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地方性法規
⑴ 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23個職能處室(局):
(一)辦公室(掛信訪處牌子)
組織協調機關日常工作;負責會議組織、督查督辦、文電、檔案、保密、電子政務、政務信息、信息統計、信訪、宣傳、安全保衛、對口聯系和機關事務、接待、後勤保障等工作。
(二)人事處
負責局機關及所屬單位、市公務員局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教育培訓等工作;負責機關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指導直屬單位離退休幹部的管理服務工作。
(三)研究室
負責指導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綜合調研和理論建設;擬訂年度調研計劃;負責重要文稿的起草及綜合性內部刊物編撰工作;負責新聞宣傳工作。
(四)法規處(掛行政審批辦公室牌子)
負責起草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負責局機關有關規范性文件審核工作;承辦相關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負責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的普及、咨詢工作;統一承擔本部門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辦理工作。
(五)規劃與人員計劃處
擬訂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規劃、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擬訂社會保障事業重大項目、工作的實施方案並協調實施;編制、管理全市各級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計劃;負責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流動、軍隊轉業幹部安置等人員計劃的核准工作;負責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增人計劃卡的管理和發放;承辦許可權內全市各級事業單位崗位設置方案的核准工作;負責信息規劃、統計、體系建設工作。
(六)財務處(掛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心牌子)
參與擬訂社會保障基金和有關專項資金財務管理制度並組織實施;管理全市社會保障經費、促進就業專項資金、人才引進資金及有關援助、貸款等項目資金;編制本部門預決算;參與社會保障卡(市民卡)管理服務工作的規劃、建設和組織實施;負責局機關及所屬單位財務管理和國有資產管理工作。
(七)就業促進處(掛農民工工作處牌子)
擬訂促進就業規劃、年度計劃和有關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專項就業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擬訂勞動者平等就業、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跨地區有序流動政策;擬訂就業援助和特殊群體就業政策;擬訂國(境)外人員(不含專家)來我市就業管理政策;指導全市統籌城鄉就業工作;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及城鄉勞動力市場化就業機制;指導失業職工再就業工作;指導和規范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管理及就業統計工作;擬訂農民工工作規劃和政策,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指導協調農民工就業工作;推動農民工相關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協調處理涉及農民工的重大事件。
(八)高校畢業生就業處
擬訂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指導全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編制非師范類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計劃並組織實施;指導市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全市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和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工作。
(九)職業能力建設處
擬訂全市城鄉勞動者職業培訓規劃、政策;擬訂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激勵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全市技工學校及職業培訓機構發展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人技術等級、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政策並組織實施;完善職業技能資格制度;組織實施國家職業分類、職業技能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
(十)軍官轉業安置處
負責全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擬訂軍隊轉業幹部安置政策和安置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指導軍隊轉業幹部培訓工作;負責協調軍隊轉業幹部隨調隨遷家屬子女的安置工作。
(十一)市場管理與人員調配處
擬訂人力資源流動和市場發展政策;擬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制度;負責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工作;擬訂工作人員調配政策並按規定承辦有關工作人員調配工作;負責援建地區、重點建設項目人員選調派遣及內調人員安置工作;承辦駐青部隊軍官配偶隨軍的調動、落戶手續;承辦為市級機關、駐外使領館、商務機構招聘工勤人員工作;負責全市各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招聘工作。
(十二)專業技術人員管理處
貫徹落實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政策、規定;擬訂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和繼續教育政策並組織實施;負責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綜合管理各類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組織實施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落實博士後管理制度;貫徹落實院士工作相關政策;承擔有突出貢獻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選拔、管理工作;承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遴選、申報工作。
(十三)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
擬訂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競聘、考核等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全市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及人員獎懲工作;按許可權負責全市事業單位人員信息的收集管理工作;承擔市事業單位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日常工作。
(十四)養老失業保險處
擬訂全市機關企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及其補充養老保險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基本養老保險費率和費基及養老保險費征繳政策;擬訂基本養老金領取條件、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項目給付標准;擬訂基本養老保險社會統籌金、個人賬戶金管理政策並監督實施;擬訂提前退休、遺屬待遇和非因公傷殘職工待遇政策和給付標准;擬訂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服務事業發展規劃;擬訂全市失業保險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失業保險費率確定辦法,基金收繳、調節和管理政策,待遇項目和結付標准並組織實施;擬訂失業人員登記管理辦法及其疾病、生育、死亡的有關待遇政策;建立養老保險基金和失業預測預警制度;擬訂預防、調節和控制較大規模失業的政策;會同有關部門確認企業職工參保視同繳費年限及工齡;按許可權負責企業職工退休核准工作;指導監督養老失業保險經辦工作。
(十五)醫療保險處
擬訂全市醫療、生育保險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醫療、生育保險費率確定辦法、基金征繳和管理政策;擬訂醫療、生育保險費用社會統籌政策和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政策;管理基本醫療保險、生育醫療的葯品目錄、診療和醫療服務的范圍及支付標准;擬訂定點醫療機構、葯店的資格標准、管理辦法及費用結算方法;擬訂醫療、生育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和支付標准;擬訂機關企事業單位補充醫療保險、社會醫療救助政策和管理辦法;指導監督醫療保險經辦工作。
(十六)工傷保險處
擬訂全市工傷保險規劃、政策和標准;擬訂工傷保險費率確定辦法、基金征繳和管理政策;擬訂工傷保險行業差別費率;管理工傷醫療的葯品目錄、診療和醫療服務的范圍及支付標准;擬訂定點醫療機構、康復機構、殘疾輔助器具安裝機構的資格標准、管理辦法及費用結算方法;完善工傷預防和康復政策;擬訂工傷待遇政策和工傷、職業疾病傷殘等級鑒定及勞動能力鑒定實施辦法;指導監督工傷保險經辦工作。
(十七)農村社會保險處(掛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處牌子)
擬訂全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擬訂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征地方案中有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措施的審核辦法並監督實施;指導監督城鄉居民社會保險經辦工作。
(十八)勞動關系處
擬訂勞動關系政策;擬訂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制度實施規范;擬訂全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政策和實施辦法,指導和監督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和企業負責人工資收入分配;擬訂改革改制、關閉破產企業職工權益保障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最低工資標准並組織實施;指導勞動標准制定工作;負責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制度,指導協調勞動維權工作;擬訂企業職工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制度、職工福利制度、提前退休工種和消除非法使用童工、女工政策及女工、未成年工的特殊勞動保護政策並監督實施;參與有關企業勞動模範推薦評選工作。
(十九)工資福利處
綜合管理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福利工作;擬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收入分配、福利和離退休政策並組織實施;擬訂市本級事業單位工資總額管理政策並組織實施、監督檢查;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工作時間的確定及工齡計算的規定;參與指導協調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
(二十)工資統發處
負責市直機關、事業單位工資統一發放工作;負責與工資統發相關部門之間的業務協調及數據應用;擬訂工資統一發放工作承辦銀行管理辦法並監督檢查;負責工資統一發放相關網路建設和管理工作;負責局內部辦公網路的建設和管理工作;指導區(市)工資統一發放工作。
(二十一)社會保險基金監督處(掛內部審計處牌子)
擬訂全市社會保險及其補充保險基金(資金)審計監督制度;指導全市社會保險基金監督工作;指導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編報社保基金預決算建議草案並監督執行;依法監督社保及其補充保險基金征繳、支付、管理和運營;監督社會保險基金(資金)財務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組織查處基金管理的重大案件;參與編制本部門預決算並審計執行情況;提出完善局機關及所屬單位財務資產管理的建議。
(二十二)市外國專家局(掛市引進國外智力工作辦公室、市留學回國人員工作站牌子,副局級),設外國專家管理處、出國培訓管理處、留學回國人員管理處。
1、外國專家管理處
擬訂引進國外智力、外國專家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引智成果的評估、表彰獎勵和示範推廣工作;負責國家、省撥付經費和市引進國外智力專項經費的編報,提出分配、使用建議,並監督檢查;負責來青有關外國專家的管理服務工作;承辦優秀外國專家申報及有關獎項的推薦工作;承辦相關國際交流與合作事項;負責引進國外智力服務體系建設及信息管理工作。
2、出國培訓管理處
擬訂全市出國(境)培訓、對外人才交流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負責全市出國(境)培訓年度計劃管理;負責出國(境)培訓項目和培訓人員審核備案工作,組織實施重點出國(境)培訓項目;承擔有關出國(境)培訓的監督檢查工作。
3、留學回國人員管理處
擬訂留學回國人員來我市工作、創業政策並組織實施;組織申報留學回國人員創業項目,申請優惠政策;辦理留學回國人員來青落戶工作;指導市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服務中心的工作。
(二十三)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院(掛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辦公室牌子)
擬訂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政策並組織實施;指導監督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指導開展勞動、人事爭議預防工作;依法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承擔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設綜合科、立案與監督庭、調解仲裁一庭、調解仲裁二庭、調解仲裁三庭。
市做好企業軍轉幹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擬訂部分企業軍轉幹部解困、穩定政策,維護企業軍轉幹部合法權益;協調處理企業軍轉幹部的重點、難點問題及重大事件;負責企業軍轉幹部信訪受理工作。
按規定設置機關黨委。
⑵ 青島市規劃局的介紹
青島市規劃局是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城鄉規劃法律法規;研究擬訂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和規范性文件;組織開展城鄉規劃理論和政策研究。
⑶ 青島市民政局官網
摘要 青島市民政局官網http://mz.qing.gov.cn辦公電話85795500投訴電話85795300郵政編碼 266071x09傳真號碼0532-85795559(一)貫徹執行民政事業發展法律、法規;起草有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擬訂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 (二)負責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登記管理工作,依法對社會組織進行登記管理和執法監督,查處違法違規行為。承擔中共青島市社會組織綜合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三)擬訂社會救助政策和相關標准,統籌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負責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組織、指導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 (四)擬訂城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建設和社區治理政策,指導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提出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政權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推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協調推進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 (五)擬訂或者參與擬訂全市行政區劃管理政策、總體規劃等並組織實施,負責行政區劃的設立、命名、變更和政府駐地遷移的審核報批,負責行政區域界線的勘定、管理和邊界爭議調處,負責許可權內地
⑷ 青島市09年度地方性法律法規哪些有變化謝謝.
青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
修改《青島市環境雜訊管理規定》等十九件地方性法規適用范圍的決定
(1994年9月24日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為適應我市市區行政區劃調整後對經濟和社會事務依法管理的需要,保證我市地方性法規的全面貫徹執行,現決定對《青島市環境雜訊管理規定》等19件地方性法規中涉及適用范圍的內容作以下修改:
一、青島市環境雜訊管理規定(1988年9月8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1988年9月24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1、第三條第一款「本規定適用於市區、縣(市)城區、鄉鎮所在地及療養區、風景名勝區。」修改為「本規定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的城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療養區、風景名勝區。」
2、第四條第二款、第八條、第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條第二款、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第二十五條第三款中的「縣(市)區」和「縣(市)」修改為「縣級市、區」。
3、第十一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二十二條中的「市區」和「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行政區域」修改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
二、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1988年9月8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1988年9月24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1、第四條第二款、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三款中的「縣(市)區」修改為「縣級市、區」。
2、第六條、第十六條、第十八條中的「市區和縣(市)城區」修改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其他各縣級市、區的城區」。
三、青島市城市中小學校校舍場地管理辦法(1989年7月21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1989年8月26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台東區、四方區、滄口區各類中學、小學(含盲、聾啞、弱智兒童輔讀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下同)」修改為「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各類中學、小學(含盲、聾啞、弱智兒童輔讀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下同)」。
2、第十五條「嶗山區、黃島區和各縣(市),可參照本辦法執行」修改為「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和各縣級市,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四、青島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1989年11月18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1989年12月29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市內五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嶗山區、黃島區及縣(市)的城區。」修改為「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及各縣級市的城區。」
2、第三條、第四條第三款、第七條、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第三十九條中「縣(市)、區」和「區、縣(市)」修改為「縣級市、區」。
3、第十六條第四款「畜力車不準進入市內五區;進入嶗山區、黃島區和各縣(市)的城區,應配備糞兜和清潔工具。」修改為「畜力車不準進入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所轄農村除外);進入其他縣級市、區的城區,應配備糞兜和清潔工具。」
4、第十九條「市內五區」修改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
5、刪除第四十三條、第四十四條。第四十五條改為第四十三條,以下類推。
五、青島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1989年11月18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1989年12月29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第一款括弧內的「含縣、市、區的城區」修改為「含縣級市、區的城區」。
2、第二條第二款、第八條第二款、第十二條、第十五條、第十九條中的「縣(市)、區」修改為「縣級市、區」。
六、青島市集會遊行示威若干規定(1990年5月19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1990年6月27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批准)
1、第三條、第十八條(二)、(三)項中「縣(市)」修改為「縣級市」。
2、第二十條在「遼寧路」之後加「湛流幹路、閩江路及閩江路以南的山東路、徐州路、南京路段。」
七、青島市市政工程設施管理辦法(1990年7月20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1990年8月30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區」修改為「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
2、第五十四條「經濟技術開發區、嶗山區、黃島區和各縣(市)的城區參照本辦法執行。」修改為「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和各縣級市的城區參照本辦法執行。」
八、青島市城市私有房屋管理辦法(1991年1月26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1991年3月15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五區,各縣級市、嶗山區、黃島區的城區和建制鎮,經濟技術開發區。」修改為「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的城區及建制鎮。」
2、第三條第二款「各縣級市、嶗山區、黃島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房產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城市私有房屋的管理。」修改為「各縣級市、區房產管理部門按照管理許可權負責本轄區內城市私有房屋的管理。」
3、第十五條中「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五區」修改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該條「經濟技術開發區由管理委員會批准」一句刪除。
九、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規定(1991年9月27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1991年10月22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中「各縣級市、嶗山區城市規劃區以及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國有土地上」修改為「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城市規劃區以及黃島區內的國有土地上」。
2、第三條第二款中的「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五區內」修改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內」。
3、第三條第三款括弧內的「包括嶗山區、黃島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下同」修改為「包括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下同」。
十、青島市城市房產糾紛仲裁條例(1991年11月23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1991年12月20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市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與黃島區的城區、建制鎮、獨立工礦區及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修改為「本條例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的城區、建制鎮、獨立工礦區。」
2、第三條、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四十一條第二款中的「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刪除。
十一、青島市城市公有房產管理暫行辦法(1987年1月17日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1987年4月18日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1991年11月23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修正1991年12月20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修正)
1、第二條「本暫行辦法適用於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與黃島區的城區、建制鎮、獨立工礦區及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修改為「本暫行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的城區、建制鎮、獨立工礦區。」
2、第五條第二款括弧內的「包括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該款「以及青島市房產管理局的派出機構」刪除。
十二、青島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1992年7月17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1992年9月10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五區,各縣級市、嶗山區、黃島區的城區」修改為「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的城區。」
2、第三條第二款括弧中的「包括嶗山區、黃島區,下同」修改為「包括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下同」。
十三、青島市文物保護管理規定(1992年9月18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1992年11月21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批准)
第四條第三款刪除。
十四、青島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若干規定(1992年11月21日市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1993年3月5日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批准)
第四條中的「青島市及各縣級市、嶗山區、黃島區」修改為「青島市及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
十五、青島市資源綜合利用若干規定(1992年11月21日市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1993年3月5日省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批准)
第十七條第二款中的「青島市和各縣級市、嶗山區、黃島區」修改為「青島市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
十六、青島市城市房產交易管理辦法(1993年5月15日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1993年5月30日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批准)
1、第三條「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等五區,各縣級市、嶗山區、黃島區的城區和建制鎮駐地」修改為「本辦法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的城區和建制鎮。」
2、第四條第二款「青島市房屋產權產籍監理機構負責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等五區內的城市房產交易行政管理工作,各縣級市、嶗山區、黃島區房產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城市房產交易行政管理工作。」修改為「青島市房屋產權產籍監理負責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的城市房產交易行政管理工作;各縣級市、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房產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城市房產交易行政管理工作。」
十七、青島市人民警察巡察條例(1993年11月10日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1993年11月18日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在本市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等五區內實行人民警察城市管理巡察制度」修改為「在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實行人民警察城市管理巡察制度。」
2、第四十二條「嶗山區、黃島區和各縣級市可依據本條例,在本轄區的城區實行人民警察城市管理巡察制度」修改為「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和各縣級市可依據本條例,在本轄區的城區實行人民警察城市管理巡察制度。」
十八、青島市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1993年11月10日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1994年1月17日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1、第三條第一款「本規定適用於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黃島六區和青島市科技工業園」修改為「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刪除第三條第二款。
2、第四條、第七十四條中的「青島市及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黃島六區和青島高科技工業園」修改為「青島市及各縣級市、區」。
3、第八條第一款中的「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五區」和「黃島區、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分別修改為「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和「其他各縣級市、區」。
十九、青島市禁止製作銷售燃放煙花爆竹的規定(1994年1月7日市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1994年1月17日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批准)
1、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等五區(以下簡稱五區)」修改為「本規定適用於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所轄農村除外,以下簡稱四區)。」
2、第五條中的「五區」修改為「四區」。
發布部門:青島市人大(含常委會)發布日期:1994年09月24日實施日期:1994年09月24日(地方法規)
⑸ 青島市城市軌道交通條例屬於法律嗎
該條例是青島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
可以在青島市執行
⑹ 國務院批准18個較大城市具有立法權,是哪幾個
唐山、大同、包頭、大連、鞍山、撫順、吉林、齊齊哈爾、青島、無錫、淮南、洛陽、重慶、寧波、淄博、邯鄲、本溪、蘇州、徐州市
⑺ 副省級城市有立法權嗎
是的,可以這么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現有的15個副省級城市:沈陽市、長春市、哈爾濱市、南京市、杭州市、濟南市、武漢市、廣州市、成都市、西安市是省,自治區所在地的市;廈門市、深圳市是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大連市、寧波市、青島市是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所以目前的副省級城市有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四章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 單行條例、規章 第一節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第六十三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本法所稱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
⑻ 省、直轄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要報( ) 備案。
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九十八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經濟特區法規報送備案時,應當說明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出變通的情況。
(8)青島市地方性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十三條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⑼ 青島市規劃局的主要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城鄉規劃法律法規;研究擬訂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草案和規范性文件;組織開展城鄉規劃理論和政策研究。
(二)組織編制、修改、實施城市總體規劃;負責編制、修改、報批、實施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參與土地利用規劃和區域規劃等編制工作;配合編制相關行業專項規劃。
(三)負責全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主管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城市環境、園林綠化、城市雕塑、戶外廣告設施、小品及其他工程設施的規劃管理工作;參與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負責法定許可事項的辦理,提出規劃設計條件,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竣工驗收合格證;負責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市政工程及其直接相關附屬設施的規劃管理工作;負責城市規劃區內對歷史街區與歷史建築進行規劃保護工作。
(四)負責城市規劃區范圍內的建築工程、市政工程驗線等批後管理;協調、配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查處規劃違法案件;承辦規劃區范圍內涉及規劃管理的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對城鄉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五)負責全市城鄉規劃設計行業管理、市場管理和規劃成果質量監督。
(六)承擔市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七)負責全市海岸帶規劃管理工作,承擔市海岸帶規劃管理委員會和海岸帶規劃咨詢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八)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⑽ 青島市第一件地方性法規是什麼
青島市城市公有房產管理暫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