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法規
1. 戰友協會,有什麼具體的法律規定和規章規定。
根據我國有關社團管理的規定,成立戰友會需經過民政部門的社團管理批准後方能內成立。為此,你們一容是需要成立一個籌備組,按照社團管理的有關規定擬草有關社團成立的規章、宗旨及發起人等。二是向當地民政部門申請成立,待民政社團管理部門批准同意後,方可進入籌備階段。三是籌備一定時間後,按照要求及時召開成立大會,辦理有關證照手續。
2. 協會收費方面的法規
會費管理復方法:
制1、會費由秘書處負責收取及管理,並開具《社會團體會費統一收據》。
2、本會日常經費開支由秘書長審批,重大活動或主要項目開支由會長審定。
3、協會財務賬目由專職會計負責,嚴格執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接受會員大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和會員的質詢和監督。
4、財務收支情況由秘書處定期向會員大會報告,每年提交審計部門審計。
5、對於無故連續兩年不繳納會費的會員,經常務理事會表決後取消會員資格。
3. 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是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嗎
銀行間交易商協會是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版,權是銀行間債券市場、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和黃金市場參與者共同的自律組織,協會業務主管單位為中國人民銀行。協會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批准於2007年9月3日成立,為全國性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其業務主管部門為中國人民銀行。協會會員包括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銀行間債券市場、拆借市場、外匯市場、票據市場和黃金市場的參與者、中介機構及相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和專家學者均可自願申請成為協會會員。
協會單位會員將涵蓋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投資基金、財務公司、信用評級公司、大中型工商企業等各類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
4. 協會頒發證書是否具有合法法律性
行業協會頒發證書屬違法,沒有法律效力,現在很多協會亂頒發證書,國家已經在2008年頒布相關法規清理這種現象了。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第二條、清理規范的主要內容
(一)清理規范職業資格的設置。職業資格必須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統一規劃、規范設置。對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等特定職業(工種),國家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設置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
對社會通用性強、專業性強、技能要求高的職業(工種),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由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制定職業標准,建立能力水平評價制度(非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
對重復交叉設置的職業資格,逐步進行歸並。對涉及在我國境內開展的境外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由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專門管理辦法,報國務院批准。
凡是依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決定設置的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予以保留並向社會公布;除此以外的其他各種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予以取消,如確有必要保留,由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統籌研究,按程序通過修改相關法律、行政法規或形成國務院決定予以解決,或調整為非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
凡經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批准設置的非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要在清理規范的基礎上確定保留的項目並向社會公布。
其他各類非行政許可類職業資格都要分類進行清理:國務院其他部門、各直屬機構、各直屬事業單位及下屬單位自行設置的要及時清理,確有必要的,經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批後納入國家統一管理,並向社會公布,其他的一律停止;
全國性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團體自行設置的應及時清理,確有必要的,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核同意,報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審批後納入國家統一管理,並向社會公布,其他的一律停止或調整為專業培訓;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原則上不得設置職業資格,已經設置且確有必要的,經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批准後作為職業資格工作試點,逐步納入統一的職業資格管理,其他的應立即停止;各類企業不得自行開展冠以職業資格名稱的相關活動。
(4)商會法規擴展閱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三、清理規范的方法步驟
(一)國務院各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職責許可權和管轄范圍,認真組織對本系統和本行政區域內的各類職業資格設置、考試、鑒定、培訓、收費和發證等活動進行清理規范。各類行業協會、學會等社會團體設置或組織實施的職業資格及相關考試、發證等活動,由其業務主管單位負責清理規范,民政部門予以配合。
(二)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清理規范工作要於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要按本通知要求,及時部署清理規范工作。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將清理規范工作情況及時報送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
(三)國務院人事、勞動保障部門要對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送的清理規范工作情況進行匯總,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處理,分期分批向社會公告批準保留的職業資格的名稱、設置依據、類別、實施承辦的部門和機構。
同時聲明,未經批准並公告的不得繼續開展與職業資格相關的考試、發證等活動。
5. 行業協會是否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能,應該有幾項
八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律師協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1、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2、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
3、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
4、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
5、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
6、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
7、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
8、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5)商會法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行業協會承擔著本行業的自律職責,雖然行業協會本身具有行業交流方面的優勢,但是行業協會自律職能的履行依然艱難。會員企業在參與協會工作中,普遍存在與協會交流少、活動參與少、不重視協會章程等問題。
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其活動多集中於企業運營、員工培訓等方面,會員企業自律意識弱於利益意識,行業自律氛圍很難通過單純的鼓勵和引導來形成,企業如果缺乏制度的制約,很難主動參與自律。另外行業協會章程規定缺乏約束力和強制力,也影響了企業參與自律的積極性。
6. "律師協會"是否屬於「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專章明確了律師協會的性質和職責。
第五章 律師協會
第四十三條律師協會是社會團體法人,是律師的自律性組織。
全國設立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省、自治區、直轄市設立地方律師協會,設區的市根據需要可以設立地方律師協會。
第四十四條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由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備案。
地方律師協會章程由地方會員代表大會制定,報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備案。地方律師協會章程不得與全國律師協會章程相抵觸。
第四十五條律師、律師事務所應當加入所在地的地方律師協會。加入地方律師協會的律師、律師事務所,同時是全國律師協會的會員。
律師協會會員享有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權利,履行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義務。
第四十六條律師協會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保障律師依法執業,維護律師的合法權益;
(二)總結、交流律師工作經驗;
(三)制定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
(四)組織律師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執業紀律教育,對律師的執業活動進行考核;
(五)組織管理申請律師執業人員的實習活動,對實習人員進行考核;
(六)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實施獎勵和懲戒;
(七)受理對律師的投訴或者舉報,調解律師執業活動中發生的糾紛,受理律師的申訴;
(八)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律師協會章程規定的其他職責。
律師協會制定的行業規范和懲戒規則,不得與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相抵觸。
7. 國家和行業協會的法律法規對審計的哪些方面進行了規范
獨立性、客觀性、公正性以及對發表審計報告的嚴謹等行為審計方面都作了嚴格的規范。
8. 法律對商會的成立和運作有哪些規定
這邊文章是關於國外商會的,不知道有用沒用。 http://www.studa.net/guojimaoyi/060821/08255249-2.html 簡述中國商會法律制度的創立 簡述中國商會法律制度的創立 高旭晨 商會是中國近代最早建立的現代意義上的社會團體之一,同時也是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社團之一。從法律意義上而言,中國商會制度建立的過程,也是近代意義上商人身份確立的過程,是商人組織有序化的過程。與當時西方的民間商會相比較,它更具官方色彩,更依賴於國家法律的制度催化。這種制度的催化作用的成效十分顯著,它相當迅速地改造、吸納了各種形式的傳統商人組織,成為具有主體性的利益集團。 中國早期的商人組織的結構、形式與功能都比較單一,幾為純商人間的封閉型組織。晚清以降,由於情勢變遷,使得商人的地位大為改觀,商人組織的性質亦相應有所變化。傳統的商人組織,如行會和善堂等形式的早期商人組織根據實際狀況比較自然地開始轉化為近代意義上的商會。1899年,出現了第一個有關商會的民間擬定章程《擬中國建立商業會章程》;1902年,上海通商銀行的總董嚴信厚組織成立了上海商業會議公所,這是近代商會的雛形。 1903年,清政府設立了商部,作為統轄農工商實業的最高管理機構。1904年,根據商部的意見,清廷諭令頒布了《稟定商會簡明章程》、《商會章程附則六條》。此項法律文件成為商會成立的法律依據。1905年1月13日,天津商會正式成立。 到1908年,全國已有58個總商會(其中9個建於海外)和223個分會。1912年商會總數猛增至794個,1915年更激增到1262個。 1915年,參政院代行立法院職權,於第二期常會議定《商會法》,並於12月予以公布。次年2月,又頒布了《修正商會法施行細則》。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重新修訂了《商會法》和《商會法實施細則》。1929年,工商部擬定《商會法》草案,同年8月15日公布施行。 商會制度從創立時起,就是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的社團組織,與其他形式的社團比較而言,它是當時清政府最為重視也倡導最力的新型商辦民間社團。
9. 商會會長任職年限法律規定
具體要看成立時的章程規定,也可以進行換選。
另可以看下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10. 如何分析地方政府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的政策法規
地方政府發展行業協會商會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各行各業,採用"村民自治」方法,這樣既便於政府與各行業點的協調,更有利於各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