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台法律法規
1. 廣東省展會專利保護辦法(2022修訂)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展會專利保護,維護展會秩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廣東省專利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舉辦的展會活動中有關專利的保護,適用本辦法。
本辦法所稱的展會,是指展會主辦方以招展的方式在固定場所和預定時期內舉辦的以展示、交易為目的的展覽會、展銷會、博覽會、交易會、展示會等活動。
本辦法所稱的展會主辦方(主辦單位或者承辦單位),是指與參展商簽訂參展合同或者其他形式的協議(以下簡稱參展合同),負責制定展會實施方案、計劃和展會專利保護規則,對展會活動進行統籌、組織和安排,並對展會活動承擔責任的單位。
本辦法所稱的展會專利投訴處理機構,是指由展會主辦方設立的,負責調解處理展會期間專利侵權糾紛的工作機構。第三條展會專利保護應當遵循展會主辦方負責、政府監管、社會公眾監督的原則。
展會主辦方應當與參展商簽訂參展合同,約定展會專利保護的相關條款,加強展會專利審查和保護工作。
參展商應當合法參展,不得有侵犯專利權和假冒專利行為。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專利行政部門負責指導、監督和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展會專利保護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展會相關專利工作,維護展會正常秩序。第五條展會期間的專利侵權糾紛,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請求展會專利投訴處理機構或者專利行政部門調解,也可以請求展會所在地人民政府專利行政部門處理,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第六條行業協會應當通過制定行業自律規范,開展宣傳培訓等方式,增強會員的專利保護意識,協助專利行政部門和展會主辦方開展展會專利保護工作。第七條參展商、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應當遵守展會主辦方制定的展會專利保護規則。第八條展會主辦方和參展商應當接受專利行政部門的指導、監督和管理,配合專利行政部門的執法活動。第二章展會專利保護規范第九條展會主辦方應當制定展會專利保護規則,並通過電子郵件、傳真等方式及時向展會所在地人民政府專利行政部門進行告知性備案。
展會專利保護規則的主要內容應當包括:
(一)展會主辦方設立的展會專利投訴處理機構、人員組成、職責;
(二)參展展品涉及專利的,參展商應當准備相關權利證明材料,並對展品的專利狀況進行自查;
(三)展會主辦方應當依法維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對參展展品進行查驗,參展商應當予以配合。
前款所稱的參展展品,包括展品、展板、展台、產品及照片、目錄冊、視像資料,以及其他相關宣傳資料。第十條展會主辦方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在展會顯著位置和參展商手冊上公布展會專利投訴處理機構或者專利行政部門的地點、聯系方式、投訴途徑和專利保護規則等信息;
(二)設立展會專利投訴處理機構,接受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投訴,對展會中發生的專利侵權糾紛進行調解處理;
(三)參展展品涉嫌假冒專利或者重復侵權的,及時移交專利行政部門依法處理;
(四)完整保存展會的專利保護信息與檔案資料,自展會舉辦之日起保存不少於3年,並應當在展會結束之日起30日內按照專利行政部門的要求以電子郵件或者傳真等方式報送信息。第十一條展會主辦方應當建立專利公示制度,並將參展展品中涉及的專利以資料庫、目錄或者其他形式予以公布,涉及商業秘密的除外。第十二條展會主辦方應當與參展商簽訂參展合同,參展合同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專利保護條款:
(一)參展商應當遵守展會的專利保護規則;
(二)參展商應當接受展會專利投訴調解,拒絕配合調解的,展會主辦方可以按照約定解除合同,取消參展;
(三)經展會專利投訴處理機構調解認為涉嫌專利侵權並禁止展出的參展展品,參展商拒絕採取遮蓋、撤架、封存相關宣傳資料、更換展板等撤展措施的,展會主辦方可以按照約定解除合同,取消參展;
(四)參展商對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投訴其涉嫌專利侵權行為的,應當接受專利行政部門的簡易程序處理;
(五)展品被專利行政部門或者人民法院認定為侵犯專利權的,參展商拒絕採取遮蓋、撤架、封存相關宣傳資料、更換展板等撤展措施時,展會主辦方可以按照約定解除合同,取消參展;
(六)與展會專利保護有關的其他內容。
2. 北京市展會知識產權保護辦法
第一條為了加強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維護展會秩序,促進會展業健康發展,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舉辦的展覽會、展示會、博覽會、交易會、展示會等活動中有關專利權、商標權、版權等知識產權的保護。第三條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堅持政府指導、主辦方負責、參展方自律、社會公眾監督的原則。第四條市知識產權局負責本市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區、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領導和協調。
知識產權、工商行政管理、版權等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以下統稱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照各自職責做好對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幫助主辦方建立健全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第五條展會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協調、監督、檢查,維護展會的正常秩序。第六條有關行業協會應當通過制定行業自律規范、開展宣傳培訓等方式,增強會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協助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開展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第七條主辦方應當依法做好展會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立健全展前審查參展項目(包括展品、展板、展台及相關宣傳資料等)知識產權狀況的制度,督促參展方對可能引發知識產權糾紛的參展項目進行檢索。第八條參展方應當合法參展,配合主辦方在展前對參展項目知識產權狀況進行的審查工作,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
參展項目依法應當具有相關權利證明的,參展方應當攜帶相關的權利證明參展;對參展項目標注知識產權標記、標識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標注。第九條主辦方與參展方應當在參展合同中約定雙方知識產權保護的權利、義務和相關內容。知識產權保護的內容應當包括:
(一)參展方對參展項目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承諾;
(二)知識產權投訴處理程序和解決方式;
(三)參展項目涉嫌侵權的,應當採取遮蓋、撤展等處理措施。
市知識產權局應當會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市版權等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展會知識產權保護的合同示範文本,並向社會公布。第十條舉辦時間在三天以上,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展會,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應當進駐:
(一)政府和政府部門主辦的展會;
(二)展出面積二萬平方米以上的展會;
(三)在國際或者國內具有重大影響的展會。
主辦方應當為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進駐展會開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第十一條舉辦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展會,由本市展會管理部門審批或者登記的,展會管理部門應當自批准或者登記之日起10日內,將展會的名稱、時間、地點、展出面積、主辦方的基本情況告知市知識產權局;由非本市展會管理部門審批或者登記的,展會的承辦方應當按照前述規定將舉辦展會的有關情況告知市知識產權局。第十二條主辦方應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實際工作需要設立展會知識產權投訴機構。
投訴機構可以由主辦方人員、相關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和法律專業人員等組成。必要時,主辦方可以邀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部門派人指導。第十三條知識產權權利人或者利害關系人認為參展項目侵犯其知識產權的,可以依照有關規定向主辦方或者主辦方設立的投訴機構投訴。主辦方或者投訴機構接到投訴後應當及時指派工作人員進行調查處理。第十四條知識產權權利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向主辦方或者主辦方設立的投訴機構投訴的,應當提供下列材料:
(一)投訴人與被投訴人基本情況資料,包括投訴人名稱、住所、被投訴人名稱及展位號碼。投訴人委託代理人投訴的,應當提交授權委託書。
(二)涉嫌侵權參展項目的名稱、涉嫌侵權的證據和必要說明。
(三)知識產權權利證明,包括知識產權權屬證明、知識產權內容證明和其他必要的知識產權法律狀況證明。第十五條被投訴人在被告知其參展項目涉嫌侵權後,應當及時出示權利證書或者其他證據,證明其擁有對被投訴內容的合法權屬,作出不侵權的舉證,並協助主辦方或者主辦方設立的投訴機構工作人員對涉嫌侵權物品進行查驗。
被投訴人不能作出有效舉證的,應當按照與主辦方的合同約定將涉嫌侵權的物品自行撤展;被投訴人不自行撤展的,主辦方或者主辦方設立的投訴機構可以作出撤展的決定。
3. 進博會參展需要什麼條件
進博會參展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活動申報與批准:
- 參展商需要提前向承辦單位申報在展台內進行的所有現場活動,包括但不限於會議、活動、新聞發布會、演出、廣告宣傳、禮品及資料派發等。
- 所有活動需獲得承辦方或相關單位的批准後方可進行。
遵守法律法規與社會公序良俗:
- 參展商必須確保其現場活動的形式與內容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
- 活動內容不得違背社會公序良俗,且不影響展會安全。
宣傳活動及材料分發的批准:
- 參展商的宣傳活動及材料分發必須經承辦單位書面批准。
- 宣傳活動及材料分發不得超出批準的范圍進行。
以上是進博會參展的基本條件,參展商需嚴格遵守以確保展會的順利進行。
4. 福建省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對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管理,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根據國務院《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在本省行政區域內舉辦的大型群眾性活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大型群眾性活動,是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面向社會公眾舉辦的每場次預計參加人數達到1000人以上的下列活動:
(一)體育比賽活動;
(二)演唱會、音樂會等文藝演出活動;
(三)展覽會、展銷會、交流會等活動;
(四)游園、燈會、廟會、花會、焰火晚會、美食節等活動;
(五)招聘會、推介會、現場開獎的彩票銷售等活動;
(六)公益慈善活動。
影劇院、音樂廳、公園、娛樂場所等在其日常業務或者經營范圍內舉辦的活動,不適用本辦法的規定。第四條本省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堅持承辦者負責、政府監管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管理工作的領導,建立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及時協調、解決活動安全管理中的重大問題。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負責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大型群眾性活動的有關安全工作。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與大型群眾性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增強有關單位和個人以及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
鼓勵與大型群眾性活動有關的行業協會加強行業自律和管理服務,制定行業規范,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協助政府有關部門指導、監督成員單位履行安全職責。第八條倡導大型群眾性活動承辦者投保公眾責任險等保險。第二章安全責任第九條大型群眾性活動的承辦者對其承辦活動的安全負責,承辦者的主要負責人為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責任人。
政府部門、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舉辦活動的,應當明確承辦者;未明確的,由舉辦者承擔承辦者的安全責任。第十條承辦者應當履行下列安全職責:
(一)選擇具備相應安全條件的活動場所,建立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責任制度;
(二)制訂活動安全工作方案、突發性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並組織處置突發性事件應急預案演練;
(三)對大型群眾性活動進行安全風險評估,並提供風險評估報告;
(四)根據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工作需要,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保安公司和消防服務機構,或者配備具有專業資質的保安人員以及其他安全工作人員和必要的消防器材;
(五)配備必要的安全檢查設備和安全檢查人員,對進入活動場所的人員、物品、車輛按規定實施安全檢查;
(六)保障臨時搭建的設施、建(構)築物及特種設備的使用安全;
(七)按照核準的活動參加人數、劃定的區域發放或者出售門票;
(八)組織實施大型群眾性活動現場安全工作,發現妨礙活動安全的行為及時予以制止,發現違法犯罪行為及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九)為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工作提供必要的經費、物資保障;
(十)接受公安機關等有關部門的指導、監督和檢查,及時調整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工作方案;
(十一)其他有關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工作職責。第十一條對大型群眾性活動進行安全風險評估,應當對活動現場踏堪調查,走訪調查活動各參與方,全面掌握評估資訊;按照規范格式,客觀撰寫安全風險評估報告,提出具體風險及解決對策方案。
安全風險評估報告的內容應當包括發生公共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安全風險等級及風險防控措施等事項,並對活動場所周邊交通、治安等條件及影響進行綜合分析。
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風險評估、安全風險等級工作規范由省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制定並公布。第十二條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場所管理者應當履行下列安全職責:
(一)保證活動場所、設施符合國家和本省建築、消防等安全標准和規定,並向承辦者提供場所人員核定容量、安全通道、出入口以及供電系統等涉及場所使用安全的資料、證明;
(二)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入口、消防車通道、應急警務通道、應急廣播、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無障礙通道等設施符合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
(三)保障監控設備和消防設施、器材符合國家標准,配置齊全、完好有效;監控設備應當覆蓋看台、出入口、通道、主展台等重要設施、部位;監控錄像資料應當保存30日以上;
(四)提供必要的停車場地,並維護相應的安全秩序;
(五)保證重點部位安全和重要設施正常運轉;
(六)其他有關大型群眾性活動的安全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