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規競合
㈠ 法理學中的法律責任競合 請舉例說明
通俗的說,法條競合就是一個行為觸犯了兩個法律規定。比如你冒充警察騙人回家錢,那答么你就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
想像競合就是一個行為侵犯了兩個客體,你比如你一棍子下去非但把人給打死了還砸壞了旁邊一個價值連城的文物,那你即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構成損壞財物罪。
㈡ 如何解決法律規范競合問題
(一)該行政違法行為應當是完整的過程
實際執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一是違法行為實施完畢後被行政機關發現,實施過程不因行政機關的介入而中斷;二是違法行為實施過程中就已經被行政機關發現,對此,行政機關依法作出責令改正(當場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人當場改正或者在期限內改正的,則該違法行為結束;三是違法行為被發現後,行政相對人拒不改正的,通過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強制執行或者執行罰),結束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之後,行政相對人再實施同樣的違法行為,則應當認定為新的違法行為。
(二)違法行為應構成一個獨立的違法事實
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往往出現一個違法事件由多個違法行為構成的情形,以無證無照佔道經營為例,違法行為人實施無證無照佔道經營是一個完整的違法事件,但是違法行為人實施了無證無照經營、佔道經營等多個違法行為,這就意味著同一個違法事件可能出現多個違法行為同時發生的情況,對此,應當認定其為多個違法行為,分別處罰。
(三)違法行為應是「一個」單獨的行為,而非「一類」行為
行政相對人做出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後又陸續做出多個同類違法行為,或者同時實施多個同類違法行為都應當認定為多個違法行為。以專利標注不規范為例,同一個專利號在不同的類型的產品上均存在標注不規范的行為,雖然該類違法行為可能同時或者陸續發生,但是也應當認定為多個違法行為。
㈢ 法律競合
法律責任的競合,是指由於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法律責任產生,而這些責任之間相互沖突的現象。比如出賣人交付的物品有瑕疵,致使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買受人向出賣人既可主張侵權責任,又可主張違約責任,但這兩種責任不能同時追究,只能追究其一,這種情況即是法律責任的競合
㈣ 請問,法條競合
函作為主要文種之一,與其他主要文種同樣具有由 制發機關 許可權決定的法定效力。
第八十二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八十三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八十五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八十六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㈤ 行政處罰適用法條競合嗎
行政處罰適用法條競合,如果一項行為觸犯了不同的行政法規的,只能給予一次處罰,當事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對於處罰主體的沖突,只能按照適用特別法的行政主體優於適用普通法的行政主體的原則,由前者予以處罰;對於法律條款的沖突,依據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特別條款優於普通條款的原則予以解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 對當事人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
㈥ 解決法律責任競合的原則有哪些
法律責任競合: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觸犯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行為人因此要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的管轄,並根據管轄法律的規定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權利人可選擇適用相關的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比如出賣人交付的物品有瑕疵,致使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買受人向出賣人既可主張侵權責任,又可主張違約責任,但這兩種責任不能同時追究,只能追究其一,這種情況即是法律責任的競合。
法律責任的競合的特點為:(1)數個法律責任的主體為同一法律主體。不同法律主體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別追究,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問題。( 2)責任主體實施了一個行為。如果是數個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法律規定,並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則應針對各行為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而不能按責任競合處理。(3)該行為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行為人雖然僅實施了一個行為,但該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律規范,符合數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因而導致了數個法律責任的產生。(4)數個法律責任之間相互沖突。如果數個法律責任可以被其中之一所吸收,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吸收了其行政責任;或可以並存,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與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被同時追究,則不存在責任競合的問題。
廣州律師:網頁鏈接
法律責任競合是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問題,研究法律責任競合的意思,也就是為了保證行為人的一行為不被法律重復評價,讓當事人根據法律責任競合的原則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請求權。
㈦ 行政案件中法條競合應當如何適用
學界一般認為,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是處理法條競合的最基本原則不同法律間的法條競合時,應嚴格適用特別法優先原則,同一法律的法條竟合時,可分為從屬競合和交叉竟合,前者適用特別法條優先原則,後者適用全面法優先原則,當特別法條、全面法條不能做到罰當其罪時,適用重法優先原則,法律如有特殊規定的,依規定。全面評價原則明顯不符合罪刑相適應原則時,應允許適用重法優於輕法原則。
㈧ 「疑似」法條競合如何處理
某葯監部門在對轄區一醫療機構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醫療機構未按照規定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在對上述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時,執法人員產生了爭議。一種意見認為,應當按照《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處理,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給予通報批評。 第二種意見認為,該省出台了《葯品使用條例》,對「未建立真實完整葯品購進記錄」的違法行為,規定「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因此,應該按該《條例》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三種意見認為,由於上述兩部規章及地方法規對未建立真實完整葯品購進記錄的行為所設定的法律責任不同,屬於立法上的沖突,應根據《立法法》第86條第一款第三項「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就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報國務院裁決」。 【分析】 法條競合原則 「法條競合」是刑法上的概念。參照刑法有關規定,對行政法上的法條競合可作如下定義:是指一個行政違法行為同時違反數個具有包容關系的行政法律法規條文,依法只能適用一個法條規定予以處罰的情況。法條競合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不同法律法規之間的法條競合;二是同一法律法規之中的法條競合。 對於法條競合的適用原則,主要有兩項:一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即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不同的法律規定,既符合特別法規定的違法行為構成,又符合普通法規定的違法行為構成,適用法律時按特別法規定處理。二是特別條款優於普通條款,即一個違法行為同時違反了同一法律的不同條款,適用法條時按特別條款規定處理。 此外,結合行政法的實際情況,在處理法條競合時還應按照「上位法優於下位法」、「後法優於前法」等規則來選擇適用法律法規。還需注意的是,由於行政法與刑法打擊或規范的對象不同,刑法中適用原則中「重法優於輕法」的原則不適用於解決行政法中的法條競合問題。 「疑似」法條競合 本案屬於「疑似」法條競合,而非實際法條競合。 根據《行政處罰法》第8條規定,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行政拘留等。同時,該法第12條規定,國家部、委制定的規章只可以設定警告和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 而《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第41條規定的「責令限期改正」和「給予通報批評」並不是《行政處罰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種類,而屬於行政措施。與之不同的是,該省《葯品使用條例》規定的「警告」、「罰款」則屬於法定的行政處罰種類。因此,《葯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與該省《葯品使用條例》對於醫療機構未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違法行為,前者設定的是行政措施,後者設定的是行政處罰,二者的規定不屬於「對同一事項規定不一致」,不屬於法條競合。 綜上,葯監部門發現醫療機構未建立真實完整的葯品購進記錄行為,應對醫療機構給予警告並責令改正。如發現其屬於情節嚴重的,則可以依照該省《葯品使用條例》規定,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
㈨ 競合的法律
所謂法律上的競合,也稱法律責任的競合,是指由於某種法律事實的出現,導致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法律責任產生,而這些責任之間相互沖突的現象。
法律責任競合:是指行為人的行為觸犯了兩個或兩個以上法律的禁止性規定,行為人因此要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的管轄,並根據管轄法律的規定承擔具體的法律責任,權利人可選擇適用相關的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比如出賣人交付的物品有瑕疵,致使買受人的合法權益遭受侵害,買受人向出賣人既可主張侵權責任,又可主張違約責任,但這兩種責任不能同時追究,只能追究其一,這種情況即是法律責任的競合。
法律責任的競合的特點為:(1)數個法律責任的主體為同一法律主體。不同法律主體的不同法律責任可以分別追究,不存在相互沖突的問題。( 2)責任主體實施了一個行為。如果是數個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的法律規定,並且符合不同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則應針對各行為追究不同的法律責任,而不能按責任競合處理。(3)該行為符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法律責任構成要件。行為人雖然僅實施了一個行為,但該行為同時觸犯了數個法律規范,符合數個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因而導致了數個法律責任的產生。(4)數個法律責任之間相互沖突。如果數個法律責任可以被其中之一所吸收,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吸收了其行政責任;或可以並存,如某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與附帶民事賠償責任被同時追究,則不存在責任競合的問題。
法律責任競合是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問題,研究法律責任競合的意思,也就是為了保證行為人的一行為不被法律重復評價,讓當事人根據法律責任競合的原則選擇最有利於自己的請求權。
㈩ 關於法律責任競合
本來案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自,這種情況顯然是要適用《產品質量法》。一是《產品質量法》法律效力高於《認證認可條例》;二是本案同一種行為觸犯二種法律,適用吸收原則,選擇較重的違法行為從重處罰;三是根據本案案情看,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財產安全的滅火器產品必須要沒收,如適用《認證認可條例》只能責令其改正並處5-20萬罰款,對產品無權沒收,這顯然有悖於行政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