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法條例
⑴ 殯葬管理條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殯葬管理條例》於1997年7月11日經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該《條例》分總則、殯葬設施管理、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罰則、附則6章24條,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予以廢止。
⑵ 《殯葬法》建議稿,誰有啊想參考一下,謝謝!
《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法》專家建議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立法目的和依據]
為了規范殯葬設施、殯葬方式和殯葬活動的管理,保障死者的遺願以及公民對死者的追念願望的實現,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共利益,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殯葬風俗習慣自由原則]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殯葬風俗習慣的自由。
第三條 [殯葬原則]
殯葬管理應遵循節約土地,節能環保的原則。
第四條 [殯葬方針]
提倡文明節儉辦喪事的方針,倡導環保型殯葬方式。
第五條 [公共利益原則]
殯葬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第六條 [管理部門]
國務院民政部門負責全國的殯葬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殯葬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做好與殯葬管理有關的工作。
第七條 [用詞定義]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埋葬:指將屍體埋入土中。
二、火化:指在特製的火化機內焚燒屍體。
三、遷葬:指將已經埋葬的屍體移往其他的墳墓埋葬,或者將已埋藏的骨灰移往其他的墳墓或者骨灰存放設施。
四、墳墓:指埋葬屍體或者埋藏骨灰的設施。
五、殯葬設施:指殯儀館、火化場、公墓及骨灰(骸)存放設施。
六、殯儀館:指供在埋葬或者火化之前,運送、冷藏、處理屍體及舉行殮、殯、奠、祭儀式的設施。
七、火化場:指供火化屍體或者骨骸的場所。
八、公墓:指供公眾埋葬屍體、埋藏骨灰(骸)的設施。
九、骨灰(骸)存放設施:指供存放骨灰(骸)的納骨堂(塔)、納骨牆或者其他形式的存放設施。
第二章 殯葬設施的設置和經營管理
第八條 [殯葬設施規劃]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行政區域的火化需要,制定建設殯儀館、火化場的數量、布局和規模的規劃方案,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殯儀館、火化場經批准設立後,應當依法辦理事業單位登記。
第九條 [殯葬設施的性質]
殯儀館、火化場是分別提供遺體運送與冷藏、火化服務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
其他殯葬服務機構可以從事遺體運送、冷藏、火化服務以外的其他經營性殯葬服務。
第十條 [殯葬設施設立條件]
殯葬設施設立條件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工商管理部門制定。
第十一條[殯葬設施建設禁止區域]
禁止在下列地區建造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
(一)耕地、林地;
(二)城市公園、風景名勝區和文物保護區;
(三)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
(四)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
(五)其他不適宜建造的區域。
前款規定區域內現有的此類設施,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予以保留外,應當限期遷移。
第十二條 [埋葬、埋藏和火化的禁止地方]
埋葬以及骨灰(骸)的埋藏,不得在公墓以外的地方進行。
對我國有特殊貢獻的人,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批准,可以將其屍體或者骨灰(骸)埋葬或者埋藏到適宜之地而不受本條第一款的約束。
火化不得在火葬場以外的地方進行。
第十三條 [埋葬或者火化的禁止時間]
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死亡後二十四小時之內,不得埋葬或者火化。
第十四條 [死亡證明]
火化屍體應當向火化場提交死亡證明。死亡證明的式樣及其出具辦法由國務院民政部門會同衛生部門、公安部門制定。
第十五條 [死亡證明的查驗]
火化場火化屍體時,應當查驗死者的死亡證明,無死亡證明的,火化場不得火化。
第十六條 [火化檔案的建立和保存]
火化場應當建立火化屍體的檔案並應長期保存。
第十七條 [收費標准]
殯儀館、火葬場提供屍體運送、冷藏、火化服務,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收費。
具體收費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在國家規定的標准收費范圍內,按照不營利的原則制定。
第十八條 [城市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審批]
城市申請建設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應當向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提交申請書、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能夠證明其符合本法第十條規定條件的有關材料。受理申請的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將初步審查意見和全部申請材料報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有關材料之日起30日內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向申請人頒發許可證書;對不符合條件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建設竣工後,應當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驗收。經驗收合格的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在依法進行工商登記後,方可從事營業活動。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變更許可事項的,應當申請變更許可。
第十九條 [農村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審批]
農村設置公墓或者骨灰(骸)存放設施的,應當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條 [其他經營性殯葬服務機構]
除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以外,其他經營性殯葬服務機構應當符合企業登記條件,經工商登記後,可以從事除遺體運送、冷藏、火化、埋葬、埋藏、骨灰(骸)存放以外的其他殯葬服務活動。
第二十一條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服務程序]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憑用戶出具的死亡證明提供墓葬用地或者骨灰存放格位,不得向沒有出具死亡證明的人提供。
第二十二條 [公墓經營單位的用地義務]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遵守墓葬用地、骨灰存放格位面積和使用年限的規定。
墓葬用地、骨灰存放格位面積和使用年限由國務院規定。
第二十三條 [城市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的收費]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收取墓葬用地費或者骨灰(骸)存放費。
具體收費管理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民政部門在國家規定的標准收費范圍內制定。
第二十四條 [農村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使用對象]
農村的公墓或者骨灰(骸)存放設施,供村民以及在本村出生且籍貫為本村的人使用,其他人員使用的,應當經鄉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
第二十五條 [禁止未經批準的掘墓]
不得任意掘墓,除非:
(一)出於司法程序的需要,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的批准;
(二)出於遷葬的需要,經縣級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批准。
第二十六條 [接受義務]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在接受服務要求時,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不得拒絕。
第二十七條 [資料的備置和閱覽]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必須備置設計圖、帳簿及資料等。
前款規定的經營單位,在要求殯儀服務者、要求火化者、墓地使用人、骨灰(骸)收藏委託者以及其他與死者有關系的人提出前款規定的設計圖、帳簿及資料等的閱覽請求時,不得拒絕,並不得收取費用。經營單位可以依照閱覽人的要求,拷貝所需文件,可以酌收適當費用。
第二十八條 [報告義務]
火葬場、公墓經營單位,必須在每年第一季度內向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上一年度的火化或者埋葬情況。
第二十九條 [監督檢查]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認為有必要時,可以派遣人員進入殯儀館、火葬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檢查其設施、帳簿、資料及其他物品,並可以拷貝檢查的相關文件。
第三十條 [無近親屬死亡人的處理]
在死者沒有近親屬,又沒有其他人願意將其埋葬或者火化時,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處理,居委會或者村委會協助,其費用由地方財政予以保障。
第三章 殯葬設備、用品、服務和殯葬行為管理
第三十一條[殯葬設備標准]
火化機、運屍車、屍體冷藏櫃等殯葬設備,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
第三十二條 [禁止強制推銷]
禁止殯葬設施經營單位提供服務時強制推銷殯葬用品和服務。
第三十三條 [禁止的殯葬用品]
禁止製造、銷售有損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殯葬用品。
第三十四條 [提供殯葬服務時的守法義務]
殯葬服務機構或者其他個人提供殯葬服務,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衛生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十五條 [殯葬遺囑]
成年且有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可以在生前就其死亡後的殯葬事宜立下遺囑。
死者生前立有前款遺囑的,其近親屬或者其他辦理殯葬事宜的人應當予以尊重。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六條 [不遵守殯葬設施遷移期限的法律責任]
在本法第十一條規定區域內的殯葬設施,在遷移通知確定的期限內沒有遷移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可以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七條 [公墓外埋葬、埋藏的法律責任]
在公墓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屍體以及埋藏骨灰(骸),建造墳墓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林業主管部門給予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八條 [火葬場外火化的法律責任]
在火葬場以外的地方進行火化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並處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九條 [死亡後二十四小時內埋葬、火化的法律責任]
在死者死亡後二十四小時之內埋葬或者火化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火化場、殯葬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違法的法律責任]
火化場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民政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照規定驗收火化遺體的死亡證明的;
(二)未按照規定建立火化檔案、保存死亡證明的;
(三) 在火葬場外火化屍體的;
(四)在死者死亡後二十四小時之內火化的;
(五)使用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火化設備。
殯葬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牟取私利、索要或者收受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還財物,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有前兩款行為,情節嚴重或者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違反價格管理規定的法律責任]
殯葬服務機構或者相關人員違反價格管理規定的,由價格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四十二條 [私建殯儀館、火化場、墓地、骨灰(骸)存放設施的法律責任]
未經許可私自建設殯儀館、火化場、墓地、骨灰(骸)存放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三條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不遵守死亡證明、面積規定的法律責任]
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向沒有出具死亡證明的用戶提供墓葬用地或者骨灰存放格位的,或者提供墓葬用、骨灰存放格位面積超過規定的墓葬用地、骨灰存放格位面積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四條 [農村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的使用對象違法的法律責任]
農村的公墓或者骨灰存放設施向本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其他人員提供墓葬用地或者骨灰存放格位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五條 [未經批准掘墓的法律責任]
未經批准掘墓的,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六條 [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服務的法律責任]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無正當理由拒絕提供服務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七條 [沒有備置材料、拒絕閱覽請求、收取閱覽費用的法律責任]
殯儀館、火化場、公墓、骨灰(骸)存放設施經營單位,沒有備置設計圖、帳簿及資料等、拒絕閱覽請求或者雖然接受閱覽請求但要收取閱覽費用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處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並處沒收違法所得。
第四十八條 [火葬場、公墓經營單位不按期報告的法律責任]
火葬場、公墓經營單位,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向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報告上一年度的火化或者埋葬情況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提交,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九條 [阻礙行政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法律責任]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行政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拒絕、阻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五十條 [怠於履行埋葬、火化職責的法律責任]
死者沒有近親屬,又沒有其他人願意將其埋葬或者火化時,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在較長時間內沒有負責處理,造成惡劣影響時,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民政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一條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法律責任]
製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產品質量監督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罰。
第五十二條 [強制推銷殯葬用品和服務的法律責任]
殯葬服務機構或者相關人員提供服務時強制推銷殯葬用品和服務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予以處罰。
第五十三條 [製造、銷售違法殯葬用品的法律責任]
製造、銷售有損社會公德、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給予警告,沒收此類殯葬用品,可以處以一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四條 [殯葬行為違法的法律責任]
殯葬行為妨礙公共秩序、危害公共衛生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政部門應當予以制止,責令改正。
前款規定的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五條 [不執行殯葬遺囑的法律責任]
死者生前就有關殯葬事宜立有合法有效的遺囑,其近親屬或者其他辦理殯葬事宜的人沒有執行的,應當依照民事法律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第五十六條 [瀆職的法律責任]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以及與殯葬管理有關的其他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在殯葬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章 附則
第五十七條 [變通規定]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結合當地民族殯葬的具體情況,制定變通規定。自治州、自治縣的變通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區制定的變通規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第五十八條 [實施細則]
國務院根據本法制定實施細則。
第五十九條 [生效日期]
本法自201×年×月×日起施行。1997年7月21日國務院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同時廢止;其他有關殯葬管理的規定,凡與本法抵觸的,同時失效。
(楊帥峰律師,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律碩士學位。主持起草的多部法律建議稿已送交相關機關並取得良好效果。由於業績突出,熱心公益,多次受到嘉獎,為多位名人代理過案件,多次接受新聞媒體采訪。)
⑶ 十八大後中央國務院對殯葬改革公墓建設有什麼規定
(一)帶頭文明節儉辦喪事,樹立時代風尚。黨員、幹部應當帶頭文明治喪,簡辦喪事。要在殯儀館或合適場所集中辦理喪事活動,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合法權益,不得在居民區、城區街道、公共場所搭建靈棚。採用佩戴黑紗白花、播放哀樂、發放生平等方式哀悼逝者,自覺抵制迷信低俗活動。除國家另有規定外,黨員、幹部去世後一般不成立治喪機構,不召開追悼會。舉行遺體送別儀式的,要嚴格控制規模,力求節約簡朴。對於逝者生前有喪事從簡願望或要求的,家屬、親友以及所在單位應當予以充分尊重和支持。嚴禁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喪事活動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嚴禁借機收斂錢財。
(二)帶頭火葬和生態安葬,保護生態環境。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火葬區,黨員、幹部去世後必須實行火葬,不得將骨灰裝棺再葬,不得超標准建墓立碑。在暫不具備火葬條件的土葬改革區,黨員、幹部去世後遺體應當在公墓內集中安葬,不得亂埋亂葬。無論是在火葬區還是在土葬改革區,黨員、幹部都應當帶頭實行生態安葬,採取骨灰存放、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節地葬法,積極參與骨灰撒散、海葬或者深埋、不留墳頭。鼓勵黨員、幹部去世後捐獻器官或遺體。少數民族黨員、幹部去世後,尊重其民族習俗,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安葬。
(三)帶頭文明低碳祭掃,傳承先進文化。黨員、幹部應當帶頭文明祭奠、低碳祭掃,主動採用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經典誦讀等方式緬懷故人,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文化,不得在林區、景區等禁火區域焚燒紙錢、燃放鞭炮。積極參與社區公祭、集體共祭、網路祭掃等現代追思活動,帶頭祭掃先烈,帶領群眾逐步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轉移到以精神傳承為主上來。
(四)帶頭宣傳倡導殯葬改革,弘揚新風正氣。黨員、幹部要積極主動宣傳殯葬改革,加強對親屬、朋友和周圍群眾的教育引導,及時勸阻不良治喪行為,自覺抵制陳規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動,倡導文明新風。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對直系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喪事活動的約束,積極做好思想疏導工作,對不良傾向和苗頭性問題,要做到早提醒、早制止、早糾正,決不允許對違法違規殯葬行為聽之任之甚至包庇縱容
⑷ 國家是否出台了殯葬法
目前我國還沒有出台《殯葬法》。現在只有民政部頒布的《殯葬管理條例》,指導殯葬工作。
《殯葬管理條例》於1997年7月11日經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
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
該《條例》分總則、殯葬設施管理、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罰則、附則6章24條,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4)殯葬法條例擴展閱讀:
區、縣民政局殯葬管理行政執法的職責
(一)受理殯葬服務單位設立、開業、年度驗審、變更、擴大佔地的申請,審核後報市殯葬管理處;受理製造、銷售殯葬設備、殯葬專用品的申請,審核後報市殯葬管理處。
(二)審批轄區內的殯儀館遺體延期火化和限期火化的申請;審批製造、銷售壽衣、花圈的申請;審批公墓、骨灰堂超比例使用維護費的申請。
(三)監督檢查轄區內的殯葬改革、殯葬管理和轄區所屬殯葬服務單位設備、設施的管理。
(四)對轄區內在墓穴內埋葬遺體、遺骸的(華僑公墓、回民公墓除外),在公墓以外建墓立碑的,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五)對轄區內未經批准將遺體運出本市的,未經批准製造、銷售壽衣、花圈的,製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違反規定出售墓穴、骨灰存放格位等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參考資料:網路-殯葬管理條例
⑸ 2012阜陽市殯葬改革條例
汗, 這樣子問哪個曉得呢,不過改革嗎,,,那肯定是向綠色改革咯
⑹ 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規范喪葬活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 革命烈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同胞,華僑和外國人的喪事活動,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工作的領導,制定殯葬工作規劃,把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列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全省的殯葬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殯葬管理工作。各級殯葬管理處(所)在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領導下負責殯葬管理日常工作。 公安、工商、國土資源、衛生、價格、環保、建設、規劃、林業、民族宗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第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積極推進殯葬改革,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教育,認真執行殯葬法律、法規。公民應當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六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其他地區實行土葬改革。 實行火葬及土葬改革地區的劃定,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經市州人民政府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⑺ 浙江省殯葬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改革工作的領導,建立殯葬改革目標管理責任制,大力推行殯葬改革。
殯葬設施建設和火化率應當作為考核文明城市、文明鄉(鎮)、文明街道的重要內容。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殯葬改革的宣傳教育,普及科學知識,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移風易俗,倡導喪葬新風尚,引導全社會理解、支持和參與殯葬改革。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城鄉基層組織,應當對本單位、本轄區的人員進行殯葬改革的宣傳,教育本單位、本轄區的人員遵守殯葬管理規定。 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全省殯葬管理工作。
市(地)、縣(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殯葬管理工作。
市、縣設立的殯葬管理機構,受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委託具體負責殯葬管理工作。
鄉(鎮)、街道應當有專人負責殯葬管理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加強殯葬工作隊伍建設,提高殯葬職工的職業道德水準和業務素質,改善殯葬職工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切實解決殯葬職工的實際困難。
全社會都應當尊重殯葬職工的職業勞動。 本省行政區域,全面推行火化。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暫不具備火化條件的鄉、村,可以劃為逐步推行火化區。其范圍的劃定,由市(地)人民政府提出,經省民政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人民政府應當大力宣傳、提倡殯葬改革,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推行火化。 各市、縣應當建設火化殯儀館。尚未建火化殯儀館的市、縣,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一年內建成,並投入使用。個別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建成的,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適當延遲,但至遲必須在1999年底前建成。在火化殯儀館建立之前,可以到有火化設施的鄰近地區火化。
殯葬設施、設備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 非逐步推行火化區的人員死亡的,應當全部實行火化。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常住人員在逐步推行火化區以外的區域死亡的,應當實行火化。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國家工作人員死亡,有火化條件的,應當實行火化。
逐步推行火化區的人員死亡,生前遺囑火化或者喪主要求實行火化的,應當予以支持,他人不得干涉。
少數民族公民死亡的,尊重其本民族喪葬習俗;自願實行火化的,他人不得干涉。 按照本條例規定應當火化的遺體,由喪主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單位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向公安部門辦理死亡證明手續後火化,但下列情況除外:
(一)在醫院死亡的,由醫院(含醫療機構,下同)及時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遺體,並告知喪主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單位辦理手續後火化;
(二)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或者犯罪行為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遺體,由公安部門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並告知喪主或者死者生前所在單位辦理手續後火化;
(三)無名、無主遺體,由公安部門通知火化殯儀館接運。
火化殯儀館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接運遺體,並對遺體進行必要的技術處理,確保衛生,防止污染環境。
未經殯葬管理機構批准,醫院不得將遺體送出院外。喪主擅自轉運遺體的,醫院應當予以制止,並及時報告殯葬管理機構。 火化遺體應當憑醫院出具的死亡通知書或者公安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
火化因自然災害、交通事故或者犯罪行為等造成的非正常死亡遺體和無名、無主遺體,應當憑死亡地公安部門出具的死亡證明。 享受喪葬費待遇、應當實行火化的人員死亡後,有關單位應當憑火化殯儀館出具的火化證明,按省有關規定向喪主發放喪葬費。
無名、無主遺體的火化費用,按省有關規定執行。 火化殯儀館和其他從事殯葬服務的單位應當嚴格遵守殯葬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服務條件,確保服務質量。
殯葬服務單位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操作規程和職業道德,實行規范、文明服務,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財物,不得刁難喪主。 提倡不保留骨灰。
遺體火化後保留骨灰的,提倡在骨灰堂、骨灰牆(塔、廊)等骨灰存放處存放,也可以葬入骨灰公墓。禁止將骨灰裝棺土葬。 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建設應當統一規劃,合理布局。
公墓一般以市、縣為單位建立。公墓建設規劃由省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公墓建設應當嚴格控制規模。
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一般以鄉(鎮)為單位建立。人口較少、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以以村為單位建立。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建設規劃由市(地)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
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按照節約土地、保護山林、美化環境的原則建設。 建立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報縣(市)民政部門審批。建立公墓,應當經市、縣民政部門審核同意後,報省民政部門審批。
建立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依法向計劃、土地、規劃、林業等部門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批准,不得擅自建立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和鄉村公益性墓地。 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應當建立在荒山、荒坡、非耕地或者不宜耕種的瘠地上。
禁止在鐵路、公路(國道、省道)、通航河道兩側、水庫及河流堤壩附近和水源保護區、文物保護區、耕地、風景名勝區、開發區、住宅區、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內新建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或者其他墳墓。
前款區域范圍內已建的墳墓,除受國家保護的具有歷史、藝術、科研價值的墳墓外,當地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制定清理計劃,做好工作,有步驟地進行清理,通知喪主在規定時間內遷移、深埋,不留墳頭。 公墓應當憑火化殯儀館出具的火化證明出售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禁止出售壽穴,但為死者的健在配偶留作合葬的壽穴除外。
嚴禁倒賣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牟取非法利潤。 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縣市、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標准收取費用。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主要存放本鄉(鎮)、村死亡人員的骨灰,不得從事經營性活動。
公墓的收費項目、標准由省民政部門提出,報省財政、物價部門審核批准。 嚴格控制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的墓穴佔地面積。
公墓、鄉村公益性墓地的墓穴佔地面積與使用年限、墓碑高度與面積,由省民政部門提出具體標准,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除本條例規定的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外,禁止建造其他任何形式的墳墓。
禁止建造宗族墓地、家族墓地。 殯儀活動應當文明、節儉,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得在喪事活動中從事封建迷信活動。
禁止在廣場、公路、街道、學校等公共場所從事殯儀活動。 禁止製造、銷售封建迷信喪葬用品。
禁止在逐步推行火化區以外的區域製造、銷售棺木和其他土葬用品。
封建迷信喪葬用品的具體范圍,由省民政部門會同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規定。 違反本條例規定,將骨灰裝棺土葬或者建造宗族墓地、家族墓地,在公墓、鄉村骨灰存放處、鄉村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地方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當事人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組織平毀、遷移,當地鄉(鎮)人民政府應當配合進行工作。
遷移、平毀墳墓所需費用由當事人承擔。 殯葬服務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遵守殯葬職責和服務規范,出現重大事故或者造成不良影響的,由民政部門責令該單位限期整頓,由有關單位按管理許可權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殯葬服務單位工作人員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財物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退還,並根據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條例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10月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浙江省殯葬管理實施辦法》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