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讀書與道德的名言

讀書與道德的名言

發布時間: 2025-07-07 21:11:57

⑴ 關於思想道德教育的名人名言

1、不修身而求今名於世者,就貌甚惡而責妍影於鏡也。——顏之推

2、美德可以打扮一個人,而財富只有裝飾房子。——歐洲

3、打破成規,新世界才能出現。——庫帕法伯格

4、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5、性情的修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增強生活能力。——池田大作

6、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林肯

7、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愛默生

8、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

9、一種美德的幼芽、蓓蕾,這是最寶貴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這就是謙遜;有了這種美德我們會其樂無窮。——加爾多斯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

11、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薩迪

1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魏徵

13、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德謨克里特

14、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方必正。——元結

⑵ 有關道德的名人名言和警句(道德名言警句——品讀唯美箴言)

道德名言警句——品讀唯美箴言
人生的追求不僅在於物質的滿足,更是要有一顆善良、正義的心靈。道德作為人類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承載著人類最高尚的品質和精神追求。偉大的道德家們用他們的智慧和思想,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觸動靈魂的名言警句。讓我們一起品讀這些唯美箴言,感悟道德的力量。
一: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但不可以放棄道德。良知是人類天然的財富,我們應該常懷敬畏之心,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水準。
二: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做人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沒有良心。」良心是一個人的內在感覺,它告訴我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良心的清明,不讓它被外界的利益所蒙蔽。
三:思想家孟子說:「仁者愛人,義者敬人。」仁和義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兩種道德觀念。我們應該時刻銘記在心,用愛和尊重去感染他人,傳遞正能量。
四: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列寧曾經說過:「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這是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應該時刻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為社會穩定發展做出貢獻。
五:美國總統肯尼迪曾經說過:「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這句話雖然是針對國家,但同樣適用於每一個人。我們應該自覺承擔自己的責任,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六:諾貝爾獎得主愛因斯坦曾經說過:「道德源於自由。」這句話深刻地表達了道德與自由的關系。只有自由的人才能在道德上不受限制地實現自己的價值觀。
七:法國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社會使人變壞。」這句話表達了對人性的一種理解。我們應該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時刻保持善良、真誠、寬容的品格,不讓社會對我們產生負面影響。
八:英國哲學家休謨曾經說過:「理性是治理人類行為的途徑。」理性是道德行為的基礎,我們應該通過理性思考和判斷,讓自己的行為符合道德規范。
九:現代哲學家黃宗羲曾經說過:「政治道德之大者,約束自我之道。」政治道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一種道德准則。我們應該自覺遵守政治道德規范,不斷提升自身道德素質。
十:孔子曾經說過:「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是對人性的一種判斷。我們應該始終銘記這句話,用義與正義去指引自己的行為。
十一:美國總統林肯曾經說過:「沒有人可以同時滿足自己和欺騙別人。」這是一種理智和良知的結合,我們應該始終堅持誠實和正直的品質。
十二: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道德不是因為有人看著你才去做,而是因為你自己認為應該去做。」道德是內在的一種力量,我們應該從內心深處去感悟它的意義,不斷踐行。
十三: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真理是人類的財富。」真理是道德的基礎,我們應該始終追求真理,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真理的標准。
十四: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思想是的危險,也是的福祉。」思想是人類進步和發展的源動力,我們應該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接納不同的思想觀念。
十五:英國作家莫言曾經說過:「人生最珍貴的是時間,而最浪費時間的是虛度年華。」時間是一種珍貴的資源,我們應該珍惜時間,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十六:義大利哲學家馬基雅維利曾經說過:「的政治家就是道德高尚的政治家。」政治家要以良好的道德品質來引領國家的發展,做出正面的貢獻。
十七:美國電影演員赫本曾經說過:「美德是美國人最重要的特徵。」美德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我們應該發揚美德,弘揚正義和愛心。
十八:美國作家愛默生曾經說過:「不要過多地關注自我,要關注他人。」這句話告訴我們,我們應該以利他為己任,為他人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十九:中國文化名人朱熹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強調了理性思考和學習的重要性。我們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讓自己的道德素質更加高尚。
二十:俄國文學家普希金曾經說過:「道德不能從天而降,而是靠我們自己追求而得到的。」這句話告訴我們,道德是自我追求的一種結果,我們應該始終堅持道德准則,不斷追求進步。
二十一:英國作家史蒂文森曾經說過:「道德不是法律可以給予的,而是一種人類心靈中的道德准則。」這句話強調了道德與法律的區別。我們應該自覺遵守道德准則,讓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二十二:中國文化名人曾經說過:「腳踏實地,開拓進取。」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始終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腳踏實地去完成每一個目標。
二十三:現代哲學家尼采曾經說過:「沒有偉大的個體,只有偉大的任務。」這句話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我們應該用行動去實現它。
二十四:英國作家狄更斯曾經說過:「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是快樂之源。」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通過自我反思和提高,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二十五:道德名言警句匯聚著古往今來的智慧和思想,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我們應該常懷敬畏之心,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用正義和善良去引領自己和他人。

⑶ 《道德經》30句精髓大氣格言,感悟豁達人生名言

1、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世上再難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時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從這件事情還是很簡單的時候就開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謂大事也是從小事開媽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難事,成就大業都是從最簡單的時機,從小事做起來的。
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萬事萬物在沒有形成之時就是「無」,自從能叫得出名時,也就是「有」時,則是世界萬物形成的本源才開始命名,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來源論。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就說人要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要效法大地,比如四季輪回,根據節氣來耕種勞作;大地春來花開,冬有冰雪,這是大地效法天,遵循天所做出的變化,天是遵循道的原則,道就是遵循大自然規律,也就是人與天、人與地都要遵循自然法則。
4、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美妙的音樂會使人聽不到正常的聲音,五彩繽紛的顏色會使人眼花繚亂,豐盛的美食會使人吃得一時爽快,野外馳騁獰獵會使人心變得殘忍瘋狂,擁有難得的財寶會使人行為不軌,而要作出防範。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能夠真正了解別人的人,是聰明人,但能夠真正了解自己的人,這才是開明,具是有智慧的人,能夠戰勝別人只是憑著一種力量,能戰自已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說他有三件寶貝:一是善良慈愛,二是懂得節儉,三是不敢在眾人面前爭先恐後。
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是一種無形的規律,是獨一無二的,道可分為陰、陽二氣,由陰陽結合才產生第三者,世間萬物都產生於陰、陽的結合。這是「道」所闡述的規律。
8、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在不好的事情還沒有發生之時就要防止、而有所作為;在事情還沒有到大亂的時候就先要進行懲治,也就是防患於未然。
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說「道」是可以用語言描述,但並不是一般平時所說的「道」,「名」可以用文字來命名,但它不是普通的「名」,意思也就是說,「道」和「名」並非是平常用語言和文字就能輕易表達得出來的。
《道德經》30句精髓大氣格言,常讀常悟,感悟豁達人生!
1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人只有不爭名、爭利,不逞強、不顯擺,所以世人也就沒有人能與你相爭了。
11、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金銀財寶即使堆滿屋,終究也未必能守得住,因一時富貴而驕橫無禮的人,再多的財富終究都是禍根,所以做事情要懂得功成身退,不宜高調,這就是人世間的規律。
12、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男兒大丈夫為人就要淳樸厚道,處世也不會膚淺,內心充實有學問,而不追求那些虛華的外在形象。
1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一人人懂得知足的人就不會委屈自己和受到別人的屈辱,做事情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太大的危險,人生最大的禍根就是不知道滿足,人生最大的過錯就是貪得無厭。
14、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
內心裡知道什麼是雄強,但甘願安守雌柔地位,深知什麼是光明,但也能安守在無名的暗淡地位,知道什麼是榮耀,但也能安守在卑屈的位置。
1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一個懂得「道」的人就會將自己的銳氣挫除,不染人間是非,將身份放下,低調而不炫耀,生活在百姓之間,其實這是老子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大同社會」。
16、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一個懂得道的人做事方正而不會莽撞,有稜角講原則也不會去傷害別人,為人正直而不會放縱自己,有了成就也不會因此而炫耀。
1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人在社會生活中,福與禍總是相輔相依的,在得到「福」的時候,也要想到福里會不會有相應的「禍」,在得到「禍」時也要想到,會不會因禍得福。生活中總會有變幻無常,福禍難測。
1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懂得「道」的人反而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而總是誇誇其談的人未必真正懂得「道」。
1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
人要選擇好氛圍和環境來居住,心地要深沉廣博,為人付出要懂得仁義,與人說話要重信用,管理人要以自己先做到榜樣,做事情要掌握道的規律和技巧。這樣才是聖人所作為。
18、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個國家的財力,管理方法,重要的機密是不可以隨便讓人學習和掌握的。
19、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世間所有人都能認清美好的事物,是因為有不美好的情況存在,只有對比才能發現美,世人皆明了什麼是善良,其實就是因為有不善良的事物存在,有了對比才能看得出善良。
《道德經》30句精髓大氣格言,常讀常悟,感悟豁達人生!
20、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果而勿矜、果而勿驕、果而勿強、物壯則老。
一個國家善於用兵之道就是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就可以了,不要去逞強,即使自己的戰略目的已達到了,但也不必炫耀自大,得到這種結果好像很自然,但不能輕易用武力去威脅別人。這是規律,只知道武力逞強最終都會死亡。
21、柔弱勝剛強。
這是富有哲理的一句話,水至柔則可穿石,其實是一種外表隱微,而內心裡剛強。要想戰勝它就表面上是讓他增強,要想制服它就表面上讓它興旺,這是一種謀略。
22、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高貴是由低賤作為根本才顯示出來的,人在高處也是由很多低下的人為基礎的。只有低賤才能襯托高貴,只有低下才能顯赫高處,所以「貴」與「高」必須重視和維護「賤」與「下」的福祉。
23、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道就是周而循環的不斷變化,但是道的作用顯現出來是很微妙、微弱的。
24、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這是比喻說法,一個人真正做到「方」反而沒有稜角,真正做成功一件事情總是會在最後面,動聽的音樂是聽不到的聲音,最好的形象是看不到的形象。
25、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一個國家用兵過於逞強好勝就會走向滅亡,一棵樹木過於強壯就容易受傷。
26、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善用兵的人懂得道的原理,不會主動去侵犯別人,不敢隨便前進一寸,情願採取守勢,情願退後一尺,伺機而動,擺好陣勢,後發制人。
27、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兩軍作戰,心裡帶著悲憤的一方容易獲得勝利,因為正義受到壓抑的時候才是人最悲憤的時候。
28、治人事天莫若嗇。
治理天下,順「道」而行事,就要珍惜自己的精神,愛惜精神才能做把事情做得更好。也就是懂得道的運用,遵循規律,無為則無所為的意思。
35、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認為世界本源就是「無」,這是「道」的原則,無為而治順應自然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無所不為,也就是懂得了無為則可以無所不為,治理天下也可以無所不治了。
29、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善於行走的人是不會留下轍跡;善於言談的人是不會發生弊病和指責。老子是指做人做事情內心裡要隱藏智慧,再有能力也不必鋒芒畢露,懂得含蓄和低調。
30、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要想得到自己深愛的東西,必然要花費更大的精力和財力,珍藏豐富的財物總會有一天會感到有沉重的損失。
註:圖文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⑷ 收集有關道德的名言警句至少三句選一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3、讀書破內萬卷,下筆如有神。容
4、我所學到的任何有價值的知識都是由自學中得來的。——達爾文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6、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7、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8、讀書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0、一日無書,百事荒廢。——陳壽
1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⑸ 有關讀書養成好道德的名言

我可以用《至理賢文》回答你嗎?這是一本用名言警句編輯的書

人若無德生而何益

讀書不是為求成功略德思,一心學才只圖錢。
教子教孫須教義,積善積德勝積錢。美德乃良心,
人有良知天地敬,胸存正氣遐邇欽。雖然德主內在
修養,才主外在形象,二者缺一不可。但一個人更
應該注重自己的內在。

德勝才為君子,才勝德為小人。競爭縱然激烈
,但才華不能代表一切。人人讀書則重才輕德,那
多才缺德的社會就會烏煙瘴氣。因為缺德的人,學
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於是好心人總
易受騙上當,因而人人則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所謂修心養德,順心感恩自戴德,違心積怨必
報復。一個人在不惜一切追求外表光艷的途中,也
須時常關心一下,內心的德苗是否壓彎?同情是一
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但畢竟活得順心,才易生愛
;唯有愛心,方生憐憫。

處事待人誠為本,持家立業儉當先。善為至寶
深深用,心做良田時時耕。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而
若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
用處。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
德,不為窮困而改節。相貌不佳德可補,品德太劣
貌難遮。人若無德,生而何益

===============================================

【教子教孫須教義,積善積德勝積錢。】——教育
兒孫須教他們為人正直,多做善事,多積點德要比攢
錢好。

【人有良知天地敬,胸存正氣遐邇欽。】--—一個
有良心天地都會尊敬他,一個人胸存正氣遠近的人都
會欽佩他。

【順心感恩自戴德,違心積怨必報復。】-—活得順
心,心中就有感恩之情,自然記得別人的好處;活得不
如意,心中就會積壓怨忿,必然會產生報復的心理。

【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
,不為窮困而改節。】——芝蘭生長在幽深的林間,
不會因為沒有人來欣賞就不散發芳香;有德行的人修養
道義建樹美德,不會因為窮困潦倒而改變節操。

【處事待人誠為本,持家立業儉當先。】——為人處
事以真誠為基本,操持家務與建立事業,首先要節約。

【善為至寶深深用,心做良田時時耕。】——善良要
作為至寶深入使用,心要像良田一樣時時刻刻細致耕耘。

【相貌不佳德可補,品德太劣貌難遮。】-—一個人
的長相不好,可用他的為人品德去彌補,但一個人的品
德太惡劣,用他的容貌是遮蓋不住的。

=======================================================

活到老學到老

人的價值並不在於他的書讀得好不好。若因書
讀得好而驕傲自滿,等於白讀;倒覺知之甚少,卻
隨持預學之勁,才是真正讀過書的人。漫漫人生,
學校教育不過短短數載,實在不是一種很可靠的憑
借與標准。好書常在人皆讀,盡信其書不如無。

學了就為處處行,光學不為等於零。學和為本
來就有聯系,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為,否則
讀書雖多,只能變成一座死書庫。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欲讀天下
之奇書,須明天下之大道。應知讀萬卷書,不如行
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
如名師指路。

學問多深不滿足,過失再小別疏忽。一個人要
想立於不敗之地,就要不斷豐富自己,時刻學習。
必須持之以恆地天天如此,而後成績才會慢慢地浮
出水面。日持學得一點,始覺昨知為錯。愈學習愈
覺貧乏乃智者;稍思索就當全知是愚人。

學好靠信心,求教靠虛心,探求靠專心,長進
靠恆心。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
,易放難收。好學者如禾如稻,厭學者如蒿如草。
惟見學者顯達,不見學者無成。活到老,學到老。

===============================================

【好書常在人皆讀,盡信其書不如無。】——一本
好的書每個人都要經常去讀,但如果完全相信這本書
上所寫的,還不如沒有讀過這本書。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從書
本上得到 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
必須親自實踐。

【學問多深不滿足,過失再小別疏忽。】——即使
學問再淵博,也不能覺得夠多夠用;即使過失再小,
也不能粗心大意。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
難收。】——學習如同船在逆水中行使,如果你不往
前進的話就會順著水往後退。心就像是馬在平原上跑
,如果你不懂的收放自如,那把馬放開它就會很快跑
的沒影。

【好學者如禾如稻,厭學者如蒿如草。】——喜歡
學習的人就如同禾苗,終會長大成熟結滿沉甸甸的稻穀
;不喜歡學習的人就如同野蒿子,再怎麼成長終究是沒
用的雜草。

【愈學習愈覺貧乏乃智者;稍思索就當全知是愚人。
】——越是學習越是覺得自己的學識淺薄是有智慧人。
稍微一思索就認為自己對這都徹底明白了是愚蠢的人。

====================================================

您提的任何關於名言的問題,我都可以用《至理賢文》回答。

熱點內容
甘肅省第二批法官入額 發布:2025-07-08 01:51:44 瀏覽:110
法律法規的ppt 發布:2025-07-08 01:50:06 瀏覽:269
什麼人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8 01:49:24 瀏覽:248
民事訴訟法考試判斷題 發布:2025-07-08 01:47:47 瀏覽:80
律師hk 發布:2025-07-08 01:31:52 瀏覽:547
勞動合同法夜班人到白板 發布:2025-07-08 01:12:17 瀏覽:253
對賬函時效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8 01:12:06 瀏覽:325
名言法治 發布:2025-07-08 01:11:27 瀏覽:340
三明司法拍賣網 發布:2025-07-08 01:06:29 瀏覽:778
道德經35章 發布:2025-07-08 00:59:52 瀏覽: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