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行政法律制度的綜合案例
『壹』 (高一政治)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分別舉什麼例子比較易懂點的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行政手段
就以前段時間食鹽為例,有的地方會出現哄抬物價的現象,我們的行政單位會出面進行必要的懲治。
2、法律手段
就是以相對立的經濟關系或經濟活動出台必要的法律條文。國家針對樓市的限購令就是一種法律手段。
3、經濟手段
就以我國的出口貿易為例,當我們的民營企業日趨於國外高額關稅的時候,企業命運危在旦夕,我們國家對外的出口關稅實行補貼制度,保護我們的民營企業。
三者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具體表現在:
第一,三者的目標、任務相同:保持經濟總量的平衡,抑制通貨膨脹,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優化,實現經濟穩定增長。
第二,三種手段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了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的體系,發揮著宏觀調控手段的整體功能。
『貳』 行政法規有哪些
行政法包括: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7、《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行政法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與刑法、民法一樣,是現代法律體系中的三大基本法律部門之一,在我國社會主胡蔽義法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度。
行政法的法源主要是成文法。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國際條約與協定。
【法律依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第八條 國務院有銀旅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於國務院編制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前,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國務院有關部門報送的行政法規立項申請,應當說明立法項目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依據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以及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社會公開徵集行政法規制定項目建議。第三條 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第四條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規,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制定經濟、文化、社會、鋒做凳生態文明等方面重大體制和重大政策調整的重要行政法規,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或者行政法規草案涉及的重大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報告黨中央。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叄』 以案釋法:帶你詳細了解行政處罰中有關一事不再罰原則的規定——山東省高院判例(2019)魯行再66號
法理學上有個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行為和同一法律依據,給予兩次或者兩次以上的處罰。一事不再罰作為行政處罰的原則,目的在於防止重復處罰,體現過罰相當的法律原則,以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這么說有點學術,以案釋法可以給我們更直觀地感受。
山東省高院(2019)魯行再66號的這個案例有點長,需要你耐心看完。如果你實在沒耐心,那麼我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適用應基於同一事實和同一理由。也就是說對一個違法行為的處罰基於同一個事實+同一個理由(兩個要件缺一不可,都要具備),只能處罰一次。
一、裁判要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該條是對行政處罰有關一事不再罰原則的規定。一事不再罰是行政處罰的重要原則之一,是指對當事人的同時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理旦悔余由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模滾政處罰。同一事實和同一理由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共同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同一事實是指同一個違法行為,即從其構成要件上,符合一個違法行為的特徵。同一理由是指同一法律依據。
二、裁判文書: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
行 政 判 決 書
(2019)魯行再66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政府,住所地濟南市經十西路29851號。
法定代表人朱玉明,區長。
委託代理人馮艷,律師。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濟南市槐蔭區應急管理局(原濟南前灶市槐蔭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住所地濟南市經十西路29851號。
法定代表人盧浩,局長。
委託代理人周雲澤,山東華夢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託代理人邵炫,山東華夢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被上訴人)濟南聯華恆基經貿有限公司,住所地濟南市歷下區和平路50號西樓303室。
法定代表人王某某,總經理。
再審申請人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槐蔭區政府)、濟南市槐蔭區應急管理局(原濟南市槐蔭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槐蔭安監局)因與被申請人濟南聯華恆基經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華恆基公司)安監行政處罰糾紛一案,不服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魯01行終792號行政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於2019年10月8日作出(2019)魯行申758號行政裁定,裁定本案由本院進行提審。本院依法組成由審判員侯勇、審判員李拙、審判員李莉軍參加的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原一審法院查明:自2013年3月6日,聯華恆基公司負責人王某某租賃濟南市槐蔭區范家莊范庄南路14號院用於生產混凝土減水劑,並僱傭高某某對該公司生產進行全面管理。王某某、高某某刻意隱瞞在生產原料中使用丙酮、甲醛等危險化學品進行生產的事實,未按法規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安全管理混亂。生產期間,王某某采購未經檢測的設備,生產裝置未經有關資質單位設計、建設和安裝,未按要求完善安全生產條件。2016年11月29日9時27分,在聯華恆基公司院內,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起火,爆炸物墜落至京滬高鐵線路上,造成京滬高鐵線供電設備損壞跳閘停電,G176次列車車廂外體多處劃傷,部分供電設備損壞,京滬高鐵雙線行車中斷2小時34分,造成德州東至濟南西G107、G55等26趟次高鐵列車站停3455分鍾,造成上海虹橋至北京南間G122、北京南至合肥南間G267等61趟次高鐵列車停運,大量旅客滯留。事故發生後,由濟南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牽頭成立聯華恆基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調查組,並形成《濟南聯華恆基經貿有限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調查報告》(以下簡稱《事故調查報告》),認定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949.8萬元。後濟南市人民政府作出濟政字[2016]75號《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濟南聯華恆基經貿有限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調查報告的批復》(以下簡稱《市政府批復》),同意《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的分析定性及防範整改意見及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和單位的處理建議。槐蔭安監局就案涉生產事故作出過行政處罰決定書,後被槐蔭區政府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予以撤銷。槐蔭安監局於2017年6月19日重新立案,並於當日向聯華恆基公司送達行政處罰告知書與聽證告知書,於2017年8月9日向聯華恆基公司告知聽證事宜,於2017年8月16日舉行聽證,於2017年8月18日第二次送達行政處罰告知書,於2017年8月23日作出(槐)安監管罰[2017]0619號行政處罰決定(以下簡稱0619號行政處罰決定)並送達。
聯華恆基公司不服槐蔭安監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於2017年10月23日向槐蔭區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槐蔭區政府於2017年10月23日收到聯華恆基公司的行政復議申請,於10月26月作出補正行政復議申請通知,於11月2日受理,並於同日向槐蔭安監局發送提出答復通知書,於12月27日作出延期審理通知,並於2018年1月24日作出濟槐政復決字[2017]172號行政復議決定(以下簡稱172號復議決定)。聯華恆基公司對該行政復議決定不服,遂提起行政訴訟。
另查明:2017年2月21日,滬鐵監管局針對聯華恆基公司的生產事故作出鐵行罰字[2016]第55號鐵路行政處罰決定(以下簡稱55號鐵路處罰決定),主要內容為,2016年11月29日,你單位在濟南市槐蔭區生產廠房內3#反應釜(攪拌罐)發生爆炸。因你單位未做好安全防範措施,致使爆炸產生的反應釜攪拌齒等設備部件殘片墜落至京滬高鐵400公里50米處,侵入鐵路建築限界,撞擊鐵路牽引供電網、刮碰撞擊G176次高鐵烈車造成牽引供電、高鐵列車、線路等設備設施損壞,中斷京滬高鐵雙線行車2小時34分鍾。上述行為違反了《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之規定。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九十條《違反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決定給予責令改正,罰款19.9萬元的處罰。
再查明: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檢察院以濟槐蔭檢刑訴[2017]324號起訴書指控王某某、高某某犯重大責任事故罪,於2017年9月22日向槐蔭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在訴訟過程中,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經審理後,槐蔭區人民法院於2018年3月28日作出(2017)魯0104刑初328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查明了案涉生產事故的過程、原因、後果,認定案涉生產事故直接損失為394798元,判決王某某、高某某犯重大責任事故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四個月,共同賠償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的經濟損失333054元,聯華恆基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一審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九條規定:「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本法,對本行政區域內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493號)第三十二條規定:「重大事故、較大事故、一般事故,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事故調查報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復;特別重大事故,30日內做出批復,特殊情況下,批復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時間最長不超過30日。有關機關應當按照人民政府的批復,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事故發生單位和有關人員進行行政處罰,對負有事故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進行處分。」本案中,聯華恆基公司發生的案涉生產事故,發生地為槐蔭區,槐蔭安監局作為槐蔭區行政區域內對安全生產工作實施綜合監督管理的部門,具備作出本案被訴行政處罰決定的主體資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第四十一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並向從業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規定:「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對負有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等責任外,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本案中,聯華恆基公司發生的案涉生產事故,部分原因是該公司未按法規要求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教育,安全管理混亂。槐蔭安監局在其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認定聯華恆基公司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和四十一條規定,符合上述法律的規定。該生產事故已經由槐蔭區人民法院(2017)魯0104刑初328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認定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394798元,聯華恆基公司應當按照上述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規定接受罰款的行政處罰。但是,在槐蔭安監局作出被訴行政處罰決定書之前,滬鐵監管局針對聯華恆基公司同一生產事故,已經於2017年2月21日作出55號鐵路處罰決定,決定給予責令改正及罰款19.9萬元的處罰。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的規定,聯華恆基公司發生的案涉生產事故只能被給予一次罰款的行政處罰。槐蔭安監局明知滬鐵監管局已經作出上述行政處罰決定書給予聯華恆基公司罰款處罰的情形,未對該行政處罰的情況包括該處罰所針對的違法行為和後果及處罰結果等進行審查和確認,並再次作出罰款的案涉行政處罰決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屬於違反法定程序,適用法律錯誤。同時,槐蔭安監局作出的被訴行政處罰決定,以《事故調查報告》認定的經濟損失數額949.8萬元作為基本事實依據,但未提供其他證據支持該認定結果,且與槐蔭區人民法院(2017)魯0104刑初328號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認定的直接損失394798元差額巨大,故槐蔭安監局作出被訴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處罰明顯不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十二條規定:「對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工作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由申請人選擇,可以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向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本案中,聯華恆基公司對槐蔭安監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而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槐蔭區政府作為槐蔭安監局的本級人民政府,具備作出172號復議決定的行政主體資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定:「行政復議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應當對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提出意見,經行政復議機關的負責人同意或者集體討論通過後,按照下列規定作出行政復議決定:......(三)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決定撤銷、變更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1.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2.適用依據錯誤的;3.違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或者濫用職權的;5.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的。」本案中,槐蔭安監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主要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處罰結果明顯不當,槐蔭區政府在受理聯華恆基公司的行政復議申請並進行審查後,應當按照上述法律規定撤銷行政處罰決定。但槐蔭區政府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未審查聯華恆基公司提出審查的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檢察院以濟槐蔭檢刑訴[2017]324號起訴書認定的損失數額及滬鐵監管局作出罰款處罰的事實,認為槐蔭安監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程序合法、並無不當,並決定維持槐蔭安監局的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的證據不足,違反了上述法律規定,依法應予以撤銷。
綜上,槐蔭安監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適用法律錯誤、違反法定程序、處罰明顯不當,槐蔭區政府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依法均應予以撤銷。聯華恆基公司請求撤銷行政復議決定和行政處罰決定,符合法律規定,應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六)項的規定,判決如下:一、撤銷被告槐蔭安監局於2017年8月23日作出的0619號行政處罰決定;二、撤銷被告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政府於2018年1月24日作出的172號復議決定。
槐蔭安監局、槐蔭區政府不服一審法院判決提起上訴。
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本案中,上海鐵路監督管理局於2017年2月21日作出55號鐵路處罰決定,載明:「現查明2016年11月29日,你單位在濟南市槐蔭區生產廠房內3#反應釜(攪拌罐)發生爆炸。因你單位未做好安全防範措施,致使爆炸產生的反應釜攪拌齒等設備部件殘片墜落至京滬高鐵400公里50米處,侵入鐵路限界,撞擊鐵路牽引供電網、刮碰撞擊G176次高鐵列車,造成牽引供電、高鐵列車、線路等設備設施損壞,中斷京滬高鐵雙線行車2小時34分鍾。......根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九十條、《違反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決定給予責令改正,罰款19.9萬元的處罰。......。」2017年8月23日,槐蔭安監局作出0619號處罰決定,載明:「......2016年11月29日9時30分左右,你單位在我區發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京滬高鐵停運2小時30多分鍾,直接經濟損失949.8萬元的一般生產安全責任事故,社會影響較大。......以上事實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決定給予罰款人民幣四十五萬元整的行政處罰。」從上述行政處罰決定載明的內容可知,雖然該兩份行政處罰決定在違法事實的表述及適用的法律法規等方面並非完全相同,但兩份處罰中所認定的違法事實均基於「11.29」爆炸事故及其產生的危害後果所作出,且兩份決定均採取了罰款的處罰方式。上訴人槐蔭安監局主張其是基於被上訴人聯華恆基公司「未按照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並導致安全生產事故」這一理由進行處罰,但其並未在0619號行政處罰決定中對其主張的被上訴人聯華恆基公司存在上述違法事實作出認定,因此對上訴人槐蔭安監局的該項主張,原審法院不予認可。據此,上海鐵路監督管理局於2017年2月21日針對被上訴人聯華恆基公司造成的「11.29」爆炸事故這一違法行為已經作出了罰款19.9萬元的行政處罰,上訴人槐蔭安監局於2017年8月23日又就同一違法行為作出罰款45萬元的行政處罰,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不符合行政處罰「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原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槐蔭安監局作出的0619號處罰決定程序嚴重違法,應予撤銷,並無不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一款「人民法院對原行政行為作出判決的同時,應當對復議決定一並作出判決」的規定,上訴人槐蔭區政府作出的維持上訴人槐蔭安監局0619號處罰決定的172號復議決定,應當一並撤銷。綜上,原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八十六條、第八十九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槐蔭區政府、槐蔭安監局不服原審法院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稱:原審判決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現有證據無法證明直接經濟損失394798元,應按照《事故調查報告》認定的直接經濟損失949.8萬元,並以此作為行政處罰的標准。原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聯華恆基公司在本案中存在兩個違法行為,涉案行政處罰決定書與上海鐵路監督管理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不是針對同一違法行為,處罰的依據也不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第(三)項、第(四)項的規定,請求撤銷原審判決,依法改判。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涉案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是否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該條是對行政處罰有關一事不再罰原則的規定。一事不再罰是行政處罰的重要原則之一,是指對當事人的同時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事實和同一理由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同一事實和同一理由是一事不再罰原則的共同要件,二者缺一不可。同一事實是指同一個違法行為,即從其構成要件上,符合一個違法行為的特徵。同一理由是指同一法律依據。具體到本案中,上海鐵路監督管理局因聯華恆基公司的行為違反了《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三十二條之規定,依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九十條、《違反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作出55號鐵路處罰決定。槐蔭安監局因聯華恆基公司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作出了0619號處罰決定。55號鐵路處罰決定系針對聯華恆基公司違反了「在鐵路線路安全保護區及其鄰近區域建造或者設置的建築物、構築物、設備等,不得進入國家規定的鐵路建築限界」的規定,而0619號處罰決定系針對聯華恆基公司違反了「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應急處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和「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教育和督促從業人員嚴格執行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並向從來人員如實告知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的規定,二者系針對不同的違法行為,處罰的法律依據亦有所不同,因此並不違反上述法律的規定。原審法院認定涉案處罰決定違反了「一事不再罰」的原則,屬於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涉案事故發生後,由濟南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牽頭成立聯華恆基公司「11.29」一般爆炸事故調查組,並形成《事故調查報告》,認定事故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為949.8萬元。後濟南市人民政府作出《市政府批復》,同意《事故調查報告》對事故的分析定性、防範整改意見及對事故有關責任人和單位的處理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規定,「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對負有責任的生產經營單位除要求其依法承擔相應的賠償等責任外,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照下列規定處以罰款:(一)發生一般事故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條第一款規定,「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故槐蔭安監局認定聯華恆基公司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五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一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作出涉案0619號處罰決定,對聯華恆基公司處以45萬元罰款符合法律規定。聯華恆基公司的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不應予以支持。槐蔭區政府依照法律規定作出涉案172號復議決定維持0619號行政處罰決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亦應予以維持。原審法院撤銷172號復議決定亦屬不當,應一並予以糾正。再審申請人申請再審的理由成立,應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第一百二十二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濟南市中級人民法院(2018)魯01行終792號行政判決;
二、撤銷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法院(2018)魯0104行初24號行政判決;
三、駁回濟南聯華恆基經貿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
原一、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各50元,均由濟南聯華恆基經貿有限公司負擔。
『肆』 在日常生活中有關法律的10個例子
1,早晨來上班,你過馬路要遵守道路安全交通法。
2,路過菜市場,內買了煎餅果子。他要約容,你承諾,跟攤主形成買賣合同。
3.來到所里,有個當事人來交代理費,沒帶夠,給所里打了個條。當事人跟所里形成了債權債務關系。
4,坐在電腦前,打不開電腦,壞了,讓人來維修。你跟維修人員之間建立了合同法上的加工承攬關系。
5,人家維修完了,讓你掏錢結賬,突然發現錢包不見了。原來被小偷偷了,小偷的行為是盜竊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這是刑事法律關系。
6.你向公安機關報警,公安機關以過年放假不出警,你起訴公安局,屬於行政訴訟。你與公安機關之間形成行政法律關系。
7.公安機關敗訴了,需要承擔賠償責任。按照國家賠償法賠償了你的損失。這屬於國家賠償法調整的范圍。
8,你很高興,請大夥去吃飯,到飯店,與飯店形成合同關系。
9,在飯店吃飯,你拚命勸大夥喝酒,結果導致一人酒後腸胃出血,朋友起訴你,與你形成了侵權法律關系。
10,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很多,比如結婚得達到法定條件,離婚得符合法定標准啊。
『伍』 關於行政管理的案例分析,要體現政府的職能的
當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後嚴重製約著政府職能的轉變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我們認為當前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和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必須推進以建設民主政治為目標的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這方面發達國家有著許多成熟的經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和學習他國的經驗,可以使我們改革少走彎路.下面我們介紹美國基層民主政治的一個案例——加州里弗塞德市市政管理體制及其對我國政府改革的啟示.
一,里弗賽德市議會——經理制的模式——美國基層民主自治的一個案例
里弗塞德是美國加州南部的一個擁有25萬人口的中小城市.1953年該市根據新的城市憲章引進了議會——經理制.在這一體制下,議會制訂城市法律和大政方針,市經理則行使城市日常行政管理權.美國這一城市管理體制產生於20世紀初,1908年美國弗吉尼亞州的一個小城市斯湯頓市任命了一位總經理來指導該市的工作,成為這一體制的發端.當時這一體制就被人們歡呼為"市政改革的最新號角".目前美國大約有2500個城市實行這一體制,加州最為普及,其98%的城市都實行這一體制.
里弗賽德市政府結構,產生及各自職責.
里弗賽德市議會——經理制模式的政府架構由下表可以看出:市議會和市長是由選民選舉產生的,市經理則是由市議會任命的日常事務管理人員,他(或她)直接領導市各行政部門.
里弗賽德市政府議會,市長和市經理的產生及職責:
(一)市議會,市議會由各個選區4年交叉任期選舉產生的7個成員組成.每個議員分別從具有3萬多人口的選區中直接選舉產生.那7個議員並不是同時換屆的,這是為了保持議會成員的相對穩定性.作為立法機構,市議會制定法律並且確定管理城市許多活動的政策.議會接受來自市長,市經理,各種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以及公眾對特定立法的建議.每一次立法都要聽取和考慮來自市民和組織的評論.議會通過年度預算並批准預算中的每一項資金支出.公共工程的規劃和計劃書由市議會批准.
市議會任命市經理,市律師,市書記員以及市民委員會和專門委員會的各成員.議會從其成員中挑選出一個代理市長,在市長的缺席的情況下主持市議會會議.
市議會常設委員會:市議會劃分為社區服務與青年,發展,金融,政府事務,公共安全,運輸和設施服務/土地使用/能源開發等7個委員會,創立這7個委員會旨在審議和分析城市政策和項目.每個委員會有3個議員參加,每個議員主持一個委員會並供職於其他兩個,但市議會常設委員會只是市議會的咨詢機構而不是決策機構,市決策機構是由7個議員組成的市議會.所有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時間和地點列在每周市會議議事日程表上.所有會議都向公眾開放.
市議會是通過條例,決議和動議三個不同層次的會議行使市政管理的決策權的.
條例是由市憲章授權的議會制定的法律.條例對城市轄區的個人規定了總的和持久的規劃.條例由市議會會議提出但須經過二讀並在第二次會議上通過.通過後公開發表並在最後通過後30天生效.一項條例只能由隨後的條例廢除或修正.
通過的決議可以表明議會的政策或指導特定類型的程序或行政行動.它只需要一讀通過,可能被隨後的決議所改變.
動議通常表明對一項程序或行政行動的多數同意.動議通常用於處理議程上的事務.當議會不準備採取明確的行動或當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或信息時,即在決策的條件不成熟時,議會可以把事情交給個人或小組研究.議會可以要求在將來議會會議上對研究進行匯報.
可見,即使是市議會的決策,也有條例,決議和動議三個層次之分,它們在市裡決策活動中起著不同的作用.市裡重大行政決策通常是由多數同意的行政動議進行的.這就意味著如果市政府決定某項市裡大事,只要通過簡單多數表決即可.
(二)市長:市長是市議會所有會議的主持官員,並在所有的進程中都有發言權.一般說來市長並不投票.但除了緊急狀態或創議條例外,市長可以通過公告要求市議會在將來的會議上重新考慮任何事項.此外,在議會投票相等的情況下,市長可以投下打破平局的決定性一票.市長是從全市范圍內選舉產生,每屆任期4年.
市長的職責包括:解釋政策,規劃和市政府需要人民做些什麼;通知人民政府或規劃方面任何重大的改變;在所有政策和公共關系事務上向市議會提出建議.
(三)市經理:由市議會任命的市經理是城市的首席行政官.他通過控制和引導市各部門實施法律和執行議會的政策.通過使用包括規劃,財政計劃和實施,人事管理和種種自動化體系在內的現代商業方式進行城市事務管理.此外,市經理會在立法,金融事務,資金改進和其他城市政策等方面向市議會提出建議.
二,里弗賽德市議會—經理制運作的若干特點
作為美國基層政府的一種組織形式,里弗賽德市議會—經理制的運作方式有著若干鮮明的特點:
(一)立法行政,兩權合一.眾所周知,美國政府分為三個層級,即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包括市政府).美國聯邦政府實行的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州政府的結構亦大抵如此.
然而,作為美國基層政府的市政府與聯邦政府三權分立的模式迥然不同.該市政府與設在該市的11家法院不存在任何人事或財政方面的關系.當地的法院法官是由加州律師協會推薦並由州長任命的,法院是以縣(里弗賽德縣)為單位處理法律事宜的,其經費由州政府提供.而聯邦法院則由聯邦政府負責,與州和地方政府沒有任何關系.從中可以看到美國司法體制不存在任何地方保護主義得以產生的財政或人事基礎.從中也可以看出作為一個基層政府,里弗賽德市是不具備司法權的.
但是,里弗賽德市市政府體制並不是簡單拷貝美國聯邦政府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這反映在里弗賽德市議會—經理制的政府體制與聯邦政府是迥然不同的.所謂市議會—經理體制,簡單地說就是作為立法機構的市議會制定法律並且對市政府大政方針進行決策,而城市的日常行政事務管理權則由市議會聘用的首席行政官——市經理行使.在這里,立法權和行政權是統一的,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市議會本身不僅是立法機構,有權制訂對城市轄區內的個人規定的總和和持久的行為准則的條例,而且是市政府的決策機構,有權決定市裡的任何重大事項,包括公共工程,批准預算等等.二是雖然市議會不直接管理城市的日常事務,但市政府日常事務管理者市經理由其聘用並對其負責表明,市議會還是要對市政府日常經營管理負最後責任的.
作為美國基層政府,里弗賽德市議會——經理制是一種立法權和行政決策權相統一的體制.這一組織形式有著合理的依據:首先是基層政府處理事務畢竟與聯邦政府有著范圍上的不同.美國全國有憲法和聯邦法律,州有州憲法和州法律,而這些憲法和法律是基層政府首先必須遵守的.這樣留給基層政府——市政府——為其轄區制定法律的餘地顯然比較有限.因此,由選民選舉產生的市議會不僅可以為轄區制定法律,也有時間和精力對市政管理的任何重大事務行使決策權.由於法院系統不在市政府職責范圍之內,市政府體制不簡單拷貝聯邦政府模式就成為合乎邏輯的事情.
(二)地方政府,高度自治.美國政治制度的一個基本特徵是權力高度分散.美國是一個由50個州組成的聯邦制國家,美國聯邦制的一個特點是除了聯邦憲法明確賦予聯邦政府的權力外,其他一切權力均由各州享有.但美國各州則實行單一制,從理論上說州以下的市縣等基層政府都是州政府的代理機構,州議會有權解散或合並任何一個地方政府.但實際上,地方政府一般都十分穩定,不會隨便變動.聯邦,州和地方政府都是由選民選舉產生的,具有自身職責范圍內的權力,並直接對選民負責.只有直接對選民負責的政府才能做到高度自治.一個由上級任命,聽命於上級的政府並對上級負責的政府是無法保證地方自治的.
地方自治決定了美國基層政府有權在自己的范圍內處理事項.根據里弗賽德市長加利福尼亞大學政治學教授羅納德·洛維里奇的介紹,市政府主要有兩項職能:一是向全市市民提供公共服務;一是管理沖突,即在城市轄區內發生矛盾沖突時,政府要想方設法加以解決.具體來講就是:(一)規劃.制訂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指導城市未來的發展.(二)發展.里市政府從來不進行投資並擁有經營性企業.政府對經濟發展採取的措施是:經濟發展部門利用稅收優惠吸引和留住任何能使資源利用最大化而使總成本最小化的企業.城市再開發部門採取刺激措施鼓勵企業增長.該部門管理著總數達7000英畝的5個再開發項目區,並在這5個區內通過提供貸款,建築改進的補助和為抵消土地獲得和開發費用相關的成本的財產稅補償.勞動力培訓,市政府通過與里弗賽德縣勞動力開發中心和里市社區學院的協作,幫助僱主招募雇員,工作篩選和培訓.
(三)公共設施.市政府擁有水,電,公園與娛樂,圖書館,博物館,污水處理,城市機場等公共設施,這些設施大都不能贏利或不應贏利,屬於公共服務范疇.市政府擁有這些公共設施就是為了更好地為市民提供服務,建立一個服務設施齊全和適宜居住的環境.市政府在這些部門發揮作用顯然是彌補了市場經濟的不足.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國加州,大部分水電設施都已經私有化了,但里市依然擁有水電公共設施,當地官員把它作為該市的優勢之一.因為該市電費要比投資者擁有的公司平均低30%至60%,而水費比鄰近轄區平均低50%.這種較為低廉的水電費自然有利於吸引投資者和外來人口,並降低當地市民的生活費用.(四)公共安全.維護治安和公共安全是市政府責無旁貸的義務,警察和消防是里市政府提供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該市2642名公務人員中,60%是警察和火警.可見,警察和消防部門在美國城市政府中佔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凡是有公眾聚會的地方,就有幾個警察在場維持秩序,防止出現意外安全情況.
當然,說美國里弗賽德市政府高度自治,並不意味著美國聯邦政府和加州政府完全不能介入當地事務.如果該市出現動亂,重大災害或事故,加州政府就有權宣布該市處於緊急狀態而直接介入處理,甚至聯邦政府也有權介入.在日常情況下,該市確有權處理自身的事務的.
(三)民選議員,地位平等.作為民意代表的7個市議會議員之間的政治地位完全平等,他們之間並未有誰是第一第二甚至也沒有資歷深淺的區別.這是因為每個議員都是由有3萬多人口的選區選民直接選舉出來的,都是3萬多市民的民意代表,他們理當具有平等的代表權.里弗賽德市議會一切重大事項都必須由市議會議員投票決定,主持會議的市長也沒有最終的拍板權,任何一個議員也不具有這權力.里弗賽德市議會多數決定的制度是民主制度的要求,同時這套體制也確實能夠保證多數決定的民主原則.這種多數決定的議會體制顯然要優於強調第一把手具有最終拍板的體制,盡管根據多數做出決定的議會也會犯錯誤.但根據多數進行決策的體制一般說來能夠更多的發揮多數人的才乾和智慧,因而是一種科學合理的制度安排.
(四)決策執行,相對分離.在里弗賽德市議會—經理制的政府體制內,市政府重大事務決策權屬於議會,市議會向全體市民負責.而市政府的執行—政府日常事務則由市議會聘任的市經理負責.這就是決策與執行相分離的政府體制.
這種決策與執行相分離的體制的首要特徵是政府決策權與執行權分屬兩套班子所有.民選議會負責全市重大事務,對全市重大事務以投票表決方式行使決策權.但市議會本身則不負責市政府的日常管理工作,市政府日常管理工作則由市經理具體負責.而市經理則對市議會負責.一言以蔽之,市議會是決策者,市經理是執行者.這里應該注意的是:一是市經理有權在自己職責范圍內處理政府日常事務,而不必事事請示市議會;二是市經理雖由市議會聘任,市經理必須執行市議會的決策,但市議員個人卻不是市經理的頂頭上司,無權對市經理日常工作發號施令;三是市議會有權隨時解聘市經理.
決策與執行相對分離的市政府制度是一種較為合理的政府制度,有利於政府內部的合理分工,市議會與市經理分別在決策與執行兩個領域內各司其職,政府職能也實現了社會化的分工.這樣,市議會有時間傾聽選民意見,集中精力對全市重大事務進行思考和決策,而市經理則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市政府面臨的眾多日常事務.
(五)民主科學,並行不悖.現代政府體制必須做到科學與民主兩個方面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