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9 17:04:18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實施條例的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簡稱預演算法)制定。1995年11月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三十七次常務會議通過,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95年11月22日發布實施,共計八章七十九條。

Ⅱ 《審計法》什麼時候公布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已經2010年2月2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修訂回通過,修訂後的《中華人民答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內容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71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1997年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31號公布2010年2月2日國務院第100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國務院法制辦審計署負責人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修訂有關問題答記者問。
參考資料:http://www.audit.gov.cn/n1992130/n1992165/n1993676/2388387.html

Ⅲ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問題 (答題)

C.2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第四十七條被審計單位違反審計法和本條例的規回定,拒絕、拖延提供與審計事答項有關的資料,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對被審計單位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處分的,向有關主管機關、單位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是法律法規

全國人大頒布的是法律,國務院頒布的條例是行政法規。效力低於法律。

Ⅳ 如何正確出具審計決定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准則》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對審計或者專項審計調查中發現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依法應當由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處理處罰決定的,審計機關應當出具審計決定書」。但在具體的審計實踐工作中,審計機關在出具審計決定時,往往存在格式不規范、審計處理處罰不全面、告知被審計單位採用的救濟途徑不正確等常規性問題,甚至有時作出的處理處罰決定超出審計機關法定職權范圍,如果不高度重視,在今後的審計工作中,難免會引起行政復議和訴訟。
一、審計決定書應做到格式規范、內容全面、告知救濟途徑正確
1.格式規范。審計決定書要做到嚴謹規范,必須嚴格按照《審計機關審計業務管理辦法》審計決定書參考格式書寫,審計決定所列問題應與審計報告或專項審計調查報告反映相關問題的標題及排列順序一致,且每項處理處罰決定的事實、定性及相應法規依據的表述應與審計報告或專項審計調查報告的相關表述一致。
2.內容全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准則》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審計決定書包括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行為的事實、定性、處理處罰決定以及法律法規依據」,因此審計決定應全面反映審計(調查)報告所列查出的主要問題(包括違規問題、損失浪費問題和管理不規范問題)、定性和處理處罰,不包括已移送處理的違法違紀犯罪案件線索。而有的審計決定書僅反映違規問題的收繳情況。
3.告知正確的救濟途徑。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決定不服有兩種救濟途徑,一是提請裁決;二是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四十八條規定「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政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提請審計機關的本級人民政府裁決,本級人民政府的裁決為最終決定;對審計機關作出的有關財務收支的審計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如何准確區分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三條和第四條規定「審計法所稱財政收支,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和國家其他有關規定,納入預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下列財政資金中未納入預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一)行政事業性收費;(二)國有資源、國有資產收入;(三)應當上繳的國有資本經營收益;(四)政府舉借債務籌措的資金;(五)其他未納入預算管理的財政資金。審計法所稱財務收支,是指國有的金融機構、企業事業組織以及依法應當接受審計機關審計監督的其他單位,按照國家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實行會計核算的各項收入和支出。」
二、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作出具體的處理處罰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第四十五條和第四十六條規定了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的處理處罰許可權,即「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下列處理措施:(一)責令限期繳納應當上繳的款項;(二)責令限期退還被侵佔的國有資產;(三)責令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四)責令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五)其他處理措施。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前條規定的處理措施,並可以依法給予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和第四十九條規定了審計機關的處理處罰許可權,即「對本級各部門(含直屬單位)和下級人民政府違反預算的行為或者其他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收支行為,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區別情況採取審計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處理措施。對被審計單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務收支行為,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區別情況採取審計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處理措施,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2萬元以下的罰款,審計機關認為應當給予處分的,向有關主管機關、單位提出給予處分的建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以上條款,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行為進行了兩個方面的明確規定,一是直接由審計機關處理處罰;二是由人民政府或有關主管部門處理處罰。
1. 審計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直接進行處理處罰。依據《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有關條款規定,可直接進行處理處罰,如: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收繳應當上繳的財政收入,限期退還違法所得等等,還有對單位給予警告或通報批評。另外,對屬於稅收方面的違法行為,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對發現的不繳、少繳應納稅款及滯納金的行為,應責成被審計單位上繳稅務部門或下達審計決定直接繳入稅收專戶。
2.超越審計機關職權范圍需要移送的,應當通過《審計移送處理書》向有管轄權的機關、部門或者政府進行移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准則》第一百二十八條規定「審計或者專項審計調查發現的依法需要移送其他有關主管機關或者單位糾正、處理處罰或者追究有關人員責任的事項,審計機關應當出具審計移送處理書」。同時《審計機關審計業務管理辦法》還規定,審計發現的超越審計機關職權范圍需要移送的事項,應當區分不同情況辦理移送:一是對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涉嫌經濟犯罪的案件,應當移送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查處;二是對沒有涉嫌經濟犯罪,但有關人員違反黨紀政紀規定需要追究責任的,應當移送紀檢監察機關或者相關幹部管理部門查處;三是對違反國家規定的財政財務收支以外的其他行為,以及應當由主管部門、監管部門或者相關政府進行處理的其他問題,應當移送有關部門或者政府處理。如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支付采購法》有關規定的,應移送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如違反《建築工程轉包違法分包等違法行為認定查出管理辦法(試行)》有關規定的,應移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如屬於會計方面的違法行為,應移送財政部門,屬於稅收票據管理方面的違法行為,應移送稅務部門等等。

Ⅵ 國家審計審計准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和指導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的行為,保證審計質量,防範審計風險,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准則。

第二條 本准則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履行法定審計職責的行為規范,是執行審計業務的職業標准,是評價審計質量的基本尺度。

第三條 本准則中使用「應當」、「不得」詞彙的條款為約束性條款,是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必須遵守的職業要求。

本准則中使用「可以」詞彙的條款為指導性條款,是對良好審計實務的推介。

第四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應當適用本准則。其他組織或者人員接受審計機關的委託、聘用,承辦或者參加審計業務,也應當適用本准則。

第五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應當區分被審計單位的責任和審計機關的責任。

在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中,履行法定職責、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並實施內部控制、按照有關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編報財務會計報告、保持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是被審計單位的責任。

依據法律法規和本准則的規定,對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獨立實施審計並作出審計結論,是審計機關的責任。

第六條
審計機關的主要工作目標是通過監督被審計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推進民主法治,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

真實性是指反映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信息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的程度。

合法性是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遵守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情況。

效益性是指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實現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第七條 審計機關對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項目、資金進行審計。

審計機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依法屬於審計機關審計監督對象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經濟責任進行審計。

第八條 審計機關依法對預算管理或者國有資產管理使用等與國家財政收支有關的特定事項向有關地方、部門、單位進行專項審計調查。

審計機關進行專項審計調查時,也應當適用本准則。

第九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應當依據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獲取審計證據,作出審計結論。

審計機關應當委派具備相應資格和能力的審計人員承辦審計業務,並建立和執行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第十條 審計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規定,公開履行職責的情況及其結果,接受社會公眾的監督。

第十一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未遵守本准則約束性條款的,應當說明原因。

第二章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

第十二條 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應當具備本准則規定的資格條件和職業要求。

第十三條 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業務,應當具備下列資格條件:

(一)符合法定的審計職責和許可權;

(二)有職業勝任能力的審計人員;

(三)建立適當的審計質量控制制度;

(四)必需的經費和其他工作條件。

第十四條 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應當具備下列職業要求:

(一)遵守法律法規和本准則;

(二)恪守審計職業道德;

(三)保持應有的審計獨立性;

(四)具備必需的職業勝任能力;

(五)其他職業要求。

第十五條 審計人員應當恪守嚴格依法、正直坦誠、客觀公正、勤勉盡責、保守秘密的基本審計職業道德。

嚴格依法就是審計人員應當嚴格依照法定的審計職責、許可權和程序進行審計監督,規范審計行為。

正直坦誠就是審計人員應當堅持原則,不屈從於外部壓力;不歪曲事實,不隱瞞審計發現的問題;廉潔自律,不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客觀公正就是審計人員應當保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和態度,以適當、充分的審計證據支持審計結論,實事求是地作出審計評價和處理審計發現的問題。

勤勉盡責就是審計人員應當愛崗敬業,勤勉高效,嚴謹細致,認真履行審計職責,保證審計工作質量。

保守秘密就是審計人員應當保守其在執行審計業務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對於執行審計業務取得的資料、形成的審計記錄和掌握的相關情況,未經批准不得對外提供和披露,不得用於與審計工作無關的目的。

第十六條 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時,應當保持應有的審計獨立性,遇有下列可能損害審計獨立性情形的,應當向審計機關報告:

(一)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或者有關主管人員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

(二)與被審計單位或者審計事項有直接經濟利益關系;

(三)對曾經管理或者直接辦理過的相關業務進行審計;

(四)可能損害審計獨立性的其他情形。

第十七條 審計人員不得參加影響審計獨立性的活動,不得參與被審計單位的管理活動。

第十八條 審計機關組成審計組時,應當了解審計組成員可能損害審計獨立性的情形,並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下列措施,避免損害審計獨立性

Ⅶ 審計法與審計法實施條例的相互關系是什麼

一個是基本的法條 另一個是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

Ⅷ 會計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會計法律制度一覽

一、會計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二、會計制度
1、企業會計制度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城市合作銀行會計制度
4、物業管理企業會計制度
5、醫院會計制度
6、保險公司會計制度
7、個體工商戶會計制度
8、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
9、行政單位會計制度
10、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11、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12、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13、中小學校會計制度
14、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
15、測繪單位會計制度
16、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

三、財務制度
1、企業財務通則
2、金融企業財務制度
3、物業管理企業財務規定
4、證券公司財務制度
5、關於對《證券公司財務制度》有關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的通知
6、行政單位財務規則
7、事業單位財務規則
8、醫院財務制度
9、地質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0、地質勘察單位財務制度
11、工商行政管理單位財務管理辦法
12、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3、關於執行《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若干具體問題的通知
14、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5、文物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6、體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7、農業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8、文化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9、高等學校財務制度
20、中小學校財務制度
21、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22、測繪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國家物質儲備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四、會計准則
1、事業單位會計准則
2、企業會計准則
3、關於深化企業會計核算的制度改革、實施會計准則的意見
4、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5、企業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
6、企業會計准則——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7、企業會計准則——收入
8、企業會計准則——債務重組
9、企業會計准則——建造合同
10、企業會計准則——投資
11、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12、企業會計准則——非貨幣性交易
13、企業會計准則——或有事項
14、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
15、企業會計准則——借款費用
16、企業會計准則——租賃
17、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
18、企業會計准則——存貨
19、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

五、審計准則
1、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准則序言
2、獨立審計基本准則
3、獨立審計具體准則(27條)
4、獨立審計實務公告(10條

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1、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
2、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

七、會計核算方法
1、汽車運輸企業內部單車承包租賃產權轉讓經營會計核算辦法
2、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3、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4、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會計核算辦法
5、職工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6、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
7、事業單位住房基金和離退休經費會計核算規定
8、物業管理企業會計核算補充規定
9、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補充規定
10、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11、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核算辦法

八、會計處理規定
1、關於企業處理期初庫存納稅問題有關會計核算的通知
2、關於將撥改貸資金本息余額轉為國家資本金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3、關於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4、關於上市公司會計處理補充規定的通知
5、郵電通信企業市話初裝基金會計處理規定
6、郵電通信企業郵電附加費會計處理的規定
7、國有企業試行破產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
8、企業兼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
9、企業代國家儲備棉花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10、企業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
11、關於自產自用的產品視同銷售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的復函
12、關於企業資產評估等有關會計處理通知
13、保險公司保險保障基金會計處理辦法
14、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補充規定
15、企業基建業務會計處理辦法
16、企業探礦權采礦權會計處理規定
17、地質勘查單位探礦權采礦權會計處理規定
18、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19、就業機構就業經費會計處理規定
20、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定問題解答
21、車輛購置稅會計處理規定
22、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
23、公開發行證券的商業銀行有關業務會計處理補充規定
24、天然林保護工程財政資金會計處理規定
25、保險公司個人抵押貸款保險等業務會計處理規定
26、關於新增糧食財務掛賬和其他不合理佔用貸款會計處理問題的通知
27、關於下發民航國內航線客運收入聯營會計處理辦法的通知
28、關於改變應收款項壞賬准備計提比例和方法的會計處理規定
29、股份有限公司稅收返還等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30、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和接受捐贈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31、轉發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師事務所從事金融相關審計業務暫行辦法
33、關於印發《企業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會計處理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34、財政部關於印發《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的通知
35、關於執行《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問題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復函

九、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規定
1、《企業會計制度》實施范圍有關問題的規定
2、貫徹實施《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准則問題解答
3、實施《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准則問題解答
4、國有企業申請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程序及報送材料的規定
5、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規定
6、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核算辦法

十、其他會計制度
1、財政部關於彩票發行與銷售機構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
2、財政部關於修改事業單位事業支出核算內容的通知
3、財政部關於印發《保險公司投資連結產品等業務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4、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
5、關於貫徹實施《會計法》加強會計監督的意見
6、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
7、關於對契稅會計處理辦法請示的復函
8、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章程
9、國務院關於《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決定
10、關於短期投資收益核算問題的復函
11、關於社會保險基金暫收款等有關會計問題的復函。

Ⅸ 誰能快點告訴我國家審計准則序言

本序言旨在說明中國國家審計准則的制定依據、目標、體系、法律效力、適回用范圍、制定與發布程序答、修訂和解釋權等問題。為了規范和指導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執行審計業務的行為,保證審計質量,防範審計風險,發揮審計保障國家經濟和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功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准則。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下簡稱《審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結合中國審計機關審計工作實踐,借鑒國際公認審計准則經驗,制定中國國家審計准則。
制定中國國家審計准則的目標是:
(一)全面落實《審計法》,推進依法治國,促進依法行政,實現審計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二)促使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按照統一的審計准則開展審計工作,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明確審計責任。
(三)促進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促進廉政建設,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Ⅹ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財務管理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專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的主要內容有:

1、籌屬資管理 2、投資管理 3、營運資金管理 4、利潤分配管理

財務管理是指運用管理知識、技能、方法,對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分配進行管理的活動。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會計是指以資金形式,對企業經營活動進行連續地反映、監督和參與決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後核算,重在「算」。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熱點內容
行政法原告資格轉移民法 發布:2025-05-11 00:37:36 瀏覽:436
革命法規 發布:2025-05-11 00:13:28 瀏覽:293
勞動法怎麼規定婚假工資嗎 發布:2025-05-11 00:06:02 瀏覽:992
人民檢察院是司法行政機關 發布:2025-05-11 00:05:29 瀏覽:255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政法律制度 發布:2025-05-10 23:37:48 瀏覽:869
考公司法 發布:2025-05-10 23:30:21 瀏覽:242
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九條 發布:2025-05-10 23:24:29 瀏覽:552
開展衛生法律法規的活動 發布:2025-05-10 23:22:41 瀏覽:880
彭澤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10 23:21:03 瀏覽:237
法律意見書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23:05:18 瀏覽: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