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法規高唱
❶ 有沒有關於建築方面的法律法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國家對建築行業實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
1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凡接受委託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應取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方可在資質證書規定的資質等級和評價范圍內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環境影響評價資質分為甲、乙兩個等級。 二、招標、投標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
按照《建築法》、《招投標法》、《建設工程設計招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對有關工程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的招投標程序等職能進行管理。
根據《建築法》,建築工程發包與承包的招標投標活動,應當遵循公開、公正、平等競爭的原則,擇優選擇承包單位。
根據《招投標法》,在中國境內進行下列工程建設項目包括項目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以及與工程建設有關的重要設備、材料等的采購,必須進行招標:大型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的項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國家融資的項目;使用國際組織或者外國政府貸款、援助資金的項目等。
三、工程承包過程中安全生產的主要法律法規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管理規定》等。
四、工程承包過程中環境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規定》等。
五、其他行業相關法律法規
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上水下施工作業通航安全管理規定》、《外商投資建築業企業管理規定》、《注冊建造師管理規定》、《注冊造價工程師管理辦法》、《建設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民用建築節能條例》、《民用建築發)
❷ 建築法規三要素指的是什麼
建設法規中的法律關系由三要素組成:
(1)主體——參與建設方面法律關系的當事人。
(2)內容——法律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
(3)客體——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所指向的事物,如建設工程、設計、施工等。
❸ 建築工程涉及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① 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版和國招標投標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② 行政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③ 部門規章:《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注冊監理工程師管理規定》、《建設工程監理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建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實施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監督規定》、《房屋建築工程質量保修辦法》、《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管理暫行辦法》、《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管理規定》、《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序規定》、《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規定》。
❹ 一建2018法規高唱老師還講課嗎
還在講,一般都聽陳印,蔡恆老師的課
❺ 我國目前現行建築法規主要有哪些法律規范組成
有很多,具體要看你現在需要哪些法律法規。
下面列舉幾個建築類的法律法版規:
《建權築法》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
《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2001年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暫行規定》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建設工程監理規范》
《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等,還有其它一些規范規定。
❻ 建築方面法律法規 越祥越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第279號令)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國務院第393號令)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有關部門實施招標投標活動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0〕34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招投標活動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辦發[2004]20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
《<標准施工招標資格預審文件>和<標准施工招標文件>試行規定》
工程建設項目勘察設計招標投標辦法(八部委2號令)
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辦法(七部委30號令)
工程建設項目貨物招標投標辦法(七部委27號令)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活動投訴處理辦法(七部委11號令64)
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七部委12號令)
評標專家和評標專家庫管理暫行辦法(原國家計委29號令)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范圍和規模標准規定(原國家計委3號令)
工程建設項目自行招標試行辦法(原國家計委第5號令)
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投標實施辦法(商務部13號令)
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審定辦法(商務部6號令)
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
建築工程設計招標投標管理辦法(建設部82號令)
工程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建設部第154號令)
外商投資建設工程服務企業管理規定(建設部商務部令第155號)
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設部第158號令)
建築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設部第159號令)
建設工程勘察設計資質管理規定(建設部第160號令)
建設工程勘察質量管理方法(建設部第115號令)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規定(水利部14號令)
國家電網公司招標活動管理辦法(國家電網辦[2004]598號)
鐵路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實施辦法(鐵道部8號令)
公路工程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交通部2號令)
集中采購機構監督考核管理辦法(財庫[2003]120號)
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財政部第18號令)
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辦法(財政部19號令)
政府采購供應商投訴處理辦法(財政部第20號令)
通信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規定(信息產業部2號令)
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計價格[2002]1980號)
招標代理服務收費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辦[2003]857號)
關於我委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核准)時核准招標內容的意見
關於貫徹落實2007年反腐倡廉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強工程建設招投標監督管理工作的意見(發改法規[2007]1399號)
國家重大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監督暫行辦法
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投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建市[2004]200號)
關於加強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施工招標投標行政監督工作的若干意見(建市[2005]208號)
物業服務企業資質管理辦法(建設部第125號令)
❼ 建築方面的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投標法
3、建築智能化系統工程設內計和系統集成容專項資質管理暫行辦法
4、商品住宅性能認定管理辦法
5、建設工程勘察和設計單位資質管理規定
6、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辦法
7、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8、建築裝飾裝修管理規定
9、建設工程施工分包管理辦法
10、工程建設施工招標投標管理辦法
11、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管理規定
12、建設工程設備監理管理暫行規定
13、建設行政處罰程序暫行規定
14、民用建築節能管理規定
15、建築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暫行辦法
❽ 建築工程的法律法規有什麼
三十八、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是指對於新建、改建、擴建工程和其它技術措施項目,其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措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建設項目按規定通過了環境影響評價和完成了環境保護設施施工圖等工作後,建設單位必須填寫環境保護「三同時」送審單,報送環境保護管理部門辦理審核手續。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五十四、建築施工單位開工環保申報登記制度
在城市市區范圍進行建築施工,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建築施工雜訊的建築施工單位,須在工程開工前15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雜訊防治措施等情況。
五十五、夜間建築施工作業審批制度
在城市市區,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而進行夜間建築施工作業時,必須有工地所在地縣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許可證明。經許可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公告牌的內容和格式應符合規定的要求。
八十二、控制雜訊污染——讓我們互相監督
在現代都市生活,你可能時常會被各種雜訊所煩惱。如果你受到工業企業、經營性娛樂場所或建築施工所產生的雜訊的危害,可以向當地環保部門投訴;如果你的生活因居民裝修房屋、家庭娛樂、高音喇叭或公共場所使用的音響設備產生的雜訊的危害,你可以向當地的公安機關投訴,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你可以找你們當地的媒體來報道此事 新聞媒體都喜歡報道這種事的
❾ 建築業有哪些法律法規
建築法規體系復框架已經制基本形成,《建築法》以及相繼出台的《招標投標法》、《合同法》構成了規范建築活動的三大法律支柱。《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以及大量部門規章的出台,作為配套法規完善了建築法規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