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健康促進社區規章制度

健康促進社區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0-12-26 04:04:11

❶ 你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建議和意見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的教學工作,切實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健康發展。校領導在放暑假時就安排在假期思考對學校的發展由和好的意見?我認為應
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1、切實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師德師

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和品行操守,
學校結合實際、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

2、切實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一是落實好教師的培訓;二是落實好教研學習
制度,做到業務學習有計劃、有專題發言人、有專題發言稿存檔、有記載;三是
落實好教師自學,每位教師建立業務學習摘記本,並注重實用、真實,克服流於
形式現象。

3、切實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管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
用。

4、切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

5、切實抓好教學管理人員和英語、美術、音樂、體育、自然、科學、計算
機等專任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提高專業水平。
6、切實做好教師合理分配、流動,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師資源
(二)落實教學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期初,學校要組織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詳盡的、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各種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
問題:
(1)認真學習研究各學科課程標准,吃透課標精神,把握教學方向,明確
各學科教學總體要求。
(2)結合各年級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性研究,如起始年級的銜接問
題、畢業年級的復習問題、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等等。
(三)抓常規,規范教學行為。
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要轉變觀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質量意識,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價等教學基本環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建立考評制度,嚴格考核辦法,把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業績與年度考核、評優、評模、評職等掛鉤。

(四)抓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各校要淡化教學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注重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提高
和教學改革的功能。要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使評價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
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建立有利於教師主動發展的評價機制。各單位要改變長期以來以學生學
習成績作為評定教師教學能力的唯一標準的做法,
建立起多元的、
符合素質教育
思想的、有利於教師成長的新型教師評價標准。
2、建立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機制。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學生的知
識來源於三方面:
教科書提供的知識、
教師個人的知識、
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
各單位要重新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要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育理
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素養、即時效果等納入評價標准
中,要重點突出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評價機制。學生評價,主要應發現和開發學
生的潛能,
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在整個學生評價過
程中,要做到: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式民主化,評價機會多次化,評價內容
合理化。應採取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相結合的形式。學校
要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
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做好指導和記載工作,
學期末為
每個學生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五)抓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興趣、
習慣的黃金時
期。所以,我們要將學生的習慣養成作為一項大事來抓。

❷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包括哪些內容

1、市容環境衛生達到《城市容貌標准》要求。建成數字化城管系統,並正常運行。城市主次幹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主要街道無亂張貼、亂塗寫、亂設攤點情況,無亂扔、亂吐現象,廢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齊全,城區無衛生死角。

城市河道、湖泊等水面清潔,岸坡整潔,無垃圾雜物。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5平方米。城市功能照明完善,城市道路裝燈率達到100%。

2、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體系完善,垃圾、糞便收集運輸容器、車輛等設備設施全面實現密閉化,垃圾、糞便日產日清。

主要街道保潔時間不低於16小時,一般街道保潔時間不低於12小時。建築工地管理符合《建築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准》要求。待建工地管理到位,規范圍擋,無亂倒垃圾和亂搭亂建現象。

3、生活垃圾、污水、糞便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標准要求。推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餐廚垃圾初步實現分類處理和管理,建築垃圾得到有效處置。

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實現生活垃圾全部無害化處理,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和集中處理;其他城市和直轄市所轄行政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85%。

4、生活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等環衛設施符合《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准》、《城市公共廁所衛生標准》等要求,數量充足,布局合理,管理規范。城市主次幹道、車站、機場、港口、旅遊景點等公共場所的公廁不低於二類標准。

(2)健康促進社區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全國愛衛會接到省、自治區、直轄市愛衛會的推薦或申請報告後,由全國愛衛會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並根據審核結果適時組織調研和暗訪。調研和暗訪的目的是掌握情況,復核申報材料,並幫助申報城市做好改進、提高工作。因此,調研和暗訪次數可能是一次或是若干次。

全國愛衛辦對於切實具備考核條件的申報城市,將在調研和暗訪的三個月後進行考核鑒定。考核鑒定包括資料考核(聽取全市創建工作匯報,查閱各種有關文件、技術資料等)和現場考核。現場考核在所有城區范圍內進行,採取明查與暗訪相結合的方式,隨機抽查,所查場所、單位、居民區的數量應足以反映整體情況。

❸ 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需要做好哪十個方面工作

1、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健康是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條件,因此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整合健康資源、健康產業,建設人人共建共享的健康中國。

2、弘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作風,保障人民健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

3、堅持公平公正原則,保障全民共享健康成果:

建設健康中國,要讓所有人共享健康成果,讓所有人都能夠健康生活。

4、擴展健康內涵,加大心理健康問題等基礎性研究:

我國傳統的健康服務以病患為服務對象,「大健康、大衛生」的理念要求將尚未患病的老人、兒童、亞健康人群等疾病易感人群也包含進服務范圍中來,以健康與否的判斷標准來選擇服務對象。

5、從全局的角度統籌各部門的工作,規劃更符合人民健康發展規律的發展路徑: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我們黨對人民的鄭重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抓緊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堅持問題導向,抓緊補齊短板」,各級省、市委和各個部門都應該主動協調配合,積極完成共同的健康戰略任務。

❹ 社區黨建工作項目都有什麼

一、建立以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

1、實行「五方協商」和「五級負責制」。五方協商指面對重大矛盾糾紛和發展難題時,由社區黨委牽頭,協調駐區單位、物業公司、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等共同協商、共同解決。

五級負責,即黨委書記負責社區、黨委委員負責大網格、支部書記負責小區、黨小組長負責樓棟、黨員負責家庭,形成社區黨建全覆蓋、工作一盤棋,使黨的執政基礎更加穩固。

2、實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管理體制。即小區黨支部書記兼任小區居民小組組長,居民小組組長擔任物業服務處總監,物業服務處經理和業主委員會主任擔任居民小組副組長,既保證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發揮,又實現了各方互相配合,密切協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3、建立黨建工作推進機制。黨委每月月初定期開展「兩個一」活動:一是聽取群眾對社區建設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安排問題解決的方案和步驟。

為了妥善解決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社區黨委圍繞化解矛盾糾紛和利益沖突,制定了「黨員代表同提議、五方代表出主意、居民群眾求民意、社區居委出方案、黨委大會定了算、分工協作一起干」的「和諧六部曲」工作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化解了矛盾,實現了各方互相配合、密切協作。

二、加強社區黨員管理,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1、開展黨員亮身份活動。社區通過入戶排查,摸清黨員底數,建立黨員花名冊,以支部為單位,號召所有黨員佩戴黨徽,亮明身份,隨時接受黨組織和社區居民監督。在此基礎上,為黨員家庭掛牌,提醒黨員「珍惜黨員榮譽,不忘黨員身份」,進一步提升黨員的光榮感、使命感。

2、設立黨員服務區。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認領服務活動,引領在職黨員自覺踐行『一崗雙責』,為社區建設建言獻策。

3、開展黨員雙評活動。為了促進黨員互學互比,共同進步,社區黨委定期召開黨員評議活動,通過黨員自評和黨員互評相結合,讓每位同志都能時刻保持黨員先進性,從而做到與時俱進。

4、實行黨員獎懲機制。為了鼓勵黨員創先爭優,爭當表率,誠城社區每年「七一」、年底召開黨建工作會議,對優秀黨員、優秀黨支部、優秀黨員志願者進行表彰,並將其工作業績及時在網站、公眾號上予以公示,以點促面,帶動更多黨員主動向優秀黨員學習;

對思想鬆懈的黨員,黨委及時與之談心,幫助他們排除雜念,促使他們迎頭趕上。

三、整合社區各種黨建資源,實現共駐共建

誠城社區黨委不斷整合轄區黨建資源,發揮駐區單位的參與作用,實現共駐共建、共治共享的發展目標。

四、健全制度機制,確保社區黨建落到實處

健全一套城市社區黨建的制度機制,本著黨的建設就是解決黨的問題的原則,誠城社區黨委把黨的思想建設與制度建設相結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整套制度機制。

(4)健康促進社區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社區黨建工作必須注重全面性、整體性,防止單打一、走形式,只有像誠城社區那樣,才能把社區黨建的各項要求落到實處,這是新時期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崇高責任。

社區黨建工作,堅持從實際出發,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城市各類社區黨建工作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短板,應該像誠城社區那樣,從自身實際出發,發揮優勢,把優勢做成品牌,只有做成品牌,黨建工作才有活力,才能發揮黨的強大影響力。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城市社區面臨的社區成員個性化、生活方式多樣化、利益訴求多元化、社會矛盾復雜化等諸多矛盾日益凸顯,黨建工作困難多、難度大。

紅旗區洪門鎮誠城社區黨委面對復雜矛盾,勇於破解難題,積極探索規律,形成獨特的黨建新優勢,是我市城市社區黨建的「一個樣板」「一面旗幟」,其經驗可復制、可推廣。誠城社區黨委的創新精神是當前我市開展「敢轉爭」活動中涌現的先進典型。

❺ 當公司制度與你發生沖突時,你會怎麼解決

如果公司的制度與我發生了沖突,我會盡可能的去讓自己發生改變一去迎合公司的制度,如果這些改變是無法改變的話,那麼我就會離開這個公司去尋找一份新的工作。有些公司的制度,他是為了更好的去約束員工,從而使員工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有些公司的制度是為了更大程度的去剝削員工,從而使公司達到一個更大的利益。

想要真正的明白公司制度與你發生沖突的時候,到底是應該離開公司還是迎合公司的制度,你就需要捫心自問,好好地問問自己,自己適不適合這所公司。

❻ 廉潔從業守規操作、促進業務健康發展

廉潔從業守規操作、促進業務健康發展 作為一名銀行員工,如何克盡職守,立足工作職責,切實有效防範案件,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影響,從而為業務開拓提供優質的保障體系,對於我們建設銀行來說顯得尤其重要。下面就基層網點如何保證反腐倡廉建設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認真加強學習教育活動,構築領導幹部和廣大員工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通過堅持定期、不定期組織幹部員工學習教育活動,圍繞理想信念、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時事政治、警示教育等內容的學習,強化領導幹部和員工的廉潔自律意識,提高所有員工廉潔從業的自覺性,確保領導幹部隊伍的純潔穩定;增強員工遵紀守法、按章操作的意識,最大限度地防範風險和案件的發生。
二、切實落實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責任制
層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和案件防控目標責任書,目標責任書主要包括責任目標、責任追究、責任考核等具體內容,簽訂責任書不是目的,建立嚴格的責任制,做到「違法必究、執法必嚴」,「預防為主、防微杜漸」才是最終目標,嚴格做到違規操作的「不想作案、不敢作案、不能作案」。基層機構要高度重視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責任制的貫徹落實工作;與部門簽訂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責任書,明確規定各部門負責人為本部門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對本部門的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負有主要責任,使我行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責任制的貫徹落到實處。
三、強化制度建設,加強規范管理,嚴格內部控制,明確崗位職責,強化崗位制約,規范操作流程
時時檢查管理方面的不足和差距,完善內部運營機制,建立科學的組織機構體系,構築有效防範風險的經營和管理體系。通過建立健全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特別是重要業務崗位的規章制度,明確崗位職責,強化崗位制約,規范操作流程。要按照體制牽制、程序制約的原則,建立一套步步設防的立體式內部控制網路,把反腐倡廉和案件防控寓於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建立與完善監督機制,堅持業務監督和行為監督相結合,堅持事前、事中、事後稽核相結合,加強對重要部位和特殊時段的控制,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大對業務運營過程的監督檢查,落實檢查責任,各經營部門負責人要加強對員工執行業務操作規程和管理規定的監督。監察部門要抓好廉潔從業工作,明確違規行為處罰辦法,使員工明白哪些行為是禁止做的,哪些行為是提倡做的,以制度的形式規范員工的從業行為,用制度管人。
基層營業網點一方面承擔著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另一方面員工數量很多,可以具體經辦各種業務,因此也成為了案件防控的前沿陣地,反腐倡廉工作和業務發展並非「此消彼長、相互矛盾」的關系,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只有一絲不苟的做好案件防控工作,才能為各項業務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從而進一步促進業務的健康發展。

❼ 健康促進企業評價多少分為合格

職業健康監護管理
4.總則
4.1職業健康監護目的
4.1.1早期發現職業病、職業健康損害和職業禁忌證;
4.1.2跟蹤觀察職業病及職業健康損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分布情況;
4.1.3評價職業健康損害與作業環境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關系及危害程度;
4.1.4識別新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4.1.5進行目標干預,包括改善作業環境條件,改革生產工藝,採用有效的防護設施和個人防護
用品,對職業病患者及疑似職業病和有職業禁忌人員的處理與安置等;
4.1.6評價預防和干預措施的效果;
4.1.7為制定或修訂衛生政策和職業病防治對策服務。
4.2責任和義務
4.2.1用人單位的責任和義務
(1)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監護是用人單位的職責。用人單位
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生產勞動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
保證勞動者能夠得到與其所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相應的健康監護。
(2)用人單位要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由專人負責管理,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要確保
醫學資料的機密和維護勞動者的職業健康隱私權、保密權。
(3)用人單位應保證從事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能按時參加安排的職業健康檢查,勞動者
接受健康檢查的時間應視為正常出勤。
(4)用人單位應安排即將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進行上崗前的健康檢查,但應保
證其就業機會的公正性。
(5)用人單位應根據企業文化理念和企業經營情況,鼓勵制訂比本規范更高的健康監護實施細
則,以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特別是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2.2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作業的勞動者有獲得職業健康檢查的權力,並有權了解本人健康
檢查結果。
(2)勞動者有權了解所從事的工作對他們的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危害。勞動者或其代表有權
參與用人單位建立職業健康監護制度和制訂健康監護實施細則的決策過程。勞動者代表和工會
組織也應與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合作,為預防職業病、促進勞動者健康發揮應有的作用。
(3)勞動者應學習和了解相關的職業衛生知識和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應掌握作業操作規程,
正確使用、 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防護用品, 發現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應及時報告。
(4)勞動者應參加遵照本規范指導原則、由用人單位安排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在其實施過程中與
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和用人單位合作。如果該健康檢查項目不是國家法律法規制定的強制性進行
的項目,勞動者參加應本著自願的原則。
(5)勞動者有權對用人單位違反職業健康監護有關規定的行為進行投訴。
(6)勞動者若不同意職業健康檢查的結論,有權根據有關規定投訴。

職業健康制度和生產經營單位的職責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3號《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已經2009年6月15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9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章生產經營單位的職責
第八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置或者指定職業健康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的職業健康管理人員,負責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工作。
第九條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職業健康知識和管理能力,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組織的職業健康培訓。
第十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上崗前的職業健康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健康培訓,普及職業健康知識,督促從業人員遵守職業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操作規程。
第十一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健全下列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規程:
(一)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
(二)職業危害告知制度;
(三)職業危害申報制度;
(四)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制度;
(五)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六)從業人員防護用品管理制度;
(七)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
(八)從業人員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
(九)崗位職業健康操作規程;
(十)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職業危害防治制度。
第十二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的作業場所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生產布局合理,有害作業與無害作業分開;
(二)作業場所與生活場所分開,作業場所不得住人;
(三)有與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相適應的有效防護設施;
(四)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
(五)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其他規定。
第十三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將本單位的職業危害因素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報,並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十四條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預評價。職業危害預評價報告應當報送建設項目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產生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應當在初步設計階段編制職業危害防治專篇。職業危害防治專篇應當報送建設項目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六條建設項目的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以下簡稱「三同時」)。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所需費用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
第十七條建設項目在竣工驗收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建設項目竣工驗收時,其職業危害防護設施依法經驗收合格,取得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後,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
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報告、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驗收批復文件應當報送建設項目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公告欄,公布有關職業危害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結果。
對產生嚴重職業危害的作業崗位,應當在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產生職業危害的種類、後果、預防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
第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並督促、教育、指導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正確佩戴、使用,不得發放錢物替代發放職業危害防護用品。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職業危害防護用品進行經常性的維護、保養,確保防護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或者已經失效的職業危害防護用品。
第二十條生產經營單位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和保養,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於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
第二十一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設有專人負責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日常監測,保證監測系統處於正常工作狀態。監測的結果應當及時向從業人員公布。
第二十二條存在職業危害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因素檢測,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定期檢測、評價結果應當存入本單位的職業危害防治檔案,向從業人員公布,並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在日常的職業危害監測或者定期檢測、評價過程中,發現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強度或者濃度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應當立即採取措施進行整改和治理,確保其符合職業健康環境和條件的要求。
第二十四條向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並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警示說明應當載明設備性能、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安全操作和維護注意事項、職業危害防護措施等內容。
第二十五條向生產經營單位提供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化學品等材料的,應當提供中文說明書。說明書應當載明產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產生的危害後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項、職業危害防護和應急處置措施等內容。產品包裝應當有醒目的警示標識和中文警示說明。貯存場所應當設置危險物品標識。
第二十六條任何生產經營單位不得使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設備或者材料。
第二十七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轉移給不具備職業危害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具備職業危害防護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不得接受產生職業危害的作業。
第二十八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優先採用有利於防治職業危害和保護從業人員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逐步替代產生職業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
第二十九條生產經營單位對採用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應當知悉其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並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對可能產生職業危害的技術、工藝、材料、設備故意隱瞞其危害而採用的,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其所造成的職業危害後果承擔責任。
第三十條生產經營單位與從業人員訂立勞動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時,應當將工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職業危害及其後果、職業危害防護措施和待遇等如實告知從業人員,並在勞動合同中寫明,不得隱瞞或者欺騙。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法為從業人員辦理工傷保險,繳納保險費。
從業人員在履行勞動合同期間因工作崗位或者工作內容變更,從事與所訂立勞動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職業危害的作業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依照前款規定,向從業人員履行如實告知的義務,並協商變更原勞動合同相關條款。
生產經營單位違反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從業人員有權拒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因從業人員拒絕作業而解除或者終止與從業人員所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三十一條對接觸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組織上崗前、在崗期間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並將檢查結果如實告知從業人員。職業健康檢查費用由生產經營單位承擔。
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安排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從業人員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職業相關的健康損害的從業人員,應當調離原工作崗位,並妥善安置;對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從業人員,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第三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為從業人員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並按照規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從業人員離開生產經營單位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如實、無償提供,並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第三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職業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職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第三十四條生產經營單位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應當及時向所在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並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或者消除職業危害因素,防止事故擴大。對遭受職業危害的從業人員,及時組織救治,並承擔所需費用。
生產經營單位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職業危害事故。
第三十五條作業場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申請辦理職業衛生安全許可證。
第三十六條生產經營單位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行政執法人員依法履行監督檢查職責時,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阻撓。

熱點內容
社會網路分析法ppt 發布:2025-05-06 21:34:47 瀏覽:742
道德法搞 發布:2025-05-06 21:34:32 瀏覽:859
道德經卷二這套書在閱讀分類 發布:2025-05-06 21:17:22 瀏覽:550
行政拘留行政法規 發布:2025-05-06 21:15:57 瀏覽:199
對教師追究其教育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 發布:2025-05-06 21:09:03 瀏覽:457
邯鄲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5-05-06 20:57:04 瀏覽:404
項目經理職業道德 發布:2025-05-06 20:55:39 瀏覽:606
證券市場法律法規數字 發布:2025-05-06 20:52:13 瀏覽:729
法律養老人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06 20:45:50 瀏覽:500
高碑店法院電話 發布:2025-05-06 20:33:01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