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嶺保護條例全文
❶ 西安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的職責
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成立後,將會按照《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的相關規定,聯合相關職能部門編制秦嶺生態保護區的產業、旅遊、礦產、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封山育林生物多樣性等專項規劃,清理與《條例》規定不一致的現行政策,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規劃體系;利用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積極解決植被保護、治理水土流失、污染減排、生態系統保護等相關工作;加快建設生態補償機制,加大使水源和生態保護地等區域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實現農村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對秦嶺現有項目進行全面梳理和整頓,清理違規建設,審查在建項目,檢查環保設施運行狀況,糾正亂采濫挖和廢石廢渣隨意傾倒行為,整頓沿山、沿河、沿路的農家樂,通過10-15年的努力,使秦嶺北麓形成城市與山水融合、生態與經濟社會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新格局。
❷ 秦嶺破壞情況
關於華縣秦嶺北鹿上生態環境屢遭破壞問題的情況反映
2003年6月2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開展秦嶺北鹿生態環境保護專項治理工作的通告》。同年10月20日華縣人民政府也發布了《關於對秦嶺北鹿石碴生產進行清理整頓的通告》。之後,華縣用了一個月時間,對全縣生產石碴的砸石機進行清理整頓,使亂開濫採的勢頭得到遏制。並對今後從事石碴生產行業規劃了定點范圍。即:「經縣政府研究決定,保留兩個採石場。第一採石場:縣石碴場(和尚溝)以西,省石碴場(小擔溝)以東。設兩個點:縣石碴場和吝家河石碴場。第二採石場:高塘鎮東澗峪東坡五公里以內。」
但是,自04 年以來,在華縣境內僅20餘公里的秦嶺北鹿沿山一帶,非法亂開濫採的砸石機高達一百餘家,不但死灰復燃,而且愈演愈烈。對秦嶺北鹿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華縣礦產部門為了其自身的利益,既多辦證,多收錢。不惜濫用權利,置省縣兩級政府的通告及國家大局於不顧,為非法炸石場「開綠燈」,違法辦理礦產許可手續。
更為嚴重的是;華縣柳枝鎮『龍風山西溝』屬華縣林業局的國有林場叫『龍風山林場』,長綠喬木柏樹,更加鬱郁蔥蔥。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出台後,林業部門已將該林地及山腳下的坡地以30年『封山育林』合同承包給原華縣物價局幹部汪愛生。汪既每年向國家領取數萬元的退耕還林補助款,又將該林場林地非法變通為採石場,讓其外甥田振紅轉手倒賣給五家個體砸石機老闆,坐收漁利。象這樣的人即騙取國家退耕還林補助款,又破壞生態環境,又違法變通林地用途,炸山毀林,華縣礦產部門竟然為其辦理了礦產許可手續,林業部門置之不理。
自05年5月25日以來,華縣非法亂開濫采現象被省級新聞媒體爆光後,華縣礦產部門、林業部門對以上情況無動於衷,仍在保護。五家砸石機安然無恙。以上情況懇請市長及新聞媒體明查。
柳枝鎮秦嶺山腳下
廣 大 村 民
2005年5月30日
❸ 為什麼要保護秦嶺
秦嶺很重要,任何帝國主義都休想佔領它
❹ 藍田縣秦嶺保護區范圍
秦嶺自然保護區群。
是我國古北界和東洋界動物的交匯過渡地帶和分界線,這里已發現獸類126種,鳥類338種,有國家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_等8種。秦嶺的生物多樣性不僅在我國具有典型特殊性和代表性,而且在世界上也具有獨特性和代表性,引起世界各國人們重視和關注,為保護這一地區生物多樣性。全球環境基金資助具有世界意義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群作為亞洲示範點之一,項目已於1996年開始啟動,2001年結束,通過項目實施提高了自然保護區群保護能力和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動和示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了我省自然保護事業發展。
❺ 秦嶺的有關問題
秦嶺 Tsinling Mountains 亦作Ch'in Ling或Qin Ling。 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南部,經陝西南部到河南西部,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甘肅境內的秦嶺西段山勢較低,山峰海拔2,000米(6,562英尺)左右。叢山之間夾有成縣、徽縣、兩當等盆地。嘉陵江上游以東的東秦嶺山脈走向為正東西向,褶皺緊密,山體碩大,谷地窄小,山地平均高度2,0003,000米(6,5629,843英尺)左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12,359英尺),為中國東部超過3,000米的少數山峰之一,山頂有古冰川遺跡。秦嶺北鄰渭河平原,其間有大斷裂,為北仰南傾的斷塊構造。主脊偏居北側,北坡陡而短,南坡緩而長。水系也不對稱。 山間多橫谷,為南北交通孔道。寶成鐵路沿嘉陵江河谷穿過山地。秦嶺山地對氣流運行有明顯阻滯作用。夏季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北方氣候乾燥;冬季阻滯寒潮南侵,使漢中盆地、四川盆地少受冷空氣侵襲。因此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秦嶺以南河流不凍,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土壤多酸性。秦嶺以北為著名黃土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凍結,植物以落葉闊葉樹為主,土壤富鈣質。秦嶺山地、白龍江流域尚保存連片森林,並有珍貴動物和植物。佛坪為大熊貓產地之一。商洛地區的核桃、岷縣的當歸等均以高產優質著稱。 廣義的秦嶺是橫亘於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巨大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與昆侖山脈分界。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陝西。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余脈沿黃河南岸向東延伸,通稱邙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山脈南部一小部分由陝西延伸至湖北鄖縣。秦嶺山脈全長1600公里,南北寬數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 秦嶺太白山 相傳是春秋戰國時秦國的領地也是秦國最高的山脈遂命名為秦嶺。 狹義的秦嶺是秦嶺山脈中段,位於陝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漢代即有「秦嶺」之名,又因位於關中以南,故名「南山」。 海拔2,000~3,000米。北側斷層陷落。山體雄偉,勢如屏壁。《史記》中說:「秦嶺天下之大阻也。」因此,它有「九州之險」的稱號。 陝西境內的秦嶺呈蜂腰狀分布,東、西兩翼各分出數支山脈。西翼的三支為大散嶺(海拔2819米)、鳳嶺(海拔2000米)和紫柏山(海拔2538米)。東翼分支自北向南依次為華山(海拔1997米)、蟒嶺山、流嶺和新開嶺。山嶺與盆地相間排列,有許多深切山嶺的河流發育。秦嶺中段主體為太白山(海拔3767米)、鰲山(海拔3476米)、首陽山(海拔2720米)、終南山(海拔2604米)、草鏈嶺(海拔2646米)。山體橫亘,對東亞季風有明顯的屏障作用,是氣候上的分界線,又是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江的分水嶺。 秦嶺 南北坡的自然景觀差異明顯。屬黃河流域的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與落葉闊葉林地帶。因長期的農業開發,現多為次生林。秦嶺山區植物區系成分和動物種屬成分具有明顯的過渡性、混雜性和復雜多樣性。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等珍貴品種,鳥類有國家一類保護對象朱䴉和黑鸛。秦嶺現設有國家級太白山自然保護區和佛坪自然保護區。 秦嶺南北的人文景觀亦各具特色。北面的關中平原史稱"八百里秦川",自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人類農耕、定居,是中國有名的文物古跡薈萃之地。秦嶺間南北向的深切河谷自古就是南北交通孔道,其中著名的有今寶(雞)成(都)鐵路經過的陳倉道、西安至寧陝的子午道、傍褒水和斜水的褒斜道,以及儻駱道、周洋道。在秦嶺北坡及關中平原南緣現存眾多的文物古跡及流傳著豐富的歷史故事。有秦始皇陵及許多帝王陵墓群、周代灃鎬遺址、秦阿房宮遺址、樓觀台、張良墓、蔡倫墓等古跡。位於西安市南40餘公里的終南山自古風景秀麗。《詩經·秦風》有「終南何有,有條有梅」的詩句。唐代官紳在此建有別墅,其中以王維的輞川別墅最負盛名。王維所作的優美山水詩大多是描寫此處景色。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有「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的詩句。附近還有翠華山、南五台、驪山等秀麗山峰,山中分布有明清以來建造的太乙宮、老君庵等大小廟宇40餘處,是關中游覽避暑的良好場所。 在秦嶺山脈西段有麥積山石窟,山體懸崖壁立,狀若積麥。自後秦時期開始鑿刻,至今保留有雕刻194窟,佛像7000餘尊,壁畫1300餘平方米,是古代雕塑藝術的寶庫。 在秦嶺的高山密林里,還藏匿著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擁有如此眾多的食草類動物,相信任何食肉動物在這里都不會為食物犯愁。於是,在現已查明豹、雲豹、豺、黃喉貂、豹貓等多種食肉動物的基礎上,動物學家一直沒有放棄在秦嶺尋找華南虎的希望。動物尚且如此,植物就更不用說了。古人雲:太白山上無閑草。秦嶺的植物不但花樣繁多,而且獨具特色。 秦嶺擁有如此得天獨厚的生物資源,原因究竟在哪裡呢?這要從秦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鮮明的特點說起。在中國版圖正中央,秦嶺是自此向東最高的一座山脈,也是惟一呈東西走向的山脈。在地理學家眼裡,秦嶺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裡,秦嶺將動物區系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兩類截然不同的動物在這里交會、融合;在氣候學家眼裡,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學家眼裡,秦嶺和黃河並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母親河,秦嶺還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嶺北部是渭河,黃河最大的一級支流;南部是漢江,長江最大的一級支流。中國大地上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兩條河流上最大的一級支流,夾裹著這樣一座奇特的山脈。更確切地說,是這座博大精深的山脈養育出兩條具有非凡意義的河流。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才會有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確得益於這樣一座朴實無華的由巨大花崗岩體構成的山脈。才會有十三朝帝都長安的繁華。美麗的漢中、安康、商洛就坐落在秦嶺山中。 秦嶺——淮河南北比較表 地區項目 秦嶺——淮河以北 秦嶺——淮河以南 緯度位置 32°N~34°N以北 32°N~34°N以南 主要地形 以平原為主 以丘陵為主 氣候 一月平均氣溫 0℃以下 0℃以上 溫度帶 暖溫帶 亞熱帶 年降水量 400mm~800mm之間, 800mm以上,雨季長,降水多, 雨季短,降水少,集中於夏季。 降水季節變化較小。 干濕狀況 半濕潤地區 濕潤地區 河流 流量 流量較小,季節變化大 流量豐富,季節變化小 含沙量 含沙量多 含沙量少 汛期 汛期短 汛期長 結冰期 冬季結冰 冬季不結冰 農業 耕地類型 以旱地為主 以水田為主 糧食作物 以小麥為主 以水稻為主 油料作物 以花生為主 以油菜為主 糖料作物 以甜菜為主 以甘蔗為主 耕作制度 二年三熟至一年兩熟 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 秦嶺淮河一線 ——我國的南北方分界線 我們應該明確秦嶺淮河一線的走向,以及它作為我們南北分界線的重要條件是什麼。知道這條分界線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線。 首先呢,它之所以成為我國的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肯定是由於這條線兩邊的景觀有差異的原因吧。景觀有差異的因素很多,比如氣溫和降水,還有地形地勢等因素。一般的來說,不同區域的差異往往是來自於氣候造成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南方降水多,北方降水少,東部臨海地區降水多,內陸西部地區降水少等。不多說了,我們可以通過以上介紹來推斷,這條線必定是氣候的分界線了。由此,我們可以再通過氣候的差別來了解秦嶺和淮河分界線兩邊的氣溫、降水、干濕狀況等方面的差異,以及此氣候差異下的河流水文特點、農業狀況、土壤植被等差異。 通過相關的地理圖冊可以知道,秦嶺淮河一線是東西走向的,並且是一月份0度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通過地,再加上冬天的時候,秦嶺能夠阻擋寒潮南下,夏天又能阻擋潮濕的海風進入西北地區,導致這條線的南北地區在氣候、河流、植被、土壤、農業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分界線了。 秦嶺和淮河分界線所起到的重要分界作用有: 1、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作用。 原因:我國一月份0度等溫線穿過秦嶺淮河一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北的一月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為暖溫帶。一月0度等溫線以南一月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為亞熱帶。 2、 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 根據降水量的不同區分。 3、 河流情況有明顯差異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河流是否有結冰期、汛期、流量大小、含沙量以及航運等差異得出。 4、 不同土壤和植被的分界線 根據兩邊植物的不同,如北方以針葉林、落葉闊葉林等為主,南方以常綠闊葉林為主。以及北方黑土為主,南方紅土為主等特點得出。 5、 農業生產有差異的分界線 北方農業以旱地為主,一般是一年一熟或兩熟,小麥玉米為主;南方水田為主,一年兩熟或三熟,以水稻小麥為主等等差異。 秦嶺國家植物園 位於西安市周至縣,距市中心76Km。總規劃面積458Km2,其中中心區262Km2,規模為世界第一。秦嶺國家植物園總投資概算為13.8億元,一期工程投資5.3億元。主要功能是科學研究、科學教育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
❻ 關於保護秦嶺的作文400字
你去過秦嶺嗎?秦嶺是我國貫穿南北的重要山脈,那裡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一個天然的屏障。
當你來到秦嶺時,你就會覺得秦嶺的山像一個巨人似的在你面前。那一座座大山,從遠處瞧去巍峨雄壯,一座緊挨著一座,連綿不斷,好似大海中的波浪起伏不停。啊,真是太美了,一座座山峰形態各異有的像一隻猴子一動不動地在山頭;有的像一座碧綠亭子在那裡,有的像一個老爺爺柱著捌仗,再加上滿山樹木碧綠,雲朵在半空中飄動,讓人彷彿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
秦嶺的水也是非常的美,清澈見底,因為那裡的水是山上的積雪融化的雪水,從山上流下來,那彎彎曲曲的水,就像一條白色的巨蟒,穿山越嶺,順著勢蜿蜒曲折地流進了山谷中。真是美麗極了。
秦嶺的樹四季常青,綠綠蔥蔥,山上有許多珍稀的植物,如銀杉、白欏,水杉等等,因為秦嶺貫穿我國的南北,因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成為穿越南北的天然屏障。秦嶺還是一個大寶庫,它物產豐富。不但有許多珍貴的葯材,還是我國許多稀有的動物的天堂如朱䴉、金絲猴、小熊貓等等,秦嶺也是我國國寶大熊貓的繁殖基地。
秦嶺真是太美了!如果你還沒有去過秦嶺,有時間你也去看看吧。
❼ 長城保護條例的文件全文
長城保護條例 本條例所稱長城,包括長城的牆體、城堡、關隘、烽火台、敵樓等。
受本條例保護的長城段落,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公布。 國家對長城實行整體保護、分段管理。
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負責長城整體保護工作,協調、解決長城保護中的重大問題,監督、檢查長城所在地各地方的長城保護工作。
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物主管部門依照文物保護法、本條例和其他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保護工作。 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長城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通過捐贈等方式設立長城保護基金,專門用於長城保護。長城保護基金的募集、使用和管理,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都有依法保護長城的義務。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長城保護。 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進行調查;對認為屬於長城的段落,應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認定,並自認定之日起1年內依法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本條例施行前已經認定為長城但尚未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段落,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法核定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實行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制度。
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和長城保護的實際需要,制定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組織實施。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應當明確長城的保護標准和保護重點,分類確定保護措施,並確定禁止在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的長城段落。
長城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應當落實長城保護總體規劃規定的保護措施。 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按照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要求,劃定本行政區域內長城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並予以公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將公布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在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禁止工程建設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在建設控制地帶或者長城保護總體規劃未禁止工程建設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應當遵守文物保護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進行工程建設應當繞過長城。無法繞過的,應當採取挖掘地下通道的方式通過長城;無法挖掘地下通道的,應當採取架設橋梁的方式通過長城。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進行工程建設,不得拆除、穿越、遷移長城。 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長城沿線的交通路口和其他需要提示公眾的地段設立長城保護標志。設立長城保護標志不得對長城造成損壞。
長城保護標志應當載明長城段落的名稱、修築年代、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和保護機構。 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檔案,其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將長城檔案報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
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全國的長城檔案。 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為本行政區域內的長城段落確定保護機構;長城段落有利用單位的,該利用單位可以確定為保護機構。
保護機構應當對其所負責保護的長城段落進行日常維護和監測,並建立日誌;發現安全隱患,應當立即採取控制措施,並及時向縣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報告。 禁止在長城上從事下列活動:
(一)取土、取磚(石)或者種植作物;
(二)刻劃、塗污;
(三)架設、安裝與長城保護無關的設施、設備;
(四)駕駛交通工具,或者利用交通工具等跨越長城;
(五)展示可能損壞長城的器具;
(六)有組織地在未辟為參觀游覽區的長城段落舉行活動;
(七)文物保護法禁止的其他活動。 將長城段落辟為參觀游覽區,應當堅持科學規劃、原狀保護的原則,並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該長城段落的安全狀況適宜公眾參觀游覽;
(二)該長城段落有明確的保護機構,已依法劃定保護范圍、建設控制地帶,並已建立保護標志、檔案;
(三)符合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要求。 將長城段落辟為參觀游覽區,應當自辟為參觀游覽區之日起5日內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備案;長城段落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應當自辟為參觀游覽區之日起5日內向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備案。備案材料應當包括參觀游覽區的旅遊容量指標。
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文物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備案材料之日起20日內按照職權劃分核定參觀游覽區的旅遊容量指標。 在參觀游覽區內舉行活動,其人數不得超過核定的旅遊容量指標。
在參觀游覽區內設置服務項目,應當符合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的要求。 對長城進行修繕,應當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由依法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
長城段落已經損毀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
長城段落因人為原因造成損壞的,其修繕費用由造成損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承擔。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文物保護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資質證書:
(一)在禁止工程建設的長城段落的保護范圍內進行工程建設的;
(二)在長城的保護范圍或者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工程建設,未依法報批的;
(三)未採取本條例規定的方式進行工程建設,或者因工程建設拆除、穿越、遷移長城的。 將不符合本條例規定條件的長城段落辟為參觀游覽區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按照職權劃分依法取締,沒收違法所得;造成長城損壞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將長城段落辟為參觀游覽區未按照本條例規定備案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按照職權劃分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在參觀游覽區內設置的服務項目不符合長城保護總體規劃要求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個人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長城上架設、安裝與長城保護無關的設施、設備的;
(二)在長城上駕駛交通工具,或者利用交通工具等跨越長城的;
(三)在長城上展示可能損壞長城的器具的;
(四)在參觀游覽區接待遊客超過旅遊容量指標的。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對個人並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單位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在長城上取土、取磚(石)或者種植作物的;
(二)有組織地在未辟為參觀游覽區的長城段落舉行活動的。 行政機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文物保護法第七十六條的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開除公職:
(一)未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確定保護機構、劃定保護范圍或者建設控制地帶、設立保護標志或者建立檔案的;
(二)發現不符合條件的長城段落辟為參觀游覽區未依法查處的;
(三)有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行為,造成長城損壞的。 保護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長城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開除公職:
(一)未對長城進行日常維護、監測或者未建立日誌的;
(二)發現長城存在安全隱患,未採取控制措施或者未及時報告的。 本條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❽ 秦嶺模式的保紅線守底線
面對中國環保的現狀,必須要保住環保紅線,守住環保底線,紅線對法,底線對標。
中國環保的紅線是指滿足中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的要求。(右圖所示)
中國環保的底線是指滿足中國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標准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環境標準是為了保護人群健康、社會物質財富和維持生態平衡,對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對污染源、監測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訂的標準的總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地方環境質量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靠,是判定環境質量是否達標的基礎,是分析污染來源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才能針對性的有效治理污染。
中國環保要保住紅線、守住底線,一定要有主線意識和主線行為。那中國環保的主線到底是什麼呢?
❾ 秦嶺地區 陝西在秦嶺生態治理中具體採取了有哪些措施
1.法——為「山」立法 探索長效保護機制
2013年,全國大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大山而專版門設立的地方法規權——《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在此之前,2007年,《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頒布。
2.山——整治掠奪式開采 不再新立礦業權
2015年4月,西安市政府制定公布《西安市秦嶺北麓礦山專項整治方案》,揭開了秦嶺北麓礦山整治序幕。方案整治范圍從採石礦山擴大到包括金屬類礦山在內的所有礦山,要求到2020年將全市現有61個礦權壓縮到17個以下,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開采,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3.水——做大「水」文章 秦嶺之水潤澤京津
陝西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處於丹江口水庫上游的漢中、安康、商洛三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以說是「調秦嶺水,解京津渴」。
4.城——「山」、「城」相融 改變生活
守住綠水青山做大「根」產業,換回金山銀山。目前,佛坪縣實行山、水、林、草、田、園、路綜合治理,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3平方公里,治理區域呈現出「十里長溝茱萸香,小橋流水美山莊」的新農村景象。
❿ 陝西省修訂地方性法規有哪些
27日,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胡悅作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省人大常委會緊盯渭河水污染治理不放鬆,堅持每年冬季督查大氣污染防治,連續兩年開展秦嶺生態保護執法檢查,連續五屆20多年堅持每年開展「三秦環保世紀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