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管理法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是
Ⅰ 葯事管理:生產、銷售的疫苗屬於假葯、劣葯有什麼法律責
相信很多執業葯師考生們都非常關注2020年相關考試內容,為了幫助廣大執業葯師考生及時了解,小編為大家整理出如下“葯事管理:生產、銷售的疫苗屬於假葯、劣葯有什麼法律責任?”內容!請考生查看!希望對你有用!
生產、銷售的疫苗屬於假葯、劣葯的法律責任
(1)生產、銷售的疫苗屬於假葯的,由省級以上葯監部門沒收,責令停產停業整頓,吊銷葯品注冊證書,直至吊銷葯品生產許可證等,並處違法生產、銷售疫苗貨值金額15倍以上50倍以下的罰款,貨值金額不足50萬元的,按50萬元計算。
(2)生產、銷售的疫苗屬於劣葯的,由省級以上葯監部門沒收,貨值金額10倍以上30倍以下的罰款,貨值金額不足50萬元的,按50萬元計算。
Ⅱ 假疫苗涉案人員怎麼判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生產並銷售的疫苗屬於假葯的,將要沒收其違法所得並且吊銷相關證件,處貨值15至50倍的罰款,構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責任。具體處罰內容是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條 生產、銷售劣葯,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後果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葯品使用單位的人員明知是劣葯而提供給他人使用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第一百四十二條之一違反葯品管理法規,有下列情形之一,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一)生產、銷售國務院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禁止使用的葯品的;(二)未取得葯品相關批准證明文件生產、進口葯品或者明知是上述葯品而銷售的;(三)葯品申請注冊中提供虛假的證明、數據、資料、樣品或者採取其他欺騙手段的;(四)編造生產、檢驗記錄的。有前款行為,同時又構成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規定之罪或者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Ⅲ 安徽省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五章 法律責任
安徽省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第五章法律責任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責任:
- 未盡職履行預防接種工作職責,導致嚴重後果的,上級行政機關將進行糾正並公開批評。
- 直接責任人將面臨行政處分,情節嚴重者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違反條例特定條款的責任:
- 違反條例第九條、第十九條和第二十九條的行為,衛生行政部門將進行處罰。
- 醫療機構無理拒絕承擔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的,將被要求改正。
-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接種單位違反疫苗儲存、運輸規范,或偽造接種記錄的,將被處以行政處分,造成嚴重後果者可能被撤職或開除,相關執業證書也將被吊銷。
未經合法指定擅自從事預防接種的責任:
- 未經合法指定擅自從事預防接種的單位和個人,將面臨警告、沒收疫苗和違法所得。
- 持續不改者將面臨行政處分。
接種單位違反接種規范的責任:
- 若違反接種規范,給受種者造成損害的,將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進行處理。
違反收費標準的責任:
- 接種單位若違反收費標准,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將監督退還違規費用。
- 價格主管部門將對違規收費行為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