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承包法律法規
A. 承包經營的法律責任
承包經營是指農村集體組織,農村承包經營戶依照承包合同的規定,對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等資源所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確立承包經營權的目的是用法律形式承認農村承包經營戶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保護承包經營人從事經營並獲得收益的權利,從而鞏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和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承包經營權是承包經營責任制在法律上的反映。
法律責任
一承包經營可以採取公開招標方法確定承包者(即,董事會根據事先擬定的條件由合營企業公開招標);也可以根據董事會決議由合營企業直接和承包者(可以是合營1方,也可以是第3方)簽訂承包經營協議。
二承包經營不得改變合營企業的法人地位、名稱和經營范圍。
農戶喜看承包經營權證
三承包者是合營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者,應嚴格執行承包經營合同,接受合營企業董事會的監督。承包者對合營企業的財產無權行使任何形式的處置權,如,轉讓、變賣、轉移、抵押、出租、贈送等。承包者應定期據實向合營企業董事會報送企業的財務報表。 四承包經營期限1般為1至3年,最長不得超過5年。承包者應保證,承包經營期滿時,合營企業能夠扭虧為盈或經營狀況有明顯改善。
五承包經營只能對合營企業的稅後利潤實行承包。承包雙方應根據設立合營企業時的可行性報告中的有關指標及市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承包期間的年利潤基數。
六承包經營期內,承包者須於每年第1季度內向合營企業提交承包經營風險保證金保函或風險抵押金。抵押金不得再另設擔保,不得以合營者的出資作抵押。風險保證金、保函須以銀行不可撤銷、合營企業可以單方提款的形式提供。無論以哪種形式,其數額均不得低於當年承包利潤總額的50%。
七承包經營期間,承包者若以合營企業的名義貸款,須經董事會同意。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的負債余額不得超過當年承包利潤的總額。
八承包經營期間,合營企業仍應執行國家各項法律、法規和財務會計制度。
B. 想問一下工程總承包合同涉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關建設抄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准》(試行)、《建築安裝工程總分包實施辦法》、《建設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價格管理暫行規定》、《工程建設項目實施階段程序管理暫行規定》等。
C. 企業需要遵守的法律
1、《公司法》
公司法,是規范公司行為的基本法律,公司的設立、股東資格專、公司章程、股東責任、屬股東權利、公司高管、公司解散、清算等事項,都應當按照公司法的規定來進行,是中、小企業貫穿始終的一部法律。
2、《公司登記管理條例》
公司登記管理條例是公司設立、年檢、注銷必須遵循的法規。
3、《合同法》
公司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盈利,而盈利就離不開交易。《合同法》是規范市場交易的法律,是民事主體進行經濟活動所遵循的主要法律。合同涵蓋的內容廣泛,不僅商品交易需要訂立合同,涉及到公司的股權交易、知識產權交易、物權變動等事項也均需有合同保障,均受《合同法》的調整。
4、《物權法》
公司經營所得,涉及到的土地、房產等不動產以及交易有些動產,是需要登記才能取得物權的,這部分物權的取得是要受《物權法》調整的。
5、金融類法律
公司成立之後,運營期間,要支付結算、要貸款融資,這個時候,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貸款通則》、《票據法》、《證券法》等。
公司為了分散風險以及交通工具類因國家強制規定,而必須或選擇的保險,就又涉及到《保險法》的相關規定。
D. 一般工程承包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現行的與建設工程承、發包有關的主要法規有:
《建築法》、《招標投標法》及《回工程建設答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建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工程建設項目自行招標試行辦法》、《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招標投標哦管理辦法》、《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等六部規章和規範文件。
二、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一般規定:
1、建設工程承包與發包合同必須採用書面形式。口頭約定方式在法律上無效。
2、建設工程承包與發包中禁止行賄受賄。
3、承包單位必須具有相應資格(營業執照、資質等級證書、生產許可證等)。
4、提倡總承包、禁止肢解分包。
三、對於一些特殊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經項目審批部門批准,可不進行招投標而直接發包。
這些工程項目有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要採用特定專利或專有技術的,或者建築藝術造型有特殊要求的;工程項目的施工,主要技術要採用特定的專利或專有技術的;在建設工程追加的附屬小型工程或主體加層工程,原中標人仍具備承包能力的;施工企業自建自用且在該施工企業資質等級允許業務范圍內的工程。
E. 葯品經營性企業可以承包給個人嗎求具體的法律規定,謝謝!
葯品經營企業可以承包給個人,法律規定年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企業法定代表人、企業負責人、質量負責人無《葯品管理法》第76條、第83條規定的情形;企業負責人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熟悉國家有關葯品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所經營葯品的知識; (三)具有與經營規模相適應的一定數量依法經過資格認定的葯學技術人員。企業質量負責人具有葯學或相關專業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且必須是執業葯師;企業質量管理機構負責人必須是執業葯師,並有三年以上葯品經營質量管理工作經驗;其他質量管理人員應具有葯師(含中葯師)以上技術職稱,或者具有葯學或相關專業大專以上學歷。企業質量管理人員中必須有能熟練使用計算機軟體管理所經營葯品質量的專門人員。經營中葯材、中葯飲片的企業,必須配備中葯師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
這是法律法規對人的條件要求,開辦葯品經營企業,還有諸多規定,如場地的大小,設備的配置等等很多,在這里不一一例舉了,因為你的問題主要是問對人的要求。
F. 企業承包經營合同糾紛適用什麼法律
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辦理登記。經區市縣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審核,符合登記有關規定的,報請同級人民政府依法頒發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予以確認。(五)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資料歸檔。嚴格執行土地承包檔案管理規定,堅持分級管理、集中保管的原則,建立健全整理立卷、分類歸檔、安全保管、公開查閱等制度。確權登記檔案由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負責集中保管,並依法按期移交同級國家綜合檔案館;不具備保管條件的,可提前移交。六、工作步驟(一)成立機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市上成立以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的確權登記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督導確權登記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具體承擔綜合協調、制定實施方案、擬定操作程序、籌備召開布置會、指導具體實施等工作。區市縣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確權登記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實施確權登記工作。鄉鎮、村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二)落實人員。確權登記工作政策性、技術性和社會性很強,需要一支懂政策、業務精、作風實的骨幹隊伍。各地要抽選政治思想過硬、業務能力強、工作認真負責的同志,特別是村社要抽選熟悉情況、在群眾中有威望、辦事公道的農民具體從事該項工作,確保確權登記工作層層有人管、有人做。(三)組織培訓。通過多種形式,採取分級培訓方式,對各級工作人員開展確權登記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業務培訓。市上主要是對區市縣業務領導和工作骨幹進行培訓;各區市縣對鄉鎮、村社幹部和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使各級工作人員准確理解和把握政策界限,明確操作規程和操作規范。(四)宣傳動員。農村土地承包管理部門要會同宣傳部門認真制定宣傳方案、確定宣傳內容、擬定宣傳提綱。要採取廣播、電視、報紙、網路、標語、公開信等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開展確權登記的目的、意義、內容等宣傳,讓廣大農民群眾充分認識開展確權登記不僅是落實黨和國家政策法律的要求,更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需要,從而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五)摸清底數。以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為基礎,結合農村土地承包合同、證書等檔案資料,對農戶現有承包土地的地塊、空間位置、面積等進行清查實測,形成基礎數據和矢量圖斑,作為確權頒證的原始資料。(六)審核完善。對清查的情況進行審核,製作承包地塊位置平面圖,經公示無異議後,編制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簿。權屬存在爭議的,通過當事人協商、鄉村調解解決;仍不能達成一致的,可採取仲裁、訴訟等途徑解決後,再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簿。(七)登記頒證。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簿內容,逐戶錄入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系統,經復核無誤後,製作(列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並及時頒發到戶,真正做到權屬清楚、合同規范、權證齊全、賬簿完善、責任明確。(八)整理歸檔。依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和農業部、國家檔案局《關於加強農村土地承包檔案管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將確權登記工作表冊、承包合同、登記簿等紙質文件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和歸檔,並將有關內容錄入農村土地承包管理系統。(九)總結驗收。各區市縣要對確權登記工作進行全面自查和認真總結;市上在區市縣自行檢查的基礎上,組成考核驗收組對確權登記試點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凡檢查驗收中不合格的,要督促完善後再組織驗收。七、進度安排(一)組織准備階段(2012年9月至10月)。完成成立機構、宣傳發動、開展培訓、調查摸底、制定方案等工作。區市縣制定的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實施方案要在10月15日前報同級人民政府批准和市農業局備案。(二)先期試點階段(2012年10月至12月)。完成現場勘界、清查實測、形成圖斑、張榜公布、建立登記簿、登記發證、整理歸檔等工作。認真解決試點中的矛盾糾紛,總結試點經驗,為全面推開打下堅實基礎。(三)全面推開階段(2013年1月至10月)。指導廣安區全面推開確
G. 工程承包法律是怎樣規定的
一、「兩個總包」的法律制度
1、《建築法》第24條規定:「提倡對建築工程實行總承包,禁止將建築工程肢解發包。建築工程的發包單位可以將建築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設備采購一並發包給一個工程總承包單位,也可以將建築工程勘察、設計、施工、設備采購的一項或者多項發包給一個工程總承包單位;但是,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單位完成的建築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單位。」
2、《合同法》第272條規定:「發包人可以與總承包人訂立建設工程合同,也可以分別與勘察人、設計人、施工人訂立勘察、設計、施工承包合同。發包人不得將應當由一個承包人完成的建設工程肢解成若幹部分發包給幾個承包人。」
以上是調整我國建設領域的兩部基本大法對我國工程建設中的「兩個總包」的明文規定,從而在立法上確立了「兩個總包」的法律制度。根據上述二法的規定,可以得出的第一個結論是:「兩個總包」是指工程總承包和施工總承包。
工程總承包
根據上述二法和《建設部關於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建市[2003]30號)的規定,工程總承包是指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簡稱工程總承包企業)受業主委託,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工程總承包企業就工程項目的質量、安全、工期、造價等向業主負責。工程總承包的具體方式有設計采購施工(epc)/交鑰匙總承包、設計—施工總承包(d--b)、設計—采購總承包(e--p)、采購—施工總承包(p--c)等。《建築法》(修訂送審稿)也從立法上對工程總承包作出了明確的鼓勵性規定,其第33條規定:「國家推行建設工程總承包,鼓勵具有勘察、設計、采購、施工、施工管理等綜合功能的工程公司的發展。建設工程的發包單位可以將建設工程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的多項或者全部發包給一個工程總承包單位。」
施工總承包
根據上述二法和《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施工總承包是指施工總承包企業根據合同約定承接合同內的各專業工程和勞務作業並就所承接的施工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等與承(分)包人向發包人連帶負責的承包模式。
H. 企業經營權承包適用合同法什麼法律關系
全民所有來制工業企源業
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全民所有制小型工業企業租賃經營暫行條例》,由企業和企業上級主管部門處理。
我們認為來信中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企業法人與其內部的經營部門之間簽訂承包經營合同,是該企業經營管理的一種方式,由此發生的糾紛,屬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問題,應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及企業規章處理,而不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依據經濟合同法第二條之規定,該法僅適用於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系而訂立的合同。
I. 承包經營國有企業可以採取哪些方式
國有企業承包經營改革
20世紀80年代,受農村承包經營責任製成功的啟發,在政府的推動下,國有企業也開始進行承包經營改革。
1986年,國務院決定推行多種形式的經營承包責任制,給經營者以充分的經營自主權。
1987年,國務院決定將企業改革的重點放在完善企業經營機制上,依據兩權分離原則,實行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
1988年,國務院發布《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暫行條例》,以國務院法規的形式將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確定下來。
同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第2條第4款也規定:企業根據政府主管部門的決定,可以採取承包、租賃等經營責任制形式。全國大部分國有企業實行了承包經營。承包經營責任制實際上是一種目標管理責任制,是將國家對國有企業發展的目標要求加以分解,以與企業經營者簽訂承包經營合同的方式落實企業的經營自主權。經營者按照承包合同自主經營,承包完成國家的目標和任務(即承包指標),國家對完成承包指標的經營者兌現約定的獎勵和報酬。
隨著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不斷完善,企業承包指標不斷豐富,由最初的上繳利潤指標、技術改造指標,發展到後來的經濟效益指標、發展後勁指標、企業管理指標等綜合指標體系。承包經營責任制能夠較好地確定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權責利關系,落實企業的經營權,具有較強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企業經營者的積極性,增強了國有企業的活力,推動了國有經濟的發展。
到了20世紀90年代,股份制改革逐漸成為企業改革的主流,承包經營不再受重視。但實踐證明,股份制對國有企業並非靈丹妙葯,股份制改造並沒有涉及公有財產經營的深層次問題,只是形式上的變革,沒有解決好作為股東的國家和企業的關系。因此,在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的承包經營責任制仍有大力提倡和進一步完善的必要。承包經營責任制和股份制並不矛盾,完全可以相得益彰。
集體所有制企業也可以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承包經營權實際上是企業經營權的一種形式。在我國,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等經濟組織還在其內部實行多種級別、從上到下的承包經營責任制,將經營活動中的責權利層層落實,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效果。其發包方是經濟組織或經濟組織的下級單位,承包方為經濟組織的內部經營單位或成員。承包方按照承包合同取得對特定國家或集體所有財產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承包經營權。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承包經營,承包方獲得的承包經營權都是對國家或集體所有財產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屬於他物權中的用益物權,具有物權的獨立性和排他性,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干預和侵犯。其次,承包經營權既是承包方的權利,又是承包方的義務。
承包經營權是實現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一種方式,因此,它既是承包方對國家或集體所有財產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同時又是對國家和集體應盡的義務,承包方必須依法正確行使。
當事人一方即發包人是農業集體經濟組織,而其另一方即承包人為該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合同所確定的是承包人對承包的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的土地等生產資料或自然資源的經營權,而不是所有權;承包經營合同的期限一般較長;發包人不僅為承包人提供土地自然資源,還提供必要的生產條件(如農機具),而承包人不僅要交納稅金和約定的承包金,還必須完成規定的生產和定購任務。按照標的劃分,可分為耕地承包經營合同,山林、山地承包經營合同,畜牧承包經營合同,水面承包經營合同和果園承包經營合同等。工商企業承包經營合同是指由國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所指定的有關部門或集體組織為發包人,將全民所有制工商企業或集體所有制企業交給承包人即進行承包經營的企業,或者個人(個人合夥)自主經營,並按照包死基數、確保上交、超收多得、欠收自補的原則,向國家或集體上交稅利,自負盈虧的協議。
具體做法
(1)當事人一方即發包方是國家授權的地方人民政府所指定的有關部門或者是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的工商企業。其另一方即承包人為實行承包經營的企業或企業所屬機構和職工;
(2)合同的目的是為確定承包人對全民所有制工商企業的經營權,確立國家與企業的責權利關系,實現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或為落實企業內部生產責任制,使生產經營好壞同利益掛鉤,實現多勞多得,而並不是改變企業所有制性質。
(3)工商企業承包合同的期限依法律規定,一般不少於3年。內部承包期限,根據生產經營任務的要求,由雙方約定。
(4)工商企業承包經營合同的標的是承包經營企業的財產,而不是企業本身。
合同包括工業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商業企業承包經營合同,以及交通、建築、農林、物資、外貿等不同行業的企業承包經營合同。依其確定的關系的性質不同,可分為全民所有制企業承包經營合同和集體所有制企業承包經營合同。承包經營企業為落實企業內部經濟責任制,由企業同其所屬機構或職工簽訂的承包經營合同,稱為「企業內部承包合同」,它是實現生產經營和勞動管理的一種手段,屬於工商企業承包經營合同的特殊形式,同一般企業承包經營合同有所不同,工商企業承包經營合同由發包、承包雙方按照平等、自願協商的原則,以書面形式訂立,其內容一般應包括以下主要條款:承包形式;承包期限;上交利潤或減虧數額;國家指令性供應計劃和產品生產計劃;產品質量及其他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技術改造任務、國家資產維護和增殖;留利使用、貸款歸還,承包前的債務處理;雙方權利義務;違約責任;對企業經營者的獎罰;合同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