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改條例
Ⅰ 急求~!!關於殯葬改革和殯葬行業新形象方面的論文~!謝謝
北京市殯葬改革30年成果概況
北京市殯葬管理機構是北京解放以後,從接收和改造「杠房」等舊的殯葬服務行業發展而來。作為政府管理殯葬事務的職能部門??北京市殯葬管理處於1984年正式成立。隨著北京市各項民政事業的發展,北京市的殯葬工作堅持殯葬改革的方向,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規范化軌道,為首都殯葬業健康、有序、持續發展提供了保障。同時,北京市殯葬管理處把目光放在樹立殯葬行業新形象上,促進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維護了社會穩定。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市殯葬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取得了突出成就。
一、深化殯葬改革
北京是六朝古都,市井風俗獨特,從晚清延續下來的舊喪葬習俗頗多,既是佛、道等宗教儀式和純民俗的混合,又兼有滿、漢等民族特色,既隆重又繁瑣。其中,以土葬為主的喪葬習俗亟需變革。1956年4月27日,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先在實行火葬倡議書上簽字,揭開了中國殯葬改革的序幕,大大加速了全國人民由土葬習俗到火葬改革的轉變過程。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殯葬改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時代同步,殯葬習俗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推行火葬是我國殯葬改革的核心內容,火化率是推行火葬成績的重要標志。北京市自從推行火葬以後,火化率一直保持全國前列,但是在80年代,由於舊的喪葬陋俗有所抬頭,土葬回潮,造成火化率下滑。90年代以來,北京市及各區縣民政局和各殯葬事業管理部門加大力度,積極組織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活動,充分發揮各基層殯葬網路組織和居(家)委會紅白理事會的作用,把殯葬改革納入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引導廣大群眾擯棄舊的喪葬陋俗,倡導文明節儉的殯儀新風。為此,北京市殯葬管理處採取有力措施,協調各級民政部門層層抓落實,簽訂責任書,明確職責和任務,採取說服教育與行政手段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火化率遏制土葬陋俗,有效控制了土葬及屍體外運事件,使北京市的火化率從1984年的64%穩步提高到1994年的98%。1994年以後持續保持在98%以上,18個區縣中有15個火化率達到100%。
北京市還一直把提高火化率與治理亂埋亂葬現象結合起來,對平墳工作長抓不懈。由於平墳工作復雜,往往是平而復起,屢平屢起,一些幹部只能「望墳興嘆」。1998年是北京市平墳工作具有里程碑的一年,北京市各級領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護耕地的通知》精神和市領導關於「要徹底治理亂埋亂葬」的指示要求,把平墳專項治理作為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在行動中,市及各區、縣的領導親自抓,有的區縣領導親自平掉自家祖墳,起到了帶頭作用。同時,給平墳戶採取一些優惠政策及建立公益性骨灰林、骨灰堂等措施,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僅1999年,全市共平墳7萬多個,凈化了公路、鐵路兩側、河湖、旅遊風景區可視范圍內的環境,既防止了亂埋亂葬,也堵塞了土葬陋習的回潮。
骨灰安置也是殯葬管理的一個重要問題。1987年以前,主要依靠骨灰堂安放骨灰,場地狹小,祭掃不便,且容易造成人員擁擠,形成事故隱患。1987年清明節老山骨灰堂前因祭掃群眾過多,擁擠不堪,險些造成重大事故。為解決這一問題,90年代以來,北京市先後興建了近30個公墓以解決骨灰安置問題。但仍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人口迅速增長與對墓地不斷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北京市每年人口死亡數約為7萬多人,如果都要佔地修墓的話,人們的生存空間就會被逝者大量佔用,骨灰安置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緩。為此,北京市大力推行骨灰處理多樣化、立體化,推出了骨灰堂、骨灰牆、骨灰廊、骨灰塔、骨灰深葬亭等方式。這樣不僅可以節省土地,也節約了修墓所需的費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市加大宣傳力度,推廣新的安葬方式,引導人們把保留骨灰向少佔地或不佔土地的方向發展,進而達到不保留骨灰的目的。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北京市在一些陵園建設骨灰林試行植樹葬。骨灰林由殯葬部門管理,參照林業部門經營管理辦法,結合殯葬行業的特點實行科學化管理。園方負責樹木保活,並允許喪家根據亡者生前的愛好、習俗、信仰、身份等選擇不同的樹種,可由園方植樹,也可由喪家自己植樹,允許喪主與其直系親屬的骨灰安葬於同一棵數下。骨灰林不佔耕地,將荒山瘠地綠化,既可減少國家對綠化的投資,又大大減輕了國家對增設骨灰安放設施而增加的財政負擔。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李先念、陳雲、聶榮臻、彭真、楊得志等同志的骨灰深植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常青樹下。2001年10月,北京市首家花園型無墓碑公墓??北京長青園正式營業,海淀區、豐台區、昌平區也先後建成以綠葬為主的陵園。在這里,傳統的墓碑被各類樹木和花草所取代,草坪葬、植樹葬、骨灰牆代表了綠色殯葬的發展方向,標志著以綠色環保為主旨的「綠色安葬」方式開始在北京正式推行。
更令殯葬工作者欣慰的是,經過多年的宣傳推動,很多人開始逐步認可不保留骨灰的骨灰海撒方式。1994年5月,北京市成功組織了首次海撒活動,共有185位亡者的骨灰伴著鮮花與思念從天津渤海灣撒入浩瀚的大海。從1994年5月到2007年底,北京已組織了60次海撒,共有11332人參加,有5303位亡者的骨灰撒入大海。由厚葬、土葬到薄葬、火葬,從保留骨灰到骨灰撒入大海,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二、加強法制化、規范化和幹部職工隊伍建設
北京市殯葬改革在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不加以糾正解決,將阻礙殯葬事業的發展,有的甚至會釀成社會不穩定因素。據統計,截止1994年底,北京市先後出現39座非法公墓,共佔地600畝,興建墳墓2.2萬余座。對此,殯葬管理部門認識到:雖然遺體火葬這一文明的喪葬習俗已被絕大多數群眾接受,但要改變中國幾千年遺留的喪葬觀念,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去規范人們的喪葬行為,鞏固已取得的殯葬改革成果。1996年7月11日,北京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在全國率先通過了《北京市殯葬管理暫行條例》,2001年進行了修訂,正式頒布了《北京市殯葬管理條例》(簡稱《條例》),標志著北京市的殯葬管理已逐步走向了法制化軌道。
北京市除了加大宣傳力度外,還於同年10月成立了全國第一支殯葬管理行政執法隊伍,全面負責北京市的殯葬行政執法工作,並對區縣的殯葬行政執法進行檢查、監督和指導。執法人員必須執證上崗,北京市民政局每年舉辦執法培訓班,邀請專家講解有關法律、法規,提高殯葬執法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促進了執法的規范化。北京市政府專門發文,對取締、改造非法公墓和平墳工作提出具體要求,責成有關部門將這項工作與精神文明建設和治理「臟、亂、差」結合起來,從根本上清理整頓。北京市殯葬管理處依據《條例》及市政府指示精神,先後制訂了《北京市殯葬管理行政執法辦法》等四個行業管理規范性文件,並與各區縣執法人員聯合作戰。他們從嚴整頓、清理了北京市的非法公墓,取締非法殯儀機構和無照攤販,沒收、銷毀了一大批喪葬迷信用品,平毀幾萬座散葬公墓,對8個城區的壽衣店進行常年檢查,嚴厲處罰和取締出售喪葬迷信用品的經營網點。1997年至2008年間,北京市共開展殯葬執法19300人次,糾正違法行為6793起,罰款、沒收違法所得821943元。而且,所有的殯葬管理行政執法行為均未引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北京市將市場機制引入殯葬行業中,用激勵機制催化職工潛能,用淘汰機制吐故納新,為殯葬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按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的原則,對殯葬事業的經營管理進行了重大改革。一是進一步明確了崗位責任制,以制度規范職工行為。1994年,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實行代班主任制度,讓職工直接參與管理,實現了民主管理,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東郊殯儀館也建立了每日主任值班制度,負責處理當班的業務工作,解決突發問題,考核當日值班人員,收集喪家意見等。二是繼續完善經營承包辦法,把管理、服務、經營和經濟指標逐級分解承包到班組或個人,改革分配辦法,打破平均主義和大鍋飯的模式,實行獎效掛鉤,拉大獎金差距,使殯葬一線的職工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堅持定期對職工進行業績考核,做到獎勤罰懶,對工作不積極以及出現業務差錯的同志扣發獎金或調離崗位,對表現突出,成績優異的給予相應獎勵。目前,北京殯葬管理已建立了基本合理的用人機制、分配機制、激勵機制和競爭機制。
殯葬業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進程而演繹變革,但它的發展相對滯後,且不平衡。在長期的演變中,不同地區、不同信仰、不同生活習性,演繹了不同的殯葬方式、殯葬理念。如何剖析現狀,引導突破,這也正是時代賦予殯葬文化的重任。北京市殯葬管理部門順勢而為,注重營造整個行業的文化氛圍,發揮理論先導作用,在以往文化建設成就基礎上,成立以殯葬工作研究和殯葬文化研究為主的機構,並出版體現北京殯葬行業特點的雜志《八寶山》。良好的行業文化形象,吸引了一批批人才加盟殯葬事業行列。過去,曾被人們看不起的下九流「杠業」,如今吸引了一隻只鳳凰到這里棲息落戶。北京市殯葬管理處立足於提高全員素質,在科技振興行業的人才戰略下,從「育才、引才、用才、愛才」四個方面構建和實施「人才工程」,積極拓寬渠道,引進人才。通過組織調配、社會招聘、引進大學畢業生、接收部隊轉業幹部和聘請科技顧問等多種形式,廣納賢士。引進各類高學歷人才近200名,與此同時重視人才的培養使用及全員素質提高。堅持採用技能教育、學歷教育與崗位培訓相結合,每年舉辦計算機、財會、統計、人事管理、禮儀服務等培訓班。95%以上的幹部職工參加了培訓,並取得了單項合格證書,40%以上的職工成為規范服務先進個人,鼓勵職工在崗參加函授學習,並從時間、資金方面給以支持,北京市殯葬全行業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幹部,由1994年的6%提高到2008年的49%,這些具有不同特長的各類人才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著聰明才智。八寶山殯儀館的技術人員集眾多智慧,成功研製了國內先進的CH-93型自動程序控制火化爐,並通過部級鑒定,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在殯儀服務、管理體制的研究中,大量論文被中國殯葬協會和各級報刊選用,為首都殯葬事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優化殯儀服務
殯葬行業屬於特殊的服務性行業,隨著社會進
http://bjbz.bjmzj.gov.cn/bzweb/showSingleItem.do?dictionid=40&websitId=2&netTypeId=2&num=12&direct=bzgk
Ⅱ 懷集縣殯葬改革實施辦法
懷集縣人民政府文件
懷政[2004]65號
懷集縣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懷集縣殯葬改革實施辦法》的
通 知
《懷集縣殯葬改革實施辦法》已經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OO四年九月六日
懷集縣殯葬改革實施辦法
(二OO四年九月六日)
為加強殯葬管理,推動殯葬改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河南省殯葬管理辦法》 和《鄭州市殯葬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火葬管理
第一條 在縣內的所有亡故人員(除國家規定的少數民族外),必須實行火化,嚴禁遺體土葬。
第二條 正常死亡的由醫院或死者所在單位、鎮(街道辦)、村(居)民委員會出具死亡證明並通知殯儀館接屍火化;因交通事故死亡、無名屍、刑事犯罪被執行死刑等非正常死亡的由市公安部門或人民法院出具死亡證明並通知殯儀館接屍火化。
第三條 對因意外死亡後需要賠償的,憑殯儀館出具的「火化證明」,到有關部門辦理賠償事宜,否則,有關部門不得辦理相關手續。
第四條 為了便於管理,防止弄虛作假,所有在我市亡故的人員遺體必須在我市殯儀館火化,禁止異地火化。
第五條 對黨員、幹部、企事業單位職工和離退休人員,其直系家屬亡故後不實行火化的,除按規定處罰外,還要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第六條 對違反規定土葬者,由亡故人員埋葬地所在鎮(街道辦)強制起屍火化,所需費用
由喪事承辦人承擔。
第七條 對骨灰,採取安葬於公墓,寄存至骨灰堂,平地深埋、不留墳頭、不設墓碑,撒播,以樹代墓等方式處理。禁止將骨灰裝棺土葬。
第八條 殯儀館建設骨灰存放設施,對寄存骨灰的喪戶提供低廉優質的服務。
第九條 市民政局是殯葬改革的監管執法部門。對應當火化的遺體進行土葬的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民政部門舉報,一經核實,民政部門給予獎勵。
二、喪葬行為和殯葬用品管理
第十條 殯葬活動應遵循文明、節儉原則,提倡厚養薄葬、喪事簡辦,反對鋪張浪費。
第十一條 禁止生產、經營冥幣、紙扎實物等喪葬迷信用品和棺木等土葬用品。
第十二條 禁止在城市街道、村(居)民住宅區等公共場所停放遺體、搭設靈棚、擺設花圈、播放或者吹奏哀樂、拋撒或者焚燒冥幣(紙錢)等。
第十三條 禁止在喪葬活動中從事定陰陽、看風水、扎紙活等封建迷信活動。
第十四條 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讓和非法買賣墓地、墓穴。
第十五條 在本市內亡故人員的遺體由市殯儀館組織運送,要求自己運送的,應經市民政局同意。禁止其它任何單位或個人從事經營性遺體運送業務。
第十六條 殯儀服務的各項收費,要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各項收費標准要張榜公布。
第十七條 殯儀服務人員要嚴格按國家的政策法規,遵守職業道德,履行崗位職責,積極認真地為喪戶提供優質高效服務。
三、少數民族的喪葬管理
第十八條 國家規定允許土葬的少數民族人員死亡後,可以土葬,但自願火化的,他人不得干涉。
第十九條 國家規定允許土葬的少數民族人員死亡後進行土葬的,喪事承辦人應當持死者戶口本、身份證和醫療單位出具的死亡證明,或者持當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證明,到市民政部門辦理土葬或接運遺體證明,憑此證明進行遺體接運和土葬。
第二十條 允許土葬的少數民族群眾聚居區,應利用荒山瘠地建立少數民族公墓,不得在耕地、林地、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和水庫、水渠、河流、堤壩附近及鐵路、公路主幹線兩側各一千米范圍內建公墓。
第二十一條 埋葬遺體的少數民族墓穴,單人不得超過4平方米;雙人合葬不得超過6平方米。
四、法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民政部門對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處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
(一)為應當火葬而進行土葬的行為出具假證明或者塗改、偽造證明的;
(二)為應當火葬而進行土葬的行為提供車輛、土地等便利條件的;
(三)醫院、殯儀館擅自允許或者管理不善造成遺體被運走土葬的。
第二十三條 禁止生產經營冥幣、紙扎實物等喪葬迷信用品和棺材等土葬用品,否則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非法所得,並處生產經營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 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由民政部門會同建管、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非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
第二十五條 阻礙、干擾殯葬管理人員依法執行公務,聚眾鬧事、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六條 死者是國家工作人員或企事業單位職工,未按規定火葬者,除按規定處理外,所在單位不得支付喪葬費和因喪事造成的困難補助費。擅自發放的,除責令退還外,給予單位領導和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
第二十七條 殯葬管理、服務人員徇私舞弊、濫用職權、敲詐勒索、失職瀆職的,由其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五、附則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未盡事宜按有關法規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2004年10月16日起施行。
Ⅲ 貴州省殯葬管理條例的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加強殯葬管理,推進殯葬改革,規范喪葬活動,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的殯葬活動。 革命烈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台灣同胞,華僑和外國人的喪事活動,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殯葬工作的領導,制定殯葬工作規劃,把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列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第四條 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全省的殯葬管理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殯葬管理工作。各級殯葬管理處(所)在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的領導下負責殯葬管理日常工作。 公安、工商、國土資源、衛生、價格、環保、建設、規劃、林業、民族宗教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助做好殯葬管理工作。 第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積極推進殯葬改革,開展殯葬改革宣傳教育,認真執行殯葬法律、法規。公民應當文明、節儉辦喪事。 第六條 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其他地區實行土葬改革。 實行火葬及土葬改革地區的劃定,由縣級人民政府提出,經市州人民政府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Ⅳ 在寺廟修建的骨灰存放地是否合法
要看寺廟有沒有被政府民政部門批准能開辦骨灰寄存往生堂,批准了就沒問題,沒批准就是違法的。
《殯葬管理條例》第十八條
未經批准,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殯葬管理條例》第五條規定
在實行火葬的地區,國家提倡以骨灰寄存的方式以及其他不佔或者少佔土地的方式處理骨灰。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實行火葬的具體規劃,將新建和改造殯儀館、火葬場、骨灰堂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和基本建設計劃。
在允許土葬的地區,縣級人民政府和設區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墓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
(4)殯改條例擴展閱讀:
《殯葬管理條例》修改過程
為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國務院對現行行政法規進行了清理。經過清理,國務院決定:
1、修改5件行政法規的部分條款。
2、將《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條修改為:「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 ,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本決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內容(1997年7月11日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
修訂草案
2018年9月7日,民政部公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國家建立基本殯葬公共服務制度,提供遺體接運、暫存、火化、骨灰存放以及生態安葬等基本殯葬服務,實行政府定價並動態調整。
針對殯葬服務管理,徵求意見稿規定,殯葬服務機構開展殯葬服務,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原則,不得巧立名目,不得誤導、捆綁、強迫消費,不得限制使用自帶的合法喪葬用品。殯葬服務機構開展殯葬服務活動,應當與遺屬訂立書面服務合同,出具合法結算票據。
徵求意見稿還規定,因擅自興建殯葬設施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違法興建殯葬設施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喪事活動違反相關規定甚至違法的,將依法受到懲處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殯葬管理條例
Ⅳ 殯葬管理條例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殯葬管理條例》於1997年7月11日經國務院第60次常務會議通過,1997年7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5號發布;根據2012年1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8號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修正。該《條例》分總則、殯葬設施管理、遺體處理和喪事活動管理、殯葬設備和殯葬用品管理、罰則、附則6章24條,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予以廢止。