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生產法規
Ⅰ 中國清潔生產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清潔生產是相對於抄污染物的末端處理襲而言的,是《聯合國21世紀議程》所確認的實現工業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和必由之路,也是當今世界環境保護的新潮流。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可持續發展和清潔生產已成為我國必然的發展模式。
在本書中,作者綜合運用經濟、社會、科技與比較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對清潔生產法產生與發展的背景、清潔生產法的含義、本質、特徵、存在形式、基本目的、思想基礎、利益機制、基本原則、主要制度以及我國清潔生產法制的構建等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探討。
Ⅱ 為何要了解清潔生產的推行法
隨著國家環保戰略部署的推進,清潔生產近年來成了不可迴避的問題。早在1989年,聯合國就在全球范圍內推行清潔生產,推動各國清潔生產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而我國也在1992年,首次將清潔生產列入《環境與發展十大對策》,此後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將清潔生產的發展推至頂峰。
2012年: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並正式實施 2016年:《清潔生產審核辦法》 2016年:《廣東省關於全面推進綠色清潔生產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7年:《關於做好清潔生產審核相關工作的通知》
這既體現了國家對於清潔生產高度重視,同時也說明清潔生產的實施意義重大。
什麼是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思想,該思想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於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率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
中科檢測認為,從定義上來說 ,可以分為四個層面進行理解。
1、清潔生產的目標是節省能源、降低原材料消耗、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
2、清潔生產的基本手段是改進工藝技術、強化企業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和改變產品體系,更新設計觀念,爭取廢物最少排放及將環境因素納入服務中去;
3、清潔生產的方法是排污審計,即通過審計發現排污部位、排污原因,並篩選消除或減少污染物的措施及產品生命周期分析;
4、清潔生產的終極目標是保護人類與環境,提高企業自身的經濟效益。
清潔生產的有何重大意義?
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傳統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符合時代的需求,如何在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清潔生產無疑就是必然選擇和最佳模式,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走向現代文明的硬性要求。企業只有承擔起清潔生產的責任,才能緊跟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牢牢把握住新時代活力的脈搏。
實施清潔生產,不但能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生產工藝技術水平,還能實現節能、降耗、減污、增效,高效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解決環境與經濟之間的主要矛盾,同時也為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奠定扎實基礎。
清潔生產審核需要達到什麼要求?
1、核對有關單元操作、原材料、產品、用水、能源和廢物的資料;
2、確定廢物的來源、數量以及類型,確定廢物削減的目標,制定經濟有效的削減廢物產生的對策;
3、提高企業對由削減廢獲得效益的認識和知識;
4、判定企業效率低的瓶部位和管理不善的地方;
5、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產品質量。
清潔生產是強制性還是自願性?
根據《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規定,清潔生產審核范圍包括強制性和自願性兩個方面。
被強制性歸為清潔生產范圍的企業包括以下幾種。
1、「兩超」型企業: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或者超過經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企業。
2、「兩有」型企業: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
3、「高耗能」型企業:超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准構成高耗能的。
而對於資源進行清潔生產的企業,國家、地方省市也出台多項優惠政策,以鼓勵企業踴躍參與。以廣州市為例,符合「粵港清潔生產夥伴」優越標志企業,可獎補金額8萬元;再以東莞市為例,當年認定為市級清潔生產企業市級獎補最高15萬元,並優先推薦申報國家級和省級相關試點示範項目稱號。
國家近年來接連頒布清潔生產法律法規,體現了國家對於環境治理、堅持可持續發展綠色道路的重大決心。如何配合國家相關環境戰略部署行動,是每個企業長久發展必須思考的問題。中科檢測將響應國家發展清潔生產號召,以行業領先的技術水平、優質的服務保障,為政府相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提供一站式整體解決服務方案。
Ⅲ 哪些行業屬於國家規定的強制清潔生產審核范圍,國家規定的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頻次
A.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當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
(一)污染物排回放超過國家和地方排答放標准,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污染嚴重企業;
(二)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
B.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兩次審核的間隔時間不得超過五年。
Ⅳ 關於清潔生產幾年審核的法律法規
《關於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的通知》(環發[2010]54號)要求,重有色金屬礦(含伴專生礦)屬采選業、重有色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其製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五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防控行業,每兩年完成一輪清潔生產審核,2011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和評估驗收工作;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電解鋁、造船七個產能過剩主要行業,每三年完成一輪清潔生產審核,201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和評估驗收工作;《名錄》確定的其他重污染行業的重點企業,每五年開展一輪清潔生產審核,201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及評估驗收。2011年起,各地應於每年3月31日前,制定本地區本年度清潔生產推行計劃,並報送我部,同時向社會公布。
Ⅳ 清潔生產促進法規定了哪些情況需要實施清潔生產審核
新修訂的清潔生產促進法,其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業,應專當實施強制性清潔屬生產審核:
(一)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或者雖未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排放標准,但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
(二)超過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准構成高耗能的;
(三)使用有毒、有害原料進行生產或者在生產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
其第二十八條:
「本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以外的企業,可以自願與清潔生產綜合協調部門和環境保護部門簽訂進一步節約資源、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的協議。」
即第二十七條規定,凡雙超的、能耗超的、雙有的企業,需做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第二十八條規定,即前面三種情況以外的企業,可做自願性清潔生產審核。
Ⅵ 清潔行業法律法規有哪些
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管理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保障高處作業施工安全,保護作業人員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本市從事與高處作業安全生產有關的生產經營單位。
本規定所稱高處作業,是指作業人員在2米以上周邊臨空狀態下,進行的樓房外牆清潔、粉刷(噴塗),高處廣告、空調的架設(安裝),亮化工程燈具架設等作業。建築施工、電力架設高處作業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實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誰主管、誰負責」、「屬地管理」的原則。
第四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職責,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履行相關的監督管理職責。
對不符合安全生產要求的高處作業施工行為,社會各界應積極向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舉報。
第五條 高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高處安全生產條件,其高處作業人員應當依法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以下簡稱「作業資格證書」)。
不具備高處作業安全生產條件的生產經營單位,不得開展高處作業;未取得「作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不得從事高處作業施工。
第六條 高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是高處作業安全生產工作的主體,其主要負責人是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全面責任。
第七條 高處作業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建立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健全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二)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與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
(三)依法進行必需的安全投入,企業注冊資金應當符合安全生產工作的需要;
(四)具有滿足工作需要、依法取得「作業資格證書」的作業人員;
(五)依法對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制定培訓計劃,建立培訓檔案;
(六)依法與高處作業人員簽訂勞動合同,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從業人員繳納保險費;
(七)高處作業安全生產設施、設備必須符合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規定和高處作業有關標准、規程的要求,實施高處作業使用的繩具、索具、吊籠、吊籃、座台、安全帶等作業裝置均須購買、使用經技術鑒定質量合格的產品,並可以定期送交市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報檢驗;
(八)實施高處作業應當制定具體作業施工方案和安全防範措施,並指定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現場進行安全檢查和監督;
(九)應當按照國家標准或行業標准無償為作業人員配備合格的勞動防護用品,並督促、檢查其按規定使用;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內容 。
第八條 登記注冊從事樓房外牆清潔、粉刷(噴塗)和高處廣告、空調架設(安裝)、亮化工程燈具架設等施工作業的單位,經營范圍含高處作業的,其作業人員應持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作業資格證書」,並在經營范圍中註明「高處作業」;經營范圍不含高處作業的,應在經營范圍中註明「不含高處作業」。
本規定施行前已經注冊從事高處作業的,其作業人員應當依法辦理「作業資格證書」,確保達到安全生產要求,並在經營范圍中增加「高處作業」;其作業人員未辦理「作業資格證書」的,不得繼續從事高處作業活動。
第九條 發包單位發包實施高處作業時,要認真核實承包單位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和其作業人員的「作業資格證書」,不得發包給不具備高處作業資質的單位及未取得「作業資格證書」的人員。
發包單位應當與承包單位簽訂安全生產協議,督促承包單位制訂並落實好安全生產措施,確保安全生產。
第十條 高處作業安全生產經營活動實行屬地化管理。實施高處作業時,作業單位應當持營業執照、作業合同、作業人員名單及其「作業資格證書」到作業所在地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告知,確保落實安全生產措施。
第十一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建設、工商行政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質量技術監督等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法定職責依法對高處作業單位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國家或行業有關標準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發生的高處作業安全生產事故,應當按照事故調查處理有關規定依法進行查處,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Ⅶ 清潔生產審核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關於深入推進重點企業清潔生產的通知》(環發[2010]54號)要求,重有色金屬礦(含伴生礦內)采選業、重有容色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及其製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五個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防控行業,每兩年完成一輪清潔生產審核,2011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和評估驗收工作;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電解鋁、造船七個產能過剩主要行業,每三年完成一輪清潔生產審核,2012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和評估驗收工作;《名錄》確定的其他重污染行業的重點企業,每五年開展一輪清潔生產審核,2014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第一輪清潔生產審核及評估驗收。2011年起,各地應於每年3月31日前,制定本地區本年度清潔生產推行計劃,並報送我部,同時向社會公布。
Ⅷ 如何完善清潔生產相關法律法規
實現清潔生產,可以從多個角度去考慮: 從政府的角度出發,推行和實現清潔版生產有權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要做: 1、制定特殊的政策以鼓勵企業推行清潔生產; 2、完善現有的環境法律和政策以克服障礙; 3、進行產業和行業結構調整; 4、安排各種活動提
Ⅸ 國家環保最新的法律法規
至今現行有效的環境法律法規(截止2015)
一、國家綜合性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2007)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 第一批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 第二批
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的目錄 第三批
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
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
二、保護大氣環境的法律法規及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環境空氣質量標准
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准
砼外加劑中釋放氨的限量
三、保護水環境的法律法規及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的決定
污水綜合排放標准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
海水水質標准
船舶污染物排放標准
四、防治固體廢棄污染環境的法律法規及標准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儲存處置污染控制標准
土壤環境質量標准
全國城鎮生活垃圾處理信息報告、核查和評估辦法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
五、防治噪音污染環境的法律法規及標准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聲環境質量標准
城市區域環境振動標准
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六、關於防治化學危險品污染環境的法律法規及標准等
國務院第144次常務會議通過《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修訂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常用危險化學品貯存通則
危險廢物儲存污染控制標准
七、關於防治建設項目污染環境的法律法規及標准等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管理規定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程序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定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規定
建築施工現場環境與衛生標准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
八、關於水土保持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標准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修訂通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Ⅹ 與環保有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與環保相關的法律有很多,這里優浩律師事務所提示你主要包括以下這些點:
1.《憲法》中關於環境保護的規定(第二十六條、第九條、第十條、滴二十二條)。
2.環境保護綜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3..環境保護單行法可分為三類:
(1)自然資源保護法,如《森林法》、《草原法》、《漁業法》、《礦產資源法》、《水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氣象法》等;
(2)污染防治法,如《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法》、《雜訊污染防治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
(3)其他類的法律,如《環境影響評價法》、《清潔生產促進法》、《循環經濟促進法》等。
具體國家頒布的環境保護主要及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頒布
2.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年8月31日頒布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96年5月15日頒布
4.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頒布
5.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1991年頒布
6.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2004年12月29日修訂
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2002年8月29日頒布
8.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年12月28日頒布
9.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年9月20日頒布
10.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2000年1月29日頒布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2.電磁輻射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1997年3月25日頒布
13.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年頒布
1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頒布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年8月23日頒布
16.排放污染物申報登記管理規定 1992年8月14日頒布
17.徵收超標准排污費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辦法 1984年5月13日頒布
18.污染源監測管理辦法 1999年11月1日頒布
19.建築施工場界雜訊限制標准
20.環境標准管理辦法 1999年1月5日頒布
21.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辦法 1999年7月8日頒布
22.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 2001年10月10日頒布
23.城市綠線管理辦法 2002年9月9日頒布
24.環保科技成果登記辦法實施細則 2001年7月30日頒布
25.關於公布《環境保護產品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 2001年12月25日頒布
26.關於發布《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管理規定》的通知
27.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 2002年7月19日頒布
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29.環境保護法規解釋管理辦法 1998年12月3日頒布
30.礦產資源補償費使用管理辦法 2001年頒布
31.排污費徵收使用管理條例 2002年1月30日頒布
32.退耕還林條例 2002年12月6日頒布
33.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34.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2001年3月20日頒布
35.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 2002年6月29日頒布
36.環境保護檔案管理辦法
37.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認可管理辦法(試行)
3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96年8月29日頒布
39.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 1996年8月29日頒布
4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994年頒布
4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 1979年2月10日頒布
42.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1988年11月8日頒布
43.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 2001年12月28日頒布
44.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 1987年2月17日頒布
45.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2002年頒布
46.長江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2003年5月13日頒布
47.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003年6月28日頒布
48.水功能區管理辦法 2003年5月30日頒布
49.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製品中甲醛釋放限量
50.林業標准化管理辦法 2003年頒布
5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年10月28日頒布
52.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53.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准 2001年12月28日頒布
54.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管理辦法 1999年5月31日頒布
55.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准 2001年頒布
56.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辦法 2003年4月1日頒布
57.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直屬單位實行人員聘用制度暫行辦法 2003年9月22日頒布
58.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辦法 2003年10月8日頒布
59.傾倒區管理暫行規定 2003年11月14日頒布
60.礦產資源登記統計管理辦法 2003年11月26日頒布
61.渤海生物資源養護規定 2004年1月15日頒布
62.國家林業局印發行政許可工作管理辦法 2004年6月25日頒布
63.環境保護行政許可聽證暫行辦法 2004年6月17日頒布
64.林業科技重獎工作暫行辦法 2004年6月2日頒布
65.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 2004年8月9日頒布
66.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 2004年8月13日頒布
67.國家環境保護工程技術中心管理辦法 2004年9月30日頒布
68.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 2004年11月8日頒布
69.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和污染物排放標准備案管理辦法 2004年11月11日頒布
70.黃河河口管理辦法 2004年11月30日頒布
71.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 2004年11月30日頒布
72.水電站大壩運行安全管理規定 2004年12月1日頒布
73.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建設項目安全審查辦法 2004年12月14日頒布
74.草畜平衡管理辦法 2005年1月19日頒布
75.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評選和管理辦法 2005年1月7日頒布
76.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2005年2月23日頒布
77.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年2月28日頒布
78.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管理辦法 2005年4月18日頒布
79.環境保護法規制定程序辦法 2005年4月25日頒布
80.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試行) 2005年6月24日頒布
81.非法采礦、破壞性采礦造成礦產資源破壞價值鑒定程序的規定 2005年8月31日頒布
82.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 2005年9月19日頒布
83.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船舶污染內河水域環境管理規定 2005年8月20日頒布
84.草原征佔用審核審批管理辦法 2006年1月27日頒布
85.草種管理辦法 2006年1月12日頒布
86.國家核應急預案
87.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 2006年2月21日頒布
88.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環境管理辦法 2006年3月8日頒布
89.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90.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 2006年1月27日頒布
91.《環境信訪辦法》 2006年6月24日頒布
92.新生產機動車排放污染申報檢測機構管理辦法
93.農村水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 2006年7月6日頒布
94.關於印發《環境監測質量管理規定》《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制度》的通知 2006年7月28日頒布
95.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辦法 2006年10月26日頒布
96.環境統計管理暫行辦法 2006年11月4日頒布
97.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工作規則 2006年12月22日頒布
98.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 2007年04月11日頒布
99.環境監測管理辦法 2007年07月25日頒布
100.綠色建築評價標識管理辦法(試行) 2007年08月21日頒布
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2007年10月28日頒布
102.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人員考核與資格鑒定管理辦法 2008年03月06日頒布
103.民用核安全設備設計製造安裝和無損檢驗監督管理規定(HAF601) 2007年12月28日頒布
104.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2月28日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