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章的制定
『壹』 規章的制定主體
法律分析:規章有部門規章和行政規章之分,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成為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這些叫行政規章。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沒有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依據,部門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不得增加本部門的權力或者減少本部門的法定職責。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貳』 規章是由誰制定的
規章主要由以下兩類主體制定: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
- 這些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 由這些機構制定的規章被稱為部門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 這些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 由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被稱為地方政府規章。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省級以下政府沒有制定規章的權力,但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具有這一權力。
綜上所述,規章的制定主體包括國務院的部、委員會等直屬機構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機構,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這些規章在各自的適用范圍內具有法律效力。
『叄』 公司制度制定的合法程序
在制定公司規章制度時,需遵循合法程序,確保規章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下是關於公司制度制定的合法程序的詳細說明:
1. 採用「民主程序」制定規章
根據最高法院司法解釋,規章的制定應通過「民主程序」。盡管法律法規未對「民主程序」的具體操作方式作出規定,但司法實踐普遍認為以下步驟可視為滿足「民主程序」的要求:
a. 通過召開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來批准規章;
b. 邀請公司工會參與規章的制定過程;
c. 若未召開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也未設立工會,則應通過適宜方式確保員工有權提出意見與建議,並確保這些建議和意見在規章制定過程中得到充分考慮。
法律依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三條: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應根據公司章程的規定由董事長、執行董事或經理擔任,並依法進行登記。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變更,需辦理相應的變更登記手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五十條:對於股東人數較少或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可以設立一名執行董事,而不設立董事會。執行董事可同時擔任公司經理的職務,其職權由公司章程進行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