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氣瓶充裝法律法規
㈠ 《特種設備安全法》關於氣瓶充裝單位對氣體使用者有什麼規定和要求
《特種設備安全法》對使用的要求:
第三十二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使用取得許可生產並經檢驗合格的特種設備。
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和已經報廢的特種設備。
第三十三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在特種設備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後三十日內,向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辦理使用登記,取得使用登記證書。登記標志應當置於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
第三十四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崗位責任、隱患治理、應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規程,保證特種設備安全運行。
第三十五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特種設備安全技術檔案。安全技術檔案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特種設備的設計文件、產品質量合格證明、安裝及使用維護保養說明、監督檢驗證明等相關技術資料和文件;
(二)特種設備的定期檢驗和定期自行檢查記錄;
(三)特種設備的日常使用狀況記錄;
(四)特種設備及其附屬儀器儀表的維護保養記錄;
(五)特種設備的運行故障和事故記錄。
第三十六條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為公眾提供服務的特種設備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對特種設備的使用安全負責,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其他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情況設置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
第三十七條特種設備的使用應當具有規定的安全距離、安全防護措施。
與特種設備安全相關的建築物、附屬設施,應當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特種設備屬於共有的,共有人可以委託物業服務單位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特種設備,受託人履行本法規定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的義務,承擔相應責任。共有人未委託的,由共有人或者實際管理人履行管理義務,承擔相應責任。
第三十九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其使用的特種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自行檢查,並作出記錄。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其使用的特種設備的安全附件、安全保護裝置進行定期校驗、檢修,並作出記錄。
第四十條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在檢驗合格有效期屆滿前一個月向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提出定期檢驗要求。
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接到定期檢驗要求後,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及時進行安全性能檢驗。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將定期檢驗標志置於該特種設備的顯著位置。
未經定期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特種設備,不得繼續使用。
第四十一條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對特種設備使用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發現問題應當立即處理;情況緊急時,可以決定停止使用特種設備並及時報告本單位有關負責人。
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人員和單位有關負責人報告;特種設備運行不正常時,特種設備作業人員應當按照操作規程採取有效措施保證安全。
第四十二條特種設備出現故障或者發生異常情況,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對其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方可繼續使用。
第四十三條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在每日投入使用前,其運營使用單位應當進行試運行和例行安全檢查,並對安全附件和安全保護裝置進行檢查確認。
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運營使用單位應當將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的安全使用說明、安全注意事項和警示標志置於易於為乘客注意的顯著位置。
公眾乘坐或者操作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應當遵守安全使用說明和安全注意事項的要求,服從有關工作人員的管理和指揮;遇有運行不正常時,應當按照安全指引,有序撤離。
第四十四條鍋爐使用單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鍋爐水(介)質處理,並接受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定期檢驗。
從事鍋爐清洗,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並接受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監督檢驗。
第四十五條電梯的維護保養應當由電梯製造單位或者依照本法取得許可的安裝、改造、修理單位進行。
電梯的維護保養單位應當在維護保養中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保證其維護保養的電梯的安全性能,並負責落實現場安全防護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電梯的維護保養單位應當對其維護保養的電梯的安全性能負責;接到故障通知後,應當立即趕赴現場,並採取必要的應急救援措施。
第四十六條電梯投入使用後,電梯製造單位應當對其製造的電梯的安全運行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和了解,對電梯的維護保養單位或者使用單位在維護保養和安全運行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並提供必要的技術幫助;發現電梯存在嚴重事故隱患時,應當及時告知電梯使用單位,並向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報告。電梯製造單位對調查和了解的情況,應當作出記錄。
第四十七條特種設備進行改造、修理,按照規定需要變更使用登記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方可繼續使用。
第四十八條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無改造、修理價值,或者達到安全技術規范規定的其他報廢條件的,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依法履行報廢義務,採取必要措施消除該特種設備的使用功能,並向原登記的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辦理使用登記證書注銷手續。
前款規定報廢條件以外的特種設備,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可以繼續使用的,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通過檢驗或者安全評估,並辦理使用登記證書變更,方可繼續使用。允許繼續使用的,應當採取加強檢驗、檢測和維護保養等措施,確保使用安全。
第四十九條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並經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許可,方可從事充裝活動:
(一)有與充裝和管理相適應的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
(二)有與充裝和管理相適應的充裝設備、檢測手段、場地廠房、器具、安全設施;
(三)有健全的充裝管理制度、責任制度、處理措施。
充裝單位應當建立充裝前後的檢查、記錄制度,禁止對不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移動式壓力容器和氣瓶進行充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向氣體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氣瓶,對氣體使用者進行氣瓶安全使用指導,並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辦理氣瓶使用登記,及時申報定期檢驗。
㈡ 氣瓶有關的安全管理相關法律法規
沒有專門關於樓頂的管理規定
不過在建築物設計技術規范中對屋頂設計有相關要求
希望能夠幫到了
㈢ 哪些行為屬於違反氣瓶充裝安全技術規范
1、不能碰撞、暴曬。
2、安全距離不能小於5米,離動火點不能小於10米。
3、存放點要通風等等。
氣瓶使用過程中應加強保養,當發現以下情況時應立即進行維修和保養:
(1)氣瓶脫漆嚴重的應除銹刷漆;
(2)瓶閥泄漏的應更換;
(3)防震圈不齊的應補上;
(4)字跡不明的應重新噴字;
(5)底圈和瓶閥防護圈損壞的應修復。
㈣ 特種設備安全法規定氣瓶充裝站對氣瓶用戶的規定和要求有哪些
特種設備安全法第四十九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向氣體使用者提供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氣瓶,對氣體使用者進行氣瓶安全使用指導,並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辦理氣瓶使用登記,及時申報定期檢驗。
氣瓶安全監察規定
第二十六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向氣體消費者提供氣瓶,並對氣瓶的安全全面負責;
(二)負責氣瓶的維護、保養和顏色標志的塗敷工作;
(三)按照安全技術規范及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負責做好氣瓶充裝前的檢查和充裝記錄,並對氣瓶的充裝安全負責;
(四)負責對充裝作業人員和充裝前檢查人員進行有關氣體性質、氣瓶的基礎知識、潛在危險和應急處理措施等內容的培訓;
(五)負責向氣瓶使用者宣傳安全使用知識和危險性警示要求,並在所充裝的氣瓶上粘貼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及國家標准規定的警示標簽和充裝標簽;
(六)負責氣瓶的送檢工作,將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氣瓶送交地(市)級或地(市)級以上質監部門指定的氣瓶檢驗機構報廢銷毀;
(七)配合氣瓶安全事故調查工作。
車用氣瓶、呼吸用氣瓶、滅火用氣瓶、非重復充裝氣瓶和其它經省級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同意的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履行上述規定的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第(七)項義務。
㈤ 氣瓶安全監察規定的規定
氣瓶安全監察規定
(2003年4月2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46號公布,根據2015年8月25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66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修訂)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氣瓶安全監察工作,保證氣瓶安全使用,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正常環境溫度(-40~60℃)下使用的、公稱工作壓力大於或等於0.2MPa(表壓)且壓力與容積的乘積大於或等於1.0MPa?L的盛裝氣體、液化氣體和標准沸點等於或低於60℃的液體的氣瓶(不含僅在滅火時承受壓力、儲存時不承受壓力的滅火用氣瓶)。
軍事裝備、核設施、航空航天器、鐵路機車、船舶和海上設施使用的氣瓶不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使用的氣瓶,其設計、製造、充裝、運輸、儲存、銷售、使用和檢驗等各項活動,應當遵守本規定。
第四條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全國范圍內氣瓶的安全監察工作,縣以上地方質量技術監督行政部門(以下簡稱質監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氣瓶實施安全監察。第二章 氣瓶設計與製造
第五條 氣瓶設計實行設計文件鑒定製度。氣瓶設計文件應當經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以下簡稱總局安全監察機構)核準的檢驗檢測機構鑒定,方可用於製造。
第六條 氣瓶製造單位申請設計文件鑒定時,應當提交齊全的設計文件和產品型式試驗報告。氣瓶設計文件應當包括:
(一)設計任務書;
(二)設計圖樣(含鋼印印模圖樣);
(三)設計計算書;
(四)設計說明書;
(五)標准化審查報告;
(六)使用說明書。
改變氣瓶瓶體主體結構、設計厚度、瓶體材料牌號時,氣瓶製造單位應當重新申請設計文件鑒定。
第七條 氣瓶設計文件應當符合有關安全技術規范的規定,並滿足相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企業標準的要求。
第八條 液化石油氣氣瓶上應當設計裝配防止超裝的液位限制裝置;易燃氣體氣瓶和助燃氣體氣瓶的瓶口螺紋和閥門出氣口應當設計成不同的左右螺紋的旋向和內外螺紋的結構。
第九條 在我國境內使用的氣瓶及其附件(包括氣瓶瓶閥、減壓閥、液位限制閥等,下同),其境內外製造企業應當取得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製造許可證書,方可從事製造活動。氣瓶及其附件的製造許可按照《鍋爐壓力容器製造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執行。
從事氣瓶焊接和無損檢測的人員,應當經安全監察機構考核合格,並取得證書後,方可從事相應工作。
第十條 在我國境內使用的氣瓶應當按照我國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生產。暫時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時,應當制定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要求的企業標准。
第十一條 在符合有關氣瓶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準的條件下,氣瓶製造單位可按氣瓶充裝單位的要求,生產專用標識氣瓶。
第十二條 氣瓶及附件正式投產前,應當按照安全技術規范及相關標準的要求進行型式試驗。改變設計文件或者主要製造工藝或者停產時間超過6個月重新生產時,應當進行氣瓶的型式試驗。
第十三條 研製、開發氣瓶及其附件新產品,應當進行型式試驗和技術評定。
第十四條 氣瓶應當逐只進行監督檢驗後方可出廠(出口氣瓶按合同或其他有關規定執行)。氣瓶出廠時,製造單位應當在產品的明顯位置上,以鋼印(或者其他固定形式)註明製造單位的製造許可證編號和企業代號標志以及氣瓶出廠編號,並向用戶逐只出具銘牌式或者其他能固定於氣瓶上的產品合格證,按批出具批量檢驗質量證明書。產品合格證和批量檢驗質量證明書的內容,應當符合相應的安全技術規范及產品標準的規定。
第十五條 氣瓶及其附件製造單位必須對設計、製造的氣瓶及其附件的安全性能和產品質量負責。氣瓶閥門製造單位應當保證氣瓶閥門至少安全使用到氣瓶的下一個檢驗周期。
第三章 氣瓶製造監督檢驗
第十六條 承擔氣瓶製造監督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以下簡稱監檢機構),應當經國家質檢總局核准。監檢機構所監督檢驗的產品,應當符合受檢單位所取得的製造許可證書所規定的品種范圍。
第十七條 監督檢驗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對氣瓶製造過程中涉及安全的水壓試驗、氣瓶出廠編號和打監督檢驗鋼印等重要項目進行逐只監督檢驗;
(二)對氣瓶材料的復驗、氣瓶爆破試驗和產品試樣的力學性能和其他理化性能測試進行現場監督確認;
(三)對受檢單位的氣瓶製造質量管理體系運轉情況進行監督。
氣瓶製造監督檢驗報告應當包括上述3項內容和結論。
第十八條 監檢機構應當加強對監督檢驗工作的管理,根據受檢單位生產的實際情況,派出相應的監督檢驗人員,及時完成監督檢驗任務;應當對監督檢驗人員進行培訓和定期考核,為檢驗人員配備必要的檢驗和檢測工具,確保監督檢驗工作質量。監檢機構應當對出具的監督檢驗報告負責。
第十九條 監督檢驗人員應當認真履行職責,監督檢驗到位。應當根據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及標準的要求實施監督檢驗,認真做好監督檢驗記錄,對受檢單位提供的技術資料等應當妥善保管,並予以保密。
簽發監督檢驗報告的檢驗人員,應當持有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壓力容器檢驗師證書。
第二十條 監督檢驗人員發現受檢單位質量管理體系運轉失控而影響產品質量時,應當及時書面通知受檢單位改正,並報告受檢單位製造許可證發證部門。監督檢驗人員在監督檢驗中發現零部件存在安全質量問題時,有權制止零部件流入下道工序。
第二十一條 在監督檢驗過程中,受檢單位和監檢機構發生爭議時,可提請受檢單位所在地的地(市)級質監部門處理。必要時,可提請上一級質監部門處理。
第二十二條 監檢機構所在地的地(市)級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應當每年對監檢機構和受檢單位進行監督檢查。發現監檢機構不能履行職責和受檢單位逃避監督檢驗的問題,應當及時處理,並報告監檢機構的核准部門和受檢單位製造許可證發證部門。
第四章 氣瓶充裝
第二十三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向省級質監部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機構提出充裝許可書面申請。經審查,確認符合條件者,由省級質監部門頒發《氣瓶充裝許可證》。未取得《氣瓶充裝許可證》的,不得從事氣瓶充裝工作。
第二十四條 《氣瓶充裝許可證》有效期為4年,有效期滿前,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向原批准部門申請更換《氣瓶充裝許可證》。未按規定提出申請或未獲准更換《氣瓶充裝許可證》的,有效期滿後不得繼續從事氣瓶充裝工作。
第二十五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具有營業執照;
(二)有適應氣瓶充裝和安全管理需要的技術人員和特種設備作業人員,具有與充裝的氣體種類相適應的完好的充裝設施、工器具、檢測手段、場地廠房,有符合要求的安全設施;
(三)具有一定的氣體儲存能力和足夠數量的自有產權氣瓶;
(四)符合相應氣瓶充裝站安全技術規范及國家標準的要求,建立健全的氣瓶充裝質量保證體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十六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一)向氣體消費者提供氣瓶,並對氣瓶的安全全面負責;
(二)負責氣瓶的維護、保養和顏色標志的塗敷工作;
(三)按照安全技術規范及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負責做好氣瓶充裝前的檢查和充裝記錄,並對氣瓶的充裝安全負責;
(四)負責對充裝作業人員和充裝前檢查人員進行有關氣體性質、氣瓶的基礎知識、潛在危險和應急處理措施等內容的培訓;
(五)負責向氣瓶使用者宣傳安全使用知識和危險性警示要求,並在所充裝的氣瓶上粘貼符合安全技術規范及國家標准規定的警示標簽和充裝標簽;
(六)負責氣瓶的送檢工作,將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氣瓶送交地(市)級或地(市)級以上質監部門指定的氣瓶檢驗機構報廢銷毀;
(七)配合氣瓶安全事故調查工作。
車用氣瓶、呼吸用氣瓶、滅火用氣瓶、非重復充裝氣瓶和其它經省級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同意的氣瓶充裝單位,應當履行上述規定的第(三)項、第(四)項、第(五)項、第(七)項義務。
第二十七條 充裝單位應當採用計算機對所充裝的自有產權氣瓶進行建檔登記,並負責塗敷充裝站標志、氣瓶編號和打充裝站標志鋼印。充裝站標志應經省級質監部門備案。鼓勵採用條碼等先進信息化手段對氣瓶進行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保持氣瓶充裝人員的相對穩定。充裝單位負責人和氣瓶充裝人員應當經地(市)級或者地(市)級以上質監部門考核,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
第二十九條 氣瓶充裝單位只能充裝自有產權氣瓶(車用氣瓶、呼吸用氣瓶、滅火用氣瓶、非重復充裝氣瓶和其他經省級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同意的氣瓶除外),不得充裝技術檔案不在本充裝單位的氣瓶。
第三十條 氣瓶充裝前和充裝後,應當由充裝單位持證作業人員逐只對氣瓶進行檢查,發現超裝、錯裝、泄漏或其他異常現象的,要立即進行妥善處理。
充裝時,充裝人員應按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准規定進行充裝。對未列入安全技術規范或國家標準的氣體,應當制定企業充裝標准,按標准規定的充裝系數或充裝壓力進行充裝。禁止對使用過的非重復充裝氣瓶再次進行充裝。
第三十一條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保證充裝的氣體質量和充裝量符合安全技術規范規定及相關標準的要求。
第三十二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改裝氣瓶或將報廢氣瓶翻新後使用。
第三十三條 地(市)級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應當每年對轄區內的氣瓶充裝單位進行年度監督檢查。年度監督檢查的內容包括:自有產權氣瓶的數量、鋼印標志和建檔情況、自有產權氣瓶的充裝和定期檢驗情況、充裝單位負責人和充裝人員持證情況。氣瓶充裝單位應當按照要求每年報送上述材料。
地(市)級質監部門每年應當將年度監督檢查的結果上報省級質監部門。對年度監督檢查不合格應予吊銷充裝許可證的充裝單位,報請省級質監部門吊銷充裝許可證書。
第五章 氣瓶定期檢驗
第三十四條 氣瓶的定期檢驗周期、報廢期限應當符合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及標準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 承擔氣瓶定期檢驗工作的檢驗機構,應當經省級質監部門核准,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和國家標準的規定,從事氣瓶的定期檢驗工作。
從事氣瓶定期檢驗工作的檢驗人員,應當經總局安全監察機構考核合格,取得氣瓶檢驗人員證書後,方可從事氣瓶檢驗工作。
第三十六條 氣瓶定期檢驗證書有效期為4年。有效期滿前,檢驗機構應當向發證部門申請辦理換證手續,有效期滿前未提出申請的,期滿後不得繼續從事氣瓶定期檢驗工作。
第三十七條 氣瓶檢驗機構應當有與所檢氣瓶種類、數量相適應的場地、余氣回收與處理設施、檢驗設備、持證檢驗人員,並有一定的檢驗規模。
第三十八條 氣瓶定期檢驗機構的主要職責是:
(一)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和氣瓶定期檢驗標准對氣瓶進行定期檢驗,出具檢驗報告,並對其正確性負責;
(二)按氣瓶顏色標志有關國家標準的規定,去除氣瓶表面的漆色後重新塗敷氣瓶顏色標志,打氣瓶定期檢驗鋼印;
(三)對報廢氣瓶進行破壞性處理。
第三十九條氣瓶檢驗機構應當嚴格按照有關安全技術規范和檢驗標准規定的項目進行定期檢驗。檢驗氣瓶前,檢驗人員必須對氣瓶的介質處理進行確認,達到有關安全要求後,方可檢驗。檢驗人員應當認真做好檢驗記錄。
第四十條 氣瓶檢驗機構應當保證檢驗工作質量和檢驗安全,保證經檢驗合格的氣瓶和經維修的氣瓶閥門能夠安全使用一個檢驗周期,不能安全使用一個檢驗周期的氣瓶和閥門應予報廢。
第四十一條 氣瓶檢驗機構應當將檢驗不合格的報廢氣瓶予以破壞性處理。氣瓶的破壞性處理必須採用壓扁或將瓶體解體的方式進行。禁止將未作破壞性處理的報廢氣瓶交予他人。
第四十二條 氣瓶檢驗機構應當按照省級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的要求,報告當年檢驗的各種氣瓶的數量、各充裝單位送檢的氣瓶數量、檢驗工作情況和影響氣瓶安全的傾向性問題。
第六章 運輸、儲存、銷售和使用
第四十三條 運輸、儲存、銷售和使用氣瓶的單位,應當制定相應的氣瓶安全管理制度和事故應急處理措施,並有專人負責氣瓶安全工作,定期對氣瓶運輸、儲存、銷售和使用人員進行氣瓶安全技術教育。
第四十四條 充氣氣瓶的運輸單位,必須嚴格遵守國家危險品運輸的有關規定。
運輸和裝卸氣瓶時,必須配戴好氣瓶瓶帽(有防護罩的氣瓶除外)和防震圈(集裝氣瓶除外)。
第四十五條 儲存充氣氣瓶的單位應當有專用倉庫存放氣瓶。氣瓶倉庫應當符合《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要求,氣瓶存放數量應符合有關安全規定。
第四十六條 氣瓶或瓶裝氣體的銷售單位應當銷售具有製造許可證的企業製造的合格氣瓶和取得氣瓶充裝許可的單位充裝的瓶裝氣體。
鼓勵氣瓶製造單位將氣瓶直接銷售給取得氣瓶充裝許可的充裝單位。
氣瓶充裝單位應當購買具有製造許可證的企業製造的合格氣瓶,氣體使用者應當購買已取得氣瓶充裝許可的單位充裝的瓶裝氣體。
第四十七條 氣瓶使用者應當遵守下列安全規定:
(一)嚴格按照有關安全使用規定正確使用氣瓶;
(二)不得對氣瓶瓶體進行焊接和更改氣瓶的鋼印或者顏色標記;
(三)不得使用已報廢的氣瓶;
(四)不得將氣瓶內的氣體向其他氣瓶倒裝或直接由罐車對氣瓶進行充裝;
(五)不得自行處理氣瓶內的殘液。
第七章 罰 則
第四十八條 氣瓶充裝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充裝,直至吊銷其充裝許可證。
(一)充裝非自有產權氣瓶(車用氣瓶、呼吸用氣瓶、滅火用氣瓶、非重復充裝氣瓶和其他經省級質監部門安全監察機構同意的氣瓶除外);
(二)對使用過的非重復充裝氣瓶再次進行充裝;
(三)充裝前不認真檢查氣瓶鋼印標志和顏色標志,未按規定進行瓶內余氣檢查或抽回氣瓶內殘液而充裝氣瓶,造成氣瓶錯裝或超裝的;
(四)對氣瓶進行改裝和對報廢氣瓶進行翻新的;
(五)未按規定粘貼氣瓶警示標簽和氣瓶充裝標簽的;
(六)負責人或者充裝人員未取得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書的。
第四十九條 氣瓶檢驗機構對定期檢驗不合格應予報廢的氣瓶,未進行破壞性處理而直接退回氣瓶送檢單位或者轉賣給其他單位或個人的,責令改正,處以1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取消其檢驗資格。
第五十條 氣瓶或者瓶裝氣體銷售單位或者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下罰款。
(一)銷售無製造許可證單位製造的氣瓶或者銷售未經許可的充裝單位充裝的瓶裝氣體;
(二)收購、銷售未經破壞性處理的報廢氣瓶或者使用過的非重復充裝氣瓶以及其他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氣瓶。
第五十一條 氣瓶監檢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取消其監督檢驗資格。
(一)監督檢驗質量保證體系失控,未對氣瓶實施逐只監檢的;
(二)監檢項目不全或者未監檢而出具虛假監檢報告的;
(三)經監檢合格的氣瓶出現嚴重安全質量問題,導致受檢單位製造許可證被吊銷的。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按照《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五十三條 行政相對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四條 氣瓶發生事故時,發生事故的單位和安全監察機構應當按照《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特種設備事故處理規定》及時上報和進行事故調查處理。
第五十五條 各省級質監部門可以依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辦法。
第五十六條 本規定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解釋。
第五十七條 本規定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㈥ 現行的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法規是什麼氣瓶的相關標准法規有哪些
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主要是依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具體的標准規范如下:
一、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第302號令)
3、《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第549號令)
4、《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監督管理辦法》
5、《氣瓶安全監察規定》(質檢總局第46號令)
6、《特種設備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規定》(質檢總局第115號令)
二、規范
1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核規則 TSG Z6001-2005
2 特種設備事故調查處理導則 TSGZ0006-2009
3 壓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考核大綱 TSGR6001-2011
5 氣瓶充裝許可規則 TSGR4001-2006
6 氣瓶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TSGR5001-2005
7 氣瓶充裝人員考核大綱 TSGR6004-2006
8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TSG R0004-2009
9 壓力管道安全技術監察規程-工業管道 TSG D0001-2009
10 安全閥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TSGZF001-2006
11 壓力管道安全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考核大綱 TSGD6001-2006
12 壓力容器壓力管道帶壓密封作業人員考核大綱TSG R6003-2006
13 壓力管道使用登記管理規則 TSG D5001-2009
14 氣瓶安全監察規程 國技監局鍋發(2000)250號
15 氣瓶附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 TSGRF001-2009
16 壓力容器定期檢驗規則 TSG R7001-2004
17 在用工業管道定期檢驗規程(試行) 國質檢鍋[2003]108號
18 鍋爐壓力容器使用登記管理辦法 國質檢鍋(2003)207號
三、標准
GB 7144—1999 氣瓶顏色標志
GB/T13005—1991 氣瓶術語
GB15384—1994 氣瓶型號命名方法
GB16163—1996 瓶裝壓縮氣體分類
GB 16804—1997 氣瓶警示標簽
GB5099—1994 鋼質無縫氣瓶
GB 8337—1996 氣瓶用易熔合金塞
GB 15382—2009 氣瓶閥通用技術條件
GB 16918—1997 氣瓶用爆破片技術條件
GB 17878—2009 工業用非重復充裝焊接鋼瓶用
GB/T 9251—1997 氣瓶水壓試驗方法
GB/T 9252—2001 氣瓶疲勞試驗方法
GB/T 12137—2002 氣瓶氣密性試驗方法
GB/T 13440—1992 無縫氣瓶壓扁試驗方法
GB 15385—1994 氣瓶水壓爆破試驗方法
GB 14193—2009 液化氣體氣瓶充裝規定
GB 17265—1998 液化氣體氣瓶充裝站安全技術條件
GB 12135—1999 氣瓶定期檢驗站技術條件
GB 13004—1999 鋼質無縫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檢驗與評定
GB24161-2009 呼吸器用復合氣瓶定期檢驗與評定
GB 8335—1998 氣瓶專用螺紋
GB/T 8336—1998 氣瓶專用螺紋量規
GB 10878—1999 氣瓶錐螺紋絲錐
GB 15383—1994 氣瓶閥出氣口連接形式和尺寸
㈦ 車用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規定什麼情況下嚴禁充裝
《車用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第三十條 車用氣瓶充裝前,充裝單位應當對車用氣瓶進行嚴格檢查並且做好記錄。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車用氣瓶,嚴禁充裝:
(一)未經使用登記或者與使用登記證不一致的。
(二)超過檢驗期限的。
(三)定期檢驗不合格的或者報廢的。
(四)新瓶或者定期檢驗後的氣瓶首次充裝,未經置換或者抽真空處理的。
(五)對氣瓶及其燃氣系統安全性有懷疑的。
(六)燃氣汽車司乘人員尚未離開車輛或者存在其他危及安全情況的。
第十一條 車用氣瓶製造單位,應當按照爐罐號對製造氣瓶瓶體的金屬材料進行化學成分復驗,按照材料批號進行力學性復驗,按照相應標準的規定進行無損檢測、低倍組織復驗。氣瓶在製造過程中經過熱處理改變材料力學性能。
其所用的材料復驗時可以不進行力學性能復驗。車用氣瓶製造單位,應當對氣瓶瓶體的非金屬材料的質量進行確認,必要時進行復驗,保證其質量符合要求。
㈧ 3月1日起液化氣法律
禁止個人從事管道燃氣經營活動。
管道燃氣經營者應當按照供氣、用氣合同的約定,對單位燃氣用戶的燃氣設施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燃氣經營者應當對其從事瓶裝燃氣送氣服務的人員和車輛加強管理,並承擔相應的責任。從事瓶裝燃氣充裝活動,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標准有關氣瓶充裝的規定。
㈨ 氣瓶安全充裝規定
氣瓶安全監察規定(2003年4月24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46號公布,根據2015年8月25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令第166號《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修訂)。
第一條 為加強氣瓶安全監察工作,保證氣瓶安全使用,保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的有關要求,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正常環境溫度(-40~60℃)下使用的、公稱工作壓力大於或等於0.2MPa(表壓)且壓力與容積的乘積大於或等於1.0MPa·L的盛裝氣體、液化氣體和標准沸點等於或低於60℃的液體的氣瓶(不含僅在滅火時承受壓力、儲存時不承受壓力的滅火用氣瓶)。
軍事裝備、核設施、航空航天器、鐵路機車、船舶和海上設施使用的氣瓶不適用本規定。
氣瓶安全使用
(1)防止氣瓶受熱。使用中的氣瓶不應放在烈日下暴曬,不要靠近火源及高溫區,距明火不應小於10 m;不得用高壓蒸汽直接噴吹氣瓶;禁止用熱水解凍及明火烘烤,嚴禁用溫度超過40℃的熱源對氣瓶加熱。
(2)氣瓶立放時應採取防止傾倒的措施;開閥時要慢慢開啟,防止附件升壓快產生高溫;對可燃氣體的氣瓶,不能用鋼制工具等敲擊鋼瓶,防止產生火花;氧氣瓶的瓶閥及其附件不得沾油脂,手或手套上沾有油污後,不得操作氧氣瓶。
(3)氣瓶使用到最後應留有餘氣,主要用以防止混入其他氣體或雜質而造成事故。氣瓶用於有可能產生迴流(倒灌)的場合,必須有防止倒灌的裝置,如單向閥、止回閥、緩沖罐等。液化石油氣氣瓶內的殘余油氣,應用有安全措施的設施回收,不得自行處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氣瓶
㈩ 氣瓶在哪些情況下是不允許充裝的
液化石油氣瓶超裝時,會使氣瓶內氣相空間很小或全無,當瓶內空間被液化石油氣充滿時,變形,嚴重腐蝕,沒有明確標識,沒有經過壓力測試。充裝前的氣瓶由專人負責,逐只進行檢查,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氣瓶,禁止充裝:
1、無「氣瓶製造許可證」的單位生產的氣瓶和未經安全監察機構批准認可的進口氣瓶,以及有報廢標記的氣瓶;
2、原始標記不符合規定,或鋼印標記模糊不清,無法辯認的氣瓶;
3、氣瓶外表面的顏色標記不符合GB 7144氣瓶顏色標記的規定,或嚴重污損脫落,難以辯認的氣瓶;由於液體近似不可壓縮,其膨脹力就會直接作用於氣瓶引起爆裂,造成嚴重事故 。
1、是否是經專職檢查員檢驗過並簽有有效期手續的鋼瓶。2、是否已經過抽真空或氣體置換合格的鋼瓶。3、零件不全的鋼瓶不準充裝。4、表面有嚴重腐蝕、凹坑、機械損傷、劃痕、變形的鋼瓶不準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