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18周歲的法律法規
『壹』 法律最新規定幾歲為成年人,是16歲還是18歲
中國法律中規定的成年是指公歷生日的歲,且要從公歷生日的當天開始算起。在法律上已滿十六周歲且有收入來源可以供自己生活的也可以視為成年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1)滿18周歲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
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之一 :
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以外的行為,如果同時觸犯了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應當依照刑法第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確定罪名,定罪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偶爾與幼女發生性行為,情節輕微、未造成嚴重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慣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
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後果的,不認為是犯罪。 已滿十六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具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一般也不認為是犯罪。
『貳』 什麼法律規定18歲成年
我國法律規定,年滿18周歲是成年的標志
我國公民年滿18周歲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章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詳見憲法第三十三條至五十六條) 其中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18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兵役法》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應被徵集服役;當年未被徵集,在22歲以前,仍可被徵集,根據軍隊需要,也可按照上述年齡徵集女性公民。」 在平時,土兵(包括志願兵)服現役的年齡是18-35周歲,主要是18歲公民。士兵預備役的年齡也是18-35周歲。 年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依法予以處罰。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九條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8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從輕處罰,不滿14歲違反治安管理的,免於處罰,但是可以予以訓誡,並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據此規定,年滿18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依法處罰。年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承擔完全的刑事責任。《刑法》第十四條規定:已滿16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人,犯殺人、重傷、搶劫、放火、慣竊罪或者其他嚴重破壞社會秩序,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歲不滿18歲的人犯罪就不能以』年輕』為理由要求從輕或減輕處罰。
《刑法》第十四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18歲的人……不適用死刑。已滿16周歲不滿18歲的,如果所犯罪行特別嚴重,可以判處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新疆、西藏、內蒙古、寧夏自治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補充規定所規定的結婚年齡,女不早於18周歲。
『叄』 法律規定滿18歲的標準是什麼
法律規定的18歲是以身份證上的年月按陽歷算,出生年月的確定是以醫院的出生證明為准,到網吧上網直接按身份證上的年月計算就行了。
『肆』 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在法律上是如何定義的
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勞動收入,並能維持當地群眾一般生活水平的,可以認定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已滿16周歲未滿18周歲為未成年人。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成年人犯罪將會被定罪獲刑。未成年人犯罪沒有成年人犯罪獲刑大。
在法律上已滿十六周歲且有收入來源可以供自己生活的也可以視為成年人。
中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滿18周歲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十七條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第十八條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伍』 在法律上怎樣才算滿18周歲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明確規定,「周歲」,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從周歲生日的第二天起算。這是我國法律對周歲計算方式的明確規定。因此,年滿十八周歲,按規定在十八周歲生日的次日起算。
其次,《民法總則》第十七條、第十八條規定 年滿十八周歲之後屬於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有獨立享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從勞動法的角度看,年滿十八周歲可以簽訂勞動合同,成為法律意義上的勞動者。
最後,根據《刑法》的規定,滿18周歲,且沒有精神病的就屬於完全刑事行為能力人,對自己所做的觸犯刑法的行為負擔完全刑事責任,不會因為年齡問題而從輕或減輕處罰了,在此之前,刑法規定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不適用死刑。
(5)滿18周歲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網站消息,國家民委、公安部共同研究制定了《中國公民民族成份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稿),今天起公開徵求社會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公民年滿十八周歲,其本人可以在年滿十八周歲後的兩年內自願選擇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一次。
徵求意見稿規定,公民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據其父親或者母親的民族成份確認、登記。本辦法所稱的父母,包括親生父母、養父母和繼父(母)。
關於民族成份變更,徵求意見稿明確,公民民族成份經確認登記後,一般不得變更。
但公民未滿十八周歲,其法定監護人可以在下列情況下申請變更其民族成份一次。(一)公民未滿十八周歲,其父母婚姻關系發生變化其民族成份與有撫養權的一方不同的;(二)公民未滿十八周歲,其民族成份與養父(母)或繼父(母)民族成份不同的。
此外,公民年滿十八周歲,其本人可以在年滿十八周歲後的兩年內自願選擇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一次。
徵求意見稿還規定,各級民族事務部門應建立民族成份變更定期備案制度。市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部門應每半年將全市民族成份變更審核情況向省級民族事務部門備案一次。省級人民政府民族事務部門應每一年將全省民族成份變更統計數據向國務院民族事務部門備案一次。
徵求意見稿明確,公民對本人或其未滿十八周歲的子女的民族成份的確認、登記、變更決定有異議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徵求意見稿規定,公民隱瞞真實情況,偽造、篡改、提供虛假證明材料,申請變更民族成份的,民族事務部門應當撤銷審批意見,公安部門應當撤銷變更登記,同時通報相關部門收回該公民依據虛假民族成份享受的相關權益;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徵求意見稿明確,中國公民同外國人結婚生育或依法收養的子女,取得中國國籍的,其民族成份應當依據中國公民的民族成份確定。外國人加入中國國籍的,其民族成份應當登記為「入籍(原國籍名)」。
『陸』 最近法律是不是新規定了滿18周歲就可以結婚
不是啊,這只是今年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科協主席黃細花在提案中的建議:降低法定結婚年齡至18周歲,她認為「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這個法定婚齡是「中國史上最高的」法定結婚年齡,導致「剩男剩女」、高齡產婦、未婚同居等現象不斷增多。但這只是個提案,要知道它不一定通過,即使通過了,修改法律又是另一回事,還要等好長時間,總之現在不靠譜。
『柒』 法律上年滿18周歲所意味著什麼
法律上規定年齡滿18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定義為"成人",不再享受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呵護,但是可以享受成年人享有的任何權利,開始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民法規定:十八歲的公民有完全行為能力,可以完全以自己的行為進行民事活動,只要不違法不違背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
『捌』 法律規定成年人的法定年齡為18,還是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8)滿18周歲的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法定年齡是屬於在法律內,一種為了與成年人與未成年人之間分清楚界限的其中一種定義。
這是從按時間順序排列來說,當未成年人到達了不再具有法律條文被認定為是兒童,並承擔了他們的人、行動和決策實施控制,從而終止父母或監護人監護未成年人而受法律控制的責任。
有很多國家把法定年齡都定義在18歲的年齡階段。其中,「法定年齡」的「法定」二字指的是滿足或超過該周歲的年齡,與未成年人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但在某些國家內的部分法律,可能不會使用「法定年齡」此術語來制定這樣賜予成年人與未成年人年齡地段的法律地位。
其中,法定年齡是固定的觀念和准則,然而這一個觀念不一定代表一個人的真實心理會導致成熟。
雖然一個人到達合法年齡時,能享受任何權利或義務,但這些權利或義務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法律限制(不是無政府狀態)。例如參選什麼高等職位的權利,都是有設定年齡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