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環法規定
A. 新環保法第53條規定了什麼
新環保法抄,第五十三條規定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
B. 環法自行車賽的黃衫、綠衫、白衫、圓點衫等等是什麼意思啊
黃衫、綠衫、白衫、圓點衫分別代表穿著不同的衣服的選手,而這些衣服則代表著選手目前的成績和特點:
黃衫:黃袍加身——總時間領先者
綠衫:綠衫輕騎——沖刺積分領先者
圓點衫:紅色圓點——爬坡賽段領先者
白衫:白衣少年——年輕選手領先者
C. 環法是怎麼計算成績的(希望可以詳細)
按每站完成時間累加,總用是最少的為總冠軍。
至於沖刺王和爬坡王等榮譽,就是積分累積最高者。
環法比賽的爬坡賽段一般分HC級(最高級)、一、二、三、四共五級,在環法規則中有如下規定:(2005版第25款部分):
總爬坡排名根據車手通過各山區賽段所獲積分之和確定,積分獎勵如下:
HC級(Non-graded或無級,HC是法語Hors Catégorie的簡寫,意為級別之外)山區賽段:20,18,16,14,12,10,8,7,6,5分分別獎給前10名通過選手;
1級山區賽段:15,13,11,9,8,7,6,5分分別獎給前8名通過的選手;
2級山區賽段:10,9,8,7,6,5分別獎給前6名通過的選手。
如果上面三種山區賽段的頂點也是整個賽段的終點,則積分加倍獎勵。
3級山區賽段:4,3,2,1分分別獎給前4名通過選手。
4級山區賽段:3,2,1分分別獎給前3名通過選手。
如果兩名車手的總爬坡積分相同,則在「無級別」山區賽段積分領先者排名靠前。如果仍有平局,則在「1級」山區賽段積分領先者排名靠前,如果有必要,排名順序依此類推,都無法解決時,根據總時間排名決定名次。
車手需完成整個環法比賽才能出現在爬坡排行榜上。
爬坡的分級好象沒有特別詳細的標准,但一般會按下面的規律來分級:
HC級(最高級) 爬坡:最長而且最陡的登山路段,持續上坡路程距離大約在15-20公里,甚
至更長,平均爬升率超過9%。
1級爬坡:平均爬升率超過5%,持續上坡路程距離達10-20公里。
2級爬坡:平均爬升率達到4%,持續上坡路程距離達5-10公里。
3級爬坡:坡度較等級四陡峭,而且持續上坡路程距離達5公里。
4級爬坡:路程距離低於3公里的持續上坡,但是坡度並不會很陡。
附錄:這是出於對運動員的保護,因為假如不是按同一時間計算,那麼大家都在發力,那麼大一群人,碰撞是難免的,就會發生「大麻煩」。
不過,雖然成績是一樣,但是還是會分1、2、3、4...這些名次的,因為過線的先後有不同的沖刺積分,所以在乎沖刺王稱號的幾個還是會搶奪一番,為的就是沖刺積分
D. 新環保法關於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規定
新環保法關於農業環境保護的規定:
1、縣級、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2、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新技術的使用,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的監測預警,統籌有關部門採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等情形。
【法律依據】
《環境保護法》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農業環境的保護,促進農業環境保護新技術的使用,加強對農業污染源的監測預警,統籌有關部門採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鹽漬化、貧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以及防治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體富營養化、水源枯竭、種源滅絕等生態失調現象,推廣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縣級、鄉級人民政府應當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公共服務水平,推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E. 環保行為規范
環保行為規范有節水為榮,監護水源,一水多用,防止滴漏,節用電器。
1、節水為榮——隨時關上水龍頭,別讓水空流
我國是世界上12個貧水國家之一,淡水資源還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全國600多個城市半數以上缺水,其中108個城市嚴重缺水。地下水資源已近枯竭。
2、監護水源——保護水源就是保護生命
全國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35個重點湖泊中,有17個被嚴重污染, 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以上城鎮 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准,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
3、一水多用——讓水重復使用
地球表面的70%是被水覆蓋著的,約有14億千立方米的水量,其中有 96.5%是海水。剩下的雖是淡水,但其中一半以上是冰,江河湖泊等可直 接利用的水資源,僅占整個水量的0.003%左右。
4、隨手關燈—省——度電,少一份污染
我國以火力發電為主、煤為主要能源的國家。煤在一次性能源結構中佔70%以上。如按常規方式發展,要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至少需要100 億噸煤當兩的能源消耗,這將相當於全球能源消耗的總和,煤炭燃燒時會釋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嚴重污染大氣,並形成酸雨和造成溫室效應。
5、節用電器——為減緩地球溫暖化出一把力
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燃料被用在工業、商業、住房和交通上。 這些燃料燃燒時產生的過量二氧化碳就象玻璃罩一樣,阻斷地面熱量向 外層空間散發,將熱氣滯留在大氣中,形成「溫室效應」。如果氣候變暖的趨勢繼續下去,海拔較低 的孟加拉、荷蘭、埃及、中國低窪三角洲等地及若干島嶼國家將面臨被 海水吞沒的危險。
6、支持綠色照明——人人都用節能燈
「中國綠色照明工程」是我國節能重點之一。按照該工程實施計劃 ,「九五」期間全國將推廣節能高效照明燈具。到2000年爭取節約照明 用電220億千瓦時,並節省相應的電廠燃煤,減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粉塵、灰渣及二氧化碳的排放。
7、利用可再生資源—別等到能源耗竭的那一天
人類目前使用的能源 90%是石油、天然氣和煤。這些燃料的形成過 程需要億萬年,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則 是可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能源。人們把那些不污染環境的能源稱為「 清潔能源」。
8.當「自行車英雄」——保護大氣,始於足下
在歐洲,很多人為了減少因駕車帶來的空氣污染而願意騎自行車上 班,這樣的人被視為環保衛士而受到尊敬。為潔凈城市空氣,伊朗首都德黑蘭規定了「 無私車日」,在這一天,伊朗總統也和市民一道乘公共汽車上班。 在我國上海,一些公司職員經常合乘一輛計程車,名曰:「拼打」。
(5)新環法規定擴展閱讀:
相關紀念日
1、國際濕地日
濕地是指「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鹹水體,包括低潮時不超過6米的水域」。濕地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特別是禽類的生息和遷徙有重要的作用。
2、世界水日
從1994年開始,中國政府把「中國水周」的時間改為每年的3月22日至28 日,使宣傳活動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題。
3、世界氣象日
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以提高公眾對氣象問題的關注。
4、世界動物日
義大利傳教士聖·弗朗西斯曾在100多年前倡導「向獻愛心給人類的動物們致謝」。為了紀念他,人們定為「世界動物日」。
5、世界糧食日
全世界的糧食正隨著人口的飛速增長而變得越來越供不應求。從1981年起,每年的10月16日被定為「世界糧食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保行為規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環保
F. 企業環保出了問題由誰來承擔責任
企業出責任當然是企業和相關企業負責人承擔,除非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包庇等也要承擔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修訂)第五十九條: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
前款規定的罰款處罰,依照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防治污染設施的運行成本、違法行為造成的直接損失或者違法所得等因素確定的規定執行。地方性法規可以根據環境保護的實際需要,增加第一款規定的按日連續處罰的違法行為的種類。
(6)新環法規定擴展閱讀:
新環境保護法:
「新環法」對政府進一步明確環保責任,規定其履職不到位,所承擔的法律責任,將環保責任嚴格納入法律、法制管理。
「新環法」新增對政府環保目標責任制度的要求和考核評價制度實施的規定,在總則內容中突出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對當地環境質量負領導責任,而且,授權環境保護部門對未達標地區或行政區域實施區域限批政策,並且規定考核結果信息社會公開。
縣級以上政府每年向本級人代會或者其常委會就環境狀況作報告說明。包括目標完成情況等內容,接受其督查,如發生重大的環境事件應及時向本級人大常務委員會報告。「新環法」是政府履行環境保護責任、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將會對政府環境違法和環境工作不作為起到強大的威懾影響。
新法第63條規定,違反法律規定,建設項目未依法進行環評,被責令停止建設,拒不執行的;未取得排污許可證排放污染物,被責令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通過偷排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生產、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葯,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有以上行為之一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知新覺:用法治手段保護生態環境
G. 環法自行車賽的賽事規則
淘汰規則:在比賽中,如果選手落後於主車群太遠,那麼他將會面臨淘汰出局的危險。根據比賽各賽段的平坦程度和當天速度,環法比賽的規則手冊上清楚地寫明了淘汰的標准。如果選手在平地上比賽時速度低於34公里/小時,那麼淘汰的速度點就是第一名選手所需時間的4%。如果比賽的速度為48公里/小時,那麼淘汰的系數就會上升為賽段第一名選手時間的12%;而在高山賽段,淘汰系數上升為18%,個人計時賽上,都是統一的25%的淘汰系數。在某些賽段上,尤其是在高山賽段,如果有一半的選手面臨著淘汰,主辦方將會依據本規則而行事。
事故處理:如果選手在一個賽段的最後3千米中出現撞車、車胎爆裂或者機械故障,那麼出事故者的比賽成績將按照出事故時和他並肩的選手的成績計算。如果出事故者未能完成當賽段比賽,他將被判做這個路段的最後一名。特殊情況下,比賽監督將會聽取申訴。
安全守則:必須配戴頭盔,即使是在山地賽段,違反規定意味著罰款。
不能藉助外力參賽:參賽的自行車選手不得藉助隨隊的摩托車或是拉著汽車車窗而前進。盡管如此,賽事的組織者對於那些受傷選手掛靠車隊汽車前進的做法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
禁止滑稽行為:環法賽事組委會保留了一項權利,他們可以開除損害比賽、組委會或是自行車運動形象的運動員或者車隊。
禁止裸體騎行:除了禁止裸騎之外,有諸如類似違反法國法律,破壞環法賽事傳統道德規范,行為不檢或者其他不適當行為者,以及在出入關時走私等等行為都有可能被賽事組委會開除。
常見戰術:像許多其他公路大賽一樣,環法自行車賽是一個以團隊為基礎的優秀選手之間的較量。一個車隊的經理或指導在選拔隊員的時候,就明確個人的分工:每個隊往往有一個有可能拿成績的領騎(leader),剩下的是勤務(domestique)兼護航。勤務一般是沒有可能拿重要賽段或全賽程名次的,而主要是為領騎服務,比如從服務車取水或食物。大部分時間,他們為領騎開路。
公路自行車賽中,賽手們在巡航時往往彼此貼得很近,形成一個主車團(peloton), 以期利用前面賽手形成的風拽(drafting,又譯彈弓效應)來減少阻力及保持體力。大家自覺地交替領隊。有望奪魁的車隊們往往通過領隊來控制車團的速度,從而淘汰弱隊。而領隊的車隊中打頭的又都是勤務。
有時,有些車隊或賽手決定出擊(attack):突然加速,一下子拉開和車團的距離(breakaway)。如果他們的勁敵不想被拉開,那麼會派一兩個勤務或加速帶動整個車團跟上(chase),或單隊帶著領騎貼上出擊者。到了一程最後,所有勤務可能都已經筋疲力竭,這時領騎才沖出陣營做最後的沖刺。這種團隊配合,在山地賽段中效果最為顯著。
比賽中,賽手通過別在身上的微型步話機和坐在服務車中的車隊指導協調聯系。服務車中還有電腦和定位系統等,提供一系列實時的比賽信息。
H. 環法自行車賽的規則,還有就是黃衫,白衫,圓點衫,.綠衫需要什麼成績才能獲得
環法自行車賽規則 :
一、參賽情況
參賽車隊共計21支,每支隊伍9名運動員,參賽選手總計189名。每一位參賽選手都必須出席環法自行車大賽組委會舉辦的揭幕儀式。
二、車手的識別
車手必須把屬於自己的號碼牌安裝在車架上(頭管、上管、下管三角區域內),而且還要把兩塊號碼布一左一右的粘貼在騎行服上衣腰部的兩側。在單發計時比賽之中,選手身上的號碼布則是用一塊更大的粘貼在腰部的正中心,並且選手的號碼布在比賽中是不允需更換的。禁止私自更換、更改號碼牌和號碼布。
三、自行車器材規定
在公路大組賽中,只有標準的自行車才允許參賽。即便是計時賽中,參賽車輛也要符合UCI規定。
四、技術援助
所有的參賽選手都可以互相提供幫助,例如:外借或交換食品、飲料、備件,交換使用車輪、自行車只能在本隊選手中進行。選手因為意外事故而被主集團落下,可以跟隨隊車後面追趕主集團。無論選手處在比賽中的什麼位置,如果需要提供技術服務都必須在主集團的最後面,在馬路靠右邊的位置進行。
五、頭盔的佩戴
在環法賽期間,選手必須配戴頭盔。因為比賽之中總是會存在著危險的情況,所有的比賽選手在需要穿上或脫下雨衣、套袖、套腿等衣物時候,都必須要交給他們所在的隊車,而且要在總裁判車後面進行。這些衣物也可以交給組委會的摩托車上。任何其他的行為都要經過組委會的同意。領騎選手的這些衣物是由組委會來單獨提供的。
六、食物供給
參賽選手需要提供的食品和飲料有以下兩個途徑:
1、食品供給區:食品供給站是各個車隊的工作人員手中拿著補給袋伸出手遞交給選手,供給區會有明顯的組委會標志和標示牌,這些指示牌都將會在供給區的前面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了。
2、食品供給區以外:組委會提供飲料的摩托車,選手都可以取用。食品的提供就要根據UCI在距離之上的規則來確定。食物的供給由各隊車自行完成,提供給選手的形式可以使用水壺和補給袋。選手必須在組委會裁判車後面進行。補給的時候,必須是在主集團的最後面,15人以上的就是一個集團。通常情況下,環法無線電系統在補給區12公里前和十公里後,都不會有通知。
七、處罰
在比賽中,嚴禁跟隨摩托車、汽車,以及扒車(摩托車、汽車)
八、退出比賽
任何退出比賽的運動員,都要把他們的號碼牌交給「收容車」的工作人員。在終點處,放棄比賽的選手也將在計時員的記錄冊中被註明「退出比賽」。 任何因為違反規則而被勒令退出比賽的選手,他從比賽開始到退出比賽的所有獎金都將被收回,除非有賽事組委會或者比賽組織者允許。
騎行衫的意義:
一、黃色領騎衫:總成績領先者。
二、綠色騎行衫:沖刺積分領先者。
三、白色騎行衫:25歲以下成績最好的車手。
四、波爾卡紅白斑點衫:山地之王。環法賽事爬坡成績最佳者是依據選手在山地賽段累積的得分計算的,具體分類如下:
1、山路賽段最高級:最先到達頂點的前10名選手將分別獲得20、18、16、14、12、10、8、7、6和5分。
2、山路賽段一級:最先到達頂點的前8名選手將分別獲得15、13、11、9、8、7、6和5分。
3、山路賽段二級:最先到達頂點的前6名選手將分別獲得10、9、8、7、6和5分。
4、山路賽段三級:最先到達頂點的前4名選手將分別獲得4、3、2、1分。
5、山路賽段四級:最先到達頂點的前3名選手將分別獲得3、2、1分。
如果在各賽段最後一個爬坡路段上獲得上述成績,選手們所獲得的獎勵分將加倍。(只限於在山路賽段最高級、一級和二級)為了避免兩個選手並列,在最高級別賽段上獲勝的選手將穿紅白斑點衫,然後再看在一級路段上哪位選手獲勝,以此類推。
I. 為什麼沒有中國運動員去參加環法
參加環法的是每年的世界職業巡迴賽前20支車隊里的.在每年的UCI PRO TOUR里的積分前20的車隊才有資格參加.就是必須是職業車隊才有可能.中國的自行車運動還沒有職業化.職業化和專業競技體育是有根本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