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戰時條例

戰時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8 03:18:30

① 國民黨的戰時經濟制度

國民政府戰時經濟統制政策內容:
第—,依靠外援,大量借債和發行國內公債。
第二,壟斷金融。
第三,擴增稅收。
第四,實行專賣制度。
第五,實行統購統銷。
第六,漲發紙幣,通貨膨脹。

②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時應該執行什麼條例

戰斗條令。 我國頒布過幾代戰斗條令,逐步完善了戰斗條令體系。戰斗條令是在總結版戰斗權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本國軍事戰略,武器裝備和體制編制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等制定的。主要規定戰斗基本原則,諸軍種、兵種的任務和運用,攻防戰斗的准備和實施,軍隊的移動、宿營、輸送和換班,以及戰斗指揮和各種保障的方法等。

③ Borden推出的戰時條例The War Measures Act

戰爭措施法,章程(1914年)賦予聯邦內閣緊急權力,允許它通過政令治理時認識的「戰爭的存在,入侵或叛亂,真實的或被捕。」 The Act was proclaimed in force with detailed regulations limiting the freedom of Canadians ring both world wars.該法是在宣布生效的限制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加拿大人自由詳細規定。 Its use to imprison Canadians of German, Ukrainian and Slavic descent in WWI and Japanese Canadians ring WWII and to confiscate their property was an issue until the 1980s, when compensation packages and formal apologies were made to those affected.它可用於關押在二戰期間,德國,烏克蘭和斯拉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日本裔加拿大人加拿大人並沒收他們的財產是一個問題,直到20世紀80年代,當補償方案,正式的道歉是向那些受影響。

④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備工作條例》所稱戰備工作是

戰前准備工作、如情報報知、警報發放、戰備等級、戰備值班等制度或規定等。

1、為了規范民兵戰備工作,完善民兵戰備制度,保證民兵戰備任務的完成,根據《民兵工作條例》和軍隊戰備工作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2、民兵執行戰備任務和軍事機關、地方人民政府、企業事業單位組織民兵戰備工作,適用本規定。

3、民兵戰備工作必須堅持黨管武裝的原則,貫徹新時期軍事戰備方針,突出重點,落實制度,常備不懈,提高民兵執行戰備任務的能力。

4、全國的民兵戰備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以下簡稱總參謀部)主管。

軍區、省軍區(含衛戍區、警備區,下同)、軍分區(含警備區,下同)、人民武裝部和鄉(含民族鄉、鎮,下同)及街道人民武裝部、企業事業單位人民武裝部負責本區域或本單位的民兵戰備工作。

(4)戰時條例擴展閱讀:

第一條為了做好民兵工作,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民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不脫離生產的群眾武裝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助手和後備力量。

第三條民兵工作的任務是:

(一)建立和鞏固民兵組織,提高民兵軍政素質,配備和管理民兵武器裝備,儲備戰時所需的後備兵員;

(二)發動民兵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組織民兵擔負戰備執勤,維護社會治安;

(三)組織民兵參軍參戰,支援前線,抵抗侵略,保衛祖國。

第四條民兵工作應當貫徹人民戰爭思想,堅持勞武結合,堅持民兵制度與預備役制度、民兵工作與戰時兵員動員准備工作的結合。

第五條全國的民兵工作在國務院、中央軍委領導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主管。

軍區按照上級賦予的任務,負責本區域的民兵工作。

省軍區(含衛戍區、警備區,下同)、軍分區(含警備區,下同)、縣(含市、市轄區,下同)人民武裝部,是本地區的軍事領導指揮機關,負責本區域的民兵工作。

鄉、民族鄉、鎮、街道和企業事業單位設立的人民武裝部,負責辦理本區域、本單位的民兵工作,按規定不設立人民武裝部的街道、企業事業單位,確定一個部門辦理。

⑤ 「兵役法」第幾條規定參戰士兵退出現役應由當地人民政府妥善安排工作

《兵役法》中並沒有規定參戰士兵退出現役應由當地人民政府妥善安排工作,但是《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了符合條件的退役士兵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中規定:

第二十九條 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一)士官服現役滿12年的;

(二)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

(三)因戰致殘被評定為5級至8級殘疾等級的;

(四)是烈士子女的。

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退役士兵在艱苦地區和特殊崗位服現役的,優先安排工作;因精神障礙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的,予以妥善安置。

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退役時自願選擇自主就業的,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一節的規定辦理。

(5)戰時條例擴展閱讀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中規定:

第五條 國務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第六條 退役士兵應當遵守有關退役士兵安置的法律法規,服從人民政府的安置。

第九條 退役士兵所在部隊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將退役士兵移交安置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安置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接收退役士兵。

第十二條 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本人申請,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按照有利於退役士兵生活的原則確定其安置地:

(一)因戰致殘的;

(二)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

(三)是烈士子女的;

(四)父母雙亡的。

⑥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時條例

戰斗條令。 我國頒布抄過幾代戰斗條令,逐步完善了戰斗條令體系。戰斗條令是在總結戰斗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本國軍事戰略,武器裝備和體制編制的現狀及其發展前景等制定的。主要規定戰斗基本原則,諸軍種、兵種的任務和運用,攻防戰斗的准備和實施,軍隊的移動、宿營、輸送和換班,以及戰斗指揮和各種保障的方法等。
別的不能說

⑦ 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自什麼時間實施

自抄2015年5月18日起施行。
具體內容:
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923/c1001-27621618.html

⑧ 日內瓦公約有那些條例

日內瓦公約
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
日內瓦公約
英文名稱:
Geneva Conventions
定義:
1958年2月日至4月27日於日內瓦召開的第一次聯合國海洋法會議上制定的四項公約(《領海及毗連區公約》、《公海公約》、《公海捕魚和生物資源養護公約》、《大陸架公約》)。
應用學科:
海洋科技(一級學科)

本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網路名片

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至1949年在瑞士日內瓦締結的關於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的總稱。日內瓦四公約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內瓦又簽訂了日內瓦四公約的兩項附加議定書,並於1978年12月7日生效。該公約被認為是國際主義人道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約束戰爭和沖突狀態下敵對雙方行為規則的權威法律文件。中國於1956年加入此公約。2009年8月12日,《日內瓦公約》已簽訂60周年。

目錄

簡介
背景
歷史
發展沿革
日內瓦四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
影響
現狀
中國相關

編輯本段簡介

[國際委員會標志與國際聯合會標志]

國際委員會標志與國際聯合會標志
通常所指的日內瓦公約是1864年至1949年間在日內瓦締結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和戰爭受難者的一系列國際公約的總稱。日內瓦四公約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1977年6月10日在日內瓦又簽訂了日內瓦四公約的兩項附加議定書,並於1978年12月7日生效。
現行的日內瓦(四)公約包括1949年8月12日在日內瓦重新締結的四部基本的國際人道法,為國際法中的人道主義定下了標准。它們主要有關戰爭受難者、戰俘和戰時平民的待遇。它們並不影響在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約》覆蓋的武器的使用及1925年在《日內瓦協議》中在對氣體和生物武器的使用。
截至2007年,共有194個國家和地區以不同方式成為《日內瓦公約》的締約方。該公約被認為是國際主義人道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約束戰爭和沖突狀態下敵對雙方行為規則的權威法律文件。中國於1956年加入此公約,同時對公約提出四項保留:保護國的代替必須經被保護者本國的同意;戰俘或平民被移交他國後,原拘留國仍不應解除責任;佔領區以外的平民也應適用公約的保護;戰爭罪犯不得享有戰俘地位。
編輯本段背景

[亨利·杜南]

亨利·杜南
日內瓦公約的建立是亨利·杜南努力的結果,1859年他在蘇法利諾戰爭中目擊到戰爭的恐怖。1862年亨利·杜南在《沙斐利洛的回憶》中描寫了1859年法、意對奧戰爭中沙斐利洛戰役的慘狀,以喚起世人對於戰時救護傷病員問題的注意,並提倡各國創立救護團體。
1863年創立紅十字會組織的日內瓦國際會議希望使傷員和醫務人員「中立化」。1864年8月22日,瑞士、法國、比利時、荷蘭、葡萄牙等12國在日內瓦簽訂《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公約規定了軍隊醫院和醫務人員的中立地位和傷病軍人不論國籍應受到接待和照顧等。
在1977年和2005年的三個修改成為了日內瓦公約的一部分。第 一分約隨著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1863年的成立而獲得採用。文本在1863年10月26日到10月29日的日內瓦國際會議決議中出現。 在2006年8月2日,當黑山共和國採用四條公約時,他們己經被194個國家所認可。所有簽約的地區必需制定充足的法律,當日內瓦公約被侵害時要使成為嚴重刑事罪行。
編輯本段歷史
歐洲各國外交大會通過了首部日內瓦公約,確立了創建傷兵救護協會的設想,這標志著現代國際人道法的誕生。
[1864年日內瓦公約原始文件]

1864年日內瓦公約原始文件
1906年對首部日內瓦公約進行了修訂,擴展了對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的保護。1899年和1907年對海牙公約的重大修訂將保護對象擴大到戰俘。1929年的日內瓦公約是一個里程碑,標志著國際人道法越來越普及。
1949年是紅十字運動歷史上最具重大意義的一年,國際人道法的發展取得了決定性突破。二戰的經驗教訓使修訂國際人道法成為1945年之後的首要工作。《日內瓦第一公約》旨在保護戰地武裝部隊的傷者病者,是對1929年日內瓦公約的修訂和發展。《日內瓦第二公約》旨在保護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是對1907年海牙公約的修訂和發展。
1977年通過的日內瓦公約的附加議定書是國際人道法發展史上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第一附加議定書》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的所有受難者,《第二附加議定書》保護非國際性武裝沖突的所有受難者。2005年12月8日,日內瓦公約關於採納一個新增特殊標志的附加議定書,即第三附加議定書獲得通過。
編輯本段發展沿革
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
1864年8月22日日內瓦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境遇的公約》
1906年7月6日日內瓦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公約》
1929年7月27日日內瓦第一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公約》
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第一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公約》
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三公約《關於日內瓦公約的原則適用於海戰的公約》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十公約《關於日內瓦公約的原則適用於海戰的公約》
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第二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的公約》
關於戰俘待遇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約《陸戰法規和慣例公約》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約《陸戰法規和慣例公約》
1929年7月27日日內瓦第二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
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第三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公約》
關於戰時保護平民
1899年7月29日海牙第二公約《陸戰法規和慣例公約》
1907年10月18日海牙第四公約《陸戰法規和慣例公約》
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第四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的公約》
編輯本段日內瓦四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
第一公約《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 即1949年日內瓦第1公約
[紅十字與紅新月標志]

紅十字與紅新月標志
共有64條正文及兩個附件,主要內容是:確認敵對雙方傷病員在任何情況下應該無區別地予以人道待遇的原則;禁止對傷病員的生命和人身施加任何危害或暴行,特別是禁止謀殺、酷刑、供生物學實驗或故意不給予醫療救助及照顧;醫療單位及其建築物、器材和人員不受侵犯,但應有明顯的白底紅十字或紅新月及紅獅與日標志。
第二公約《改善海上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及遇船難者境遇之日內瓦公約》 即1949年日內瓦第2公約
共有63條正文及1個附件,是對1907年海牙第10公約的修訂和補充。它在適用范圍、保護對象、基本原則等方面,與第1公約完全相同,只是結合海戰的特點,規定了海戰中保護傷病員、醫院船及其人員的特殊原則和規則。該公約僅適用於艦上部隊,登陸部隊仍適用日內瓦第1公約所規定的原則和規則。
第三公約《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即1949年日內瓦第3公約
共有143條正文和5個附件,是對1929年同名公約的修訂和補充。它擴大了公約的適用范圍和保護對象。主要內容是:戰俘系處在敵國國家權力管轄之下,而非處在俘獲他的個人或軍事單位的權力之下,故拘留國應對戰俘負責,並給予人道待遇和保護;戰俘的自用物品,除武器、馬匹、軍事裝備和軍事文件外,應仍歸戰俘保有;戰俘的住宿、飲食及衛生醫療照顧等應得到保障;對戰俘可以拘禁,但除適用刑事和紀律制裁外不得監禁;不得命令戰俘從事危險性和屈辱性的勞動;戰事停止後,應立即釋放或遣返戰俘,不得遲延;在任何情況下,戰俘均不得放棄公約所賦予的一部或全部權利;在對某人是否具有戰俘地位發生疑問的情況下,未經主管法庭作出決定之前,此人應享有本公約的保護。
第四公約《關於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 即1949年日內瓦第4公約
共有159條正文和3個附件。在1899年海牙第2公約和1907年海牙第4公約附件中只有一些零散的保護平民的條文(見海牙公約)。此公約是對這些條文的補充和發展。其主要內容是:處於沖突一方權力下的敵方平民應受到保護和人道待遇,包括准予安全離境,保障未被遣返的平民的基本權利等;禁止破壞不設防的城鎮、鄉村;禁止殺害、脅迫、虐待和驅逐和平居民;禁止體罰和酷刑;和平居民的人身、家庭、榮譽、財產、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應受到尊重;禁止集體懲罰和扣押人質等。
上述四公約於1949年8月12日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等61個國家在日內瓦簽訂,並於1950年10月21日生效。至1994年8月,共有187個國家和地區以批准、加入或通知繼承等不同方式成為日內瓦四公約的締約國。
第一附加議定書《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四公約關於保護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1977年6月8日訂立)
第二附加議定書《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四公約關於保護非國際性武裝沖突受難者的附加議定書》(1977年6月8日訂立)
第三附加議定書《1949年8月12日日內瓦四公約關於採用新增標志性徽章的附加議定書》(2005年12月8日訂立)
編輯本段影響
起初,ICRC負責各國紅會的信息交流,通知新紅會的成立,並召集國際會議(1867 巴黎,救助軍隊傷兵團體國際會議,16個紅會、9締約國;1869柏林;1884年日內瓦紅十字國際會議 20 個紅會,20個締約國;這些會議主要討論保護受害人及各國紅會在平時的活動(現在發展成為4年一次);國際聯合會成立於1919年;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構成及分工:ICRC創始人,在武裝沖突地區救助主導,聯合會、國家紅會;七項基本原則: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和普遍。
編輯本段現狀

[國際人道法]

國際人道法
促進國際人道法一直是紅十字會的一個主要工作目標,以保護平民和減輕戰爭所致傷病員的苦難。近150年來,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一直在發展人道主義法,千方百計擴大所能給予的保護。但是,僅僅制定法律或加入《公約》是不夠的,必須監督各方遵守法律和執行《公約》,這是現在人道主義法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日內瓦公約》是國際社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考驗之後,對戰爭期間恐怖行為的一系列重要反應。然而,從20世紀下半葉到進入21世紀,人們看到了更多的暴行,令全世界震驚。
2009年6月24日,是歐洲索爾費里諾之戰紅十字行動150周年紀念日。為了紀念這一歷史性事件,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阿富汗、賴比瑞亞等8個國家的4000多人中進行了一次名為「共同的世界,來自一線的調查:沖突和武裝暴力對平民的影響」的調查。調查報告顯示,在全球各地發生沖突的國家裡,戰爭和武裝暴力給平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這一最新的調查揭示出,與索爾費里諾激戰相反,現代戰爭中飽受傷亡和災難的主要是平民。例如。20世紀90年代後期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被稱為「非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血腥沖突,涉及11個國家,造成300萬至500萬人喪生。剛果至今暴力沖突不斷,截至2008年10月底,已約有100萬名剛果居民被迫逃離家園,處境非常艱難。此外,現在沒有所謂的「一日戰爭」了。大多數現代戰爭都是長期的,有的甚至會持續20年、30年或更長時間。
編輯本段中國相關
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有著人道主義光榮傳統的人民軍隊,早在建軍初期就訂立了「繳槍不殺」、「不許虐待俘虜」等人道主義軍規。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對被俘的日本侵略軍官兵依然堅定地給予人道主義待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延安為侵華日軍戰俘開辦的專門學校——日本工農學校,體現了對戰俘人格的尊重。經過教育和學習,抗戰時期從這個學校畢業的日本學員都成為了反法西斯戰爭的骨幹,積極參與了從戰場喊話到散發傳單的反戰工作,有力地促進了侵華日軍的分化和瓦解,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人道主義對爭取和平、早日結束戰爭,起到了槍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從1956年加入《日內瓦公約》後,中國政府和中國軍隊嚴格執行有關條款,20世紀60年代釋放了所有二戰戰犯。在返回日本的1100多名戰俘中只有一個人對中國不友好,這件事值得我們深思

⑨ 城市戰時管理條例

你說的那個沒有的。國際條約有:《戰時保護平民之日內瓦公約》,
地方法規有:
《南昌內市戰時宣傳媒體資源容徵集辦法》,·贛州預備部隊戰時軍民通用裝備物資徵用辦法(試行) 2003.09.20
·贛州預備役部隊戰時快速動員暫行辦法 2003.09.20
·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鄭州市軍民通用裝備平時管理和戰時徵用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2.10.11
·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湖南省軍區後勤部關於做好湖南陸軍預備役步兵師高技術條件下戰時快速動員後勤保障工作的通知 2000.09.14。

台灣的有: 戰時軍律 2002.12.25
·台灣地區戰時鐵路公路搶修辦法 2001.01.19
·戰時交通電業設備及器材防護條例實施辦法 1997.10.03
·戰時交通電業設備及器材防護條例 1997.05.07
·台灣地區商港戰時船舶及港勤車船機具油料用水供應辦法 1982.12.06

⑩ 武警部隊戰時三等功怎麼規定的在哪個條例可以查到

三等抄功分戰時三等功和平時三等襲功,士兵退役之後有相對應的安置政策。
戰時三等功享受易地安置政策,安排工作政策。
平時三等功享受增發一次性退役金政策。
根據《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第十二條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本人申請,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按照有利於退役士兵生活的原則確定其安置地:
(一)因戰致殘的;
(二)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
(三)是烈士子女的;
(四)父母雙亡的。
第二十條
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由部隊按照下列比例增發一次性退役金:
(一)獲得中央軍事委員會、軍隊軍區級單位授予榮譽稱號,或者榮獲一等功的,增發15%;
(二)榮獲二等功的,增發10%;
(三)榮獲三等功的,增發5%。
多次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由部隊按照其中最高等級獎勵的增發比例,增發一次性退役金。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不滿一年年假 發布:2025-05-06 13:33:37 瀏覽:95
詢證函具備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6 13:23:07 瀏覽:697
常州常聯律師 發布:2025-05-06 13:14:08 瀏覽:138
合同法締約保密 發布:2025-05-06 13:08:40 瀏覽:511
貴港法院法官 發布:2025-05-06 12:56:17 瀏覽:710
刑法條注釋 發布:2025-05-06 12:51:55 瀏覽:937
手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06 12:38:22 瀏覽:47
分手簽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06 12:32:32 瀏覽:439
行政法律法規佔比法律法規數量 發布:2025-05-06 12:24:20 瀏覽:60
行政訴訟法讀後感 發布:2025-05-06 12:22:56 瀏覽: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