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河南省地方立法條例

河南省地方立法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20 01:07:59

Ⅰ 中國憲法典上最有機會考的30條條文

一、今年司法考試,憲法部分有什麼變化?

應該說,近幾年來,在綜合考試中,憲法部分是變化最小的。大綱幾乎沒變過,司法部推薦教材也大體保持了原貌,考試題型、分值也基本維持了原來的情形。當然,從今年考試大綱及舉例來看,也有一個潛在的變化,即憲法內容出現在了第四張試卷中。這意味著司法考試從重知識、重實踐向重基本理論方向轉化。這一不經意的變革,無論對命題者,還是對廣大考生來說,都會產生一個革命性的位移。它標示著,憲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將在司法考試中佔有一定比例。而主觀題的復習與選擇題等客觀題相較,無疑增加了復習的難度。它不僅要求熟記法條,還要求考生具備法律推理、法律論證、法律邏輯、法律語言的能力,並以此為工具分析,闡釋現實法律問題。

二、如何准備主觀性試題?

自2003年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出現主觀題後,考生如何備考這種題型就成了公共話題。一般而言,命題者將主觀題引入司法考試,是其大膽創新的表現。由於只考過一次,故很難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然而,就一般情形觀察,司法考試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的現實情況總有著密切聯系,它還沒有達到對法律進行哲學探討、實證研究、規范分析的地步。可以推論,主觀題基本上鎖定在以案說法、以事論法的層面。當然,由於社會現象的復雜多樣性,它並不截然地分類為憲法問題、行政法問題或法理問題,因此,將法理、憲法、行政法等問題加以綜合,就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考生對當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能夠用所學的法學基本理論進行觀察、分析,提出問題,並能加以解釋,培養法律人獨有的問題意識。

三、能否舉例說明如何回答主觀題?

2003年來,河南洛陽中院法官李慧娟審理了一宗「種子案」。該案中,甲公司委託乙公司培育種子,雙方約定了數量、質量、價款、交貨時間等。乙公司培養完種子後,沒有依約將良種賣給甲公司,而是高價賣向市場,給甲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甲公司依法將乙公司告到法院。李慧娟法官作為本案的審判長,在確定乙公司的賠償基準時,遇到了法律難題,依據河南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條例,乙公司應依國家指導價,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7萬元;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乙公司依市場自由價,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約70萬元。最後,李法官以河南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條例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不一致,下位法自然無效為由,判決乙公司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70萬元。問題,你如何評價李慧娟法官的行為?

首先,李慧娟法官的法律推理是正確的。司法機關審判案件的過程實質上包括兩個階段,即查清案件事實的過程和適用法律的過程。法律事實的查清需要依據法定程序,法官根據專業知識,站在中立的立場,親耳聽到、親眼看到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形成內心確信,採信經證據證明的事實。法律的適用需要法官在現實有效的法律規范中,尋找到適合本案的法律規范。當有唯一的法律規范適用本案時,法官自可不費周折,直接適用相應規范,裁判案件。當有兩個以上(包括兩個)法律規范適用本案時,法官要對適用的法律規范進行審查,運用法律規范的適用規則,最終確定適用本案中的准據法。本案中,李法官通過搜尋,查到了適用本案的兩個法律規范。根據法律推理的規則(下位法與上位法不一致時,適用效力更高的上位法),尋找到了適用本案的有效的法律規范,即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種子法,綜觀李法官的推理過程,是符合法律規范統一原則的。

其次,李慧娟法官的判決宣告是有疑問的。本案的爭點在於,作為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種子條例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國家種子法不一致後,法官是否有權宣告下位法自然無效。按照我國的憲政體制,中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西方國家按三權分立原則組建的國家政權不同,中國的國家政權並非在水平方向上劃分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實行三權之間的均質化又互相制衡。中國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其負責,受其監督。然而,中國的政府兩院不能反過來制約國家權力機關。本案中,李慧娟法官在法律推理的基礎上,可以直接適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卻不能宣告地方性法規無效,從而挑戰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也許有人為李法官辯護,認為她在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甚至最終會導致違反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規被撤銷或立法機關自行更改,但就實證法而言,它必定與中國當下的人大制度存在抵觸。人大制度是一回事,人大制度完善是另一回事。

最後,李慧娟法官的正確做法,也許應該停止案件的審判,將此案逐級報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該地方立法是否合法,由最高權力機關處理法規之間的沖突問題。因為我國立法法規定,最高法院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規審查的建議。當然,依據立法法的實體規定,李慧娟法官也可以個人的名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規審查的建議,由常委會的相關工作機關決定是否啟動審查程序。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焦洪昌

Ⅱ 如何答司考主觀題

自2003年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出現主觀題後,考生如何備考這種題型就成了公共話題。一般而言,命題者將主觀題引入司法考試,是其大膽創新的表現。由於只考過一次,故很難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然而,就一般情形觀察,司法考試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的現實情況總有著密切聯系,它還沒有達到對法律進行哲學探討、實證研究、規范分析的地步。可以推論,主觀題基本上鎖定在以案說法、以事論法的層面。當然,由於社會現象的復雜多樣性,它並不截然地分類為憲法問題、行政法問題或法理問題,因此,將法理、憲法、行政法等問題加以綜合,就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考生對當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能夠用所學的法學基本理論進行觀察、分析,提出問題,並能加以解釋,培養法律人獨有的問題意識。

舉例說明如何回答主觀題

2003年來,河南洛陽中院法官李慧娟審理了一宗「種子案」。該案中,甲公司委託乙公司培育種子,雙方約定了數量、質量、價款、交貨時間等。乙公司培養完種子後,沒有依約將良種賣給甲公司,而是高價賣向市場,給甲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甲公司依法將乙公司告到法院。李慧娟法官作為本案的審判長,在確定乙公司的賠償基準時,遇到了法律難題,依據河南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條例,乙公司應依國家指導價,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7萬元;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乙公司依市場自由價,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約70萬元。最後,李法官以河南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條例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不一致,下位法自然無效為由,判決乙公司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70萬元。問題,你如何評價李慧娟法官的行為?

首先,李慧娟法官的法律推理是正確的。司法機關審判案件的過程實質上包括兩個階段,即查清案件事實的過程和適用法律的過程。法律事實的查清需要依據法定程序,法官根據專業知識,站在中立的立場,親耳聽到、親眼看到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形成內心確信,採信經證據證明的事實。法律的適用需要法官在現實有效的法律規范中,尋找到適合本案的法律規范。當有唯一的法律規范適用本案時,法官自可不費周折,直接適用相應規范,裁判案件。當有兩個以上(包括兩個)法律規范適用本案時,法官要對適用的法律規范進行審查,運用法律規范的適用規則,最終確定適用本案中的准據法。本案中,李法官通過搜尋,查到了適用本案的兩個法律規范。根據法律推理的規則(下位法與上位法不一致時,適用效力更高的上位法),尋找到了適用本案的有效的法律規范,即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種子法,綜觀李法官的推理過程,是符合法律規范統一原則的。

其次,李慧娟法官的判決宣告是有疑問的。本案的爭點在於,作為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種子條例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國家種子法不一致後,法官是否有權宣告下位法自然無效。按照我國的憲政體制,中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西方國家按三權分立原則組建的國家政權不同,中國的國家政權並非在水平方向上劃分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實行三權之間的均質化又互相制衡。中國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其負責,受其監督。然而,中國的政府兩院不能反過來制約國家權力機關。本案中,李慧娟法官在法律推理的基礎上,可以直接適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卻不能宣告地方性法規無效,從而挑戰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也許有人為李法官辯護,認為她在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甚至最終會導致違反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規被撤銷或立法機關自行更改,但就實證法而言,它必定與中國當下的人大制度存在抵觸。人大制度是一回事,人大制度完善是另一回事。

最後,李慧娟法官的正確做法,也許應該停止案件的審判,將此案逐級報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該地方立法是否合法,由最高權力機關處理法規之間的沖突問題。因為我國立法法規定,最高法院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規審查的建議。當然,依據立法法的實體規定,李慧娟法官也可以個人的名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規審查的建議,由常委會的相關工作機關決定是否啟動審查程序。

Ⅲ 如何備考司考憲法主觀題

一、如何備考司考主觀題? 自2003年全國統一司法考試出現主觀題後,考生如何備考這種題型就成了公共話題。一般而言,命題者將主觀題引入司法考試,是其大膽創新的表現。由於只考過一次,故很難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然而,就一般情形觀察,司法考試與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的現實情況總有著密切聯系,它還沒有達到對法律進行哲學探討、實證研究、規范分析的地步。可以推論,主觀題基本上鎖定在以案說法、以事論法的層面。當然,由於社會現象的復雜多樣性,它並不截然地分類為憲法問題、行政法問題或法理問題,因此,將法理、憲法、行政法等問題加以綜合,就是不可避免的。這就要求考生對當下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能夠用所學的法學基本理論進行觀察、分析,提出問題,並能加以解釋,培養法律人獨有的問題意識。 二、司法考試憲法部分有何變化 應該說,近幾年來,在綜合考試中,憲法部分是變化最小的。大綱幾乎沒變過,司法部推薦教材也大體保持了原貌,考試題型、分值也基本維持了原來的情形。當然,從司法考試大綱及舉例來看,也有一個潛在的變化,即憲法內容出現在了第四張試卷中。這意味著司法考試從重知識、重實踐向重基本理論方向轉化。這一不經意的變革,無論對命題者,還是對廣大考生來說,都會產生一個革命性的位移。它標示著,憲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將在司法考試中佔有一定比例。而主觀題的復習與選擇題等客觀題相較,無疑增加了復習的難度。它不僅要求熟記法條,還要求考生具備法律推理、法律論證、法律邏輯、法律語言的能力,並以此為工具分析,闡釋現實法律問題。 三、請說明如何解答司考主觀題? 2003年來,河南洛陽中院法官李慧娟審理了一宗「種子案」。該案中,甲公司委託乙公司培育種子,雙方約定了數量、質量、價款、交貨時間等。乙公司培養完種子後,沒有依約將良種賣給甲公司,而是高價賣向市場,給甲公司造成了經濟損失。甲公司依法將乙公司告到法院。李慧娟法官作為本案的審判長,在確定乙公司的賠償基準時,遇到了法律難題,依據河南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條例,乙公司應依國家指導價,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7萬元;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乙公司依市場自由價,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約70萬元。最後,李法官以河南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條例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不一致,下位法自然無效為由,判決乙公司賠償甲公司經濟損失70萬元。問題,你如何評價李慧娟法官的行為。 首先,李慧娟法官的法律推理是正確的。司法機關審判案件的過程實質上包括兩個階段,即查清案件事實的過程和適用法律的過程。法律事實的查清需要依據法定程序,法官根據專業知識,站在中立的立場,親耳聽到、親眼看到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形成內心確信,採信經證據證明的事實。法律的適用需要法官在現實有效的法律規范中,尋找到適合本案的法律規范。當有唯一的法律規范適用本案時,法官自可不費周折,直接適用相應規范,裁判案件。當有兩個以上(包括兩個)法律規范適用本案時,法官要對適用的法律規范進行審查,運用法律規范的適用規則,最終確定適用本案中的准據法。本案中,李法官通過搜尋,查到了適用本案的兩個法律規范。根據法律推理的規則(下位法與上位法不一致時,適用效力更高的上位法),尋找到了適用本案的有效的法律規范,即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種子法,綜觀李法官的推理過程,是符合法律規范統一原則的。 其次,李慧娟法官的判決宣告是有疑問的。本案的爭點在於,作為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種子條例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國家種子法不一致後,法官是否有權宣告下位法自然無效。按照我國的憲政體制,中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為原則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與西方國家按三權分立原則組建的國家政權不同,中國的國家政權並非在水平方向上劃分國家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實行三權之間的均質化又互相制衡。中國的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向其負責,受其監督。然而,中國的政府兩院不能反過來制約國家權力機關。本案中,李慧娟法官在法律推理的基礎上,可以直接適用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種子法,卻不能宣告地方性法規無效,從而挑戰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也許有人為李法官辯護,認為她在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甚至最終會導致違反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規被撤銷或立法機關自行更改,但就實證法而言,它必定與中國當下的人大制度存在抵觸。人大制度是一回事,人大制度完善是另一回事。 最後,李慧娟法官的正確做法,也許應該停止案件的審判,將此案逐級報最高法院,由最高法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該地方立法是否合法,由最高權力機關處理法規之間的沖突問題。因為我國立法法規定,最高法院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規審查的建議。當然,依據立法法的實體規定,李慧娟法官也可以個人的名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規審查的建議,由常委會的相關工作機關決定是否啟動審查程序。 以上幾點是對復習2012年司法考試考生比較關切的問題的簡單答復,其實考了這么多年的律考和司考,憲法部分的重要知識點早已經非常明確了,大家一定要夯實自己的基本功,這樣才能有備無患,笑看2012司考。 司法考試交流群:司法模擬考場

Ⅳ 如何查詢河南省地方法律法規,工程類的。

建議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查詢。

河南省地方立法條例 :

河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專會第五次會議於2016年1月屬31日審議通過了《河南省地方立法條例》,現予公布。《河南省地方立法條例》於2016年1月31日起施行。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河南省地方立法條例

  • 發布部門

    河南省人大(含常委會)

  • 發布日期

    2016.01.31

  • 實施日期

    2016.01.31

  • 時效性

    現行有效

  • 效力級別

    省級地方性法規

  • 法規類別

    人大立法

Ⅳ 關於法律實務的問題

法律實務就是將所學的法律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法律問題的解決過程。
法律知識就是法律包括有關理論

Ⅵ 河南規定獨生子女護理假每年不少於多少天

2018年7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河南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草案)》,草案規定,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老年人住院治療期間,其子女所在單位應當給予每年累計不少於20日的護理假,護理假期間視為出勤。

此次草案經過了兩次審議,25日下午,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了二審稿,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26日,法制委員會召開會議,作了約50處修改,形成了草案表決稿。主要的修改就是將獨生子女護理假從不超過二十日修改為不少於二十日。


此外,國家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致使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責令改正,或者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Ⅶ 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如何選擇適用

執法人員在立案處罰的過程中發現《河南安全生產條例》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均對該違法行為規定了相應的罰則,但二者規定的罰款數額不同,前者為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後者為二萬元以下。 分析: 對該企業的行為該如何處罰,辦案機構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地方性法規——《河南安全生產條例》。理由是:《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參照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由此推斷,地方性法規應作為執法依據,部門規章只是參照適用。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部門規章——《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理由是: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制定的雙方是地方人大和國務院各部門,難以區分大小,效力等級相同。在同一層級的安全生產立法對同一類問題的法律適用上,應當適用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應當適用《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對該企業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 原因如下: 一、正確理解《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在參照規章時,應當對規章的規定是否合法有效進行判斷,對於合法有效的規章應當適用。實踐中,一些地方的人民法院、檢察院僅憑對《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二條和第五十三條的簡單理解,就在部門規章與地方性法規不一致時直接選擇適用地方性法規,這樣做是不符合立法本意的。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先對部門規章進行合法性審查,只要該部門規章是合法有效的就應當適用,然後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沖突的問題。 二、適當參照特殊法優於普通法的原則。 《河南安全生產條例》是適用於河南省范圍內安全生產領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問題、共性問題的法律規范,對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的規定僅僅是籠統的規定,它不解決某一領域存在的特殊性、專業性的法律問題。《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是適用於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的特殊性、專業性問題的法律規范,它比《河南安全生產條例》更專業、更具體、更有可操作性。 另外,針對本案的具體情況,筆者建議:本案可以依據新修改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罰。在實踐過程遇到的其他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對同一事項有不同規定時,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的有關規定。(作者:安陽市安監局 劉玉敏)

Ⅷ 有哪些地方立法權造成了地方保護主義

首先,地方立法權擴容謹防「法盲立法」。當前大多數設區的市,不論是組織機構還是人員素質皆難以擔當地方立法的重任。目前享有地方立法權的49個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經濟特區所在地城市等等,其一般經濟文化比較發達,人大常委會的組織機構比較健全,常委會委員或人大代表的素質相對較高。而此次擬新擴容的設區的市,其不僅大多沒有專司立法的專門委員會或者是工作機構,常委會組成人員中法律背景出身的比例極低,熟悉立法理論與實踐的人才幾乎缺乏儲備,在此種情況下,未經任何試錯即輕率打開地方立法之門,其後果委實難以想像,此種後果在實踐中最突出的體現可能便是地方性法律簡單拼湊乃至直接抄襲上位法。
其次,地方立法權擴容提防地方保護主義法律化。賦予更多的城市以地方立法權,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積極性得以發揮,但地方黨委、政府藉助地方立法權以加強其地方保護主義和地方利益的擔憂亦絕非杞人憂天。立法是一項妥協的藝術,也是權力配置合理下的利益表達、意志設定過程。享有立法權主體的行政層級越低,其與具體公民、企業、社會組織的利益糾葛越緊,對公民和社會權益的損害就越大,因此享有地方立法權主體過多過濫,定會助長地方保護主義、本位保護主義的盛行。通俗地講,便是所謂的「屁股決定腦袋」,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難免不將自身的利益「塞進」地方性立法當中,使其地方保護主義在「法律化」的掩飾下顯得「名正言順」,尤其是在地方立法公眾參與制度、地方立法監督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形下,此種擔憂表現得更為突出。
再次,地方立法權擴容避免危及法制統一。我國作為單一制國家,法制統一的意義尤為重大,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更是作為一項憲法原則。又由於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地之間在經濟、文化方面的差距較大,為此形成了多層次的立法體制,除國家層面的立法外,部分地方亦可進行立法。但地方立法權的迅速擴容,在一定程度上會挑戰我國法制的統一。具體有二:一是某些地方在立法之時,有意或者無意地突破中央與地方之間的立法許可權,或是地方在國家立法已有規定的情況下制定與之相悖的地方性立法。如轟動一時的「洛陽種子案」所涉及的《河南省農作物種子管理條例》便被認為違反了作為上位法的《種子法》。二是地方立法原本符合上位法的規定,但由於上位法立、改、廢活動較為頻繁,而地方性立法由於諸方面的緣由未能及時進行相應的調整,如此一來便出現了地方性立法與上位法相抵牾的情形。尤其在活化的違憲審查制度和司法審查制度闕如的情況下,地方性法規依法又是司法裁判必須援引的依據,地方立法權主體的率爾擴容弄不好會顯在或潛在地助長司法的地方化。
誠如上述,地方立法權擴容背後的原因諸多。賦予更多的設區的市以地方立法權,即便有諸多積極效應和客觀需要,但真得如《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那般急劇增加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數量?答案應是否定的。其中最關鍵的理由便是:探索型改革基於降低試錯風險和改革成本的需要,往往趨向於「分步走」的改革路徑。於此層面而言,分批賦予設區的市以地方立法權或許更為穩妥與合理,當然賦予地方立法權的條件可不如批准「較大的市」那般苛刻,《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此所做的制度設計可謂合理,其規定:「前款規定的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等因素確定」。
地方立法權的擴容除選擇「分步走」的路徑之外,尚須確保地方性立法的科學性,具體而言,以下舉措值得考慮:
第一,委託第三方起草地方性立法草案。在現有的體制之下,法律草案往往由行政機關或是人大有關機構直接起草,此種作法自有其優勢,但由此導致的後果有二:一是由行政機關起草法律草案,立法草案難免不受部門利益的影響。試舉一例,在交通管理領域的地方立法過程中,實踐中通常是由政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起草法律草案,如此一來,交通管理部門既是游戲規則的制定者,亦是游戲的參與者,這不僅直接造成了立法的不公,並間接導致了執法的不公。基於此,委託中立的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部門利益對立法的挾持與干涉。二是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可以避免「法盲立法」的窘境。因為受委託的第三方大多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其通常具有立法所需的專業性知識。十八屆四中全會亦提出:「探索委託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規草案」,在過去的地方立法實踐中類似的舉措亦不在少,1993年通過的《廣東省經紀人管理條例》即為我國首次委託專家學者起草的法律草案。但此項制度的建立尚存諸多問題有待明確與解決,譬如第三方選擇的方式,是直接委託還是公開招標抑或是其他方式;如何確保第三方不受相關機關的牽制,如何實現第三方不偏不倚地起草法律草案;如何避免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制度步法律草案徵求意見制度的後塵,即使第三方起草法律草案不至於流於形式,法律草案符合立法者的利益時就採納,不符合其利益時便棄之一旁。
第二,健全對地方立法權的監督機制。為了避免地方立法權的濫用,有效的監督勢不可缺。此種監督無外乎事前與事後兩種主要形式,前者主要指的是地方性立法生效的前置程序,譬如我國《立法法》要求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方可施行。後者則是對既已施行的地方性立法進行合憲性、合法性審查,並對其中違憲、違法的地方立法予以撤銷,我國《憲法》、《立法法》對此均有所規定,但該制度設計在實踐中並未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現如今,隨著地方立法權的擴容,地方立法的數量勢必增加,違背上位法的地方立法的數量同樣會隨之增加,在此情形下,若上述審查、撤銷制度依舊處於「冰凍」狀態,其後果不言自明。於此層面而言,欲使地方立法權擴容不至於遭到濫用,對地方性立法的審查與撤銷制度無疑需要「解凍」。
第三,劃定設區的市在進行地方性立法中的許可權。在立法體制中,許可權劃分的方式有二:一是負面清單的模式,即只要不屬於國家立法權的專屬范圍,地方皆可進行立法;二是正面清單的模式,即唯有明確授權的事項,地方始可進行立法。二者各有優劣,我國現行《立法法》便是第一種模式,即《立法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為國家立法權所專屬,除特別授權外,不容許由法規、規章等進行規定,其中諸如犯罪和刑罰等內容甚至不允許進行特別授權。為防止擴容後的地方立法權出現尚難以預期的濫用,對設區的市的地方立法權可通過正面清單的方式予以限制,即在保障這些地方擁有城市發展所需的立法許可權的同時,又不至於為地方性立法僭越國家立法創造「條件」。《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其許可權的規定為:「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城市建設、市容衛生、環境保護等城市管理方面的事項。」需要進一步研究的是:《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對立法許可權的限制是否溯及過去已享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如何使立法法有關較大市的規定與憲法相關規定對接?此外,尚需要指出的是此許可權並非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Ⅸ 河南省《土地徵收徵用法》 什麼時候制定

新的河南省《土地徵收徵用法》還沒有頒布!

徵用農民的耕地和山地的補償辦法,以前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很詳細,各省還有細則。

河南省制定的《河南省<土地管理法>實施辦法》,其中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是關於征地補償的規定:
第三十條 國家建設徵用集體所有的土地,用地單位應按下列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青畝補償費和附著物補償費:
(信陽市也適用)
一、土地補償費。
徵用耕地(包括菜地)、果園、魚塘、藕塘、葦塘、茶園、苗圃等,省轄市郊區按年產值的六倍補償;其他市郊區、工礦區和縣轄鎮按年產值的五倍補償;其它地區按年產值的四倍補償。
徵用耕地中,各類作物的副產品(不包括蔬菜)按每畝主產品年產量的15——20%計算。
徵用未結果的果園按一般年產值的60——80%計算。
徵用新開辟的魚塘、藕塘、葦塘、茶園、苗圃等,按一般年產值的60——80%計算。
以上年產值,均按該地被徵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量和國家規定的產品現行平均價格計算,國家沒有規定價格的,按當地市場的年平均價格計算。
徵用宅基地,除按規定給予拆遷補助外,按耕地給予補償。
徵用無收益的土地,不予補償。
二、青苗補償費。
徵用耕地,按以下標准支付青苗補償費:已下種的按季產值的60——80%計算;已耕作未下種的按季產值的40——60%計算。
三、附著物的補償標准,由省人民政府制定。選址確定後,新增加的附著物不予補償。

第三十一條 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用地單位除支付補償費外,還應支付安置補助費。
徵用耕地每畝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人均耕地一畝以上的補年產值的三倍;七分以上不足一畝的補年產值的四倍;五分以上不足七分的補年產值的五倍;三分以上不足五分的補年產值的七倍;三分以下的補年產值的十倍。
安置補助費的年產值,按該耕地被徵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計算。
徵用宅基地、荒地的,不支付安置補助費。

熱點內容
范冰冰的魔法學院下載 發布:2025-05-20 00:12:13 瀏覽:391
朋友之間喝酒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19 23:50:09 瀏覽:297
道德模範宣傳語 發布:2025-05-19 23:38:01 瀏覽:595
社團部門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9 23:25:57 瀏覽:884
根據民法典第一 發布:2025-05-19 23:21:16 瀏覽:950
美國立法禁止 發布:2025-05-19 23:15:45 瀏覽:499
找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發布:2025-05-19 22:58:32 瀏覽:385
經濟法對生活 發布:2025-05-19 22:57:30 瀏覽:110
外國的法官選任委員會 發布:2025-05-19 22:49:04 瀏覽:301
遼寧法律碩士考點 發布:2025-05-19 22:44:43 瀏覽: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