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管理規章制度
『壹』 用戶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范圍
一、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及其他有關的國家法律、法規和規定。
二、制定和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
三、維護計算機信息安全,裝殺毒軟體及管理軟體。
四、維護管理軟體正常運行。
五、保存會員登錄記錄30天以上。
六、會員登記的私人信息資料,網站不得向外界散發、告知。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團體、個人不得查閱、拷貝、抄錄私人信息資料內容。
七、會員不得傳播違反國家法律的言論,對傳播淫穢資料的,管理員和版主有責任阻止。
八、會員不得在論壇進行個人攻擊和任何違法活動。
九、切實落實各項制度,做好各項管理制度的工作。
『貳』 電子數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折疊
為了促進我省電子政務的發展,保障我省電子政務健康運行,根據《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並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折疊
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工作應遵循注重實效、促進發展、強化管理和積極防範的原則。
第三條折疊
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關於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工作的決策,負責組織協調全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工作,並對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監督。省直各有關部門根據各自職能分工負責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的具體工作。各市電子政務主管部門負責本市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工作。
第四條折疊
由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會同省信息產業廳、保密局、公安廳、科技廳組成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工作小組,負責制定全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策略和工作規范,建立全省電子政務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體系。各單位要制定本單位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措施,定期進行安全風險評估,落實信息安全工作責任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工作規章制度,並於每年6月份書面報本級電子政務主管部門備案。
第五條折疊
電子政務網路由政務內網和政務外網構成,兩網之間物理隔離。電子政務內網是政務部門的辦公專網,連接包括省四套班子和省直各部門。電子政務內網信息安全管理要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規定。
第六條折疊
電子政務外網是政府的業務專網。全省建設一個統一的電子政務外網,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的、面向社會的專業性服務業務系統和不需在內網上運行的業務系統必須接入或建在電子政務外網上,並採用電子政務外網上所要求的信息安全措施。
第七條折疊
電子政務外網必須與國際互聯網和其他公共信息網路實行邏輯隔離。全省統一管理電子政務外網的國際互聯網出口。凡接入電子政務外網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不得擅自連接到國際互聯網。在國際互聯網上運行的政府網站,要採取必要的信息安全措施方可接入電子政務外網。
第八條折疊
在電子政務外網上建立統一的數字證書認證體系,建立電子政務安全信任機制和授權管理機制。凡接入電子政務外網的應用系統必須採用省電子政務認證中心發放的數字證書。各市可直接採用省電子政務認證中心提供的數字證書注冊服務,也可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建立本市數字證書注冊服務中心,負責本市范圍內數字證書的登記注冊。
第九條折疊
各級電子政務外網網路管理單位負責本級電子政務外網的公共安全工作,建立信息網路安全責任制。要對所管理的本級外網網路進行實時監控,定期進行安全性能檢測,定期向主管部門通報網路安全狀況信息,並向其網路用戶單位提供安全預警服務。
第十條折疊
電子政務外網要建立應急處理和災難恢復機制。應急支援中心和數據災難備份中心要制定數據備份制度,制定事故應急響應和支援處理措施,制定數據災難恢復策略和災難恢復預案,並報本級電子政務信息安全主管部門備案。全省性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主要資料庫和重要的基礎性資料庫,必須在應急支援中心和數據災難備份中心實現異地備份。
第十一條折疊
各單位要根據國家有關信息安全保護等級的保護規范,明確本單位電子政務應用系統的安全等級,並按照保護規范進行安全建設、安全管理和邊界保護。各單位負責其應用系統接入電子政務外網之前的所有安全工作,並配合網路管理單位進行網路安全管理和檢查工作。
第十二條折疊
各單位要明確信息採集、發布、維護的規范程序,確保其電子政務應用系統運行的數據信息真實准確、安全可靠。各單位要按照"誰上網誰負責的原則,保證其在電子政務外網上運行的數據信息真實可靠,且不得涉及國家秘密。
第十三條折疊
各單位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要建立數據信息的存取訪問控制機制,按數據信息的重要程度進行分類,劃分訪問和存儲等級,設立訪問和存儲許可權,防止越權存取數據信息。
第十四條折疊
各單位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要建立信息審計跟蹤機制,對用戶每次訪問系統的情況以及系統出錯和配置修改等信息均應有詳細記錄。
第十五條折疊
各單位的電子政務應用系統應當建立計算機病毒防範機制,要定期使用經國家有關部門檢測認可的防病毒軟體進行檢測。
『叄』 等級保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等級保護介紹
『肆』 網路安全管理的管理制度
1、所有接入網路的用戶必須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執行安全保密制度,並對所提供的信專息屬負責。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連網計算機從事危害城域網及校園網防火牆、路由器、交換機、伺服器等網路設備的活動。
2、在網站上發現大量有害信息,以及遭到黑客攻擊後,必須在12小時內向三門縣教育局現代教育中心及公安機關報告,並協助查處。在保留有關上網信息和日誌記錄的前題下,及時刪除有關信息。問題嚴重、情況緊急時,應關閉交換機或相關伺服器。
3、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校園網及其連網的計算機上收閱下載傳遞有政治問題和淫穢色情內容的信息。
4、所有接入網路的用戶必須對提供的信息負責,網路上信息、資源、軟體等的使用應遵守知識產權的有關法律法規。對於運行無合法版權的網路軟體而引起的版權糾紛由使用部門(個人)承擔全部責任。
5、嚴禁在網路上使用來歷不明、引發病毒傳染的軟體,對於來歷不明的可能引發計算機病毒的軟體應使用公安部門推薦的殺毒軟體檢查、殺毒。
6、認真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監控、封堵、清除網上有害信息。為有效地防範網上非法活動、各子網站要加強出口管理和用戶管理。重要網路設備必須保持日誌記錄,時間不少於1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