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第一章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材料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保證核材料的安全與合法利用,防止被盜、破壞、丟失、非法轉讓和非法使用,回保護國家答和人民群眾的安全,促進核能事業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管制的核材料是:
(一)鈾-235,含鈾--235的材料和製品;
(二)鈾-233,含鈾--233的材料和製品;
(三)鈈-239,含鈈--239的材料和製品
(四)氚,含氚的材料和製品;
(五)鋰-6,含鋰--6的材料和製品;
(六)其他需要管制的核材料。
鈾礦石及其初級產品,不屬於本條例管制范圍。己移交給軍隊的核製品的管制辦法由國防部門制定。
第三條
國家對核材料實行許可證制度。
第四條核材料管制的基本要求是:
(一)保證符合國家利益及法律的規定;
(二)保證國家和人民群眾的安全;
(三)保證國家對核材料的控制,在必要時國家可以徵收所有核材料。
第五條
一切持有、使用、生產、儲存、運輸和處置第二條所列核材料的部門和單位必須遵守本條例。
② 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組織領導。
國務院辦公廳是全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全國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辦公廳(室)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各級人民政府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並指定機構(以下統稱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本行政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的日常工作。
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的具體職責是:
(一)具體承辦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事宜;
(二)維護和更新本行政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
(三)組織編制本行政機關的政府信息公開指南、政府信息公開目錄和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四)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保密審查;
(五)本行政機關規定的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其他職責。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協調機制。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機關的,應當與有關行政機關進行溝通、確認,保證行政機關發布的政府信息准確一致。
行政機關發布政府信息依照國家有關規定需要批準的,未經批准不得發布。 行政機關對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應當主動公開: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
(三)反映本行政機關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在各自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一)行政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及相關政策;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信息;
(四)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五)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准;
(六)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七)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
(八)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九)扶貧、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促進就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
(十)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一)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葯品、產品質量的監督檢查情況。 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縣級人民政府及其部門重點公開的政府信息還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城鄉建設和管理的重大事項;
(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情況;
(三)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四)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情況。 鄉(鎮)人民政府應當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在其職責范圍內確定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具體內容,並重點公開下列政府信息:
(一)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農村工作政策的情況;
(二)財政收支、各類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情況;
(三)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宅基地使用的審核情況;
(四)徵收或者徵用土地、房屋拆遷及其補償、補助費用的發放、使用情況;
(五)鄉(鎮)的債權債務、籌資籌勞情況;
(六)搶險救災、優撫、救濟、社會捐助等款物的發放情況;
(七)鄉鎮集體企業及其他鄉鎮經濟實體承包、租賃、拍賣等情況;
(八)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 行政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發布保密審查機制,明確審查的程序和責任。
行政機關在公開政府信息前,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擬公開的政府信息進行審查。
行政機關對政府信息不能確定是否可以公開時,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報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同級保密工作部門確定。
行政機關不得公開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行政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開。
③ 浙江省港口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省交通行政管理部門主管全省港口工作,省港航管理機構具體負責本省行政內區域內的容港口管理。
市、縣人民政府管理的港口,由市、縣人民政府確定一個部門具體實施對港口的行政管理。
省港航管理機構和市、縣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以下統稱港口管理部門。
發展和改革、海洋與漁業、水利、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監管、財政、海事、海關、檢驗檢疫、邊防、口岸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港口管理的相關工作。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安全法實施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根據《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車輛駕駛人、行人、乘車人以及與道路交通活動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條例。
第三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協調機制,組織有關部門對城市建設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劃,確定管理目標,制定實施方案。
⑤ 新拆遷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活動,維護公共利益,保障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徵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個人的房屋,應當對被徵收房屋所有權人(以下稱被徵收人)給予公平補償。
第三條房屋徵收與補償應當遵循決策民主、程序正當、結果公開的原則。
第四條市、縣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確定的房屋徵收部門(以下稱房屋徵收部門)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的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
市、縣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互相配合,保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順利進行。
第五條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
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第六條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監督。
國務院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財政、國土資源、發展改革等有關部門,加強對房屋徵收與補償實施工作的指導。
第七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都有權向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有關人民政府、房屋徵收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對舉報應當及時核實、處理。
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房屋徵收與補償工作的政府和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⑥ 武警消防條例第一章
每個省份單獨立法,這個是江西的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預防火災和減少火災危害,
加強應急救援工作,
保護人身、
財產安全,維護公共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相關法律、
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以及相關應急救援工作,適用本
條例。
第三條
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
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
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路。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公安消防
隊、專職消防隊、志願消防隊等多種形式的消防組織,加強消防技術人才
培養,增強火災預防、撲救和應急救援的能力。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以公安消防隊伍及其他優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
為依託,建立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以及村(居)民委員會根據有關規定
和消防工作實際需要,建立專職消防隊、志願消防隊。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應當將消防工
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保障消防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按規定由地方承擔的消防事業經費納入本級
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消防工作任務的變化、財政保障能力的提
高,逐步增加財政投入,保障火災預防和撲救工作的需要。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工作所需經費納
入本級財政預算。應急救援車輛、裝備和物資購臵,由各級綜合性應急救
援隊伍合理編制需求計劃和經費預算,本級財政專項安排。
第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消防工作實施
監督管理,並由本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消防機構負責實施。
軍事設施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單位監督管理,公安機關消防機構協
助;礦井地下部分、核電廠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單位監督管理。
法律、法規對森林的消防工作另有規定的,適用其規定。
第七條
維護消防安全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
護消防設施、預防火災、報告火警的義務。任何單位和成年人都有參加有
組織的滅火工作的義務。
鼓勵單位和個人支持消防公益事業。
第八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消防宣傳教育,提高公
民的消防安全意識。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等單位應當加強對本單位人員的消防宣傳教
育和培訓,提高檢查消除火災隱患、撲救初起火災、組織疏散逃生的能力。
公安機關及其消防機構應當加強消防法律、法規的宣傳,並督促、指
導、協助有關單位做好消防宣傳教育工作。
教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以及學校、有關職業培訓機構應
當將防火、滅火、應急逃生等消防知識納入教育、教學、培訓的內容。
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站等傳播媒體應當積極開設消防安全教育
欄目,開展公益性消防宣傳教育。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團體應當結合各自工作對象的
特點,採取各種形式做好消防宣傳教育工作。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協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機關等部門,加強消防
宣傳教育。
第九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主管部門對在火災預防、撲救和應急救
援等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予以表
彰、獎勵。
第十條
對因參加業務訓練、撲救火災或者應急救援受傷、致殘或者
死亡的人員,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給予工傷、醫療、撫恤待遇。
第十一條
每年11月9日為本省消防日。
⑦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機關、軍隊、團體、企業、學校以及其他組織,應當經常教育所屬人員遵守本條例。
對違反本條例的行為,任何人都有勸阻和控告的權利。 車輛、行人必須各行其道。借道通行的車輛或行人,應當讓在其本道內行駛的車輛或行人優先通行。
遇到本條例沒有規定的情況,車輛、行人必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指揮燈信號: 綠燈亮時,准許車輛、行人通行,但轉彎的車輛不準妨礙直行的車輛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黃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但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 紅燈亮時,不準車輛、行人通行; 綠色箭頭燈亮時,准許車輛按箭頭所示方向通行; 黃燈閃爍時,車輛、行人須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右轉彎的車輛和T形路口右邊無橫道的直行車輛,遇有前款(二)、(三)項規定時,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和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
前兩款規定亦適用於列隊行走和趕、騎牲畜的人員。 車輛必須經過車輛管理機關檢驗合格,領取號牌、行駛證、方准行駛。
號牌須按指定位置安裝,並保持清晰。號牌和行駛證不準轉借、塗改或偽造。 機動車必須保持車況良好、車容整潔。制動器、轉向器、喇叭、刮水器、後視鏡和燈光裝置,必須保持齊全有效。
自行車和三輪車及殘疾人專用車的車閘、車鈴、反射器以及畜力車的制動裝置,必須保持有效。
自行車、三輪車不準安裝機械動力裝置。 機動車實習駕駛員可以按考試車型單獨駕駛車輛。但駕駛大型客車、電車、起重車和帶掛車的汽車時,須有正式駕駛員並坐,以監督指導。
實習駕駛員不準駕駛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和載運危險物品的車輛。 機動車在非禁止鳴喇叭的區域和路段使用喇叭時,音量必須控制在一百零五分貝以內,每次按鳴不準超過半秒鍾,連續按鳴不準超過三次。不準用喇叭喚人。
警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安裝警報器和標志燈具,須經公安機關核准,並只准在執行任務時按規定使用。 機動車行駛中發生故障不能行駛時,須立即報告附近的交通警察,或自行將車移開;制動器、轉向器、燈光等發生故障時,須修復後方准行駛。
故障車須移至不妨礙交通的地點,並須在車後身設警告標志或開危險信號燈,夜間還須開示寬燈、尾燈或設明顯標志。 警車及其護衛的車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執行任務時,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不受行駛速度、行駛路線、行駛方向和指揮燈信號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必須讓行,不準穿插或超越。
遇有交通警察出示停車示意牌時,任何車輛必須停車接受檢查。 灑水車、清掃車、道路維修車作業時,在保證交通安全暢通的情況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的限制。
執行任務的郵政車輛,憑公安機關核發的通行證,可以不受禁止駛入和各種禁止機動車通行標志的限制。 履帶式車輛,需要在鋪裝路面上橫穿或短距離行駛時,須經市政管理部門或公路管理部門同意,並按公安機關指定的時間、路線行駛。
貨運機動車通過橋梁,其總質量超過橋梁的負荷量時,按前款規定辦理。 列隊通行道路時,每橫列不準超過二人。兒童的隊列須在人行道上行進,成年人的隊列可以緊靠車行道右邊行進。
列隊橫過車行道時,須從人行橫道迅速通過;沒有人行橫道的,須直行通過;長列隊伍在必要時,可以暫時中斷通過。 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公安機關批准,不準佔用道路擺攤設點、停放車輛、堆物作業、搭棚、蓋房、進行集市貿易和其他妨礙交通的活動。
市政、公路管理部門為維修道路,需要佔用、挖掘道路時,除日常維修、養護道路作業外,須與公安機關協商共同採取維護交通的措施後,再行施工;其他單位需要挖掘道路時,須經市政管理部門或公路管理部門同意後,由公安機關辦理手續。
挖掘道路的施工現場,須設置明顯標志和安全防圍設施。竣工後,須及時清理現場,修復路面和道路設施。 對違反交通管理行為的處罰,由縣或市公安局、公安分局或者相當於縣一級的公安交通管理機關裁決。
警告、五十元以下罰款、弔扣二個月以下駕駛證,可以由交通警察隊裁決。 受罰款處罰的人當場未交罰款的,公安機關對機動車駕駛員,可以暫扣駕駛證或行駛證;對非機動車駕駛員,可以暫扣車輛;對其他人員,無正當理由不交納罰款的,可以按日增加罰款一元至五元。
受弔扣駕駛證處罰的人,無正當理由不按規定時間交出駕駛證的,遲交一日增加弔扣期限五日。
公安機關或者交通警察收到罰款或弔扣的駕駛證後,應當場給被處罰人開具收據。
罰款全部上交國庫。 上道路行駛的專門從事運輸和既從事農田作業又從事運輸的拖拉機安全技術檢驗、駕駛員考核、核發全國統一的道路行駛牌證等項工作,公安機關可以委託農業(農機)部門負責,並有權進行監督、檢查。
軍隊和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車輛的檢驗、駕駛員考核及核發牌證,由軍隊、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負責。 本條例自1988年8月1日起施行。1955年公布的《城市交通規則》同時廢止。
⑧ 中華人民共和國風景名勝區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抄風景名勝區的管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風景名勝區的設立、規劃、保護、利用和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風景名勝區,是指具有觀賞、文化或者科學價值,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比較集中,環境優美,可供人們游覽或者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區域。
第三條國家對風景名勝區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
第四條風景名勝區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設置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機構,負責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和統一管理工作。
第五條國務院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風景名勝區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風景名勝區的監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風景名勝區的有關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風景名勝資源的義務,並有權制止、檢舉破壞風景名勝資源的行為。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法律第一章
第一章總 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三條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第四條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第五條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制定勞動標准,調節社會收入,完善社會保險,協調勞動關系,逐步提高勞動者的生活水平。
第六條國家提倡勞動者參加社會義務勞動,開展勞動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鼓勵和保護勞動者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表彰和獎勵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第七條勞動者有權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
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獨立自主地開展活動。
第八條勞動者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民主管理或者就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與用人單位進行平等協商。
第九條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主管全國勞動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
⑩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建築師條例的第一章
總來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源對注冊建築師的管理,提高建築設計質量與水平,保障公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注冊建築師,是指依法取得注冊建築師並從事房屋建築設計及相關業務的人員。 注冊建築師分為一級注冊建築和二級注冊建築師。
第三條 注冊建築師的考試、注冊和執業,適用本條例。
第四條 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人事行政主管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人事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對注冊建築師的考試、注冊和執業實施指導和監督。
第五條全國注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注冊建築師的考試和注冊的具體工作。全國注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由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人事行政主管部門、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代表和建築設計專家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建築師管理委員會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人事行政主管部門、其他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代表和建築設計專家組成。
第六條 注冊建築師可以組建注冊建築師協會,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