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植樹條例
⑴ 天津市義務植樹管理規定
第一條根據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綠化祖國是一項重要國策。開展義務植樹活動,是加速實現綠化,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各部門、各單位都應認真貫徹實施本規定。第三條本規定適用於本市行政管轄區域內的所有單位和居民。
駐津部隊的義務植樹活動,按國務院、中央軍委和人民解決軍總部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四條義務植樹活動,實行領導幹部任期目標責任制。把義務植樹任務的完成情況,作為考核幹部政績的內容之一。第五條市、區(縣)、鄉(鎮)和街道辦事處綠化委員會(小組),分別負責本區域內義務植樹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督促檢查工作。
義務植樹任務較大的委、局,大專院校,千人以上企業,應確定一名負責人分管義務植樹工作,並指定辦事機構具體負責,其他單位也應根據義務植樹任務的大小指定辦事機構或人員兼管。第六條各區(縣)綠化委員會應根據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及市綠化規劃制定本區(縣)義務植樹計劃。第七條男十一歲至六十歲、女十一歲至五十五歲的居民,除喪失勞動能力的以外,都應當承擔義務植樹勞動任務。其中,男十八歲至六十歲、女十八歲至五十五歲的居民,每人每年應義務植樹四株,包括:整地、挖樹坑、裁植、培土、澆水、管護等。
十一歲至十七歲的青少年,應根據實際情況,就近參加力所能及的綠化勞動。第八條義務植樹任務可由綠化勞動折抵,綠化勞動包括:整地、育苗、栽植花草、挖樹坑、清土、換土、澆水、管護樹木和花草綠地等。
綠化勞動折抵義務植樹四株的標准,分別為:
(一)育苗二十平方米;
(二)植草花或草坪十四平方米;
(三)植綠籬十四米(延米);
(四)植爬藤四十株;
(五)挖符合標准要求的樹坑二十四個;
(六)清除廢土或換好土十六立方米。第九條義務植樹的成活率應達到85%,區(縣)綠化委員會對各單位義務植樹情況,每年分別在五、六月份進行一次檢查,十、十一月份進行考核驗收,合格的發給《義務植樹合格證書》。第十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如實向所在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綠化委員會(小組)報告應盡植樹義務的人數,由鄉(鎮)、街道辦事處綠化委員會(小組)匯總上報區(縣)綠化委員會。區(縣)綠化委員會按照所報人數,分配義務植樹任務。第十一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不完成義務植樹任務的,須交納綠化費。
綠化費的標准按每人每年應植樹的株數計算,每株五元。第十二條綠化費由區(縣)綠化委員會負責徵收。綠化費必須用於綠化造林,不得挪作他用。區(縣)綠化委員會每年應向市綠化委員會報告綠化費的使用情況,市綠化委員會發現使用不當的,應負責追繳。第十三條對在義務植樹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市、區(縣)綠化委員會予以表揚和獎勵。第十四條對年滿十八歲的居民無故不履行植樹義務的,按《天津市綠化造林管理條例》的規定處罰。第十五條對未達到義務植樹成活率標準的單位,由鄉(鎮)、街道辦事處綠化委員會(小組)限期補栽。第十六條交納綠化費的單位應在本年度考核後三十日內交付,逾期不交的,按日收繳應交金額1%的滯納金。第十七條本規定由天津市綠化委員會負責解釋。第十八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⑵ 上海市植樹造林綠化管理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促進本市的植樹造林綠化工作,加強林木、林地、綠地的建設和管理,美化城鄉,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訂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指的林地、綠地包括以下五類:
(一)公園、植物園、動物園、陵園、風景游覽區、自然保護區、道路、廣場等處的公共綠地;
(二)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和居住區內的專用綠地;
(三)鐵路、公路、海塘、江堤、河道的兩側,水閘管理區和農田中用於防護目的的林地和綠地;
(四)林場、苗圃、花圃、草圃、果園以及用於園林、林業科研等生產用地;
(五)城鎮和鄉村的其他林地、綠地。第三條本市植樹造林綠化的管理,實行統一領導,市、區(縣)、街道(鄉、鎮)分級負責,專業管理與群眾管理相結合的辦法。
(一)市和區(縣)、街道(鄉、鎮)綠化委員會,統一領導本轄區內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和造林綠化工作。
(二)市園林管理局是本市園林綠化的行政主管部門。區(縣)園林綠化管理部門主管本轄區內園林綠化工作,業務上受市園林管理局領導。
(三)市農業局是本市林業生產和鄉村綠化的行政主管部門。縣(區)林業管理部門主管本轄區內林業生產和鄉村綠化工作,業務上受市農業局領導。
(四)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和協助園林、林業管理部門做好本條例的實施工作。第四條在本市的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業、事業單位和居民均有植樹造林綠化和管護林木、林地、綠地的義務,應積極參加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努力完成區、縣分配的植樹造林綠化和管護任務。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五條本市的植樹造林和綠化建設,應按照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制定規劃,納入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第六條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應根據本市植樹造林綠化規劃的要求,制訂本地區、本系統的植樹造林綠化年度計劃,落實資金,組織實施。
城市總體規劃中的綠地,不得任意改變。確需改變的,市城市規劃管理局應徵得市園林管理局或市農業局同意後,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七條郊縣鄉村的植樹造林綠化,由各鄉(鎮)、村根據縣植樹造林綠化規劃組織實施。
國營農場的防護林,由市農場局根據郊縣植樹造林綠化規劃的要求進行設計,各農場負責營造。
鐵路、公路、海塘、江堤、縣級以上河道的兩側和水閘管理區的植樹造林綠化,根據市統一規劃要求,分別由所轄范圍的主管部門負責建設。
部隊營區內的植樹造林綠化,由所駐部隊負責建設。
公共綠地由園林管理部門負責建設。
居住區的綠化,由房屋產權所屬部門負責建設。房屋產權交叉地區的綠化,由區、縣人民政府指定有關部門建設,建設經費由房屋所有者分擔。
各機關、團體、學校、部隊、企業事業單位應每年制訂綠化計劃,充分利用空地和零星土地植樹、栽花、鋪草,因地制宜地發展多種形式的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第八條一切建設項目的綠地面積佔用地總面積的比例,必須達到以下要求,各級主管部門在審批計劃,設計、施工時,應嚴格執行:
(一)新建居住區內不低於百分之三十,其中公共綠地應不低於百分之十。
(二)新建工廠在中心城新區內不低於百分之十五;在浦東新區和其他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不抵於百分之二十;產生有毒有害氣體的不低於百分之二十五。
(三)新建醫療衛生、科研教育單位、賓館和體育場館等大型公共建築設施,在中心城舊區內不低於百分之二十;在中心城新區內不低於百分之二十五;在浦東新區和其他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不低於百分之三十。
(四)新建地面道路、公路、鐵路的規劃綠地寬度不低於道路紅線之間或路幅總寬度的百分之二十。
(五)其他新建項目在中心城舊區內不低於百分之十;在中心城新區內不低於百分之十五;在浦東新區和其他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不低於百分之二十。
(六)在中心城舊區成片改建的居住區內不低於百分之二十。
(七)改建、擴建工業項目,在中心城舊區內不低於百分之五;在中心城新區內不低於百分之十;在浦東新區和其他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不低於百分之十五。其他改建、擴建項目不低於百分之五。原有綠地面積大於上述比例的,不得少於原有綠地面積。
(八)郊縣城鎮、衛星城、獨立工業區、參照中心城新區內相應的比例執行。
(九)郊縣河、溝、渠、路兩旁、應因地制宜營造農田林網。圍海造地的新圍墾區、在隨塘河面的陸地一側二十五米至五十米,為營造防護林用地。
⑶ 重慶市綠化條例(2018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綠化重慶,改善自然生態環境,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凡在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和個人,必須遵守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綠化,是指對一切宜林、宜竹、宜草、宜花的地段因地制宜地種植樹竹花草,保護和擴大國土的綠色植被。第四條綠化工作應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分類指導、各負其責、分期實施、限期綠化,依靠科學技術,實行樹竹、灌木、花草相結合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並重。第五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綠化工作的指導,實行任期綠化目標責任制。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綠化委員會,統一負責本行政區的綠化工作,對各行業的綠化活動進行指導、協調、檢查和督促。綠化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林業、園林等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規定的職責做好綠化工作。第六條綠化祖國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愛護樹竹花草,珍惜和保護綠化成果,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有權制止、檢舉和控告。第七條在綠化事業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表彰或者獎勵。第二章綠化規劃第八條農村宜林、宜竹、宜草的荒山、荒坡、荒地、荒灘、荒原、疏林地和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的空隙地,城市現有宜於綠化的土地和按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綠化用地,應納入綠化規劃。第九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合理配置、講求實效的原則,制定本地區的綠化規劃。
綠化規劃應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協調,城市綠化應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第十條全市綠化的目標是:綠化覆蓋率百分之六十,其中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三十以上。按地區類型分區的綠化目標為:
(一)平壩地區綠化覆蓋率百分之十五,其中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十二;
(二)淺丘地區綠化覆蓋率百分之二十五,其中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二十;
(三)深丘地區綠化覆蓋率百分之五十,其中森林覆蓋率百分之四十;
(四)山區綠化覆蓋率百分之六十五,其中森林覆蓋率百分之五十。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參照綠化目標制定本行政區綠化的階段目標或者任期目標,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通過後,組織實施。第十一條城市綠化應保持歷史特徵和自然風貌,提倡立體綠化和家庭綠化,講究綠化藝術。城市園林綠化用地面積占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規劃指標,新開發區不得低於百分之三十,舊城改造區不得低於百分之二十五。第三章綠化責任第十二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制定的綠化規劃,必須嚴格執行。
一切宜林、宜竹、宜草、宜花的地段必須確定綠化期限,並按規定限期綠化。第十三條已劃給農村村民植樹種草的自留山、責任山,由農村村民負責綠化。
用於綠化的責任山,應簽訂承包合同。自留山和責任山的綠化期限,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根據本縣的綠化目標決定。第十四條城市規劃區(不含林業用地)的綠化和管理,由園林主管部門負責。
城市規劃區內的林業用地和城市規劃區以外的綠化和管理,由林業主管部門負責;已明確管理權屬的,由其主管部門負責。第十五條鐵路沿線兩側的綠化,由鐵道部門負責。
縣道以上公路的綠化,由公路部門負責;鄉村公路的綠化,由鄉(鎮)人民政府負責。
鐵路和公路專用線的綠化,由使用專用線的單位負責。
機場、港口、碼頭的綠化,由機場、港口、碼頭的主管部門負責。
水庫、渠堰管理區域的綠化,由水庫、渠堰工程管理單位或者使用單位負責。
江河兩岸、湖泊周圍的綠化,由主管單位負責。
機關、社會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的綠化,由單位的負責人負責。
以上地區的綠化期限,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綠化目標決定。第十六條公民義務植樹依照《重慶市實施全民義務植樹條例》的規定執行。第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單位和個人種植紀念樹、營造紀念林或者以其它形式興辦綠化事業。第四章實施與管護第十八條國土綠化必須按照技術規程進行,適地適樹,保證綠化質量。
⑷ 適齡公民每人每年義務植樹多少棵
適齡公民每人每年應當義務植樹3至5棵,或者義務完成相當於一個勞動日的與義務植樹直接相關的活動。植樹義務是法律規定的公民義務之一,公民植樹既是一種法定義務,又是一種道德義務。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組織全民義務植樹,開展植樹造林活動。
一、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1、植樹造林,是治理國土、造福子孫的偉大事業,是加速實現綠化祖國宏偉目標的戰略措施;
2、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既是物質文明建設,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於發揚中華民族植樹愛林的優良傳統,強化全民的綠化意識,進一步樹立集體主義、共產主義道德風尚具有重要意義;
3、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加快城市綠化是建設生態高顏值品質廣安的重要措施。造林綠化能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綠化檔次,實現生態系統良好循環。
二、植樹的過程是什麼:
1、購買樹苗:確定好樹苗品種,挑選生長健壯、根系發達、健康的樹苗;
2、處理樹苗:保護好樹苗根部,將樹苗運輸到栽種位置,適當疏剪枝葉;
3、進行挖坑:將栽種位置清理干凈,將土壤整細翻耕,根據樹苗的根系大小挖樹坑,施肥後回填土壤;
4、入坑栽種:將樹苗扶正栽種到坑穴中,填充土壤,澆次定根水。
法律依據:《青島市全民義務植樹條例》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義務植樹是指適齡公民按規定參加無報酬的植樹和種草、育苗、林木管護等綠化勞動。本條例所稱適齡公民是指十一周歲至六十周歲的男性公民和十一周歲至五十五周歲的女性公民,但喪失勞動能力者除外。
⑸ 安徽省全民義務植樹條例(2015修正)
第一條為增強全民綠化意識,推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開展,加速我省國土綠化進程,根據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一切單位和適齡公民。
駐本省境內的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規定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第三條本條例所稱義務植樹,是指法定的、無報酬的在劃定的場所為國家、集體植樹、種花、種草或者進行其他綠化勞動。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義務植樹工作的領導,把義務植樹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五條義務植樹由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林業、城建、園林、鐵路、公路、水利等有關部門制定規劃,按職責分工,組織實施。
城鎮各部門、各單位除應做好本部門、本單位的綠化外,還應按綠化委員會的統一部署,積極組織職工參加義務植樹;無工作單位的城鎮居民和從事其他工商經營者、勞動者,由當地街道辦事處組織參加義務植樹。
農村義務植樹按《農民承擔費用和勞務管理條例》的規定和義務植樹規劃要求,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參加義務植樹的單位和個人,應按綠化委員會的要求,確保植樹質量。第六條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單位和個人義務種植紀念樹,營造紀念林,並提供植樹場所。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綠化委員會,統一主管本地區的義務植樹和綠化工作,對各部門、各單位的義務植樹和綠化活動進行指導、協調、監督和檢查,培訓義務植樹技術骨幹,開展義務植樹宣傳教育,普及綠化知識,提供技術服務。
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是其常設辦事機構,負責義務植樹的日常工作。第八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愛護樹木、花草,珍惜和保護綠化成果,對破壞綠化的行為,有權制止和舉報。第九條凡男性十一歲至六十歲,女性十一歲至五十五歲的公民,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參加義務植樹。第十條履行義務植樹的公民,除對十一歲至十七歲的青少年,可根據實際情況,就近安排參加力所能及的義務植樹活動外,每人每年應植樹不少於3棵,或者完成相當於兩個勞動日的綠化工作量。第十一條實行單位義務植樹登記卡制度。各部門、各單位每年年末應將當年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地點、數量、成活率和下年度義務植樹的人數,填寫《義務植樹登記卡》上報當地綠化委員會,市、縣(區)綠化委員會負責核實,每年考核一次。第十二條義務植樹所需的苗木、花草,由林權所屬單位負責解決或者報請當地綠化委員會協調解決。第十三條在國有土地上義務栽植的樹木、花草,歸土地的使用單位所有;沒有明確使用單位的,其所有權由縣(市)人民政府確定。在集體土地上義務栽植的樹木、花草,歸集體所有者所有。如另有協議或者合同的,按協議或者合同確定。
林權確定後,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給權屬證書。第十四條對義務栽植的樹木、花草,由林權所屬單位或者承擔管護者負責管護,實行管護責任制,確保成活成林,不受破壞。城市和農村植樹成活率分別到達90%和85%以上;保存率分別達到85%和80%以上。
(一)城市公共地段義務栽植的樹木、花草、綠地,由城市園林部門統一安排,實行專業管護和群眾管護相結合的辦法,分段劃片,指定就近單位負責管護。
(二)縣城公共地段義務栽植的樹木、花草、綠地,由縣人民政府主管部門或者鎮人民政府確定專(兼)職人員,負責組織各有關單位管護。
(三)農村的義務植樹,由土地使用者或者承包經營者負責管護。
(四)鐵路、公路、水利等系統的義務栽植的樹木,可由本系統、本單位管護,也可承包給他人管護,簽訂合同,明確責任。第十五條義務栽植林木的採伐和更新,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第五章的有關規定執行。第十六條綠化委員會所需業務經費,由各級財政部門納入當年財政預算。第十七條有下列成績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由人民政府或者綠化委員會給予表彰獎勵:
(一)在義務植樹或者綠化工作中成績顯著的;
(二)保護綠化成果有突出貢獻的;
(三)制止或者舉報破壞樹木、花草行為有功的。第十八條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綠化委員會或者鄉(鎮)人民政府給予處理:
(一)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在職職工和其他從事工商業的經營者、勞動者,無故不履行植樹義務的,應進行批評教育,責令限期補植;
(二)單位無故未按規定完成義務植樹任務的,責令限期完成,逾期不完成的,依法給予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分;
(三)違反本條例第十四條規定的,責令管護者補栽補種。
損傷義務植樹樹木、花草的,應當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