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逾期有什麼法律責任
1. 勞動法新規2024年拖欠工資會怎麼處罰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將面臨加倍賠償、被列入失信名單、營業執照被吊銷、負責人可能被判刑等處罰。通常情況下,工資應當按時發放,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違法理由拖欠。如遇拖欠,勞動者可依法申請勞動仲裁維護權益。
1. 勞動法新規對拖欠工資的處罰包括:
- 勞動行政部門處罰:逾期不支付工資的,用人單位需加付應付金額50%至100%的賠償金。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處罰:對於無故拖欠嚴重、影響惡劣的企業,將其信息公布於社會信用體系,並記入「黑名單」。
- 住房和城鄉建設、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罰:拖欠農民工工資或逾期不支付的建築施工單位,將受到停止投標、清出市場等處罰,並可能被吊銷營業執照。
- 刑事處罰:採取轉移資產、逃跑等手段逃避支付工資,或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且數額較大的,將構成犯罪,負責人可能面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並處罰金;若造成嚴重後果,處罰將加重至三年至七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2. 工資發放時間與拖欠界定:
工資應按月支付,若用人單位超過30天未結算,即可被視為拖欠工資。工資支付必須以貨幣形式按時發放給勞動者,不得剋扣或無故拖欠。
法律依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明確規定,工資必須在雙方約定的日期支付,節假日或休息日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周薪、日薪制度可按周或日支付。用人單位提供服務即應支付相應報酬,違反合同約定拖欠工資的,勞動者可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以維護自身權益。
2. 欠員工工資不給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用人單位欠員工工資,依法需承擔的責任包括清償工資及支付賠償金。工資支付需遵循約定日期,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至最近工作日支付。法律依據為《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了以下法律責任:如用人單位未按約定或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等,勞動行政部門將責令限期支付。如工資低於當地最低標准,需補足差額。若逾期不支付,還需按應付金額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一百標准加付賠償金。此法律責任針對四類情形:未按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報酬、支付報酬低於最低工資標准、安排加班未支付加班費、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未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
3. 欠員工工資不給會負什麼法律責任呢
法律分析:欠員工工資不給,勞動行政部門會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逾期不支付工資的,要按規定加付賠償金。欠員工工資不給,員工也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用人單位要支付員工工資。欠員工工資不給,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的,要承擔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條之一 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有前兩款行為,尚未造成嚴重後果,在提起公訴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並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4. 欠員工工資不給會負什麼法律責任
1. 拖欠工資可能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勞動行政部門將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工資,逾期不支付的,用人單位需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賠償金標准為應付金額的50%以上100%以下。
2. 若用人單位的行為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將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可能被處以罰金。
3. 員工在工資不被支付時,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以追討欠薪。
4. 勞動監察部門一經查實用人單位欠薪,可對其施以行政處罰,包括罰款。
5. 員工亦可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追討欠薪並尋求賠償。
6. 對於拒不支付工資的用人單位,若情節嚴重,將觸犯刑法,面臨刑事責任追究。
綜上所述,用人單位應遵守勞動法律法規,按時足額支付員工工資,避免法律責任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