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識別程序
『壹』 法律法規識別的重要性
一、對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識別
質量管理法律法規是指組織的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所適用的法律法規,在GB/T 19001標准中體現為總要求和分項要求兩個部分。
1. 對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總要求
4.2.3條款對質量管理法律法現提出了總要求,即「4.2.3 f)確保外來文件得到識別,並控制其分發。」這就要求組織應識別與本組織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有關的。適用的外來文件,首先是與本組織產品質量、質量管理體系有關的、適用的法律法規。這項工作有5個主要環節:
①獲取。明確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主管部門,明確其職責和獲取法律法規的渠道與方法。
②識別。通過適宜性評價,確認適用的質量管理法律法規。
③標識。為了便於查找,一般沿用法律法規原標識,不需按組織受控文件再作標識。
④分發。分發控制有二點要求,一是不需對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的所有部門都分發,只發到適用的部門即可;二是要按體系受控文件管理,編制《法律法規清單》或《受控文件清單》,以識別其有效性,要有分發號或受控號,領取部門或人員要簽字。
⑤跟蹤。外來文件主管部門要密切跟蹤質量管理法律法規,識別法律法現的變化。跟蹤的渠道可以是國家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專業報刊、網上查找等,目的是及時獲取適用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最新版本。
2.對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分項要求
在GB/T 19001標准中,對組織識別和應用質量管理法律法規提出了以下要求:
1.1總則:「a)需要證實其有能力穩定地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
1.2應用:「除非刪減僅限於本標准第7章中那些不影響組織提供滿足顧客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產品的能力或責任的要求,否則不能聲稱符合本標准。」
4.1.4記錄控制:「應編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規定記錄的標識。貯存、保護、檢索、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筆者註:記錄保存期限和處置所需的控制,應根據產品的特點、法律法規要求及合理性確定)
5.2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確保顧客的要求得到確定並予以滿足。」(筆者註:顧客的要求不僅涉及對產品的要求,也包括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5.3質量方針:「最高管理者應確保質量方針、包括對滿足要求和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的承諾。」(筆者註:滿足要求的承諾包括滿足顧客要求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
5.5.1職責和許可權:「最高管理者應確保組織內的職責、許可權得到規定和溝通。」(筆者註:「規定」的依據是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及組織的領導制度,涉及公司法、企業法等法律法規)
6.2.1人力資源總則:「基於適當的教育、培訓、技能和經驗,從事影響產品質量工作的人員應是能夠勝任的。」(筆者註:相關專業培訓和相關技能,涉及到行業崗位專業培訓規定或規范及特殊作業人員培訓和上崗規定要求)
6.3基礎設施:「組織應確定。提供並維護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礎設施。」(筆者註:所需的基礎設施必須是適宜的設施,即要滿足產品符合性要求;另外,需識別國家限期淘汰的存在重大風險和嚴重污染的設施、設備清單,不能使用被列入此清單的設備設施)
6.4工作環境:「組織應確定並管理為達到產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環境。」(筆者註:對所需的工作環境,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要求,如製造業生產現場對雜訊等級、食品加工行業對無菌操作等要求)
7.2.1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c)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要求。」
7.2.2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評審:「組織應評審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筆者註:與產品有關的要求包括法律法規的要求)
7.3.2設計和開發輸人:「b)適用的法律、法規要求。」
7.4.1采購過程:「組織應根據供方按組織的要求提供產品的能力評價和選擇供方。」(筆者註:組織所采購的產品,如果涉及到實施食品安全市場准入的產品,需要識別國家對食品安全市場准入的規定;如果涉及到國家實施生產許可證的產品,需要識另0國家對產品生產許可證的規定;如果涉及實施強制性認證的產品,需要識別國家對強制性產品認證的規定)
7.5.1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a)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信息。」(筆者汪:表述產品特性的信息涉及國家法律法規對該類產品的某些限定及控制要求,組織應對其加以識別)
7.5.4顧客財產:「組織應愛護在組織控制下或組織使用的顧客財產。」(筆者註:對不同類型的顧客財產,組織對其控制的方法應有差異,如顧客財產涉及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組織應識別知識產權、專利方面的法律法規)
7.6監視和測量裝置的控制:「a)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家標準的測量標准,按照規定的時間間隔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或檢定。」(筆者註:這需要組織識別《計量法》和有關檢定或校準的規定)
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組織應對產品的特性進行監視和測量,以驗證產品要求已得到滿足。」(筆者註:這需要組織不但應識別產品質量標准,還應識別《產品質量法》及其相關的規定)
8.2.4產品的監視和測量:「除非得到有關授權人員的批准,適用時得到顧客的批准,否則在策劃的安排已圓滿完成之前,不應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筆者註:放行產品和交付服務的特例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因此,組織需要識別相關的法律法規)
8.2.2內部審核:「組織應一確定質量管理體系是否 得到有效實施和保持。」(筆者註:這項規定要求組織不但應識別質量管理體系標准,還應識別國家關於審核、咨詢機構和從業人員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二、識別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組織識別質量管理法律法規,是為了按照其要求做,這是依法治企的需要,其重要性體現為:
1. 確保產品質量符合要求
顧客所購買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我國在《產品質量法》和有關產品標准中已明確規定產品的使用價值,組織在貫徹GB/T 19001標准中要把貫徹《產品質量法》放在首位,這是滿足顧客要求、增強顧客滿意的基本要求。
為了實現顧客滿意,標准將相關的質量管理法律法規貫穿於產品實現的整個過程,從設計和開發(7.3)、與產品有關的要求的確定(7.2.1)、采購過程(7.4.1),到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7.4.1)。產品的監視和測量(8.2.4),質量管理法律法規要求無處不在。在設計和開發過程中,組織通過對有關法律法規的識別,確保設計和開發輸人的充分性和適宜性。在確定與產品有關的要求中,組織通過對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識別,確保產品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在采購過程中,組織通過對與采購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識別,對納入市場准人、生產許可證、強制性認證的產品采購,嚴格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確保采購產品符合要求。在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中,組織通過對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的識別,獲得表述產品特性的准確信息,並確保各類任務指導書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使生產和服務提供的控制更加規范有效。在產品的監視和測量中,組織通過對與產品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的識別,為有效開展監視和測量工作提供准確的依據,從而嚴把產品質量關,確保產品符合現定要求。
2.確保資源配置和適宜性
只有質量管理體系資源的配置適宜、充分,才能保證產品質量的符合性。在貫標過程中,要從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工作環境等方面識別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並在實施中子以滿足。6.2.1條款對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提出了要求,但培訓的具體內容要根據組織所處行業的規定加以識別,並結合組織的實際進行操作,從而確保人員能力的適宜性。
6.3條款要求識別所配置的設備、設施等過程設備(如硬體和軟體)、支持性服務(如運輸或通爪)、建築物、工作場所和相關設備是否能夠滿足產品符合性的要求,達到顧客滿意的目的。在這方面,特別要注意一點,即識別組織對基礎設施的配置是否屬於國家明令淘汰的對環境或安全有重大影響的設備。
6.4條款要求關注實現產品符合性的工作環境要求,特別是對人有影響的環境因素(如安全規范),對人和物均有關系的環境因素(如溫度、濕度、照明、通風、潔凈度、雜訊、振動和污染等因素)。所以,對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符合性標准,如生產電子集成電路元件的工作場所要求有潔凈度,生產精密儀器的工作環境要求恆溫和防振,紡織廠的紡織過程要求溫度。濕度等級等。
7.6條款要求關注用於測量產品符合性和過程參數的監視和測量裝置的配置、校準和檢定是否符合要求,以確保為產品的符合性提供准確的依據。
3.確保管理職責的一致性
5.5.1條款要求根據組織不同的組織形式和領導制度,確保組織內的職責、許可權得到規定和溝通。因此,需要識別公司法、企業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制度,使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責分工統一明確,不出現相互矛盾,做到現有職責分配與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責分配協調一致,便於實施。
『貳』 在做體系認證時,如何識別公司適用的法律法規
注意從幾個方面來收抄集:
1、與產品有關的質量法規和標准;如產品標准、主要材料標准或相關標准;
2、與行業有關的法規或標准,包括一些政府主管部門的管理要求。
3、與污染物有關的標准,包括排放標准、檢測標准等,特別要識別有關的地方標准或法規要求。
4、行業有關的職業健康安全要求,以及通用的職業健康安全要求,這方面的內容挺多,不好識別的話可以找個模板。
5、有一部分國際公約同樣適用國內,也要識別。
『叄』 OHSAS18001標准都需要做哪些內部文件
不知道你們公司做沒做過90001,有些文件可以和90001共有的,比方說文件控制相關程序,記錄管理程序,內審、管理評審程序、預防及糾正措施相關程序等。
專門屬於18001的,首先要有危險源識別與評價相關程序,應急准備與響應,法律法規識別程序,信息交流(內部外部),事故調查和處理,相關方影響,事故調查和處理等程序,監視和測量等,同時要包括一些記錄。
以上這些是必須的文件,還有一些3級文件,比方說特種設備操作,防火、防爆方法,食堂食物中毒等等管理規定,這些要看您公司的情況
『肆』 工廠做14000體系,法律法規的識別和更新以多長時間為宜
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
EMS```法律法規的識別是一個重要的環節之一除了識別國家制定的法律法規還要識別地方政府的相關政策````
根據你們行業的特點或者影響周圍環境的特點,而制定一個識別更新頻次.``````
建議你在程序文件中規定一下:法律法規的識別和更新的時間為半年(或者一年)``進行一次全面的收集和更新```````程序文件規定下來以後,照程序文件裡面的要求做就行.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 轉載請註明 ] 管理顧問 Improvement 全心回答每一位提問者
『伍』 環境體系中提到的法律法規的識別怎麼做
有點籠統,在前期的分析中有進行相關的識別,比如說新加一個工序,在評審的時候要去是否有背離法律法規,像排污超標,噪音超標等。識別後是否建立相應的預防措施等等
『陸』 如何做到識別全面的適用的法律法規
送你一份僅供參考:識別和獲取使用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管理制度1、目的確定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它應遵守的要求,並建立其獲取的渠道,保證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均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公司特製定本制度。2、適用范圍適用於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的獲取、識別與更新的控制。3、職責3.1各職能部門都有責任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與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並負責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確認其適用性,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清單。3.2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4、工作程序4.1與公司活動相關的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包括:國家、行業、地方質量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標准、規章及其他規范性要求。4.2獲取方法4.2.1各職能部門應經常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部門保持聯系,主動獲取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也可通過出版機構、書店、報刊、雜志、互聯網進行補充,以確保公司在生產活動中能獲取最新的有效版本。4.2.2安全技術科負責通過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以及公安、消防、社會和勞動保障、衛生等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職業健康安全標准、規范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2.3設備科、生產科負責通過技術監督部門、行業協會等獲取有關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准及其它要求。4.2.4企管辦負責通過工商、化工等部門獲取合同管理方面的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2.5質檢科負責通過質檢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質量標准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2.6其它職能部門負責通過相應國家職能部門獲取有關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3確認、分發和更新4.3.1各相關職能主管部門根據以下條件確認獲得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適用性:是否與公司的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有關;是否為最新的版本。4.3.2各主管職能部門負責保存與本部門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4.3.3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更新時,應及時修正清單,將新的內容補發到相關部門,並對舊的文件做相應的處理。4.4執行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5、記錄按表「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清單」進行填寫、存檔。6、附則本制度由企管辦、安全技術科負責解釋。
『柒』 如何審核法律法規(法定)要求
法律法規的識別和遵守情況事關審核風險控制,一般在第一階段就必須關注,如有識別不全或未遵守的證據,審核組應開書面報告(這個看不同機構,有的稱為「不合格」,有的稱為「觀察項」,但都要等到整改完畢並提交有效證據後方可進入第二階段審核)。而不應當到了第二階段才開什麼「不符合項」,那樣的話審核組就太被動了。有個帖子質疑2個階段審核的必要性,對涉及的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的評估,就體現了這種必要性。
『捌』 法律法規的識別是怎麼回事
法律法規常識如下:
法律法規,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法規、地方規章、部門規章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以及對於該等法律法規的不時修改和補充。其中,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法規則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玖』 什麼叫組織對產品安全法律法規要求的識別
識別和獲取使用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管理制度
1、目的
確定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適用的法律、法規及其它應遵守的要求,並建立其獲取的渠道,保證生產運行的各個環節均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公司特製定本制度。
2、適用范圍
適用於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法律法規、標准和其它要求的獲取、識別與更新的控制。
3、職責
3.1各職能部門都有責任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與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並負責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確認其適用性,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清單。
3.2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
4、工作程序
4.1與公司活動相關的國家及地方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包括:
國家、行業、地方質量和職業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規、標准、規章及其他規范性要求。
4.2獲取方法
4.2.1各職能部門應經常與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部門保持聯系,主動獲取相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也可通過出版機構、書店、報刊、雜志、互聯網進行補充,以確保公司在生產活動中能獲取最新的有效版本。
4.2.2安全技術科負責通過安全生產管理部門以及公安、消防、社會和勞動保障、衛生等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職業健康安全標准、規范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2.3設備科、生產科負責通過技術監督部門、行業協會等獲取有關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准及其它要求。
4.2.4企管辦負責通過工商、化工等部門獲取合同管理方面的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
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2.5質檢科負責通過質檢部門獲取有關國家、行業、地方質量標准和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2.6其它職能部門負責通過相應國家職能部門獲取有關國家、地方標准和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3確認、分發和更新
4.3.1各相關職能主管部門根據以下條件確認獲得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的適用性:
是否與公司的安全、環境和職業健康有關;
是否為最新的版本。
4.3.2各主管職能部門負責保存與本部門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
4.3.3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更新時,應及時修正清單,將新的內容補發到相關部門,並對舊的文件做相應的處理。
4.4執行
各部門負責將相關法律、法規和其它要求傳達給員工並遵照執行。
5、記錄
按表「相關法律法規及其它要求清單」進行填寫、存檔。
6、附則
本制度由企管辦、安全技術科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