各位領導:
首先我代表局全體幹部職工,對省市領導來我縣檢查指導工作表示熱烈歡迎!
近年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部門的關心指導下,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以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為依據,緊緊圍繞環境保護中心工作,扎實開展環境保護行
政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使環保依法行政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軌道,並以此帶動了整個環保工作的開展。我局先後獲得全市1998-----2000年環境目標責任制二等獎、排污收費責任制先進單位、排污申報登記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並被縣委、縣政府授於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文明單位、全面工作先進單位,下面,就我局的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工作情況向各位領導作如下匯報。
一、加強組織領導,打牢依法行政基礎
我縣縣委、縣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一直非常重視,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我縣環保工作已基本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負責、部門齊抓共管的新格局。在2004年機構改革中,我縣在精簡機構、壓縮行政編制的情況下,縣委、縣政府把環保局列為政府序列的行政局,並明確了13人的行政編制。在我局內部,局長與環境監理站長依法辦理了行政執法委託手續,明確了雙方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局設置了法制信訪股,並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法制工作領導小組,定期研究環境法制工作,解決環境執法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從組織上保證了依法行政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健全執法程序和制度,規范環境執法行為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依法行政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保障這一基本國策的有效措施。為搞好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我局於2004年12月制定了《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責任制實施方案》,對環境保護的執法主體、目標、任務、內容、責任都作了具體規定,並把其中的執法內容及責任分解落實到各科室,嚴格要求全體執法人員按照分工盡職盡責,努力完成各自負責的任務目標。同時,按照省市法制局、環保局的統一標准要求,我局建立健全了環境保護行政處罰程序等11項執法程序,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責任制等7項執法制度。局黨組一班人帶領全局幹部職工,嚴格執法,認真執行環保法律法規,經過一年多的工作和實踐,我局環保行政執法逐步規范和完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我局還結合工作實際,修訂完善了局內工作、學習、廉政建設、政務公開等規章制度,在辦公樓門廳內製作了政務公開欄,使全局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有條不紊。在環保行政執法過程中,全局執法人員嚴格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廉潔自律,文明執法,堅持杜絕了「吃、拿、卡、要」和「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樹立了良好的執法形象,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② 如何推進嚴格執法,實現執法規范化
透明,監督,都在法律下行事,排除人情關系
③ 如何加強基層執法規范化建設
嚴格執法、規范執法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對司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執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證。執法規范化建設是政法機關一項長期自身建設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抓緊、抓實、常抓不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及各級會議精神,緊緊圍繞三項重點工作的要求和新時期政法工作的任務,在執法規范化建設方面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執法理念教育,為規范執法夯實思想基礎。牢固樹立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的理念,加強打擊犯罪與保護人權並重的執法理念教育,實體與程序並重執法理念的教育,監督與配合並重的執法理念的教育,公正與效率並重的執法理念教育,依法辦案與運用刑事政策並重的執法理念教育,使執法活動既有利於震懾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又有利於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2、突出機制體系建設,為規范執法提供製度保障。建立前後相連、環環相扣的辦案流程,科學管理業務工作,完善各業務部門的執法責任、錯案范圍、追究程序,重點加強對重點部門、熱點崗位、關鍵環節的監督,不斷規范司法權的正確行使;進一步加強自身監督,在加快辦案節奏的同時確保辦案力度、質量、效果和效率的統一。
3、突出信息化建設,為規范執法提供科技支撐。堅持以執法辦案為中心,找准信息技術與業務工作的結合點,以信息化建設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大力加強案件管理系統、偵查指揮系統、網路辦公系統、審訊監控系統和遠程通訊系統建設,有力促進執法規范化建設。
4、突出隊伍專業化建設,為規范執法提供人才支持。培養辦案人員具備與其崗位相適應的理論知識、思維方式、工作技能等素質。加大培養和培訓工作力度,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開展崗位練兵活動,提高司法隊伍的執法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建立符合司法工作特點和司法規律的人員管理機制,實行規范化分類管理。
(作者單位:如皋市檢察院如皋市公安局)
④ 消防法制與執法規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目前消防法制與執法規范化方面存在的不足
1.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自消防法於2008年開始修訂以來,消防法在不斷修正過程中得以逐漸完善,但是從實踐中來看其依舊有著一定的不足之處。消防執法涉及內容極廣,同時研究的問題較為復雜,這就導致相關法律法規難以完全做到足夠健全、完善與有效,難免存在一定缺陷和不足,不利於當前消防法制和執法規范化建設的實現。
2.執法思想和意識有所偏差
從思想認知層面來看,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對規范執法的認知還存在一定偏差與不足。首先,消防執法規范的實現需要以執法人員自身具有良好的法制意識為基礎,但是部分人員在此方面有所不足,法制意識不強,在開展執法工作的過程中缺乏重視。其次,部分消防執法人員對消防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規章規范等的深度不足、理解不到位,同時自身對執法規范化缺乏足夠重視,在工作實踐中往往存在較大的隨意性,而且受觀念局限還容易出現只顧埋頭執法,不考慮大局穩定與社會影響的情況。
3.制度落實不到位
消防執法規范化的實現需要以充分、有效落實制度為重要基礎。不過由於消防執法人員自身思想認知存在一定偏差,在工作實踐中缺乏自覺性,導致相關制度乃至法律的落實不到位,嚴重影響消防執法工作的規范化開展。部分執法人員的自覺性不足,不重視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願意了解和學習新的規章制度,習慣於依靠經驗開展工作,使得規章制度難以得到充分落實。還有部分執法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存在隨意性,缺乏遵守制度規范的意識,更會嚴重影響規范化執法的落實。
4.執法人員能力有所欠缺
消防執法人員不僅要對工作高度重視和正確認知,更要確保自身能力完全可以勝任崗位。但是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不少執法人員的能力都有所欠缺。首先,對法律知識和相關規范的理解不足。消防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覆蓋面較廣,內容復雜,消防執法人員要想全面、深度理解和掌握這些內容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但是部分人員卻只停留在表面,不願意深度鑽研。不僅對這些專業內容的了解不夠全面,還存在停留於字面上的一般理解的情況,並不能正確把握其中的立法精神、深刻含義以及價值取向,容易對執法規范化造成誤導。其次,執法人員缺乏信息更新意識。不管是法律法規的修改、補充還是執法解釋的更新,又或者新類型的消防犯罪違法出現,都意味著消防執法人員必須積極跟進,盡快了解相關內容,進而在消防執法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保障工作質量與效率,切實解決相關問題。但是部分消防執法人員缺乏信息更新意識,對法治更新以及消防違法犯罪的發展了解不足,導致工作開展較為滯後,容易遇到工作障礙和瓶頸,更遑論執法規范化的實現。然後,消防執法人員工作經驗不足。消防執法規范化並非是簡單地照搬法律條文指導相關工作開展,而是要准確把握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之間的關系,並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方式進行有效執法,保障執法效果。但是部分人員經驗缺乏,尤其是缺乏處理復雜問題的相關經驗和能力,導致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正確處理,影響執法規范化的實現。最後,信息技術素養不足。在信息化時代,消防執法正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部分人員信息素養較低,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難以在新時代背景下支持消防執法工作的規范化開展。
來源:今日消防 (2020年11期)
⑤ 如何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具體的措施
具體內容可參考「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研究綜述」一文,詳見《公安學刊》2011年第1期。或者找浙江警察學院「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項目組。
⑥ 基層檢察機關如何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探析
一、統一思想復,制提高認識,增強執法規范化建設的自覺性。檢察機關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提升執法監督能力是新時期實現檢察工作主題的要求。
二、明確任務、突出重點,開展規范執法行為的專項活動。檢察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任務就是通過創新檢察工作機制,提高自身執法監督能力,確保我市三保一促目標順利實現。
三、加強領導,狠抓落實,確保執法規范化建設取得成效。各基層院黨組高度重視執法規范化建設是確保執法規范化建設取得成效的必要保障,要成立執法規范化建設活動領導小組,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堅持高標准、嚴要求,務求執法規范化建設有明顯成效。
⑦ 民警規范執法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1、思想麻痹,戰前准備不足
接警後,民警應當在初步了解、核實現場情況的基礎上,迅速做出分析判斷,備足警力,帶齊裝備,及時趕赴現場進行處置。但是,實戰中少數民警思想麻痹,輕敵思想嚴重,不帶或者少帶武器裝備,為安全處置埋下隱患,甚至付出血的代價。
處置治安類警情不帶或者少帶裝備:毆打他人、打架斗毆、酒後滋事及其它擾亂社會秩序行為的警情常見常發,行為人多為青壯年,具有暴力傾向明顯,易沖動,人身危險性較大的特點,現場處置中稍有不慎,常易出現抗拒、阻礙民警執法,甚至暴力襲警的行為。
民警處置此類警情,本應提高警惕,備足警力,帶齊裝備,採取得力措施及時有效處置,但在實戰中,常有個別民警以單警裝備笨重、攜帶後行動不便為借口,不帶或者少帶裝備,為安全有效處置留下隱患。
處置刑事類警情不帶武器:扒竊、故意傷害、搶劫、搶奪和街頭詐騙等刑事類警情最為現場處置中常見,行為人主要為青壯年,其中青少年居多。與治安類警情相比較,此類行為人的主觀惡性更深,人身危險性更大,遇到民警抓捕,總是想方設法逃跑;一旦遇阻,一般都會暴力抗拒,如果處置民警准備不足,必然陷於被動,甚至流血犧牲。
可是,實戰處置中,總有少數民警由於對使用武器相關規定不熟悉,把握不準武器使用的對象和時機,導致不敢或者不願攜帶武器進行現場處置。「山東泰安襲警案」就是其中的代表。
2、心理素質差,臨陣慌亂
民警現場處置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是執行和維護法律的人民警察與各種違反或者對抗法律的違法犯罪行為人之間所進行的武力搏鬥或者武裝沖突。
這種激烈對抗不僅對民警的單警戰鬥技能、民警之間的協同配合提出很高要求,更對民警的抗壓能力帶來嚴峻考驗。實戰當中,確有少數民警在這種生死對抗之中過度緊張,行為失措,平時練就的對抗技能卻使不出來,更別提配合戰友協同作戰。
3、安全意識不強,不講協同而蠻干、硬幹
安全意識是現場處置的重要保障,應當貫穿於執法戰斗全程。實戰中強調安全意識,就是要求民警在現場處置中首先考慮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和利益,不能為了抓捕某個緝捕對象而棄群眾生命財產於不顧,蠻干、硬幹,使戰斗傷及無辜或者造成財產重大損失。
更不能如「上海絆摔抱小孩婦女案」那樣以傷及群眾安全為代價換取戰斗勝利的方法進行現場處置工作。實戰中強調安全意識,還要求注意保護民警自身安全。
民警應當明確敢打敢拼絕不是不講戰術,不講協同配合,不顧自身安全的盲目硬拼、硬打,使我方受到重大傷亡。「河南洛陽襲警案」中,四名警務人員圍捕一名持刀襲警歹徒,由於各自為戰,在一名警員勇敢撲上,勒住歹徒脖子准備將其摔倒之際,被兇犯連刺數刀,當場犧牲。
4、處置言行不規范,激化矛盾
公安部強調,民警在現場執法中應當規范公正文明理性執法,使用法言法語,不說與執法無關的話,更不得使用侮辱性、歧視性語言,防止因言語不當引發沖突,激化矛盾。
但是,少數民警無視規定,在治安類現場執法中以居高臨下的態度,用訓斥性甚至是歧視性語言指責當事人,引起反感,造成對立情緒,激化矛盾;當執法對象無理狡辯、不配合執法或者口出臟言時,不能控制情緒,與當事人對罵,甚至採取不當措施控制當事人,非理性執法。
5、定性不準,程序不當,錯用處置措施
現場處置中,民警面對的警情並不像文字概括得那樣涇渭分明,很多警情是似是而非,甚至是相互交織的,這就為民警定性並採取適當措施進行處置帶來極大挑戰。如果民警沒有扎實的法律知識功底,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敏銳的反應,以及豐富的實戰經驗,很難在現場作出准確判斷,及時採取措施予以應對。
如「河南臨潁處置醫鬧案」,患方家屬因家中幼兒在縣醫院醫治無效死亡,聚集親友近十人在醫院大門口張貼標語,手舉死者照片,圍坐一起哭喊吵鬧。
轄區派出所接警後由一副所長帶隊及時趕到現場處置,在三番五次勸解不聽、噴辣椒水驅散無效的情況下,該副所長拔出配槍朝天鳴槍警告,後將鬧事者帶到派出所進行處理。此案明顯出現定性不準、程序不當、處置不妥的問題。
⑧ 如何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和紀律作風建設
各級公安機關要積極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要求,大力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公安機關的執法公信力。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使廣大民警牢固樹立正確執法理念,從源頭上解決執法不規范問題。要健全完善各項執法制度,從基層民警日常執法活動最急需的方面入手,針對交警糾正違章、治安盤查巡控、武器警械使用等容易發生問題的執法活動、執法環節,抓緊健全完善相關程序規定和標准規范。要主動適應全面開放、高度透明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改進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果。在維護社會秩序、加強社會管理過程中,遇到挑釁、面臨復雜情況時,不沖動、不感情用事,不說過頭的話、不做過激的事。要規范民警在執法中的語言和動作,區分不同執法環境,統一執法語言,統一動作規范,切實做到言行文明、舉止得當。要准確把握當前社會心理的變化和執法對象的感受,講究執法藝術,盡可能融法、理、情於一體,最大限度地追求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要進一步加強執法監督,堅持以公開促公正,擴大警務公開的范圍和層次,提高執法工作透明度,努力使公平正義以群眾看得見的方式得以實現。要充分藉助信息化手段,加強執法監督信息系統建設,努力從網上錄入、審批、辦理到結案等各個環節實現對民警執法辦案的全程監督,要以深化執法質量考評工作為載體,健全完善案件法律審核把關和個案監督機制,大力推行執法責任制,嚴格落實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確保民警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利、履行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