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解放軍審計署審計條例

解放軍審計署審計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29 21:04:56

A. 審計工作涉及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根據2006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修正)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五章審計程序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國家的審計監督,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實行審計監督制度。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門的財政收支,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規定應當接受審計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依照本法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前款所列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的真實、合法和效益,依法進行審計監督。
第三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職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依據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法律、法規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進行審計評價,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
第四條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每年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審計機關對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應當重點報告對預算執行的審計情況。必要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對審計工作報告作出決議。
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審計工作報告中指出的問題的糾正情況和處理結果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告。
第五條審計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不受其他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六條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應當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廉潔奉公,保守秘密。

第二章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七條國務院設立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審計工作。審計長是審計署的行政首長。
第八條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的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審計工作。
第九條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
第十條審計機關根據工作需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審計管轄范圍內設立派出機構。
派出機構根據審計機關的授權,依法進行審計工作。
第十一條審計機關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由本級人民政府予以保證。
第十二條審計人員應當具備與其從事的審計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
第十三條審計人員辦理審計事項,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十四條審計人員對其在執行職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的義務。
第十五條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拒絕、阻礙審計人員依法執行職務,不得打擊報復審計人員。
審計機關負責人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審計機關負責人沒有違法失職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職條件的情況的,不得隨意撤換。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免,應當事先徵求上一級審計機關的意見。

第三章審計機關職責

第十六條審計機關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預算的執行情況和決算以及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七條審計署在國務院總理領導下,對中央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國務院總理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地方各級審計機關分別在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州長、縣長、區長和上一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結果報告。
第十八條審計署對中央銀行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機關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十九條審計機關對國家的事業組織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其他事業組織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條審計機關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損益,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一條對國有資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企業、金融機構的審計監督,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二條審計機關對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的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三條審計機關對政府部門管理的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託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四條審計機關對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援助、貸款項目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五條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國家機關和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其他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在任職期間對本地區、本部門或者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應負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六條除本法規定的審計事項外,審計機關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由審計機關進行審計的事項,依照本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審計機關有權對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並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審計機關報告審計調查結果。
第二十八條審計機關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財政、財務隸屬關系或者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
審計機關之間對審計管轄范圍有爭議的,由其共同的上級審計機關確定。
上級審計機關可以將其審計管轄范圍內的本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至第二十五條規定的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上級審計機關對下級審計機關審計管轄范圍內的重大審計事項,可以直接進行審計,但是應當防止不必要的重復審計。
第二十九條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其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業務指導和監督。
第三十條社會審計機構審計的單位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審計機關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有權對該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相關審計報告進行核查。

第四章審計機關許可權

第三十一條審計機關有權要求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規定提供預算或者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財務會計報告,運用電子計算機儲存、處理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和必要的電子計算機技術文檔,在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的情況,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拖延、謊報。
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提供的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三十二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檢查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運用電子計算機管理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電子數據的系統,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和資產,被審計單位不得拒絕。
第三十三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有權就審計事項的有關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有關證明材料。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支持、協助審計機關工作,如實向審計機關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審計機關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在金融機構的賬戶。
審計機關有證據證明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存儲公款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主要負責人批准,有權查詢被審計單位以個人名義在金融機構的存款。
第三十四條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前款規定的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必要時,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有權封存有關資料和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對其中在金融機構的有關存款需要予以凍結的,應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正在進行的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有權予以制止;制止無效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批准,通知財政部門和有關主管部門暫停撥付與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直接有關的款項,已經撥付的,暫停使用。
審計機關採取前兩款規定的措施不得影響被審計單位合法的業務活動和生產經營活動。
第三十五條審計機關認為被審計單位所執行的上級主管部門有關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的規定與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應當建議有關主管部門糾正;有關主管部門不予糾正的,審計機關應當提請有權處理的機關依法處理。
第三十六條審計機關可以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或者向社會公布審計結果。
審計機關通報或者公布審計結果,應當依法保守國家秘密和被審計單位的商業秘密,遵守國務院的有關規定。
第三十七條審計機關履行審計監督職責,可以提請公安、監察、財政、稅務、海關、價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機關予以協助。

第五章審計程序

第三十八條審計機關根據審計項目計劃確定的審計事項組成審計組,並應當在實施審計三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遇有特殊情況,經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審計機關可以直接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
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機關的工作,並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審計機關應當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第三十九條審計人員通過審查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檢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向有關單位和個人調查等方式進行審計,並取得證明材料。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的工作證件和審計通知書副本。
第四十條審計組對審計事項實施審計後,應當向審計機關提出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報送審計機關前,應當徵求被審計對象的意見。被審計對象應當自接到審計組的審計報告之日起十日內,將其書面意見送交審計組。審計組應當將被審計對象的書面意見一並報送審計機關。
第四十一條審計機關按照審計署規定的程序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進行審議,並對被審計對象對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一並研究後,提出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機關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審計機關應當將審計機關的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主管機關、單位。審計決定自送達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二條上級審計機關認為下級審計機關作出的審計決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可以責成下級審計機關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必要時也可以直接作出變更或者撤銷的決定。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三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
第四十四條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或者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定取得的資產,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五條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下列處理措施:
(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
(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
(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
(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五)其他處理措施。
第四十六條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第四十七條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的審計決定,被審計單位應當執行。
審計機關依法責令被審計單位上繳應當上繳的款項,被審計單位拒不執行的,審計機關應當通報有關主管部門,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予以扣繳或者採取其他處理措施,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四十八條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
第四十九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國家規定,審計機關認為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應當給予處分的,應當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被審計單位或者其上級機關、監察機關應當依法及時作出決定,並將結果書面通知審計機關。
第五十條被審計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一條報復陷害審計人員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審計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五十三條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工作的規定,由中央軍事委員會根據本法制定。
第五十四條本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1988年11月30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條例》同時廢止。

B. 審計機關專項審計調查准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令

第3號
《審計機關專項審計調查准則》、《審計機關公布審計結果准則》、《審計機關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准則》、《審計機關審計檔案工作準則》、《審計機關國家建設項目審計准則》已經審計署審計長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審計長 李金華
二○○一年八月一日

C. 軍隊審計署同國家審計署是一起辦案嗎

不是的,軍隊審計署直接歸中央軍委領導、國家審計署歸國務院領導。

D. 解放軍審計事務所是干什麼的

為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發展和新時期軍隊建設的需要,經國家審計署和解放軍審計局批准,去年10月25目,解放軍武漢新興審計事務所在駐漢軍事經濟學院正式成立。該所將依據國家和軍隊的審計條例和規定,承接湖北省地區軍事系統所有單位的審計查證和咨詢服務業務,實行有償服務,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目前,該所已選配

E. 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屬於法律嗎

審計是指由專設機關依照法律對國家各級政府及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的重大項內目和財務收支進容行事前和事後的審查的獨立性經濟監督活動。

審計員的工作內容:

1、審查企業各項財務制度的落實情況,協助審計主管擬訂審計計劃或方案 2、負責完成資產、負債、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單項業務的審計工作

3、按照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案,獲得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審計發現和審計建議,為企業運營提供增長服務 4、審查財務收支項目、費用開支與報銷等工作 5、審查發票、憑證、賬冊、報表的真實性以及其填制是否符合企業財務制度的要求

6、檢查、復核審計證據,做出單項審計評價意見

7、針對所有涉及的審計事項,編寫內部審計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和建議

8、進行企業保密工作,按規定使用所獲取的財務資料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F. 《審計署審計項目審理工作試行辦法》(審辦法發[2008)229號)

請給我郵箱
審計署審計項目審理工作試行辦法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加強審計項目質量控制,切實履行審理職責,規范審理行為,依據審計法、審計准則及其他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審計署各業務司、派出審計局(以下稱業務部門)直接實施完成的審計項目審理工作。
業務部門直接實施完成的專項審計調查項目,業務司負責匯總的審計報告,反映審計結果的行政公文、審計信息、審計結果公告等,繼續執行審計復核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 本辦法所稱審理,是指法規司依據審計法和審計准則的有關規定,對業務部門提交的反映審計項目過程和結果的相關資料進行審查、修改,並提交審計結果類文書的行為。
第四條 審計項目審理工作在業務部門按規定程序完成審計報告等審計結果類文書代擬稿後進行。
第五條 審計組的審計報告在書面徵求被審計單位意見之前,如召開交換意見會的,法規司應當安排審理人員參加會議。有關審計組應提前兩天通知法規司派人參加。
第六條 審理工作採取報送審理的方式進行。必要時,審理人員可以到審計現場進行審理,或報經總審計師和分管署領導同意後,直接到被審計單位核實有關情況。
第七條 審計組組長(或其指定人員)在編制審計組的審計報告之前,應當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復核,提出明確的復核意見,並對其復核意見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八條 審計組應及時將審計報告送被審計單位徵求意見,並認真研究被審計單位的反饋意見。對被審計單位有異議的事項,進行核實並作出書面說明。
業務部門對審計組審計報告進行復核,並提出書面復核意見。在此基礎上代擬審計機關審計報告;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等行為需要依法進行處理處罰的,代擬審計決定書;對需要移送的事項,代擬審計移送處理書。
第九條 業務部門在完成上述審計結果類文書代擬稿後,應當將下列資料提交法規司進行審理:
(一)審計工作方案、審計實施方案;
(二)審計日記、審計工作底稿、審計證據;
(三)審計組審計報告(即徵求意見稿);
(四)被審計單位對徵求意見的審計報告的反饋意見、審計組對被審計單位反饋意見的書面說明;
(五)業務部門出具的書面復核意見;
(六)代擬的審計機關審計報告等審計結果類文書;
(七)審計定性、處理、處罰適用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八)其他相關資料。
第十條 審理工作應當以審計實施方案為基礎,重點關注審計實施的過程及結果。審理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審計實施方案編制和調整的合規性。審計實施方案的編制是否符合程序要求;審計實施過程中,遇有需要調整審計實施方案的有關事項時,是否進行了調整並履行了相關程序。
(二)審計實施方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審計實施方案是否符合審計工作方案的要求,是否在審計目標、內容與重點、重要審計事項的審計步驟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細化(沒有審計工作方案的審計項目除外);審計實施方案是否結合審前調查情況,做到目標具體,重點突出,分工明確,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三)審計實施方案的執行情況。審計實施方案中確定的內容和重點是否按照規定的分工、方法和步驟得到有效落實;審計事項的查證過程和結果是否在審計日記中得以真實、完整地記錄;審計日記記載的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行為以及對審計結論有重要影響的審計事項,是否按要求完整地編制了審計工作底稿;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的違法違規問題是否全部寫入審計組的審計報告,有無隱瞞、遺漏問題。
(四)審計證據是否符合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審計工作底稿中記錄的審計結論或審計查出的問題是否表述清楚,數據無誤,定性准確,結論恰當,法規依據正確。
(五)審計結果類文書反映的情況和問題事實表述是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和規章是否正確;評價、定性、處理、處罰和移送是否恰當;編制是否規范。
(六)同類項目審計報告中對同類問題的定性及處理的一致性。
(七)其他需要關注的重要事項。
如審計實施方案經審計業務會審定,法規司不再對審計實施方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行審理。
第十一條 審理人員在審理過程中應當加強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充分交換意見,全面了解相關情況。
第十二條 審理人員提出審理意見後,應當及時提請法規司分管司領導召開審理會議,進行集體研究討論。
審理會議一般由法規司司長(或其委託的副司長)主持,法規司其他司領導、審理人員、審計組相關人員參加。必要時,也可以吸收法規司其他處室人員和其他相關業務部門的人員參加。
在審理過程中遇有爭議或涉及重大事項時,應當向總審計師和分管署領導報告。
第十三條 審理人員應當對審理的主要過程和結果進行記錄,對審理發現的主要問題提出意見,經法規司分管司領導確認後,形成審理意見書(參考格式見附件)。
第十四條 根據審理發現的有關問題,法規司在出具審理意見書時應分別情況提出下列明確意見:
(一)存在本辦法第十條第(一)、(二)種情形確實無法補充完善的,應當要求其在今後工作中加以研究改進。
(二)存在本辦法第十條第(三)、(四)種情形的,應當先要求其採取有效措施予以補充、完善;確實無法補充、完善的,應在今後工作中加以研究改進。
(三)存在本辦法第十條第(五)、(六)、(七)種情形的,一般應當指出其存在的問題,並由法規司直接進行修改。
第十五條 業務部門應當對審理意見書提出的問題及意見認真進行研究,積極採納合理意見,並對審理意見的採納情況逐一作出書面說明,無法採納的要說明具體原因。審理意見採納情況的書面說明應當及時提交法規司。
第十六條 法規司根據業務部門對審理意見採納情況的說明,對審計結果類文書直接進行修改,對重要修改情況形成書面說明,並經業務部門確認後,將修改後的審計結果類文書及有關資料報送總審計師審核。
第十七條 法規司審理及修改審計結果類文書的時間應分別控制在7個和5個工作日內。如遇重大項目或集中成批審理項目等特殊情況時,經署領導批准可適當延長。
第十八條 審計署召開審計業務會議時,法規司應當向審計業務會議匯報有關項目的審理情況。
第十九條 法規司應當合理組織、安排審理人員,明確內部分工和相應的責任。審理人員要注重提高業務水平,切實做到嚴謹細致,確保審理質量,防範審理風險。
第二十條 法規司及審理人員應當對其所出具的審理意見的恰當性負責;對審理應當發現而未發現的重大問題負責;對修改提交的審計結果類文書的恰當性負責。
審計人員、審計組組長及業務部門應當對審理提出的屬於其職責范圍內的有關問題承擔責任;對審計項目中存在但審理未發現的重大問題與法規司共同承擔責任。
第二十一條 審理意見書的相關內容和審計結果類文書的修改情況,應當作為對審計項目考核的依據。
第二十二條 審計組應當將審理意見書、業務部門對審理意見採納情況的書面說明、重要修改情況書面說明歸入審計項目檔案。
第二十三條 審計署駐各地特派員辦事處的審計項目審理工作可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審計署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附件:審理意見書(參考格式)

附件

審理意見書(參考格式)
20xx年第xx號

被審計單位

主辦單位

審計項目

審理內容

審理發現的問題

審理意見

審計實施方案編制和調整的合規性

審計實施方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審計實施方案執行的有效性

審計證據的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

審計工作底稿是否表述清楚、定性准確、結論恰當、法規依據正確

審計結果類文書表述清楚,適用法規正確,評價、定性、處理、處罰、移送恰當,編制規范

一 審:
二 審:
法 規 司:
xxxx年xx 月xx 日

G. 中華人民解放軍審計署的審計管轄范圍由誰確定

解放軍審計署由總後勤部劃歸中央軍委建制,在中央軍委領導下,主管全軍審計工作,對中央軍委負責並報告工作,其黨的建設、政治工作和行政管理由軍委辦公廳領導。
第十一條軍隊系統的審計管轄范圍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署確定,報國家審計署備案。

H. 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條例的總則

本條例是軍隊審計工作的基本依據。
一切有經濟活動的軍隊單位(含機關、部門,下同),以及負有經濟責任的領導幹部,依照本條例規定接受審計監督。
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央軍委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解放軍審計署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主管全軍審計工作,對中央軍委負責並報告工作,日常工作由總後勤部領導。
各級審計部門是本單位審計工作的主管部門,對本單位黨委、首長和上一級審計部門負責並報告工作,審計業務工作以上一級審計部門領導為主,日常工作由本單位後勤(聯勤)機關領導。
未編設審計部門的單位,審計工作由上級單位審計部門負責。 擔任審計部門負責人,應當具有從事審計或者財務工作的經歷。
任免審計部門負責人,應當事先徵求上級審計部門的意見。審計部門負責人沒有失職瀆職或者其他不符合任職條件情況的,不得隨意撤換。 審計機構因工作需要可以聘用專業技術人員。受聘人員必須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術任職資格和工作能力,並按照規定辦理聘用手續。
軍隊單位委託地方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應當報上級單位審計部門審批。 審計部門對本單位及其直屬單位和下級單位的下列經濟活動事項,進行審計監督:
(一)經費預算、預算執行情況和決算;
(二)裝備購置、維修、科研和國防科研試制經費以及其他專項經費的使用和管理;
(三)戰備物資以及其他軍用物資的采購、儲備、使用、管理和處置;
(四)社會化保障經費、醫療保障經費、住房資金、軍人保險基金、社會捐贈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五)軍援經費的使用和管理;
(六)預算外經費的收入、分配、支出、繳存管理;
(七)房地產的處置、利用和管理;
(八)有償服務項目的范圍、審批和收支管理。 審計部門對戰備工程以及其他工程建設計劃、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工程采購、工程結算、竣工決算,進行審計監督。
審計工作計劃中安排審計的工程建設項目,未經審計不得結算報銷。 審計部門根據被審計單位的隸屬關系確定審計管轄范圍。特殊事項的審計管轄,由解放軍審計署按照有關規定確定。
必要時,上級審計部門可以將其職責范圍內的有關審計事項授權下級審計部門或者審計事務所進行審計,也可以對下級審計部門職責范圍內的審計事項直接進行審計。

I. 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的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

國家機關、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其他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必須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
法律、行政法規沒有明確規定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內部審計人員。
有內部審計工作需要且不具有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條件和人員編制的國家機關,可以授權本單位內設機構履行內部審計職責。
設立內部審計機構的單位,可以根據需要設立審計委員會,配備總審計師。 內部審計機構按照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的要求,履行下列職責:
(一)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含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單位,下同)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濟活動進行審計;
(二)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預算內、預算外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計;
(三)對本單位內設機構及所屬單位領導人員的任期經濟責任進行審計;
(四)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審計;
(五)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風險管理進行評審;
(六)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經濟管理和效益情況進行審計;
(七)法律、法規規定和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要求辦理的其他審計事項。 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應當制定相應規定,確保內部審計機構具有履行職責所必需的許可權,主要是:
(一)要求被審計單位按時報送生產、經營、財務收支計劃、預算執行情況、決算、會計報表和其他有關文件、資料;
(二)參加本單位有關會議,召開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會議;
(三)參與研究制定有關的規章制度,提出內部審計規章制度,由單位審定公布後施行;
(四)檢查有關生產、經營和財務活動的資料、文件和現場勘察實物;
(五)檢查有關的計算機系統及其電子數據和資料;
(六)對與審計事項有關的問題向有關單位和個人進行調查,並取得證明材料;
(七)對正在進行的嚴重違法違規、嚴重損失浪費行為,作出臨時制止決定;
(八)對可能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與經濟活動有關的資料,經本單位主要負責人或者權力機構批准,有權予以暫時封存;
(九)提出糾正、處理違法違規行為的意見以及改進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建議;
(十)對違法違規和造成損失浪費的單位和人員,給予通報批評或者提出追究責任的建議。 對認真履行職責、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內部審計人員,由所在單位給予精神或者物質獎勵。
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泄漏秘密的內部審計人員,由所在單位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本規定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審計署於1995年7月14日發布的《審計署關於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審計署令1995年第1號)同時廢止。

J. 中國人民解放軍審計條例的審計職權

審計部門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審計結果。通報審計結果,應當保守國家秘密和軍事秘密,遵守軍隊的有關規定。
審計結果應當作為上級考評被審計單位工作的重要依據。 審計部門應當根據上級和本級首長指示、上級審計部門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審計工作計劃。
審計工作計劃報本級首長批准。
全軍性的審計事項和重大審計項目,應當報中央軍委批准。 審計部門應當根據審計工作計劃確定審計項目,選定審計方式,制定審計方案,成立審計組。
審計方式包括:就地審計、報送審計、網路審計、派駐審計等。 審計組應當於實施審計3日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遇有特殊情況,經本級首長批准,可以直接持審計通知書實施審計。
被審計單位應當為審計組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應當通過審查有關財務資料,核查有關資產,查閱有關文件、會議記錄和相關的電子數據系統及技術文檔,向有關單位和人員調查等審計方法,取得審計證據,做出審計記錄,編制工作底稿。
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應當對所提供的審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作出書面承諾。
審計人員向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調查時,應當出示審計人員工作證件。 審計組對有關事項實施審計後,應當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作出審計評價,形成審計組的審計報告,並徵求被審計單位的意見;被審計單位應當在接到審計報告後10日內向審計組提交書面意見。
審計組應當將審計報告和書面意見一並報送審計部門。 審計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程序審定審計組的審計報告,研究被審計單位的意見,出具審計部門的審計報告。對於有違反財經法規行為的,應當在審計報告中提出予以整改的審計意見;依法應當給予處理、處罰的,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審計決定或者向有關主管部門提出處理、處罰的意見。
審計部門對重要審計事項作出審計決定前,應當報告本級首長。
審計部門應當及時將審計報告和審計決定送達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主管部門。審計決定自送達之日起生效。 被審計單位或者有關責任人員對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審計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審計部門書面申請復審。對解放軍審計署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向解放軍審計署書面申請復審。
審計部門對復審申請認為應當受理的,及時通知申請復審的單位和原審計部門。復審後作出的決定應當及時下達,復審決定下達前,原審計決定繼續生效。
復審實行一次復審制。上級審計部門復審決定為終結復審決定。 審計部門必須嚴格執行審計程序,確保審計質量。
審計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組織實施的審計項目的審計質量負責;審計組組長對審計組承擔的審計項目的審計質量負責;審計人員對所承辦的審計事項的審計質量負責。

熱點內容
面字道德 發布:2025-05-17 04:55:11 瀏覽:264
律師在刑事訴訟中的作用 發布:2025-05-17 04:52:23 瀏覽:792
內存外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7 04:51:48 瀏覽:985
中國食品銷售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7 04:51:08 瀏覽:941
條例5開獎 發布:2025-05-17 04:46:52 瀏覽:541
有關行政法律制度的綜合案例 發布:2025-05-17 04:46:49 瀏覽:4
關於法治的資料50字 發布:2025-05-17 04:21:53 瀏覽:710
治安調節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17 04:21:52 瀏覽:374
司法考試音頻免費下載 發布:2025-05-17 04:19:42 瀏覽:24
舌根痔點切除法治療痔瘡 發布:2025-05-17 04:15:54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