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法規課
⑴ 陳潔的著作
1、《法律英語》(1996)交通大學出版社 參編;
2、《英語口譯技巧》(1998)交通大學出版社 主編;
3、《英漢辨析大詞典》(2003)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參編;
4、《WTO常用術語詞典》(2004)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參編;
5、《體驗商務英語》(Ⅰ-Ⅳ)(2005)上海學前教育出版社 總主編;
6、《大學英語全新版導讀》(Ⅰ-Ⅳ)(2005)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主編;
7、《大學英語全新版一課一練》(Ⅰ-Ⅳ)(2004)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主編。
⑵ 陳潔的工作經歷
1999.9——2003.7 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3.9——2006.7 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師從伍國棟教授攻讀中國傳統音樂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
2006.7至今 任教於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研究方向: 中國傳統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國近現代音樂史、音樂文獻學
主講課程: 民間歌曲、曲藝音樂、戲曲音樂、中國傳統音樂名作賞析
著作
《南京文化志》(參與「音樂志」條目編撰)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3
《中國音樂理論書目大全(1949~1999)》(合作)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
《民國音樂史年譜》(合作) 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5
論文
2004年《中國軍樂事業的奠基者——洪潘教授》,音樂與表演,收錄於《鼓樓文化叢書——中國音樂名家與金陵鼓樓》,2004年12月出版
2004年《小提琴藝術民族化的探索之路——記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張靖平教授 》,音樂與表演
2005年《為游盪的靈魂尋找精神家園》,音樂與表演
2005年《民國時期的音樂教育》,鍾山風雨
2007年《絲弦歌雅韻 學教燦華章——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錢志和教授 》,音樂與表演
2007年《藝苑名師——作曲家喬惟進教授 》,音樂與表演
2007年《春秋入弦,桃李同芳——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王登雲教授 》,音樂與表演
2008年《「推陳出新」是發展蘇州彈詞音樂的有效途徑》 第二屆「中國曲藝?江蘇論壇」宣讀論文
⑶ 陳潔請保持一下你的課桌干凈用英語怎麼寫
陳傑請保持一下你的書桌干凈。
Please keep your desk clean,Chen Jie.
⑷ 陳潔的主要經歷
1980年5月至1981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五岔溝林業局小學教師;
1981年9月至1982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五岔溝林業局團委幹部;
1982年9月至1984年7月內蒙古師范大學政教專業學習;
1984年7月至1989年10月 內蒙古自治區五岔溝林業局團委負責人(其間:1985年9月至1988年8月在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政史系學習);
1989年10月至1990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五岔溝林業局團委書記;
1990年12月至1993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委組織部研究室副主任;
1993年5月至1995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委組織部黨政幹部科副科長(正科級)(1991年8月至1993年12月在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政治專業學習);
1995年9月至1998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衛生局黨委副書記;
1998年9月至2003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科右前旗副旗長(1998年6月至2000年4月在吉林大學馬克思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2003年6月至2007年1月,興安盟紀檢委副書記;
2007年1月—2011年8月,興安盟盟委委員、政法委書記、副盟長;
2011年8月,內蒙古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
⑸ 你們感覺英語書里的張鵬喜歡誰(我感覺他喜歡艾米)麥克好像喜歡陳潔,
我也覺得麥克喜歡陳潔,但我不喜歡吳一凡和薩拉一起,我想讓麥克和薩拉一起
⑹ 陳潔 寫作教授 答案
寫作教授》寫活了一個非常富有個性的老年知識分子形象。在這1500字裡面,作家要全力加以突出描寫的、甚至不惜用誇張的手法來加以突出描寫的,是可逸先生的"迂"這樣一個性格特點,陳潔抓住這一性格特徵,一共選擇了5個非常生動的材料,從不同的角度來刻畫他的"迂"的不同形態。第一個是寫他的外表特徵,敘述人用了非常簡潔的語言來敘述他的肖像,肖像勾勒往往成為小說作品寫人的第一步。從這個肖像當中我們看到他長得又高又瘦,而且背又很駝,一年四季都戴著一副老式的圓框眼鏡。他留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在校園里夾著一沓書駝著背遠遠地向我們走來,這就是可逸先生的服飾肖像。通過肖像我們看到,他的外表特徵也體現了他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外表形象的"迂"的特徵。第二個材料是他上課的特徵。他上課時也有與別人不同的方,他常常要在50分鍾的時間裡面首先拿出10分鍾痛罵別人的文章。這一段材料作者選得非常好,她使用了概括材料和具體材料相結合的方法,把可逸先生上課的特點作了非常富有情趣的敘述。我們看到,他常常是這樣開始罵人的,說人家的文章寫得"慘不忍睹,一派胡言",這樣的話語幾乎成了他每一次上課之前的開場院白,這是一種概括性的材料。講了這一個材料,就使我們想到他的每一堂課的頭10分鍾是如何罵人的,使我們知道了他所有上課時的情景,所以說是概括性材料。敘述了這個材料之後,馬上加進一個細節,他上課激動時常常會用手帕擤鼻涕,有一次拿出的卻是一雙臭襪子。這是一個具體的細節。把概括的材料與具體的細節相結合就成了她的第二個情節單元裡面給我們傳達的:可逸先生批改學生的作業非常認真,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這樣的老師在我們今天是非常難得了。第四個情節寫可逸先生待客。他接待客人是什麼樣方式呢?不管誰來了,他都要親自下廚房,煮一大盆面條放上兩個雞蛋,親自端到人家面前,看著人家吃下去,也不管人家是否吃過飯,也不管來的是男同事還是女學生,一律都是這樣用面條加兩個雞蛋待客。這是一種非常真誠的"迂",這樣一種待人接物的"迂"體現了他生活方式的質朴。最後一個材料選的是他的"洗澡事件",洗澡事件成了這篇作品最精彩的、最核心的一個細節單元。它充分體現了可逸先生的性格特徵。這是他職業上的聰明才華與他"馬大哈"式的生活方式相混合的事件,他動用了自己的職業技能為自己狡辯--使用假言判斷與歸謬法推理把人家駁得啞口無言。他這么聰明的人卻一隻腳穿自己的鞋子,另一隻腳穿兒子的鞋子,這一種聰明的"迂"體現的是他生活方式的落伍。看來,這篇小說總共選取了五個不同時間和空間的敘述材料,作者並列地寫出了可逸先生不同側面的"迂"的性格特徵。每一個材料發生的時間和地點都是不相同的,而且每一個材料都具有概括敘述和具體敘述的區別。不管作者在選材和用材上多麼精心,有一條,陳潔所選的每一個材料的核心都是在體現可逸先生的"迂"這樣一種底蘊,這等於說作者是圍繞著一個性格元素寫出了他的不同形態的特點,這就相當於抓住了一點連續用五個材料不斷地突破,不斷地渲染,不斷地描寫,不斷地誇張,力爭把這一個點寫透,這就是微型小說寫人的一個高招。從我們前面分析的陳潔所選的材料來看,有一個特點--作者在寫作上選的是非常精粹的材料。這五個材料,我們用三個定語來修飾它:是很新穎、很獨特、很典型的材料。假如我們要在短小的篇幅裡面寫活一個人,選擇這樣既新穎、又獨特、又典型的材料,這是最起碼的一道工序。一方面,這五個材料讓我們感到非常新鮮,因為這是我們從來沒有聽人說過的一個老教師的生活細節,他的這種"迂"的性格,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很少聽說過;另一方面,她又讓我們覺得這五個材料非常地獨特,從他的外表到上課,到改作業,到待客方式,到洗澡事件,這一些行為只有可逸先生才做得出來,其他的老師都做不出來,所以說她選的材料非常獨特。還有,這有,這些材料同時又非常典型,非常好地概括了可逸先生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看完這幾個材料之後,我們幾乎可以觸摸到可逸先生全部的為人和他性格的全部特徵,看到這一點我們就聯想到他的一生,聯想到形成他這種"迂"的性格的生活環境。所以,從我們前面的這些分析來看,要想寫活人物,這些寫人細節的精選和提煉是非常關鍵的。一般說來,一篇短小的作品只能容納3-5個敘述材料,在這3-5個敘述裡面,我們一定要挑選最精彩、最獨特、最典型的來安排,因為它的篇幅太寶貴了。假如在這么寶貴的篇幅裡面,選擇的是描寫人物的一般性材料的話,我們就不可能在短小的篇幅裡面寫活一個人物。
這篇作品的敘述方式和傳達方式比較靈活,作者力爭製造一種情味盎然的可讀性。這種對材料的使用,也非常值得我們欣賞。我們看到的可逸先生的外貌描述一反常規,不像我們在中學語文課本里接觸到的很多對人物外貌從頭到腳的描寫,從眼睛寫到耳朵,又寫到鼻子。作者完全拋開了這些老一套的寫法,採用敘述人"我"與假定讀者"你"這樣一種互動式敘述來完成對可逸先生非常富有個性的形象勾勒。我們可以再讀一下--"可逸先生是中文系資格最老的寫作教師,這你可以從他的樣子上看出來",這里出現了"你",這個"你"是作者假定的讀者,敘述人說:"遠遠地,在圖書館的林蔭道上,或者月亮湖的水杉林間,一個戴一圓副眼鏡、腋下夾著幾本的瘦高個孤獨地向你走來,那麼他必定是可逸先生了。"這樣的敘述,以"我"和"你"的對話來展開的敘述,它體現了敘述人非常幽默的活潑的個性,也使一些非常冗長的肖像描寫轉化為快速的敘述,這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手法。
第二個材料,講到可逸先生上課的情景,使用了概括性材料與具體性材料相結合的手法,這使得在材料的藝術傳達過程中,一方面讓我們全面地把握可逸先生的整個上課的情景,另一方面又非常具體生動地展示了可逸先生某次上課時候的可笑行為。概括性材料與具體性材料相結合時就構成了第二個情節單元寫人細節的生動性和概括性。
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材料。這是作品的高潮,敘述人開頭就說:"有一次我為了教學計劃的事去找可逸先生,他的兒子說他洗澡去了。估計馬上就可回來。""我"足足等了他兩個多小時才等到他,原來了出了一個洗澡事件。他一到家門口就不斷嚷:"豈有此理!欺人太甚!"過了一會兒,"我"才好不容易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前面是第一人稱的敘述,到這個地方就非常巧妙地變成了第三人稱的敘述,"原來,可逸先生洗澡時,一隻腳穿著自己的皮鞋另一隻腳穿著他兒子的皮鞋。"這樣一件事都是第三人稱敘述者講述的洗澡事件,這種巧妙的敘述視角的轉換達到了什麼樣的敘述效果呢?一方面,它仍然讓讀者感到敘述的親切和材料的真實,因為她講的是"我"親眼看到的可逸先生的事。但是,另一方面,這樣一件事情並不是"我"能到澡堂去把它的頭頭尾尾都全部掌握清楚的,作者必須改為第三人稱才能把她沒看到的洗澡事件加以詳細地敘述。作者的這樣一種改換讓讀者全面了解了事件的真相,以此為前提,我們才能把握可逸先生的這種聰明的"迂"與可笑的"迂"凝為一體的性格特點。因此,這兩種敘述視角互補充構造為一個敘述段,在這樣一個自然段裡面有一個我們一般人往往不留意的敘述轉角。兩種敘述視角巧妙地轉換使兩種敘述方式的長短互相補充,於是,敘述材料得到了充分地使用
⑺ 陳潔的履歷
2001年9月-2009年6月就讀於甘肅政法學院公安分院,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優異,在學習、文藝方面多次獲獎勵,並多年擔任團支部書記職務,獲法學學士、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6月自甘肅政法學院公安分院畢業後被評為優秀畢業生並留校至公安分院物證技術實驗中心工作,2007年3月任公安分院分團委書記,2007年4月增補為公安分院黨總支部委員,2007年11月甘肅政法學院第四次團學暨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會上被選為校團委常委、研究生會主席,2008年1月至今任甘肅政法學院校團委副書記,校團委常委.2010年3月根據省委組織部《關於做好培養選拔80後優秀年輕幹部工作的實施意見》精神,被確定為甘肅政法學院80後優秀年輕幹部。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蘭州市安寧區團委掛職任團委副書記。獎勵情況2006年12月被評為甘肅政法學院「工會積極分子」,2007年7月帶領的社會實踐小分隊在清水縣參加社會實踐,被評為「甘肅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假三下鄉優秀社會實踐小分隊」,2007年11月被評為「甘肅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指導教師」,2008年7月參加完成「制約甘肅緝毒工作發展的幾個重大理論問題研究」榮獲2008年甘肅省高等學校社科成果三等獎,2009年4月、2011年11月被評為「挑戰杯甘肅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優秀指導教師」,2009年5月被評為「優秀團幹部」.
⑻ 陳潔的業務實踐
1983年起,她從事播音工作,牢記導師的教誨:「聲音、形象是入場券,文化素質是發言權」。處處留心觀察,積累點滴。從她口中播出的消息,朴實無華,沒有任何矯揉造作,總是一聽就懂。那是因為她對廣播媒體傳播特點的清醒認識,因為她的心中時刻想著聽眾。她常說,「但凡你的播報讓聽者產生了哪怕一秒鍾的疑惑,都會使你傳遞的信息流失,都是對聽眾、對電台的不負責任。」曾經有一位60多歲的大媽,專程到聽眾見面會,為的是親眼看看這位能把枯燥的消息處理得有滋有味的姑娘,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愛一行、鑽一行,她注重對業務實踐的歸納、總結。播讀准確流暢緣於對語法的熟練掌握、對詞語搭配規律的了解、對廣博知識的攝取。《論「播讀提前量」》把這一心得及時傳授,許多同行由此獲益。此文獲全國播音主持優秀論文二等獎,她連續十多年擔任省人大會、政協會、貿洽會、黃陵祭祖等大型會議、活動的現場播音任務,累計播讀總量達十多萬字,從未出現念錯字、打嗑絆現象。發表於《新聞知識》的《重大會議播讀文件的要訣》公開了她的訣竅。今天,陝西人民廣播電台年輕一代播音員們繼續書寫著重大會議播讀精確的神話。
作為播音指導,她視授業解惑為己任。省台的主持人都聆聽過她講授的專業課,全省基層的播音員主持人也都接受過她的培訓。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這就是陳潔,靜悄悄地工作,靜悄悄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